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買加歷史

地区专门史

牙買加是美洲加勒比海的一個島嶼。

哥倫布前牙買加

牙買加島至遲在公元前5世紀便已成為印第安人阿拉瓦克族居住地,牙買加一名即是源自阿拉瓦克語Xaymaca,意為「水和樹木之地」。

西班牙殖民時期

哥倫布被認為是第一個來到牙買加的歐洲人。1494年5月5日,在其第二次航行美洲的期間,登陸牙買加島。哥倫布在其第四次航行時,返回過牙買加島。1509年西班牙宣稱牙買加為其殖民地,改名聖地亞哥(Santiago)。西班牙對當地的土著居民實行奴隸政策,導致在不久之後,島上的阿拉瓦克人即因戰爭、疾病和奴役而滅絕。為補充勞動力,西班牙自1517年開始從非洲向牙買加販奴,導致黑人逐漸成為當地的主體民族。1538年,西班牙人建立西班牙城,作為牙買加首府。

從16世紀後期開始,牙買加多次遭到來自法國英格蘭荷蘭等國的海盜襲擊。1655年5月,一支由威廉·賓羅伯特·維納布爾斯聯合率領的英國艦隊佔領了牙買加。他們立刻邀請海盜來到島上最大港口羅亞爾港,協助防守西班牙人可能的反撲。在1657年和1658年間,西班牙人數次從古巴出發反撲,均以失敗告終。

英國殖民時期

1670年,按照馬德里條約,西班牙正式將牙買加等地割讓給英國。英國人立刻將這個島作為其海盜行為的基地,在1692年羅亞爾港被地震毀滅之前,一度成為加勒比海海盜的「首都」。此後,英國人修建了金斯頓城,逐漸將其建設成為牙買加的中心城市。

在之後的150年時間中,牙買加成為了世界上著名的蔗糖郎姆酒咖啡產地。為了維持數量眾多的種植園,英國於1672年成立皇家非洲公司,從西非,尤其是塞拉利昂大量販運黑奴。由於受到殘酷的對待,黑奴起義此起彼伏,甚至一度在山區建立起了一些獨立的聚落,被稱為馬隆人。1831年,薩繆爾·夏普領導黑奴舉行聖誕節起義,雖然起義10天內即告失敗,但是引起了英國國內廣泛關注。對此事的調查被認為是大英帝國在1834年8月1日宣佈廢除奴隸制度的原因之一。之後,牙買加的奴隸們雖然獲得了少量的自由,但生活境遇依然沒有得到改善。在1865年又一次大規模的起義後,1866年英國宣佈將牙買加變為直轄殖民地。在19世紀末,牙買加的蔗糖業逐漸衰落,取而代之的是香蕉種植業。1872年,金斯頓正式成為牙買加首府。

在此後的數十年中,牙買加的經濟逐漸繁榮,但是社會和文化發展卻始終受到殖民當局的壓制。特別是在大蕭條時期,本地各階層均對凋敝的社會情況非常不滿。1938年,全島工人舉行起義。之後,殖民當局被迫給與當地一些自治權利。1944年,首次舉行了普選

1958年,牙買加加入了西印度聯邦,但是在1961年,選民否決了聯盟條約,導致了牙買加的退出。

獨立後

1962年8月6日牙買加宣告獨立,為英聯邦成員國。

2006年3月30日,牙買加歷史上的首位女總理波西亞·米勒在首都金斯敦宣誓就職。[1][永久失效連結]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