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征古
生平
早期
李征古是袁州宜春人,[1]年輕時出身低微,遊玩時曾住在同郡潘長史家,當夜潘妻夢見門前有儀注、鞍馬、擁劍衙隊約二百人,或坐或立,說太守在此,是現在的借宿秀才。她醒後告訴潘長史:「此客非常人也。」次早以一鍾酒餞行,送他金錢,扼腕說:「郎君他日富貴,慎勿相忘。」次年,李征古進入京城金陵。[2]
入仕
楊吳權臣徐知誥主政,招攬人才,李征古於大和四年(932年)前後被招攬。徐知誥改名李昪,建立南唐。
李征古於昇元(937年—943年)末年中進士。[3]效力李昪子齊王李景達為宮官。他與太保中書令宋齊丘有中外親戚。光政院副使太僕少卿陳覺是宋齊丘的門客。宋齊丘曾告老回到九華山,一年多沒有被召,陳覺與李征古派李征古的僚屬謝仲宣說服李景達說服李昪之子皇帝李璟,稱宋齊丘為先帝的布衣之交,不可拋棄。於是保大三年(945年)宋齊丘得以復用,官爵至太傅、兼中書令、楚國公,李征古與陳覺也結為朋黨。李征古後改任樞密副使。保大六年(948年),陳覺任樞密使,與李征古同掌機密,仗着宋齊丘的勢力鞏固自己的地位。[1][4]宋齊丘廣樹黨羽,李征古常出入門下。[5]
保大十年(952年)春,李征古因病免職,以銓曹郎中出任使持節袁州諸軍事、守袁州刺史。此時距離他入京已大約二十年,果然成為家鄉太守。離闕之日,李璟賜內庫酒二百瓶。[2]三月十日,李征古以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司徒、使持節袁州諸軍事、守袁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柱國的身份作《廬江宴集記》。
結黨亂政
宋齊丘、陳覺與馮延巳、馮延魯、李征古、魏岑、查文徽為一黨,韓熙載、孫晟、常夢錫、蕭儼、江文蔚、李德明為一黨。[6]保大十三年(955年),後周攻打南唐。李璟先後派翰林學士、戶部侍郎鍾謨、工部侍郎、文理院學士李德明和司空孫晟、禮部尚書王崇質向後周上表稱臣。保大十四年(956年)三月,周世宗派李德明、王崇質回南唐都城金陵復命,李德明極言周世宗威德及後周軍力強大,勸李璟割讓江北,李璟不悅。宋齊丘也覺得割地無益。因李德明言過其實,南唐人也多不信。時李征古復為樞密副使,與陳覺等人素來厭惡李德明、孫晟,指使王崇質改變李德明的說辭,誣陷李德明賣國求利,請求誅殺。李德明知道自己被眾人排擠,攘袂(捋起袖子,形容激憤之狀)大喊:「北方周軍必勝!」李璟於是大怒,斬李德明於市。[4][7]
陳覺、李征古掌權,朝野側目,不敢再說求和的事。刑部郎中判大理寺張易退朝時嘆道:「我忝(謙辭)為廷尉,有誅殺邪孽的職責,應該親手斃了這兩個小人,以謝自己曠官(指不稱職)之罪。」[8]
功臣柴再用的兒子撫州刺史柴克宏的母親上表稱兒子可為將,被李征古阻止。柴母又說柴克宏有父風。如果不能勝任,願意全家受戮。當月,李璟用柴克宏為右武衛將軍,命他率軍會合袁州刺史陸孟俊救被吳越國攻打的常州。當時南唐精兵都在江北,柴克宏所率數千人都是老弱,李征古又給他們腐爛蛀洞的鎧甲和兵器。柴克宏向李征古訴說兵卒已非熟練,如果器械堅利尚可一戰,為何卻給這樣的?李征古素來輕視柴克宏為人,當即謾罵,看到的眾人都憤怒,柴克宏卻知道李征古是狂生,不足計較,怡然自得。柴克宏到潤州,李征古仍然不快,遣使召他回京,代以神武衛統軍朱匡業。宣、潤大都督皇長子燕王李弘冀對柴克宏說:「君只要上前線戰鬥就行了,我會為你論奏。」於是上表以柴克宏的才略可以成功,常州危在旦夕,不宜中途更換主將。柴克宏引軍直趨常州,李征古又遣使召他,柴克宏按劍而起說:「我算着日子就能破賊,你來召我,必是吳越國錢氏派來的奸人!」命斬之。使者說:「受李樞密命而來。」柴克宏說:「軍容(指軍紀)在我,就是李樞密本人來了,我也斬了他!」[7]於是斬了使者。柴克宏此戰果然大破吳越軍。[9]
宋齊丘多樹朋黨,李征古與陳覺仗着宋齊丘的勢力,尤其驕慢,在李璟面前議事時蠻橫沒有臣禮。保大十五年(957年)三月,陳覺在前線任監軍使時奪有功將領淮南北面行營應援都監朱元兵權導致朱元投周、西面行營應援使許文稹等敗於紫金山,陳覺回朝仍為樞密使,李征古身為樞密副使也不歸咎於己。南唐全國恐慌。[10]李璟曾感嘆:「吾國家一朝至此!」於是流下眼淚。李征古說:「陛下應當治兵禦敵,哭有什麼用!難道是飲酒過量嗎,還是乳母和保母沒到?」李璟變了臉色,左右嚇得腿發抖,而李征古舉止驁然(高傲)自若。正逢司天監奏:「天文有變,人主宜避位禳災(去除災禍)。」李璟表達了讓位的意思,說:「誰可以托國者?」陳覺、李征古因為平時躁妄專恣放肆,無人臣禮,擔心不為群臣所容,寄希望於宋齊丘執政,以為李璟果然想禪位,於是趁機建議李璟禪位給皇太弟李景遂,閒居深宮,而將國政委託給宋齊丘,李璟因此記恨,以為是宋齊丘的意思,但仍命中書舍人陳喬按其所請草詔施行。陳喬惶恐請見,極言不可,李璟也笑着以戰事未息為由中止了此事,[1][6][11]但也因戰事未息隱忍了對宋齊丘一黨的恨意不發作。[5]
獲罪賜死
交泰元年(958年)五月,南唐向後周稱臣,去帝號,李璟為了避後周信祖郭璟名諱改名李景。同月,鍾謨南歸,判尚書省,兼判三省事,權勢很盛。鍾謨素與李德明交好,因李德明之死,對宋齊丘一黨切齒痛恨,於是對李景誣陷宋齊丘以陳覺、李征古為羽翼亂政,趁國家有危難圖謀篡位。李景因為此戰兵敗盡失淮南,狂躁憤懣,厭惡宋齊丘、陳覺、李征古。已將儲位讓給李弘冀的江西元帥晉王李景遂當時出鎮鎮南軍,以當時正在用兵為由請求讓大臣做副使,李景於是於顯德五年(958年)閏七月以樞密副使、工部侍郎李征古為鎮南節度副使,其實是疏遠,也趁陳覺出使後周罷免了陳覺的親近官職。李征古傲狠專恣,李景遂雖寬厚,久後也不堪忍受,曾想斬了他再去有司自首,被左右諫止,不樂。陳覺出使後周歸來後以兵部尚書致仕,矯稱周世宗之命殺南唐宰相嚴續,鍾謨請求出使後周核實其事,使得陳覺因此事敗,也促成了宋齊丘一黨的覆滅。李景想誅殺宋齊丘等,派鍾謨請示後周。周世宗認為他們是異國大臣,不置可否。十二月(《十國春秋》作十一月),李景迫使宋齊丘回九華山歸隱,貶陳覺,削奪李征古官爵,於鎮南軍治所洪州就地安置、賜死,[1]下詔公開李征古折辱柴克宏等罪行,[12]並令鍾謨出使後周詳說其事,後也殺了宋齊丘和陳覺。[13][14][15][16]鍾謨也為李德明求得平反、贈官、賜諡號。[17]
李景晚年曾看到宋齊丘、陳覺、李征古如生前之貌,叱責也無法讓他們離開,很厭惡。[18]
分歧記載
中華民國《萬載縣志》卷十稱李征古為萬載縣人,篤學有詞藻,中進士後獲授起居郎兼尚書吏部郎中。保大十年除授袁州刺史,皇帝下敕改其所居鄉里為「懷舊鄉」「孕秀里」。他入宜春地界後每經一村落必召見耆舊親故,就地飲酒,盡歡而去,到任後,不徇私情。袁州換了二十九個刺史都是武夫、勛臣,李征古到後以儒術修飾,吏治井然;在刺史鄭審的舊住址立孔廟,備好祭器,弦歌不衰;曾用私財百萬代其家鄉納稅。
評價
《十國春秋》:「陳覺等六人,皆宋齊丘黨也。蟠據中外,逓(「遞」的異體字)相柄任,卒與正人為讐,兵連禍結。故唐時牛、李兩黨動揺國是,區區江南,不務遠略,而仍尋往轍,國隨以亡,嗚呼,豈不悲哉!」指陳覺等六人為宋齊丘黨羽,輪流把持內外朝政,與正人為仇,招致兵禍,使偏安江南的南唐缺乏遠略、重蹈牛李黨爭覆轍,最終因此亡國。[1]
註釋及參考文獻
- ^ 1.0 1.1 1.2 1.3 1.4 1.5 《十國春秋·李征古傳》
- ^ 2.0 2.1 《南唐近事》
- ^ 《資治通鑑》卷二百九十載南唐在保大十年(952年)才設科舉,之前的官員多是因上書言事而得到任命,未詳孰是。
- ^ 4.0 4.1 《十國春秋·陳覺傳》
- ^ 5.0 5.1 馬令《南唐書·李征古傳》
- ^ 6.0 6.1 《十國春秋·宋齊丘傳》
- ^ 7.0 7.1 《資治通鑑》卷二百九十三
- ^ 《十國春秋·張易傳》
- ^ 《十國春秋·柴克宏傳》
- ^ 馬令《南唐書·李征古傳》作保大十四年(956年)正月北面行營都部署劉彥貞敗亡後事。
- ^ 《十國春秋·陳喬傳》
- ^ 陸游《南唐書·柴克宏傳》
- ^ 《舊五代史》卷一百一十八
- ^ 《資治通鑑》卷二百九十四
- ^ 陸游《南唐書·李征古傳》
- ^ 《宋史》卷四百七十八
- ^ 《十國春秋·鍾謨傳》
- ^ 《江表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