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殷植韓語박은식,1859年10月25日—1925年11月1日),字聖七,號謙谷白岩韓國獨立運動家,思想家、史學家,大韓民國臨時政府第二任總統。[1][2]

朴殷植
박은식
第2任大韓民國臨時政府總統
任期
1925年3月23日—1925年7月
總理李相龍
副總統李相龍
前任李承晚
繼任李相龍
個人資料
出生(1859-10-25)1859年10月25日
 朝鮮國黃海道黃州郡
逝世1925年11月1日(1925歲—11—01)(66歲)
 中華民國上海
政黨新韓青年黨
宗教信仰儒教、大倧教、大同教
朴殷植
諺文
漢字
文觀部式Bak Eun-sik
馬-賴式Pak Ŭnsik

朴殷植1859年10月25日(農曆9月30日)出生於朝鮮黃海道黃州郡,早年為朝鮮官吏,後投身思想啟蒙運動。日韓合併後,他於1911年流亡中國俄羅斯,成為韓國獨立運動的元老。1924年,在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在國際上遭到打壓,內部出現分裂,資金極其困難的情況下,66歲高齡的朴殷植被議政院推薦擔任國務總理兼代總統,並在李承晚被彈劾後成為第二任總統。在其短暫的總統任期期間,他通過修憲將臨時政府由總統制改為內閣責任制,使臨時政府得以渡過困難期。[1][2]

朴殷植是位著名的思想家和史學家。其「國魂」史學思想著作《韓國痛史》、《韓國獨立運動之血史》是韓國獨立運動家案首必讀之卷,也被韓國內外民眾廣泛閱讀[3]。他同時也是位儒學家,倡導通過陽明學改革儒學,以使其適應社會現實需要[1][2][4]

早年官吏生涯

朴殷植1859年10月25日(農曆9月30日)出生於朝鮮黃海道黃州郡。他的父親朴周浩是私塾教習。朴殷植自幼跟隨父親飽讀經書,被稱為神童。他的父親希望他能夠中舉當官,但他卻認為科舉考試是狹隘的應試考試,無心任仕,後離家出走求學。他先是拜朝鮮實學集大成者丁若鏞的弟子申耆永和丁觀燮為師,學習丁若鏞的實學著作,後又拜當時朝鮮著名朱子學者朴文一、朴文伍兄弟為師,學習朱子學。學成後,朴殷植返鄉招收學徒,講授朱子學。[5]:63-64[1][2]

1885年,朴殷植遵母參加鄉試,並在1888-1894年間歷任朝鮮王朝崇仁殿參奉、東明王陵參奉。1894年,朝鮮爆發甲午農民起義。作為朝鮮官吏,朴殷植最初對農民起義持反對態度,但他同時也意識到朝鮮封建王朝已經是搖搖欲墜。他隨即辭官到江原道原州郡隱居。[5]:65-66[2]

早期思想啟蒙運動

隨着資本主義列強對朝鮮侵略的加強,許多朝鮮愛國知識分子為挽救國家開始投身思想啟蒙運動。深受觸動的朴殷植也從江原道遷回漢城,於1898年參加獨立協會,從儒學者轉化成為開化派。他還是萬民共同會的文教部長,並擔任獨立協會機關報《皇城新聞》的主編。期間他撰寫了反映其開化派思想的《謙谷文稿》和教育思想體系的《學規新論》兩部著作。1904年,日本在日俄戰爭期間強迫朝鮮簽訂《日韓議定書》。朴殷植在《皇城新聞》上發表大量文章抨擊日本的侵略行徑。他因此被捕入獄。《皇城新聞》也於1905年被停刊。朴殷植重獲自由後轉任《大韓每日申報》的主編,繼續發表文章抨擊日本的侵略和朝鮮封建政府的軟弱、賣國。1906年2月,《皇城新聞》復刊後,他轉任《皇城新聞》總編。[5]:66-68[1][2]

1906年3月,朴殷植與張志淵等人創建大韓自強會,在《大韓自強會月報》發表思想啟蒙文章。同年10月,他創建西友學會,任其機關報《西友》總編,並加入梁起鐸安昌浩等組織的新民會韓語신민회,負責新民會教育、出版事務。1908年,西友會與漢北學會合併成西北學會韓語서북학회,朴殷植任其機關刊物《西北學會月報》主編。期間,朴殷植撰寫了大量愛國主義思想啟蒙文章,並發表了通過陽明學改造儒教的《儒教求新論》。1908年,他創辦西北學會所屬的西北協城學校,出任校長,培養救國人才。1909年9月,他與李范圭、張志淵等人創建以大同思想和陽明學為基礎改革儒教的新興宗教大同教。次年撰寫了儒教改革著作《王陽明實記》。1910年,日韓合併後開始實行高壓政策,關閉出版機關,禁止發行朝鮮歷史書。《皇城新聞》、《西北學會月報》都被停刊。在編纂國史維持「吾族之國魂」理念下,他撰寫了《韓末秘錄》。[5]:69-71[1][2]

流亡海外

1911年3月,朴夫人病逝。同年4月,朴殷植流亡中國恆仁縣寄宿在興道川愛國志士尹世復的家裏。在恆仁縣的一年期間,他編撰了《東明聖王實記》、《渤海太祖建國志》、《大東古代史》、《明臨達夫傳》、《夢拜金太祖》、《淵蓋蘇文傳》等著作。同年10月,辛亥革命爆發。次年3月,他經瀋陽北京,後經天津上海。他在上海與申圭植組建了韓僑互助團體同濟社和培養韓國青年的博達學院。1914年5月,朴殷植應邀去香港任《香江》雜誌編輯,但因發表反對袁世凱的文章,刊物被停刊,後回到上海。在上海,他創作了《安重根傳》、《韓國痛史》等著作。1915年《韓國痛史》由上海大同編譯局出版後在中國和海外產生巨大影響,並秘密流入朝鮮半島。為肅清該書的影響,日本當局組織御用學者編寫了美化日本侵略的《朝鮮史》。《韓國痛史》出版之後,朴殷植又撰寫了《李舜臣傳》。應康有為之邀,朴殷植出任《國是日報》主編,但沒多久該報就被停刊。他住在前清水軍提督吳長青的孫女吳亞蘭的家裏,開始撰寫《大東民族史》,但該書由於種種原因最終沒有完成。他在上海與申圭植在成立新韓革命團,任監督,後又與申圭植組建大同輔國團,任團長。[5]:72-74[1][2]

1918年,朴殷植應俄國韓僑之邀去俄領宋王嶺任《韓族公報》的主編。在此期間,他將《渤海史》、《金史》翻譯成韓文,撰寫了《李俊傳》,並往來於韓僑的各個學校宣講朝鮮歷史和民族獨立思想。1919年,三一運動爆發後,朴殷植在海參崴成立了大韓國民老人同盟會,並派五名代表去漢城進行反日獨立運動。姜宇奎向日本總督齋藤實投擲炸彈、李發自決都是與朴殷植老人會相關的事件。[5]:74[1][2]

大韓民國臨時政府總統

1919年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後,朴殷植於同年8月再次回到上海。他作為元老在幕後支持臨時政府的獨立運動。1920年12月,上海韓人出版社維新社出版了他另一部著作《韓國獨立運動之血史》。在滬期間,他還擔任新韓青年黨機關報《新韓青年》,以及《四民報》、《救國日報》的總編。由於臨時政府內部矛盾,國務總理李東輝於1921年1月24日辭職。同年2月,朴殷植與元世勛等13人發表《告朝鮮同胞們》聲明,要求召開國民代表會議。1923年1月3日,國民代表會議最終在上海舉行。由於國民代表派系分化嚴重,大會最終以失敗告終。朴殷植在此過程中一直保持中立態度,並主張獨立運動的團結統一。[5]:75-76[1][2]

1924年,朴殷植在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議政院被推薦擔任國務總理兼代總統。當時朴殷植已經66歲高齡,而且身體狀況不佳。但他為挽救獨立運動,毅然承擔重任。1925年3月21日,大韓民國臨時議政院通過對總統李承晚彈劾。兩天後,朴殷植被選為大韓民國臨時政府第二任總統。同年3月30日,他向臨時議政院提出改總統制為內閣責任制的修憲法案。同年7月,朴殷植根據新憲法推薦李相龍為國務領,並辭去總統的職務。[5]:76[1][2]

病逝

辭去大韓民國臨時政府總統職務後,朴殷植病情加重,後於1925年11月1日病逝。逝世前,他留下遺囑:「第一,開展獨立運動,一定要堅持全民族的統一。第二,為了獨立運動的勝利,可以使用任何手段和方法。第三,獨立運動是屬於全韓國人民的共同使命,獨立運動同志之間不能有分裂現象和派別鬥爭,一定要保持團結。」[5]:76[1][2]

朴殷植去世後被安葬在上海靜安寺公共墓地600號。1993年8月5日,韓國政府將其與另外四位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要人的遺骸運回韓國舉行國葬,重新安葬在國立墓地臨時政府愛國志士墓域。[1]

思想

國魂史學思想

朴殷植認為「國魂」與「國魄」(國家)雖是一個整體,但沒有必然的依附和從屬關係。「國魄」者,「錢穀、卒乘、城池、船艦、器械,魄之屬也」。而「國魂」則是一種精神形態的東西,「蓋國教、國學、國語、國文、國史,魂之屬也」。「魂之為物,不隨魄而死生。」他認為國家與國史是類似於「形」與「神」的關係,國家可以遭不測,但國史卻永存。只要國史不滅,國家就不會永久滅亡。「國可滅,史不可滅」,「神存而不滅,形有時而復活矣」。[3][1]

在「國魂之不滅者存焉」的史學思想下,朴殷植撰寫了《韓國痛史》、《韓國獨立運動之血史》等著作記載日本對韓國的入侵,侵略者對韓國民眾的野蠻屠殺,以及韓國人民反抗侵略的鬥爭。他的這兩部著作在日本帝國主義強壓監視下仍然傳入國內被民眾廣泛閱讀。在國外,他的史書成為獨立運動家案首必讀之卷,也被韓僑踴躍誦讀閱讀。特別是《痛史》一出版就在美洲翻譯成韓文,成為韓僑的教科書。[3]

朴殷植還將「國魂之不滅者存焉」的史學思想與近代進化論相結合。他認為除了「國魂」不滅,民族精神永存外,人類進化法則也使國家不亡。戰爭與侵略不是人類進步之舉,而是「世界人道之敵」,「決不能容於新時代也」。韓國反侵略的抗日救國大業,是符合人類進化法則的,肯定會成功。[3]

儒學改革思想

朴殷植曾師從朝鮮著名朱子學者朴文一和朴文伍,朱子學造化很深。他的老師朴文一曾如是評價他:「世之論文章者,殷植當為首屈一指。」不過隨着日本對朝鮮侵略的日益加深,國家日益衰亡的嚴酷現實,使他開始對儒學進行深刻反省。他大力倡導通過適應時代的陽明學來改革儒學,以適應社會現實的需要。[2]

在其所著的《儒教求新論》中,朴殷植指出了儒教的三大弊端,並提出改革儒教的三大方針:1.儒教不應該以帝王為中心,而應該面向人民和社會。2.要以開放進取的方法取代固陋保守的儒教方法,使之成為世界性的儒教。3.要將支離汗漫的儒學引向簡易直切的陽明學,使之成為平易的、實踐的儒學。」[1][2]

著作

來源:[2]

儒學

  • 《儒教求新論》
  • 《王陽明實記》

史學

  • 《大東古代史》、《大東民族史》、《韓國痛史》、《韓國獨立運動之血史》
  • 《東明聖王實記》、《渤海太祖建國志》
  • 《明臨答夫傳》、《淵蓋蘇文傳》、《李舜臣傳》
  • 《李俊傳》、《安重根傳》

參考文獻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李敦球. 韩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和政治家——朴殷植. 《當代韓國》. 1997年01期.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楊昭全. 朴殷植与韩国独立运动——纪念朴殷植诞辰150周年. 《韓國研究論叢》. 2009年02期. 
  3. ^ 3.0 3.1 3.2 3.3 朱政惠. “国魂之不灭者存焉”——朴殷植史学思想之一瞥. 《韓國研究論叢》. 1998年00期. 
  4. ^ 朴正心. 关于朴殷植阳明学的现代特征研究. 《當代韓國》. 2005年02期. 
  5. ^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楊昭全. 《韩国现代名人传》. 長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5年9月. ISBN 7-206-02319-3. 

相關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