性本無言

性本無言》(烏克蘭語Плем'я,英語:The Tribe)是一部2014年的烏克蘭劇情片,由米羅斯拉夫·史拉波殊皮斯基英語Myroslav Slaboshpytskyi編劇並執導,是他的長片處女作。影片以一所聾啞學校為背景,全片只使用烏克蘭手語英語Ukrainian Sign Language而沒有對白,也沒有提供任何字幕、翻譯或旁白。本片入選了第67屆康城影展國際影評人週單元英語International Critics' Week,並摘得包括該單元最高獎在內的三項大獎[1]

性本無言
The Tribe
烏克蘭正式海報
基本資料
導演M·史拉波殊皮斯基
監製瓦倫廷·瓦希安諾維奇
Iya Myslytska[*]
製片M·史拉波殊皮斯基
編劇米羅斯拉夫·史拉波殊皮斯基[*]
劇本M·史拉波殊皮斯基
主演格雷戈里·費申科
Y·諾域哥娃
攝影瓦倫丁·范斯讓洛維奇
剪接瓦倫丁·范斯讓洛維奇
片長132分鐘
產地 烏克蘭
語言烏克蘭手語英語Ukrainian Sign Language
上映及發行
上映日期
  • 2014年5月21日 (2014-05-21)(康城影展)
  • 2014年9月11日 (2014-09-11)(烏克蘭)
  • 2015年6月17日 (2015-06-17)美國紐約
  • 2015年7月30日 (2015-07-30)香港
  • 2015年8月21日 (2015-08-21)台灣
發行商烏克蘭Arthouse Traffic
美國Drafthouse Films
香港第一發行
臺灣地區聯影電影
各地片名
中國大陸聾啞部落
香港性本無言
臺灣過於寂靜的喧囂

劇情

在一間寄宿制聾啞學校裏,一羣學生組成了一個犯罪集團,從事搶劫、賣淫等勾當。一位新入學的內向男生謝爾蓋(格雷戈里·費申科飾演)在暴力和威脅的驅使下身不由己地成為了團伙的一份子,並旋即取代了在一次事故中身亡的負責拉皮條的男孩。然而,他很快戀上了賣淫女孩安雅(Y·諾域哥娃飾演),並決意協助她逃往意大利。隨着二人感情的日漸深入和計劃的逐步實行,一場更大的風暴正在醞釀……

拍攝與上映

 
2015年4月5日,第39屆香港國際電影節放映《性本無言》前在銀幕上展示的觀眾提示

影片改編自導演史拉波殊皮斯基曾入圍2010年柏林國際影展的11分鐘短片《Deafness》(烏克蘭語Глухота[2]。長片的劇本創作工作於2011年完成(因此本片事實上並不如同一些觀眾和評論家認為的那樣,包含對其後烏克蘭政局的指涉),拍攝於2013年秋開始[3][4]。影片拍攝成本約為150萬美元,並在拍攝中得到了烏克蘭國家電影部門的資助[4]

在影片選角期間,有超過300名演員參加了試鏡,所有參與試鏡以及最終參加演出的演員都是聾啞、非專業演員[5]。影片中角色交流完全通過烏克蘭手語;儘管導演本人撰寫了劇本,但由於他並不懂手語,因此在現場必須藉助手語翻譯以確定演員們的手勢與劇本中的「對白」相符[6]

影片於2014年5月21日在第67屆康城影展首映。在進行所有公映和展映時,全手語、無對白的《性本無言》都沒有提供任何字幕、翻譯或旁白等輔助措施以幫助觀眾理解角色間的手語交流。導演史拉波殊皮斯基對此解釋稱:「這樣做的本意就是要讓觀眾在沒有翻譯的情況下看懂電影,也正是觀眾能真正投入欣賞本片的原因之一。」「(在其他電影中,)觀眾必須將精力花費在讀字幕上,而影像的效果就會因此受到損失。這樣看電影太複雜了。」「電影不一定要有對白,所有情感都寫在臉上、表現在動作裏。最重要的東西是人類的情感,而這對於世界上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清晰易懂的。」[7]

康城首映後,影片又參加了大量其他電影節的競賽與展映,主要包括(依時間順序)[8]

在華語地區,《性本無言》在2014年底和2015年首季於金馬國際影展和香港國際電影節展映後,又分別於2015年7月30日和8月21日在香港和台灣公映。包含大尺度暴力和性愛情節的本片在兩地上映時分別被定為III級限制級[錨點失效][9][10]

評價與反響

影片獲得了影評界的一致好評。本片在電影評分網站爛番茄上的新鮮度為86%[11],在專業影評聚合網站Metacritic上的綜合得分為78分[12]。《衛報》的影評人P·貝德蕭英語Peter Bradshaw給出了四星(滿分五星)的評價;《綜藝》雜誌針對影片的獨特拍攝手法評價稱:「導演出色地利用模稜兩可性來加強而非弱化觀眾的感知;即使某一次特定交流的含義難以捉摸,對敘事的更宏觀理解卻得以佔據上風。」[13]荷里活報道》指:「對手語、聾啞及沈默的運用幫助影片在基礎素材以上增添了更令人興奮的元素,神奇地塑造出一部豐富、奇特而獨一無二的作品。」[14]

本片曾被廣泛認為會代表烏克蘭角逐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然而最後並未被烏克蘭當局選送學院[15]

參考資料

  1. ^ CANNES: Slaboshpytskiy’s ‘The Tribe’ Tops Critics’ Week. 《綜藝》. 2014-05-22 [2015-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09) (英語). 
  2. ^ Baronnet, Brigitte. Cannes 2014 - The Tribe : "Baiser, souffrir et mourir, c'est universel". AlloCiné. 2014-10-01 [2015-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18) (法語). 
  3. ^ Humphrey, Thomas. Interview: "THE TRIBE Won 37 Awards" Success And Corruption With Miroslav Slaboshpytskiy. Twitch. 2015-04-30 [2015-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2) (英語). 
  4. ^ 4.0 4.1 In Production. 烏克蘭電影委員會. 2013-03-20 [2015-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3) (英語). 
  5. ^ Meet the 2014 AFI Filmmakers #8: 'The Tribe' Director Auditioned Over 300 Deaf People For His Award-Winning Drama. IndieWire. 2014-11-11 [2015-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英語). 
  6. ^ Kohn, Eric. How the Director of 'The Tribe' Made a Movie in Sign Language Without Speaking It. IndieWire. 2015-06-16 [2015-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26) (英語). 
  7. ^ Newman, Jason. How Sign-Language Thriller 'The Tribe' Became 2015's Most Intense Film. 《滾石》. 2015-06-15 [2015-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22) (英語). The concept was that people must understand it without the translation. [...] It's one of the reasons why the audience is deeply involved in the story. [In other movies], you must always pay attention to the subtitles and you lose something from the image. It’s a very complicated way to watch a film. [...] It isn't a necessity to have dialogue in film — everything is written on a face and all is visible in the movements. The main thing is human emotion — that's clear and understandable to any person in the world. 
  8. ^ The Tribe (2014) - Release Info. IMDb. [2015-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3) (英語). 
  9. ^ 性本無言 - Yahoo 電影香港. [2015-08-23] (中文(香港)). 
  10. ^ 過於寂靜的喧囂 The Tribe - 聯影電影. [2015-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5) (中文(臺灣)). 
  11. ^ 爛番茄上《性本無言》的資料(英文)
  12. ^ Metacritic上《性本無言》的資料(英文)
  13. ^ Chang, Justin. Film Review: ‘The Tribe’. 《綜藝》. 2014-06-26 [2015-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8) (英語). Slaboshpytskiy is brilliant at using ambiguity to heighten rather than dull the viewer’s perceptions. Even when the meaning of a particular exchange eludes us, a greater sense of narrative comprehension begins to take hold. 
  14. ^ Felperin, Leslie. 'The Tribe' ('Plemya'): Cannes Review. 《荷里活報道》. 2014-05-22 [2015-08-23] (英語). The use of sign language, deafness and silence itself adds several heady new ingredients to the story's base material, alchemically creating something rich, strange and very original. 
  15. ^ OSCARS: Ukraine Spurns Cannes Winner ‘Tribe,’ Follows ‘Guide’. 《綜藝》. 2014-09-11 [2015-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9) (英語).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