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第3方面軍
烏克蘭第3方面軍(俄語:3-й Украинский фронт)是蘇聯紅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組建的一支方面軍,主要用於烏克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南斯拉夫、匈牙利、奧地利方面戰事。
烏克蘭第3方面軍 | |
---|---|
存在時期 | 1943年10月20日—1945年6月15日 |
國家或地區 | 蘇聯 |
部門 | 蘇聯紅軍 |
種類 | 方面軍 |
規模 | 1944年3月:[1] 500,000人 573輛坦克與自走炮 7,184門大砲與迫擊砲 |
參與戰役 | |
指揮官 | |
著名指揮官 | 羅季翁·雅科夫列維奇·馬利諾夫斯基 費奧多爾·伊萬諾維奇·托爾布欣 |
歷史
烏克蘭第3方面軍根據1943年10月16日最高統帥部命令成立於1943年10月20日,是為發動收復烏克蘭的攻勢、越過第聶伯河而準備的四個方面軍之一,以西南方面軍更名而來。1943年10月至11月,實施下第聶伯河攻勢。1944年9月8日,烏克蘭第3方面軍進入保加利亞,並在月底解放該國。1944年9月28日至10月20日,烏克蘭第3方面軍與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保加利亞祖國陣線」的軍隊共同實施了貝爾格萊德攻勢,解放南斯拉夫與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
1944年10月至1945年2月,烏克蘭第3方面軍部份兵力參與布達佩斯圍城戰,越過多瑙河,並在其右岸佔領了一個橋頭堡。3月,德軍發動巴拉頓湖戰役,但烏克蘭第3方面軍便抵擋住其進攻,之後又與烏克蘭第2方面軍發動維也納攻勢,攻佔奧地利東部和維也納。
最後一次實施的大規模進攻行動為格拉茨-阿姆施泰滕進攻戰役,解放奧地利西部和中部大片地區,期間5月8日至10日方面軍前線部隊與英美軍隊會師。此後至5月24日為止,烏克蘭第3方面軍繼續在包圍、掃蕩德軍殘部。
1945年6月15日,烏克蘭第3方面軍根據1945年5月29日最高統帥部指令予以解散,並以此為基礎組成南方集群。
人事
- 資料來源:[2]
司令員
- 羅季翁·雅科夫列維奇·馬利諾夫斯基大將:自1943年10月擔任至1944年5月
- 費奧多爾·伊萬諾維奇·托爾布欣大將:自1944年5月擔任至1945年6月
軍事委員會委員
- 阿列克謝·謝爾蓋耶維奇·熱爾托夫中將:自1943年10月擔任至1945年6月
參謀長
- 費奧多西·康斯坦丁諾維奇·科爾熱涅維奇中將:自1943年10月擔任至1944年5月
- 謝爾蓋·謝苗諾維奇·比留佐夫中將:自1944年5月擔任至10月10日
- 謝苗·帕夫洛維奇·伊萬諾夫中將:自1944年10月擔任至戰爭結束
戰鬥序列
|
|
|
|
|
註腳
參考資料
- 3-й Украинский фронт. samsv.narod.ru. [2020-1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19) (俄語).
- Хохлов, Владимир. Березнеговато-Снигиревская операция 6–18 марта 1944 г. : Министерство обороны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mil.ru. [2020-1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01) (俄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