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題詩晚唐詩人李商隱寫的一組詩歌。根據《李商隱詩歌集解》[1]里所收詩歌的統計,基本可以確認詩人寫作時即以《無題》命名的共有15首:

  • 《無題》(八歲初照鏡)
  • 《無題》(照梁初有情)
  • 《無題二首》(昨夜星辰;聞道閶門)
  • 《無題四首》(來是空言;颯颯東南;含情春畹晚;何處哀箏)
  • 《無題》(相見時難)
  • 《無題》(紫府仙人)
  • 《無題二首》(鳳尾香羅;重帷深下)
  • 《無題》(近知名阿侯)
  • 《無題》(白道縈迴)
  • 《無題》(萬里風波)
梁啓超手書李商隱無題詩

另有5首在目前通行的詩集中經常被標為「無題」的(五律「幽人不倦賞」、七絕「長眉畫了」[2]、「壽陽公主」[2]、「待得郎來」[3]、「戶外重陰」[3]),經馮浩紀昀等人考訂,認為多半是由於版本問題而產生的原題丟失情況,並非真正的無題詩。

有些研究者(如楊柳[4])認為李商隱詩集中部分有題目的詩也應該屬於無題詩一類,理由是這些詩的題目往往是從詩的首句中取前幾字為題(如《昨日》、《日射》等),或者詩題與內容本身毫無聯繫(如《為有》、《一片》等)。但如果以這樣的標準來看,李商隱詩集中可以歸入無題詩的就有近百首之多。所以此說並沒有得到多數人的支持。

另一方面,許多人傾向於將《錦瑟》、《碧城三首》、《玉山》等詩與無題詩相提並論,認為它們在寫法意境有相似的地方,都是通過隱晦的筆觸表現一種微妙複雜的感情。事實上,正是這種一言難盡的情形,使得無題詩吸引了眾多的研究者,都試圖對這些詩的真正含義作出解釋。然而沒有一個人的註解能夠非常令人信服的闡明詩中的涵義。

馮浩在《玉溪生詩集箋注》總結了前人關於無題詩的箋注工作[5],從中可以看出諸家觀點之大不同:「自來解無題諸詩者,或謂其皆屬寓言,或謂其盡賦本事。各持偏見,互持莫決。余細讀全集,乃至實有寄託者多,直做艷情者少,夾在不分,令人迷亂耳。」

錦瑟

對於此詩最早的資料大概是宋朝許彥周詩話》中提出的。認為「錦瑟」是樂器,有四種聲調[6]。作者認為這首詩是李商隱聽了令狐楚家妓彈奏錦瑟後寫的。而且說詩中兩聯四句分別描寫的是錦瑟的四種聲調(適怨清和)。但是這種說法致命的弱點是並沒有四種聲調,而且也無從得知李商隱是否聽過令狐楚家妓彈奏錦瑟,因此許多人都不同意這種說法。[7]但是王世貞卻仍然認為「作適怨清和解,甚通。」但他也同時認為,李商隱的這種難於索解的詩,「不解則涉無謂,既解則意味都盡。」

對此詩的另外一種看法是,錦瑟是一個人名。《中山詩話》認為錦瑟是某個貴人的愛姬;《唐詩紀事》則認為就是令狐楚的。但是這些都是臆測,沒有根據。

清朝的詩家基本上都認為這是一首悼亡詩,但是各家的理解又有所不同,何焯在《義山詩集》中說「此悼亡之詩也。首聯借童女鼓五十弦之瑟而悲,帝不可止以發端,言悲思之情,有不可得止者;次聯則悲其巨化為異物;腹聯又悲其不能復起之九泉,曰『思華年』,曰『追憶』,旨趣曉然。」[8]錢鍾書《馮注玉溪生詩集詮評》稱:「何焯因宋本《義山集》舊次,《錦瑟》冠首,解為'此義山自題其詩以開集首者';視他說之瓜蔓牽引,風影比附者,最為省淨。竊采其旨而疏通之。自題其詩,開宗明義,略同編集之自序。」汪師韓在《詩學纂聞》認為是借錦瑟以自傷。張采田《玉溪生年譜會箋》中認為是對李德裕的懷念。只有紀曉嵐認為這是一首艷情詩,「始有所歡,中有所阻,故追憶之而作。」

錢鍾書《談藝錄》談論《錦瑟》采程湘衡之說:「程說殊有見,義門徒以宋本義山集舊次未必出作者手定,遂舍甜桃而覓醋李。」「余竊喜程說與鄙見有合,采其旨而終條理之也可。」「《錦瑟》之冠全集,倘非偶然,則略比自序之開宗明義,特勿同前篇之顯言耳。」

此外《柳南隨筆》稱有宋刻本李商隱詩集,《錦瑟》是第一首,因此認為是作者「自題其集以開卷」,是李商隱自傷生平之作。這種說法為後來的一些學者所發揮。

註釋

  1. ^ 劉學鍇 余恕誠,《李商隱詩歌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88 ISBN 7-101-00056-8
  2. ^ 2.0 2.1 《全唐詩·卷五百三十九》收於《蝶三首》中
  3. ^ 3.0 3.1 《全唐詩·卷五百三十九》收於《留贈畏之》中
  4. ^ 楊柳,《李商隱評傳》,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81
  5. ^ 馮浩,《玉溪生詩集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6. ^ 許覬《彥周詩話》及胡仔《苕溪漁隱叢話》也持此說。《緗素雜記》中說:「錦瑟只為器也,其弦五十,其柱如之。其聲也適怨清和。案李詩『莊生曉夢迷蝴蝶』,適也;『望帝春心託杜鵑』,怨也;『滄海月明珠有淚』,清也;『藍田日暖玉生煙』,和也。一篇之中,曲盡其意。」
  7. ^ 施蟄存,78 李商隱:錦瑟,《唐詩百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4月 ISBN 7532505081
  8. ^ 王應奎《柳南隨筆》稱:「何義門(何焯)以為此義山自題其詩以開集首者。首聯云云,言平時述作,遽以成集。而一言一諾俱足追憶生平也。次聯云云……」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