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聯合政府

民主聯合政府是中國共產黨倡議中共與各民主黨派合作共同創立的民主政權,以抗擊中國國民黨統治,是中共大致取得中國政權後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誕生間短暫的過渡時期。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發佈《紀念五一勞動節口號》,提出「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及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討論並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

倡議

中國共產黨1945年後在未與國民黨分裂時曾倡議與國民黨及其各黨派創立聯合政府。但因後來國共內戰而擱置。隨着戰爭的勝利,召開沒有國民黨參加的新的政治協商會議,迅速地變成實際行動。

據不完全統計,從1948年9月至1949年3月,大批民主黨派領導人從香港轉移到東北或其他解放區,其中包括沈鈞儒、譚平山、蔡廷鍇、章伯鈞、郭沫若、馬敘倫、李濟深、黃炎培等。1949年1月,李濟深、沈鈞儒、馬敘倫、郭沫若、譚平山聯名發表《對時局的意見》,公開表示「願在中共領導下,獻其綿薄,共策進行,以期中國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獨立、自由、和平、幸福的新中國之早日實現」。[1]

傅作義起義,北平和平解放

中國人民解放軍逼近北京城時,為保全古城不被破壞,加之國軍當時以難以抵抗解放軍,為保全,傅作義向中共表示和平轉交北平政權,北平和平解放,中共入住北平。

政協的召開

1949年6月,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第一次會議召開。參加會議的有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等共計23個單位的134人,正式成立了以毛澤東為首的「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9月17日,新政協籌備會召開第二次全體會議。會議一致通過將「新政治協商會議」改稱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並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組織法》草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草案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草案等文件。

中共在大體取得中國政權後,開始着手聯合各黨派商議聯合政府,1949年9月,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北平舉行,這次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選舉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隨後為即將誕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確定了國旗,國歌,和政治綱領等等。

聯合政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誕生前的短暫過渡,毛澤東此時開始稱新誕生的中國政權為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新中國。新中國的稱號也一直用於1949年10月後誕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參與的民主黨派及人民團體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召開。與會單位分為黨派、區域、軍隊、團體、特邀五類。在14個黨派單位中,除中國共產黨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外,還有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簡稱「民革」,由原中國國民黨民主派和其他人士所創建)、中國民主同盟(民盟)、中國民主促進會(民進)、中國致公黨中國農工民主黨(第三黨)、中國人民救國會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中國民主建國會(民建)、九三學社台灣民主自治同盟(台盟)等11個黨派,無黨派人士也作為一派別位列其中。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宋慶齡發言說:「我們達到今天的歷史地位,是由於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是唯一擁有人民大眾力量的政黨。孫中山先生的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的勝利實現,因此得到了最可靠的保證。」

參考文獻

  1. ^ 众望所归的民主联合政府 中国网. [2017-1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