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欽霖(1769年10月15日—1834年1月28日),榜名欽臨,字仲亭,一字芝堂江蘇吳江縣人,清朝官員。

沈欽霖
大清誥授朝議大夫署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
籍貫江蘇吳江縣
族裔漢族
出生乾隆三十年九月十六日午時
1769年10月15日
江蘇吳江縣
逝世道光十三年十二月十九日子時
1834年1月28日
福建臺灣府
出身
  • 嘉慶六年(1801年)辛酉恩科同進士出身

生平

嘉慶六年(1801年)辛酉恩科進士,官中書。嘉慶十年(1810年),典試湖南庚午科鄉試。因失察家丁滋事,革職。道光二年(1822年),派充實錄館詳校官,議敘一等。道光四年(1824年)八月,除授福建福州府平潭同知。道光六年(1826年)五月,署邵武府清軍同知。道光九年(1829年)三月,署興化府知府。道光十二年(1832年)調署任台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到任伊始,即逢嘉義張丙起事,守城有功,事平賞戴花翎,以知府歸部儘先選用。道光十三年十二月十九日卒於任。[1]

註釋

  1. ^ 《台灣府海防南路理番同知沈君墓誌銘》(劉鴻翱):誥授朝議大夫、署台灣府海防南路理番同知事、沈君欽霖,以道光十二年秋,台地逆匪張丙等作亂,君與守郡城;是時福省聞警,巡撫兼署總督魏元烺調陸路提督馬公濟勝帶兵進剿,十戰皆捷。欽差福州將軍瑚公松額同制府程公祖洛渡台搜捕余匪,籌辦善後機宜;論守城功,君得列上薦,奉旨賞戴花翎,即以知府歸部儘先選用。十三年秋,余由廣東南韶連兵備道調補台灣兵備道。十月,舟抵安平,接見君,驚喜交集;蓋君,余在內閣時舊友也。初,君嘉慶辛酉成進士,官中書。撰文詞,下筆數千言;大學士諸公咸倚重。庚午,典試湖南,所得多知名士。因失察家丁滋事,革職;大學士諸公奏請效力會典館。書告成,開復原官。甫到閣行走,旋委署侍讀,與余同直,情浹洽。嘗論作詩賦,謂『詩尚煩構思;不知賦,何用思索為』!故閣中同寅無不推尊君之能文者。道光二年,派充實錄館詳校官,議敘一等。四年八月,除授福建福州府平潭同知。六年五月,署邵武府清軍同知。九年三月,署興化府知府。既卸篆,調署台灣府海防同知。君於平潭同知任內,乙酉、戊子兩科皆監試文闈;福省官知與不知,咸目君為溫文爾雅儒者也。及任台防,猝聞張逆等之亂起嘉義;不動聲色,密檄飛飭所屬番弁,選精壯屯丁三百入保。逆黨率眾窺伺郡垣,君督番兵會同文武迎敵,奮力擊賊,生禽林龍、陳電等,寸磔於市,使賊不敢越嘉義以南。嗚呼!何其壯也。台地固稱積亂難治之區,自康熙間朱一貴倡亂以後,叛者十四次;士大夫之官斯士者,難矣!然使作吏者盡如君,或能先事預防,不至於亂;即亂,能如君之精詳明決,亦可即時殲滅,勿煩勞內地大兵。悲夫!張丙之初起,藉口於搶米。嘉義令邵用之不知其叛謀,被殺死。台灣府呂志恆前往,賊已聚至萬人,父老攀轅泣留,不聽;戰死斗六汛。縣丞方振聲,竹城破,並妻張氏焚死,幼女亦從死;幕友沈志勇父子、家丁江永惠等,皆從死。武弁自副將而下,死者萬餘人。惟總兵劉公廷斌兵敗幸不死,保嘉義城;亦以憂憤,病死。君嘗謂余曰:『方事之殷也,有死之心,無生之志。今出萬死一生之中,賴國家威德,妖寇蕩平。台地,沿海諸省之保障;非勵精圖治,無以久安』!余方壯君之言,而君以積勞已齎志以歿矣。君精於吏治,任平潭時,文書院、治埔田,士民皆悅。署興化府時,木蘭陂工程甫竣,開挖涵洞,以資灌溉;培築士埂,以保農田。署台防時,裁減口費,體恤商艱。方議改船政,謂宜使漁船配榖;蒙制軍嘉獎,而君已卒:余皆略而不詳者。士不遇盤根錯節,不別利器;所以著君生平大節也。 君諱欽霖,字仲亨,一字芝堂。先世自前明太常寺少卿諱漢遷居於吳江縣城南之水西莊,遂著籍焉。曾祖諱重、祖諱焯、本生祖諱阜上,皆貤贈奉政大夫、內閣中書;曾祖妣陸氏、祖妣陸氏、本生祖妣朱氏,皆貤贈宜人。考諱宗德,乾隆乙酉舉人,歷任靖江、上海縣學教諭,敕授文林郎,晉贈奉政大夫、內閣中書;妣趙氏、繼妣趙氏,皆敕授孺人,晉封宜人。配范恭人,生三子:長祖原,早亡;次慶原;次庚原,先君卒。孫男四人:沈桂芬、桐封、柏年、楣昌。生於乾隆己丑年九月十六日午時,卒於道光癸已年十二月十九日子時,壽享六十有五歲。 慶原治君之喪,將歸葬於吳江祖塋之側,來乞銘。余在內閣知君久,銘之餘宜。銘曰:君生於吳,官於閩,卒於台。君之卒也,適余其來。台地郡城賴君守,台地善後待君裁;天胡不少留,盡君之才!嗚呼!非斯人之哀而誰哀!
  • 劉寧顏編,《重修台灣省通志》,台北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年。
  • 編纂委員會. 《福建省情资料库》. 福建: 福建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2001年. 

外部連結

官銜
前任:
姚觀
興化府知府
道光九年(1829年)署
繼任:
陳鳳翰
前任:
文燦
台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
道光十二年(1832年)署
繼任:
沈汝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