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河 (永定河支流)

洋河永定河的主要支流之一。長118公里,流域面積1.55萬平方公里。

幹流

東洋河源出內蒙古自治區東南邊境的興和縣,至河北省懷安縣柴溝堡附近南忻屯村東南1200米處的會河口與源自山西省南洋河西洋河匯合,始稱洋河。東流經宣化縣,東南流宣化區、下花園區,在懷來縣朱官屯村南2千米處與桑乾河匯流,直至桑園村東4千米處注入官廳水庫[1]東洋河上建有友誼水庫

懷安境內洋河年平均流量每秒17.6立方米,最大流量每秒1330立方米,最小流量每秒0.07立方米,年徑流量5.56億立方米,河道比降1‰,境內流程26.3公里。河床寬多為400米,最寬處1100米,境內流域面積148平方公里,屬寬淺河,為常年河。

支流

清水河流經張家口市區。

洪塘河年平均流量每秒0.6立方米,年均徑流量0.49億立方米,最大年徑流量0.69億立方米,最小為0.3億立方米,為季節河。

小清水河,也稱常盤河,俗稱盤腸河,下游稱柳川河。發源於宣化縣與崇禮縣交界的崇禮縣四台嘴鄉樺林子村東葫蘆套溝,由東向西順溝而下,從宣化縣常峪口村北約5公里處流入宣化境,由北向西南經西望山村、雙廟村、宣化城西,由宣化城西南約1公里處注入洋河。全長56公里,流經區內24公里。屬季節性河流,除汛期降雨有洪水外,其他時間河干。河道比降7.4‰—16‰,流速大,含沙量大。調查歷史最大洪水666立方米/秒,發生在1924年;其次432立方米/秒,發生在1964年。經計算50年一遇洪水流量429立方米/秒,100年一遇洪水流量530立方米/秒,200年一遇洪水流量634立方米/秒。

龍洋河,又稱泥河,發源於宣化縣東北部山區李家堡鄉老虎背一帶。從東北向西南經趙川賈家營、泥河子村附近,由黑山底村南1公里處匯入洋河。河長52.9公里,河道比降4.5‰—8.1‰,屬季節性河流,汛期降雨有洪水,其他時間河干。泥河子村附近控制集水面積619平方公里,調查歷史最大洪水535立方米/秒,發生在1932年;其次是415立方米/秒,發生在1939年。經計算50年一遇洪水流量526立方米/秒,100年一遇洪水流量649立方米/秒,200年一遇洪水流量778立方米/秒。

水泉河,發源於宣化縣南部山區深井鎮天地梁一帶,從南向北經深井鎮,崞村鎮水泉村、稱達溝村,由宣化洋河大橋西注入洋河,河長48公里,流域面積328平方公里。主要支流42條。河道比降30‰。屬季節性河流,汛期降雨有洪水,其餘時間河干。洪水時流速大,含沙量大。歷史最大洪水159立方米/秒,發生在1924年;其次103立方米/秒,發生在1950年。計算50年一遇洪水流量314立方米/秒,100年一遇洪水流量388立方米/秒,200年一遇洪水流量465立方米/秒。

歷史

戰國前洋河及其支流統稱修水。秦至唐統稱延水。因兩岸水草豐盛為牧羊地,遼代稱羊河。元代在河北岸建陽門縣(今萬全縣陽門堡)後又改稱陽河。明代東、西、南洋河匯流後,又分別納清水河、柳川河等,因支流多河,寬處1000多米,波浪式的黃沙滾滾如汪洋,遂又演變為洋河,並沿用至今。

參考資料

  1. ^ 官厅水库主要入库河流(洋河)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风险水平. 《環境科學學報》(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第37卷 第5期. 2017年5月.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