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火青春

怒火青春》(法語:La Haine法語發音:[la ɛn])是法國導演馬素·卡沙維治執導的黑白電影,描述了三位社會邊緣青年在郊區一連串暴力事件所衍生的故事。本片獲選為第48屆康城影展正式競賽片,並獲得最佳導演獎[1]

怒火青春
La Haine
電影海報
基本資料
導演馬素·卡沙維治
監製基斯杜化·羅西朗
編劇馬素·卡沙維治
主演雲遜·卡素
曉拔·告迪英語Hubert Koundé
薩狄·塔馬奧
攝影Pierre Aïm
片長98分鐘
產地 法國
語言法語
上映及發行
上映日期法國1995年5月31日
發行商Canal+
各地片名
香港怒火青春
臺灣

劇情

影片開場是一段新聞鏡頭集錦,展現了位於巴黎近郊尚特盧萊維涅的一次城市暴亂。在暴亂後,當地一名男子阿卜杜勒·伊查哈(Abdel Ichaha)在警方拘留中重傷,被送入重症監護室。暴亂持續升級,引發對當地警察局的圍攻,一把警用左輪手槍在混亂中丟失。影片聚焦於阿卜杜勒的三位朋友,他們都來自移民家庭,故事連續發生在約20小時內。

芬茨(Vinz)是一名性格暴躁的猶太青年,他想為阿卜杜勒的遭遇復仇,對所有警察充滿深深的仇怒火青春,甚至模仿《的士司機》中馬田·史高西斯的動作,在浴室鏡前練習。于貝爾(Hubert)是一名非洲裔法國拳擊手,同時也從事小規模毒品交易,他希望逃離貧民區,創造更好的生活。然而,他的拳擊館在暴亂中被毀。賽義德(Saïd)是一名北非穆斯林青年,他充當芬茨和于貝爾之間的調解人,兩人經常發生爭吵。

三人日常生活無所事事,經常受到警方的監視。在一次屋頂派對中,警察前來干預,芬茨辱罵了一名便衣警察。離開後,芬茨透露他撿到了暴亂中丟失的那把.44麥格農手槍,計劃在阿卜杜勒萬一去世後用它殺死一名警察。儘管于貝爾強烈反對,芬茨還是偷偷將槍帶在身邊。他們想要探望住院的阿卜杜勒,但被警察阻止。由於他們強烈拒絕離開,賽義德被逮捕,但後來在一名認識他兄長的警察幫助下獲釋。

芬茨與于貝爾因為對警察與暴力的看法發生分歧,兩人暫時分道揚鑣。賽義德跟隨芬茨,而于貝爾暫時回到家中。他們在另一場聚會中再次相遇,但由於阿卜杜勒的哥哥想要報復殺死一名警察,場面迅速失控,引發與警察的對峙。三人僥倖逃脫,芬茨差點向一名防暴警察開槍。他們乘火車前往巴黎,與或友好或敵對的巴黎市民的互動將幾場衝突升級為危險的對抗。

在公共衛生間,他們遇到一位古拉格倖存者,講述了一個因拒絕在火車附近排泄而錯過車次,最終凍死的人的故事。三人對這個故事的含義感到困惑。

隨後,他們去找吸食可卡因的阿斯泰利克斯(Astérix),他欠賽義德一筆錢。這次見面導致了一場暴力衝突,阿斯泰利克斯似乎要逼迫芬茨玩俄羅斯輪盤,但其實槍里沒有子彈。他們隨後遇到一群殘暴的便衣警察,賽義德和于貝爾被逮捕,而芬茨則成功逃脫。這兩人遭到警方的言語和身體虐待,被關押至深夜,導致三人錯過了聖拉扎爾站的末班車,只能在街頭度過一晚。

被畫廊趕出、盜竊汽車又失敗後,三人躲進購物中心。透過新聞得知阿卜杜勒已經去世。他們來到一個屋頂,辱罵了一群光頭黨。但隨後與這群光頭黨相遇,賽義德和于貝爾被無情毆打。芬茨用槍指着一名光頭黨,但雖然于貝爾想激怒芬茨開槍,芬茨最終還是選擇放過了光頭黨。

清晨,三人返回家中,芬茨將槍交給于貝爾。芬茨和賽義德遇到芬茨之前在屋頂派對辱罵的警察。警察用一把上膛的槍威脅芬茨,不料意外開槍將芬茨擊斃。于貝爾趕來救援,與警察形成緊張的對峙。賽義德閉上眼睛,伴隨着一聲槍響,誰開槍以及誰中槍不得而知。

這場高潮對峙伴隨着于貝爾稍作改動的開場旁白(「這是一個自由落體的社會……」)以及反覆出現的短語「jusqu'ici tout va bien」(「到目前為止,一切都很好」)。影片展現了法國社會從敵意滑向無意義暴力的縮影,強調表象之下遠非一切安好,未來依然充滿不確定性。

演員

獎項

獎項 獎項 受獎者 階段/結果
第48屆康城影展 金棕櫚獎 《怒火青春》
馬素·卡沙維治
提名
最佳導演 馬素·卡沙維治 獲獎
第21屆凱撒獎 最佳影片 《怒火青春》 獲獎
最佳男主角 雲遜·卡素 提名
最佳新男演員 雲遜·卡素 提名
最佳新男演員 曉拔·告迪 提名
最佳新男演員 薩狄·塔馬奧 提名
最佳導演 馬素·卡沙維治 提名
最佳劇本 馬素·卡沙維治 提名
最佳攝影 Pierre Aïm 提名
最佳音效 Dominique Dalmasso、Vincent Tulli 提名
最佳剪接 馬素·卡沙維治、Scott Stevenson 獲獎
最佳製作人 Christophe Rossignon 獲獎
第1屆盧米埃獎 最佳影片 《怒火青春》 獲獎
最佳導演 馬素·卡沙維治 獲獎
第8屆歐洲電影獎 最佳影片 《怒火青春》 提名
年度青年歐洲電影 《怒火青春》 獲獎

參考資料

  1. ^ Festival de Cannes: La Haine. festival-cannes.com. [September 4,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07).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