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炯
楊
楊炯 | |
---|---|
唐代初期詩人,初唐四傑之一 | |
姓 | 楊 |
名 | 炯 |
籍貫 | 華陰縣 |
其他名號 | 楊盈川 |
出生 | 650年 |
逝世 | ? |
出身 | |
上元三年(676年)應制舉及第 | |
經歷 | |
顯慶六年(659年),舉神童 上元三年(676年)應制舉及第,補校書郎,遷詹事司直。 | |
著作 | |
《楊盈川集》 | |
生平
楊炯的曾祖楊初在北周為大將軍,隋朝任宗正卿、常州刺史、順楊公,唐朝任左光祿大夫、華山郡開國公,伯祖楊安被王世充封為鄯國公,因為謀劃歸附唐朝被王世充殺害,唐朝贈予大將軍,另一伯祖楊善會是隋朝清河郡通守,被竇建德殺害,在《隋書》有傳[1]。楊炯父親和祖父則史無記載,其自稱小時窮賤[2][3]。
唐高宗顯慶四年(659年),十歲被舉為神童[註 1],顯慶五年待制弘文館[3]。上元三年(676年)應制舉及第,授校書郎。
永淳元年(682年),被中書令薛元超舉薦為崇文館學士,及太子詹事司直[註 2]。中書令裴炎十分看重楊炯和楊炯堂弟楊獻,稱他們為弘農二俊。在此期間,楊炯寫作了不少文章,還為王勃編集並作序[3]。在序中藉以對王勃文學方面的評價,對當時盛行的上官體詩風進行了批判[3]。
武后垂拱元年(685年),因從祖弟楊神讓參與徐敬業起兵失敗而受到牽連,降官為梓州司法參軍[註 3]。天授元年(690年),與宋之問任教於洛陽宮中習藝館[註 4]。
卒年
楊炯卒年不可確考。楊炯詩文可系年的最後一篇作於長壽二年(693年)[3]。聞一多《唐詩大系》系其卒年為695年左右,並不確定,但不知定為該年依據。另一說卒年為692年,均是以任盈川令之年為其卒年[3]。
文學評價
楊炯恃才傲物,聽說自己為四傑之一後說:「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後。」還傳言他嘲笑朝廷官員是「麒麟楦」,意即披着麒麟皮的驢[3]。
楊炯擅長寫邊塞詩,氣勢軒昂,風格豪放。明胡應麟《詩藪·內編》謂「盈川近體,雖神俊輸王,而整肅渾雄。究其體裁,實為正始。」張說曰:「楊盈川文思如懸河注水,酌之不竭,既優於盧,亦不減王也。」
家庭
曾祖
- 楊初,北周大將軍,隋朝宗正卿、常州刺史、順楊公,唐朝左光祿大夫、華山郡開國公[1]
夫人
著作
註釋
- ^ 《唐才子傳》卷一楊炯小傳則雲:」顯慶六年舉神童。」《舊唐書》楊炯本傳謂:」炯幼聰敏博學,善屬文。神童舉。拜校書郎,爲崇文館學士。」唐代神童年限不得超過十一歲,《新唐書》載:「凡童子科,十歲以下能通一經及 《孝經》、《論語》,卷誦文十,通者予官,通七,予出身。」故應為十歲合理。[3]
- ^ 《舊唐書·薛元超傳》及《高宗紀》在682年,《新唐書》楊炯本傳在681年。[3]
- ^ 新舊唐書本傳誤記為天授初年(690年)徐敬業起兵。徐敬業起兵實為684年。另楊炯有《為梓州官屬祭陸鄞縣文》作於垂拱二年正月,《中書令汾陰公薛振行狀》作於垂拱元年四月洛陽,其出京為梓州司法參軍即在垂拱元年四月至十二月之間。[3]
- ^ 宋之問《秋蓮賦》雲: 「天授元年,敕學士楊炯與之問分直於洛城西入閣。每雞鳴後,至羽林仗,閽人奏名,請龜契、佇命拱立於御橋之西。」
延伸閱讀
[編]
參考文獻
- ^ 1.0 1.1 張曉蕾, 《杨炯家世探微》, 《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03期), 1993年, (03期): 109–112 [2019-09-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16)
- ^ 楊炯.梓州官僚贊.全唐文·卷一九一.
-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傅璇琮. 唐代诗人丛考. 北京: 中華書局. 2003: 1–21. ISBN 7101035965.
- ^ 《舊唐書》本傳記載楊炯任官「為政殘酷,人吏動不如意,輒榜殺之。又所居府舍,多進士亭台,皆書榜額,為之美名,大為遠近所笑」。宰相張說有《贈別楊盈川箴》詩告誡他:「才勿驕吝,政無煩苛」。
- ^ 張志烈著. 《初唐四杰年谱》. 成都市: 巴蜀書社. 1993年4月: 229. ISBN 7-80523-539-2 (中文(簡體)).
- ^ 陳於全. 《杨炯研究》. 武漢市: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2011年9月: 14–32. ISBN 978-7-5609-7417-0 (中文(簡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