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爾夏
生平
早年生涯
1920年10月27日,出生在新疆省烏蘇縣一個貧困的蒙古族僱農家庭,起初名叫「烏馬」。[1][2][3]1923年秋,因為百斯王的女兒格爾夏巴尼(藏語,是西藏水果名)得天花昏迷,3歲的烏馬被拉到將金郭棱(將金溝)百斯王的王爺府做倒郎娃(替死娃),和王爺的女兒格爾夏巴尼交換了名字,自此烏馬改名格爾夏巴尼(即格爾夏)。格爾夏作為替死娃成了小喇嘛,學習藏文、蒙古文。六、七年後,突患怪病,脖子腫大並流膿,王爺叫人將他送回家,哥哥領他到烏蘇縣城看病,被蘇聯醫療隊後治癒。10歲時,進入烏蘇縣四棵樹小學學習。15歲時,考入迪化蒙、哈、克簡易師範學校。[1]
17歲時,從師範學校被錄取進入新疆陸軍軍官學院政治理論系(預科一年)學習,由此接觸中國共產黨人及共產主義理論。該校是按蘇聯模式管理的全新的軍事院校,八路軍迪化辦事處的陳潭秋、毛澤民、林基路、任錫英等人常來該校講課。1943年9月,兼任校長的盛世才來校召開大會,公開反蘇反共,並且宣佈了兩條命令:一、學校全體教職員工即日起集體加入中國國民黨。二、立即停用蘇聯教材,改用中國國民黨的政治軍事教材,並將校名改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九分校。此後,中國國民黨軍官及部隊進駐該校,異黨活動遭到查禁,學員學習時間被延長一年。1944年4月,格爾夏畢業離校。格爾夏和兩個同班同學多爾吉、達拉被分配到和豐縣(今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參加組建蒙古保安團(下轄三個連),以防烏斯滿土匪,三人都任排長。兩個月之後,格爾夏所在團奉命護送運糧隊到阿勒泰。1944年11月,在隨隊大喇嘛宗古魯的鼓動下,運糧隊在福海發生譁變,格爾夏隨譁變人群越境入蘇聯哈薩克斯坦共和國芒勒克地區(靠近中國阿爾泰專區吉木乃縣)。[1]
三區革命
到芒勒克後的冬季,格爾夏一直住在一位蘇聯大媽的小木屋,她有一個孫女。格爾夏還幫她們幹活。但蘇聯政府以禁止非法居住為由,命令這批逃來的中國邊民全體出境。1945年3月,格爾夏只好再隨人群回到中國新疆。剛過境便遇到吉木乃縣的胡加河買提游擊隊,格爾夏加入胡加河買提游擊隊的第二蒙古隊任副隊長,隊長土布屯古孜達是蒙古千戶長。從此,格爾夏參加了三區革命。三區革命時期,他使用的姓名是「格爾夏巴尼·阿拉西諾夫」。[1]
1945年8月,格爾夏所在部隊和伊犁來的民族軍一同行軍到和豐縣,參加了圍攻王爺府喇嘛廟戰役(今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人民政府所在地),其間還搭救了三位漢族女青年。格爾夏還先後參加過塔城、阿爾泰等地的多次戰鬥。曾在烏蘇縣公安局任職。[1]
1947年1月,三區革命政府前線總指揮部情報局得知,大安集海察汗蓋干喇嘛廟的上層喇嘛、部落頭人,與沙灣縣縣長哈里別克勾結,企圖反叛三區革命政府,進攻民族軍。總指揮部派格爾夏打入喇嘛廟偵察,同時派烏蘇縣公安局的維吾爾族情報員毛拉巴拉當他的聯絡員。格爾夏成功完成任務,於1947年7月底哈里別克即將進攻三區時奉命趕回總指揮部,向情報局局長買買提伊敏·哈里帕提阿吉、三區革命領導人阿不都克里木·阿巴索夫、前線代總司令哈山諾夫、特別蘇聯顧問艾里克桑德爾·伊瓦諾夫匯報,受到他們及阿合買提江·哈斯木讚揚。隨後,他又奉命再到大安集海,成功勸說察汗蓋干喇嘛廟投向三區革命政府。1947年8月上旬,他回到烏蘇縣,向前線總司令和蘇聯顧問匯報,獲頒一枚金制的自由勳章、一枚英雄勳章。1947年9月初,晉升為前線總指揮部情報局少校副局長兼烏蘇縣公安局長。[1]
1947年10月下旬,三區方面的民族軍粉碎了哈里別克對烏蘇縣的進攻。1947年11月上旬,剿匪工作基本結束,前線總司令部派出工作隊從事難民善後工作。格爾夏率部分公安人員赴沙灣縣烏拉斯台、巴戈安集海等地,見幾千名遭到哈里別克部隊搶劫的哈薩克牧民正在向烏蘇縣轉移。格爾夏一行抵達大安集海察汗蓋干喇嘛廟,得知喇嘛和牧民已分頭隱蔽。1947年11月下旬,三區革命政府邀大安集海的十多個曾參加哈里別克叛亂的喇嘛、頭人到伊犁的三區政府居住三個月,進一步宣傳政策,解除顧慮,1948年1月,全部回到大安集海察汗蓋干喇嘛廟。1948年3月,三區革命政府領導人阿合買提江、阿巴索夫、哈山諾夫等人從伊犁帶布匹、茶葉等禮物,由格爾夏做嚮導,專程至大安集海喇嘛廟慰問,受到喇嘛及部落頭人歡迎。[1]
共和國時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3月25日格爾夏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烏蘇縣首個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少數民族幹部,胡政是他的入黨介紹人。入黨後不久,格爾夏調到中共中央新疆分局統戰部工作。1950年8月,格爾夏參加了新疆省政府組織的減租反霸學習團(成員大部分為三區革命民族幹部,包括安尼瓦爾·賈庫林、買買提伊敏·伊敏諾夫、賽都拉·賽甫拉也夫、安尼瓦爾·汗巴巴、阿不列孜·木合買提、阿依木·艾則孜(賽福鼎夫人)、拉西達(包爾漢夫人)等十多人),在新疆省政府副省長高錦純率領下,到吐魯番縣城郊,參加了一個訴苦鬥爭大會。[1]
1950年9月,作為第一屆國慶節新疆少數民族觀禮代表團成員,到北京參加國慶觀禮活動,見到毛澤東、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代表團共13人組成,代表團團長賽福鼎·艾則孜,副團長阿不力孜·木哈買提、阿不都熱依木·哈薩諾夫,成員有買買提伊敏·伊敏諾夫、帕提汗·蘇克爾巴也夫、安尼瓦爾·賈庫林、阿滿土爾、康巴爾汗、艾尼巴圖爾、帕提河巴圖爾、伊布拉音巴依、馬爾高夫·伊沙哈克夫、格爾夏。另外,新疆歌舞團團長孜牙·賽買提率歌舞團演員康巴爾汗等人參加了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的中國各族人民慶祝國慶文藝晚會演出。[1]
1950年11月,剛參加國慶觀禮回到新疆不久,格爾夏便隨中共中央新疆分局統戰部副部長宋均領導的工作組,到伊犁伊寧縣的吐魯番圩子村,參加減租反霸試點工作。在此期間,格爾夏從當地群眾中調查了解到當地「惡霸地主」買蘇木的大量罪行。從盛世才、中國國民黨統治時期到三區革命時期,買蘇木一直擔任鄉約,控制吐魯番圩子的三個禮拜寺,統治吐魯番圩子,先後殺害群眾26人。買蘇木的宅院門前有棵大樹,在這棵樹上被買蘇木吊打的群眾有150多人,有16人被打死。格爾夏見到了這棵根部血跡斑斑的「血淚樹」,受到很大觸動。1950年12月15日,在吐魯番圩子召開對「惡霸反革命分子」買蘇木的公審大會,伊寧縣七個區各民族群眾600餘人參加大會,30多人當場控訴買蘇木罪行,公審大會判處「大惡霸地主反革命首惡分子」買蘇木死刑。1951年2月,工作組三個月的試點工作即將結束,格爾夏向工作組長宋均匯報,在宋均建議下,格爾夏撰寫了《血淚樹》一文,報中共中央新疆分局辦公廳並送新疆日報社發表。[1]
格爾夏曆任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黨委書記(為該自治州首任黨委書記)、中共八大代表。1958年3月到北京中共中央高級黨校新疆班學習(新疆班共有四十餘位廳級以上的少數民族幹部,黨支部書記為安尼瓦爾·汗巴巴,格爾夏任黨支部副書記)。1960年2月新疆班兩年學習結束後回到新疆,任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候補委員、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兼任自治區維吾爾、哈薩克拉丁文字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兼黨組副書記(委員會主任先後由阿不都拉·扎克洛夫、艾斯海提·伊斯哈科夫、賽福鼎擔任,賽福鼎兼任黨組書記)。文化大革命結束後,任石河子農學院院長、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政治部副主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委員。[1][2][3]1989年,新疆黃埔軍校同學會成立,格爾夏長期任副會長。[1]
著作
- 《血淚樹》
- 《紀念王恩茂同志逝世一周年》
- 《一波三折的新疆少數民族文字改革》[2]
- 《歷史的回聲:格爾夏回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