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迺迪號航空母艦 (CV-67)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2年12月27日) |
甘迺迪號航空母艦(USS John F. Kennedy),舷號CV-67,1968年至2007年服役於美國海軍。該艦為小鷹級航空母艦的第4號艦,是美國海軍最後一艘常規動力航空母艦。
甘迺迪號 USS John F. Kennedy CV-67 | |
---|---|
概觀 | |
艦種 | 航空母艦 |
擁有國 | 美國 |
艦級 | 小鷹級(4號艦) |
製造廠 | 紐約造船公司 |
動工 | 1964年10月22日 |
下水 | 1967年5月27日 |
服役 | 1968年9月7日 |
退役 | 2007年8月1日 |
結局 | 退役拆除 |
除籍 | 2009年10月16日 |
技術數據 | |
標準排水量 | 60,728 噸 |
滿載排水量 | 82,655 噸 |
全長 | 321 米(甲板) 300 米(水線) |
全寬 | 77 米(甲板) 40 米(水線) |
吃水 | 11 米 |
動力 | 8 × 蒸汽鍋爐 4 × 螺旋槳 |
功率 | 280,000匹 |
最高速度 | 34節(63公里/小時) |
乘員 | 5,000多名水兵和空勤人員 |
武器裝備 | 2座Mk 29導彈發射系統發射器海麻雀導彈 2座方陣近迫武器系統 2座RIM-116滾體飛彈 |
艦載機 | 80架 |
甘迺迪號艦名取自美國第35任總統約翰·甘迺迪(John F. Kennedy),因此也被暱稱為大約翰(Big John),是第一艘得名於美國總統姓名的航空母艦。
設計
甘迺迪號航空母艦原本想採用核動力,最後因經費不足而改用常規(燃燒重油)作為動力來源。它和其他小鷹級航空母艦在外觀上最大的分別是艦橋結構旁向外伸出的煙囪。
服役
甘迺迪號第一次任務是在地中海巡航,前後達7次,以向蘇聯示威。
1975年11月22日晚間,甘迺迪號在伊奧尼亞海與飛彈巡洋艦貝卡納號相撞,後者遭到重創。事故導致8人死亡,48人受傷,經濟損失超過1億美元[1]。
1989年,兩架F-14雄貓式戰鬥機從甘迺迪號上起飛,在地中海的錫德拉灣擊落兩架利比亞的蘇製米格-23戰鬥機,是為第二次錫德拉灣事件。
1991年海灣戰爭,甘迺迪號進駐紅海並派出飛機轟炸伊拉克。期間甘迺迪號的艦載機曾出動2895架次,總共向伊拉克投下35,000噸彈藥。波斯灣戰爭後,甘迺迪號進駐波斯灣並派出戰鬥機,執行在伊拉克南部的禁航命令。
退役
2007年3月22日,甘迺迪號退役,停靠於費城的軍艦封存地。
在2009年11月13日,北美首映的電影《2012》片內,此艦曾出現在海嘯席捲華盛頓的場景中。
2021年10月6日,甘迺迪號以一美分錢的象徵性價格被出售給了國際拆船有限公司(International Shipbreaking Limited)。[2][3]
參考資料
- 《世界航空母艦》,國豐文化出版社
相關條目
- ^ CNO Memorandum RE: Belknap/Kennedy Collision, 2 October 1976. U.S. Naval Institude Blog. [2024-07-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7-13).
- ^ Colson, Thomas. The US Navy sold 2 obsolete aircraft carriers to scrap dealers for 1 cent each. Business Insider. [2021-1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25) (美國英語).
- ^ Trevithick, Joseph. The Navy's Last Conventionally Powered Aircraft Carriers Have Been Sold For Literal Pennies. The War Zone (The Drive). [2021-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10)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