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臉女
豬臉女的傳說大約在17世紀30年代後期同時起源於荷蘭,英格蘭和法國。這類故事的主人公通常是一位富有的女性,她有着正常人的身體,但脖子以上是豬的頭部。
在這類故事的早期版本裏,女人的豬臉外觀是由巫術導致的。在她的婚禮當天,豬臉女的新婚丈夫需要作出選擇:是希望她只在自己面前展現美貌、用豬臉面對他人,還是希望她只在與自己獨處時是豬臉、在他人面前保持美麗的面容。當她的丈夫告訴她選擇權在她自己手上時,妖術就被打破了,她的豬臉外觀也隨之消失。這些故事在英格蘭、以及後來的愛爾蘭都特別受歡迎。
之後故事中的魔法元素逐漸消失,豬臉女的存在開始被視為事實。這類故事在19世紀初期的都柏林流傳十分廣泛,當地普遍認為18世紀隱居的慈善家格瑞瑟達·斯蒂文是因為豬臉的樣貌才將自己隱藏着大眾的視線之外。1814年末至1815年初,豬臉女的謠言席捲倫敦,稱一位有着豬臉的女人生活在馬里波恩。豬臉女的存在被廣泛報道為事實,大量聲稱是豬臉女肖像的畫作也被發表出來。 由於大眾普遍相信豬臉女真實存在,馬戲團表演者不擇手段地在集市上展示活生生的「豬臉女」。這些被展示的都不是真正的女性,而是穿着女人衣服的剃光了毛的熊。
後來豬臉女的信仰熱度消退,最後一份關於豬臉女真實存在的重要作品發表於1924年。如今,這個傳說幾乎被遺忘了。
基本要素
不同版本的豬臉女故事有着不同的細節,但他們都有相同的基本故事構架。故事中會有一個帶小孩的乞丐接近一位貴族孕婦,後者會將乞丐轟走,這麼做後她還會以某種方式將乞丐的孩子比做豬。乞丐會詛咒這位貴族孕婦,之後貴婦分娩出的女嬰十分健康,和常人一致,除了有一張豬的臉龐[1]。
女孩健康地長大成人,但有些行為舉止很像豬。她會從一個銀子做的豬食槽里吃飯,並且只能發出呼嚕呼嚕的聲音。作為父母的獨生子,她會繼承一大筆財產,但她的父母很擔心自己死後她該如何生活下去。因此他們達成了協議,要麼找一個願意娶她的男人,要麼就把錢全部捐給一所醫院,條件是醫院在他們死後會一直照顧他們的女兒[1]。
儘管故事差不多同時起源於荷蘭,英格蘭,和法國,只有在英格蘭和後來的愛爾蘭這個故事才變得廣為人知,人們深信不疑[2]。1861年查爾斯·狄更斯對英國豬臉女傳說的經久不衰這樣評論道:「我想,在每個時期,都存在那麼一位豬臉女。」[3]
故事起源
雖然在早期傳說故事裏有動物外貌的人十分常見,但在17世紀之前沒有任何豬臉人物出現在歐洲故事裏的記錄[1][4]。(1829發表在科學文學與藝術季刊 中的一篇論文稱,早在1595年該傳說就在巴黎流傳開來,但論文沒有提供任何細節或確鑿證據[5]。)最早的豬臉女傳說似乎同時起源於英格蘭,荷蘭和法國,並於1639年盛行於英格蘭[2]。荷蘭歷史學家、古文物學家格里·雅克布·布肯歐赫在1904年發表於民俗雜誌的一篇論文中表示,豬臉女傳說最早出現的版本可以追溯到1638或1639年[2]。
目前保留下來的最早版本是一本荷蘭語的書,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名叫加科米欽·雅各布的阿姆斯特丹女子。1621年的某天,懷孕的雅各布走近了一個帶着三個孩子的女乞丐,乞丐向她懇求道自己的孩子們正在挨餓。雅各佈告訴她「帶走你的髒豬們,我不會給你任何東西」。女乞丐回答說「你說我的孩子們是豬?上帝會賜給你和我一樣的豬孩子!」。雅各布的女兒出生後頭部和臉部就是豬的樣子。在該書出版的1638-39年間,她的女兒正處在青少年時期,據說要從食槽里吃東西,還用呼嚕聲與人交流[6]。
本德森(2006)推測,豬臉的女人的傳說源於另外兩個早期故事的融合。一個中世紀荷蘭傳說,亨內伯格的瑪格麗特,講述了一位有錢的貴婦人拒絕施捨一個帶着雙胞胎的乞丐於是自己受到懲罰生育了365個孩子的故事。在另一個類似的法國民間故事中,一位身份存疑的貴婦把乞丐兒童稱呼為「小豬」,並生下了一窩九隻豬崽[4]。
1864年 羅伯特·錢伯斯 提出了另一種該故事起源的重要理論,他認為這個故事源自真實人物,一名在17世紀初出生時就帶有的面部畸形類似豬臉的兒童,語言障礙又使她只能發出呼嚕的聲音[1]。那時畸形學 (研究天生缺陷和生理異常的學科)才剛剛起步,大眾還普遍相信產婦印象理論(即一個懷孕的婦女可以影響她未來孩子的外觀的想法)。很可能一個真正的畸形兒出生之後,為了解釋她的外貌,乞丐的故事作為一種可能性出現了,而故事中的其他元素的故事被出版社添油加醋或者篡改了[1]。錢伯斯推測,那個畸形的孩子可能有與朱莉婭·帕斯特羅娜類似的外表,這名婦女患有 多毛症,還有扭曲的的面部特徵(儘管不是豬臉)[1],並且曾在歐洲和北美洲被廣泛展出,直到她於1860年去世,然後她經過防腐處理的屍體一直被展出到了20世紀70年代[7]。然而,儘管1952年時有一個面似豬臉的死胎記載,迄今為止,從來沒有這種畸形的人類出生之後尚能存活長大的可靠記錄,但所有版本的豬臉女人的故事都將主角描述為一個健康的成年人[8]。
十八世紀
在18世紀的英國,豬臉女人的故事開始被當作事實報道[10]。曾擔任過塞繆爾·皮普斯 的僕從的詹姆斯·帕里·杜勒西斯 在他的《人類奇異與畸形出生簡史》(作於1731-33年)一書中講述了一個住在倫敦市中心霍爾本區的豬臉女人的故事,這本書後來被廣泛地再版傳閱[11]。1850年,一篇在《愛丁堡周刊雜誌》上發表的文章追憶了「一位頭腦清醒、受人尊敬的九十多歲的老婦人」的故事。文章中的老人提到自己的母親與一位長着豬臉的婦女非常熟悉。這位婦女出生於蘇格蘭,但住在倫敦,老人的母親經常去拜訪她位於斯隆街的家[12]。1800年,約翰·皮茨在倫敦出版了《豬臉女士》一書[13]。1815年,《泰晤士報》上刊登的一篇社論記敘了許多流傳於1764年和17世紀80年代流傳的報道,這些報道都描述了一名生活在倫敦的豬臉女子[14] 。
十九世紀的集市展覽
在1814-1815年的豬臉女恐慌之後,豬臉女的展覽在集市上變得流行起來。威廉·王爾德記載過,一副名為《神奇的阿特金森夫人》的畫作在19世紀早期的愛爾蘭博覽會上很受歡迎[15],而規模較大的博覽會上則會展示用紙漿或蠟塑造的豬臉女[16]。有證據表明,1828年巴塞洛繆博覽會上展出過一個活着的豬臉女人,而且可能在前幾年也展出過[17]。(根據1861年喬治·勞埃德的回憶,1828-29年間在韋克菲爾德展出的豬臉女子,可能與1828年在巴塞洛繆博覽會上展出的豬臉女是同一人[17]。)在1843年海德公園的一個展覽會上,「史蒂文斯夫人,神奇的豬臉女士」被展出,並且用呼嚕聲回答觀眾的問題[17]。
在集市上展出的那些長着豬臉的女人並不是真的。展出者會用給一頭熊餵大量烈性啤酒來使之進入昏迷狀態,然後給它剃毛[17]。剃光之後,醉熊會被穿戴上人造乳房,女人的衣服還有假髮。熊的後爪上綁着鞋子,前爪上還要戴手套。然後熊會被牢牢地綁在一個椅背上有洞的椅子上[18]。
一旦熊穿好衣服坐到椅子上,觀眾就可以進入帳篷。展出者會告訴觀眾,豬臉女不會說話,但可以回答向她提出的問題,一聲呼嚕代表「是」,兩聲代表「否」[17]。觀眾會問她一些問題,然後一位後台人員會用一根棍子戳熊,讓它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回答問題[19]。之後豬臉女會在一個銀色的水槽里吃一頓由稀飯、啤酒和蘋果構成的大餐[17]。「豬臉女」的展示變得極為流行,以至於1861年查爾斯·狄更斯這樣評論道——「沒有豬臉女的集市不完整」[3]。 這種類型的展覽在都柏林特別受歡迎;不過19世紀80年代在普利茅斯舉行的一次展覽就不那麼成功,一個心懷疑惑的暴民在帳篷里扯下了一個「豬臉女」身上的假髮和帽子,並且開始攻擊展出者。熊最終的命運無從得知[2]。
傳說的消逝
1814-15年間倫敦的豬臉女熱潮和巴黎的後續騙局是主流媒體最後一次將豬臉女報道為事實[20]。19世紀60年代,豬臉女的展覽逐漸失去了熱度[3],儘管相關展出一直持續到了19世紀80年代[2]。如今這個傳說幾乎被人遺忘了[20]。
雖然斯蒂文醫生的醫院依然存在,現在成為了衛生服務執行部門的總部而非仍在運營的醫院,但在19世紀中期的時候,醫院裏展示豬臉女紀念品的活動就已經停止了[16]。 一幅由格里賽達·斯蒂文委託繪製的用以反駁那些關於她的外貌的畫像,至今還掛在醫院的大廳里[21]。
最後一部將豬臉女人的存在視為事實的重要作品是1924年出版的《幽靈,有益與有害》,作者是鬼魂獵人和超自然研究者艾略特•奧唐納[20]。奧唐納聲稱一個豬臉女的鬼魂常出沒於切爾西的一棟房子內[22]。奧唐納還將鬼魂稱作是「邪惡元素,精神世界中所有居民里最有害的」[23]。他描述了住在這所房子裏的牧師「H先生」和他的家人是如何被鬼魂誘惑的。鬼魂隱藏着她的面孔,使牧師「H先生」醉酒[24],讓他的孩子們虐待動物[25],直到他們的行為變得像豬一樣[26]。然後她對震驚的家人露出了自己的面貌,之後這一家人立即搬出了這棟房子[23]。
"她身形優美,就像月光下的象牙一樣閃閃發光,看上去像個女人,但臉卻是一張非常怪誕可憎的動物的臉。在人類臉頰的地方,是一大團白色的、有害健康的肥肉; 鼻子像豬拱嘴一樣,嘴巴是一條巨大的裂縫,長滿了醜陋扭曲的長牙; 與此同時,整體五官讓人聯想到一頭長相扭曲、面目恐怖的豬,與人類相比,這頭豬落在脖子和肩膀周圍一圈閃閃發光的金色頭髮——顯然是一頭女人的頭髮——更加令人心酸。當他們的父親打開房門的時候,孩子們仍然呆呆地望着它,驚恐得說不出話來。就在打開房門的瞬間,那個身影慢慢地消失了。"[27]
另見
引用與參考文獻
引用
- ^ 1.0 1.1 1.2 1.3 1.4 1.5 Chambers 1864,第255頁.
- ^ 2.0 2.1 2.2 2.3 2.4 Bondeson 2006,第86頁.
- ^ 3.0 3.1 3.2 Dickens 1861,第333頁.
- ^ 4.0 4.1 Bondeson 2006,第87頁.
- ^ Wadd 1829,第38頁.
- ^ Bondeson 2006,第86–87頁.
- ^ Bondeson 2006,第45頁.
- ^ Bondeson 2006,第88頁.
- ^ Burton 1837,第211頁.
- ^ Bondeson 2006,第74頁.
- ^ Bondeson 2006,第74–75頁.
- ^ Chambers 1850,第107頁.
- ^ Rollins 1922,第450頁.
- ^ Editorial . News. The Times (9446) (London). 16 February 1815. col G, p. 3. 模板中使用了待廢棄的參數(幫助) (subscription required)
- ^ Bondeson 2006,第84–85頁.
- ^ 16.0 16.1 Bondeson 2006,第84頁.
- ^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Bondeson 2006,第85頁.
- ^ Chambers 1864,第257頁.
- ^ Bondeson 2006,第85–86頁.
- ^ 20.0 20.1 20.2 Bondeson 2006,第89頁.
- ^ Bondeson 2006,第83頁.
- ^ O'Donnell 1924,第229頁.
- ^ 23.0 23.1 O'Donnell 1924,第239頁.
- ^ O'Donnell 1924,第234頁.
- ^ O'Donnell 1924,第237頁.
- ^ O'Donnell 1924,第236頁.
- ^ O'Donnell 1924,第238–239頁.
參考文獻
- Bondeson, Jan. The Pig-Faced Lady of Manchester Square & Other Medical Marvels. Stroud: Tempus Publishing. 2006. ISBN 0-7524-3662-7.
- Burton, William Evans. Scissibles. Burton's Gentleman's Magazine (Philadelphia). September 1837, 1 (3).
- Chambers, Robert. 'Modern Myths'—The Pig-Faced Lady. Chambers's Edinburgh Journal (Edinburgh: William Chambers). 17 August 1850, (346).
- Chambers, Robert. The Book of Days 2. London: W. & R. Chambers. 1864.
- Dickens, Charles. A Prodigy Hunter. All The Year Round (London: Charles Dickens). 28 December 1861, 6 (140).
- Gronow, Rees Howell. Captain Gronow's Recollections and Anecdotes of the Camp, the Court and the Clubs at the Close of the Last War with France. London: Smith, Elder & Co. 1864.
- Guinness, Desmond. Portrait of Dublin. London: Batsford. 1967. OCLC 460565214.
- Le Fanu, Joseph Sheridan. Uncle Silas 1. London: Richard Bentley. 1864.
- O'Donnell, Elliott. Ghosts, Helpful and Harmful. London: W. Rider. 1924. OCLC 1997425.
- Ó Súilleabháin, Seán. Díoltas i nDroch-Bhirt. Béaloideas (Dublin: An Cumann Le Béaloideas Éireann/The Folklore of Ireland Society). 1971, 39. JSTOR 20521359 (愛爾蘭語).
- Rollins, Hyder E. (編). A Pepysian Garland; Black-Letter Broadside Ballads of the Years 1595–1639.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22. OCLC 295990069.
- Timbs, John. Romance of London 2. London: Richard Bentley. 1865.
- Townsend, Horatio. The History of Mercer's Charitable Hospital in Dublin. Dublin: George Herbert. 1860.
- Wadd, William. Observations on the Organ of Scent. Quarterly Journal of Science, Literature, and Art (London: The Royal Institution of Great Britain). June 1829.
- John Wilson (編). The Bibliographical and Retrospective Miscellany. London: John Wilson. 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