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復君士坦丁堡

收復君士坦丁堡發生於1261年,尼西亞帝國將領阿萊克修斯·斯特拉特格普洛斯率軍攻入君士坦丁堡,佔領拉丁帝國最後的據點,成功恢復拜占庭帝國並開啟其最後一個王朝巴列奧略的統治。自君士坦丁堡1204年被第四次東征的十字軍洗劫,至其最終為希臘世界收復,總歷57年時間。

收復君士坦丁堡
尼西亞-拉丁戰爭英語Nicaean–Latin wars的一部分

泉源之門或塞林布里亞之門,1261年7月25日斯特拉特戈普洛斯率軍經由此門重奪君士坦丁堡
日期1261年7月25日
地點
結果

尼西亞勝利

在結束了拉丁帝國對首都長達半個世紀的佔領後,這座城市重新回到拜占庭手中,米海爾八世隨即進行了一系列恢復人口與希臘傳統的措施。重建的拜占庭帝國繼續守衛這座城市近兩個世紀,抵擋了其他入侵者的多次進攻,直到1453年被奧斯曼帝國蘇丹穆罕莫德二世攻陷

背景

公元1259年,尼西亞皇帝米海爾八世佩拉戈尼亞戰役英語Battle of Pelagonia中輕鬆擊敗伊庇魯斯亞該亞組成的反尼西亞同盟,隨後兵鋒直指君士坦丁堡,試圖重建拜占庭帝國。殘破的拉丁帝國此時財政短缺,且被切斷了來自希臘拉丁國家,或其他拜占庭繼承國的一切支援[1],唯有威尼斯強大的艦隊得以依靠。1260年米海爾八世首次圍攻君士坦丁堡英語Siege of Constantinople (1260),因為在佩拉戈尼亞被俘的一位拉丁騎士家就在城牆內,曾答應為皇帝的軍隊打開一扇大門,然而該嘗試並未得逞。米海爾於是轉而進攻金角灣對岸的加拉塔,但由於海軍不敵威尼斯也沒能成功[2][3]。為了儘快實現自己的計劃,米海爾於1261年3月和威尼斯的死敵熱那亞共和國訂立盟約,後者將向拜占庭提供足夠的艦船以支持陸上圍攻。1261年7月,尼西亞與拉丁皇帝鮑德溫二世為期一年的休戰即將結束,將軍阿萊克修斯·斯特拉特格普洛斯奉命率領一支由800名士兵(其中大部分是庫曼人)組成的先遣分隊,監視保加利亞人之動向並偵察拉丁帝國的防禦情況[4][5]

攻佔君堡

當尼西亞軍隊抵達君士坦丁堡以西約48公里的塞利姆布里亞(今錫利夫里)時,從當地的一些獨立農(thelematarioi)口中得知,全部拉丁駐軍以及威尼斯艦隊都已離城前往襲擊黑海的尼西亞島嶼達夫諾西亞(今凱夫肯島英語Kefken Island)了[6]。斯特拉特格普洛斯最初猶豫是否要利用這一機會,擔心如果拉丁軍隊返回過早,他的小部隊可能會被全殲,而且這個行動也超出了皇帝命令的權限,但最終他決定不浪費這個奪回城市的絕佳時機[7]

1261年7月24至25日夜,斯特拉特戈普洛斯和他的部下悄悄接近狄奧多西城牆,並藏匿在泉源之門附近的一座修道院[7]。斯特拉特格普洛斯隨後派遣一支由當地幾個獨立農帶領的分遣隊經由秘密通道進入了這座城市。他們從內部對城牆的突然襲擊令守衛措手不及,城門被迅速打開,尼西亞軍隊湧入城中[8]。拉丁人對此猝不及防,經過短暫的血戰,尼西亞人控制了狄奧多西陸牆。這個消息很快傳遍全城,皇帝鮑德溫二世被緊急從睡夢中喚醒,和大批拉丁居民一起慌忙逃向金角灣的港口,希望乘船離開。與此同時,斯特拉特戈普洛斯的士兵放火焚燒了海岸沿線的威尼斯建築和倉庫,以阻止後者登陸。由於威尼斯艦隊及時返回,許多拉丁人成功撤離到仍然為西方世界控制的希臘地區。此事件標誌着拉丁人佔領的結束,君士坦丁堡回到拜占庭手中[8]

後果

君士坦丁堡的收復標誌着拜占庭帝國復國,同年8月15日,聖母升天節當天,米海爾八世凱旋進入君士坦丁堡,並在聖索菲亞大教堂加冕為拜占庭皇帝。而名義上拉斯卡里斯王朝的共治皇帝,年僅10歲的約翰四世則在雙目遭人致盲英語Political mutilation in Byzantine culture後被關入修道院[9]

參考

  1. ^ Nicol 1993,第32–33頁.
  2. ^ Wolff 1969,第229頁.
  3. ^ Nicol 1993,第33頁.
  4. ^ Bartusis 1997,第39–40頁.
  5. ^ Nicol 1993,第33–35頁.
  6. ^ Bartusis 1997,第40頁.
  7. ^ 7.0 7.1 Bartusis 1997,第41頁.
  8. ^ 8.0 8.1 Nicol 1993,第35頁.
  9. ^ Nicol 1993,第36–37頁.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