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若騰
盧若騰(1600年—1664年),字閑之,一字海運,號牧洲,福建同安顏厝(今金門縣金城鎮賢庵里)人,明末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盧若騰 | |
---|---|
大明兵部尚書 | |
籍貫 | 福建同安縣顏厝(今金門縣金城鎮賢庵里) |
字號 | 字閑之,一字海運,號牧洲 |
出生 | 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 大明福建同安縣顏厝(今金門金城鎮賢庵里) |
逝世 | 永曆十八年(1664年) 明鄭澎湖廳(今台灣澎湖) |
親屬 | 曾祖盧以貫、祖父盧一桂、父盧道炳 |
出身 | |
| |
著作 | |
|
生平
崇禎朝
崇禎九年(1636年)中福建鄉試丙子科五十九名舉人。崇禎十三年(1640年)登庚辰科進士[1]。授兵部武庫清吏司主事。當時,督師楊嗣昌以「河北山東俱若旱魃」,上疏明思宗刊布華嚴經祈福,求雨殺蝗,盧若騰上疏參楊嗣昌「怪誕」。皇帝認為「一個新進小臣,何以妄加詆毀國之重臣?」下旨嚴責其為沽名釣譽之輩,然而,輿論卻一邊倒的支持盧若騰。不久,盧若騰遷本部郎中兼總京衛武學,又三上疏彈劾定西侯蔣惟祿;皇帝認為盧若騰實在耿直得令人討厭,便把他派往浙江任布政使司左參議,分司寧紹巡海道。
崇禎十五年(1642年)盧若騰辭朝赴任,循水路到山東,途中發現宦官田國興專攬民船、濫用民夫,再度上疏糾田國興「撓關政、妨漕運、辱朝廷、違明旨、戕民命」等五大罪狀,朝廷下旨禮監察明,不許漏縱,結果田國興被撤調,論罪抵法。盧若騰任職浙江期間,愛民潔己,剔奸除弊,抑制勢豪,峻絕饋贈,輕省贖鍰,風裁凜凜,並蕩平巨寇胡乘龍等,使勢豪絕跡。鄉里承平,人人讚頌;浙江人建生祠奉祀,稱之為「盧菩薩」[2]。
隆武朝
崇禎十七年(1644年)福王朱由崧建都南京,擢盧若騰為鳳陽巡撫。盧若騰見馬士英、阮大鋮等奸臣擅權,因而託辭不赴任。次年,唐王朱聿鍵即位於福京(今福建福州),下旨徵辟盧若騰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浙東溫、處、台、甯四州,若騰單騎赴任。
南明隆武元年(1646年)九月,盧若騰到赴溫州上任,統帥軍隊北伐。以總兵賀君堯統靖海營水師,扼守要害。以族弟游擊將軍盧若驥守盤山溪,為屏障。並上奏唐王開科取士,以取人才,收復眾望。是年溫州饑荒,盧若騰捐資賑濟、抒民於困,隆武二年(1646年)得旨嘉獎,加授兵部尚書銜。
魯王朱以海起兵,監國於紹興,魯臣不奉福王命令,派兵窺視溫州,有兼併的意味。賀君堯部署兵力拒絕。而寧紹道于穎亦受命巡撫浙東。盧若騰遂上疏表示官多民少,號令不一,恐誤封疆,希望能夠退回自己的浙江巡撫一職,但明紹宗不允許。永勝伯鄭彩殺兵部尚書熊汝霖,眾臣畏懼其權勢,不敢言明;惟有盧若騰直接揭發其罪,朝臣震驚。
隆武二年(1647年)六月,清兵攻克紹興,七月迫近溫州,當時,盧若騰與賀君堯率師駐平陽力守,糧絕達六月,盧若騰七次上疏請援,均杳無音訊。城內居民意欲投降,盧若騰悍然拒絕,表示願以身殉國。不久城破,盧若騰率親兵、家人巷戰,背中三箭,遇靖海營水師救出,遂藉由水路返回福建,並上疏彈劾自己。盧若騰回故鄉後,和傅象晉屯兵望山,號召起義,圖謀奪取陷於清的武安縣,然而望山起義終因糧餉不繼而兵敗。
永曆朝
桂王朱由榔於肇慶即位,改元永曆,盧若騰上表祝賀。剛好這時候鄭成功設立思明州,延攬明朝遺老,盧若騰便前往投靠。鄭成功以上賓待之,任何軍國大事,也時常詢問其意見[3]。
永曆十七年(1663年)金門、廈門相繼為清軍所攻陷,盧若騰奔走南澳。永曆十八年(1664年)東渡台灣,途經澎湖,舊病復發,遂寓居澎湖。三月十九日,盧若騰夜夢一黃衣神仙持名刺謁見,醒後驚問旁人:「今天是幾月幾號?」,侍候的人回答:「三月十九日」;盧若騰矍然道:「是先帝殉難之日也。」悲慟號哭,不久便辭世[4]。與陳洪謐 、蔡肱明、張朝綖、吳韓起、黃錫袞、辜胤奇、丁胤甲、梁玉蕤、郭符甲、楊明琅、沈佺期、許吉燝、何運亮、史贊聖、蘇國瓓、王命岳、施顯等人並稱「魯東同朝十八名士」。
著作
盧若騰晚年一心致力著述;上自天文地理,下到蟲魚花草,宏通博雅,益顯燦然文采。其著作有,《方輿圖考》三十餘卷、《留庵詩文集》二十六卷、《浯洲節烈傳》、《學字與耕堂值筆》、《島噫集》一卷、《島居隨緣》、《島上閒居偶寄》、《制義》一卷、《印譜》各若干卷[5],可惜大多散佚未存。
墓葬及紀念故居
盧若騰在澎湖所留的墓址據稱葬於太武山南,晚清出版的《澎湖廳志》記錄「按林嘯雲稱,公子饒研,負骨歸葬,今在金門之賢住鄉;而澎湖大武山遺墓完固,...」。然而到了1909年出版的伊能嘉矩《臺灣地名辭書》,已是「但今不詳」[6]:528。在井田麟鹿所著的《澎湖風土記》(1911年出版)、連橫《臺灣通史》仍以為盧氏的墓「今猶存」在太武山[7]。
(二首之二)
慟哭終宵訴彼蒼。
既值亂離思北闕,
欲將遲暮寄南荒。
偏安當日臣欺主,
浩劫何年海變桑。
但是桐棺歸葬後,
廢阡宿草夕陽黃。
昭和七年(1932年),臺北帝國大學教授久保得二遊歷澎湖時,著有〈大武山弔明盧牧洲尚書〉,收於《澎湖游草》[7]。
盧若騰故宅及墓園位於金門縣金城鎮賢庵里賢厝北方,房屋為座北朝南,門埕前右側有殘存原為用於旗杆上的夾杆石座一對,宅前埕口於民國四〇年代為軍事需要闢建公路,墓園應是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後遷葬,確實年代已難斷定。由於時局未定,家計亦不寬裕,因此不封不樹,不立墓碑,直到其孫盧勗吾才琢石立碑,題「有明自許先生牧洲盧公之墓」。歲久湮沒,民國五十九年(1970年)總統蔣中正巡視時,囑咐整修成今貌[8]。
註釋
- ^ 詩詞索引明盧若騰 - 搜韻
- ^ 清·蔣毓英、季麒光、楊芳聲,《台灣府志》(卷9):「盧若騰,字閑之,號牧州,同安縣人,明進士。召對稱旨,授兵部主事。甫筮仕,抗疏劾督輔楊嗣昌,升本部郎中兼總京衛武學。又劾定西侯蔣惟祿,疏上事三。嘉其敢言,將不次擢用。有惡其太直者,沮之,乃除寧紹兵備道。赴任,在水程中,參內使由國興,韙其奏,國興伏辜。旣蒞任,興利去弊,績不勝書,二府軍民有「盧菩薩」之謠,至今屢祝焉。」
- ^ 民國·連橫,《台灣通史》(卷29):「福王立南京,擢鳳陽巡撫。若騰以馬、阮當國,綱紀大壞,辭不赴。及唐王立福京,下旨徵辟,單騎赴召。授浙東巡撫,駐溫州,督師北伐。特薦宿將賀君堯為水師總兵,募靖海水兵,扼守要害。以族弟游擊將軍若驥守盤山溪,為藩衛。奏簡學臣考試,以取人才、收士望。從之。是歲溫州大饑,捐資賑濟,得旨嘉獎,加兵部尚書銜。魯王起兵紹興,號監國,其臣不奉福京之命,以兵窺溫州,有兼併意。賀君堯勒兵拒之。而於穎亦有撫浙之命。若騰疏言十羊九牧,號令不一,恐誤封疆,請自撤。不許。鄭彩之殺熊汝霖也,眾畏其勢,莫敢言;若騰直揭其罪,朝士振悚。帝英明果斷,有知人鑒;而鄭芝龍專權,日事驕奢,大學士黃道周嫉之,奏請出師,窺江西,途次以門生為託。若騰復書相勉許。已而道周殉難,紹興之師亦潰,清軍迫溫州。若騰與君堯力守,糧絕不繼,七上疏請援,不報。城民議款,拒之,願以身殉。城破,率親兵巷戰,背中三矢,為靖海營水師所救,乃由海回閩,上疏自劾。而關兵已撤,芝龍降矣。若騰歸里後,與同志傅某等結社,舉兵圖恢復,所謂望山之師也。既以糧盡而罷。桂王立肇慶,改元永曆,若騰上表賀。溫諭下答。方是時招討大將軍鄭成功開府思明,招徠遺老,若騰依之。禮為上客,軍國大事,時諮問焉。」
- ^ 清·林焜熿、林豪,《金門志》(卷10):「康熙三年,將渡臺灣。至澎湖病亟,夢黃衣神持刺來謁。忽問今是何日,侍者以三月十九對;矍然曰:『是先帝殉難之日也』。一慟而絕。」
- ^ 清·林焜熿、林豪,《金門志》(卷10):「若騰風情豪邁,當時士夫幸博一第,則近地山海之饒,率擁為世業;或以為言,夷然不屑。晚一意著述,自天文地理、下逮蟲魚花草,宏通博雅;品藻古人成敗得失,反覆淋漓,斷制嚴謹。至於身世感遇、憂愁憤懣之什,皆根於血性注灑。人比之蔡忠毅道憲。所著有「方輿圖考」、「浯洲節烈傳」、「留菴詩文集」、「學字與耕堂值筆」、「島噫集」、「島居隨錄」、「島上閒居偶寄」各若干卷。」
- ^ 伊能嘉矩著,吳密察譯. 《伊能嘉矩·臺灣地名辭書》.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21年1月初版. ISBN 978-957-9542-98-2.
- ^ 7.0 7.1 楊雲萍,〈「澎湖游草」及其他〉。〈臺灣風土〉第107期。1950年7月31日。
- ^ 盧若騰故宅及墓園.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2018-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08).
參考文獻
- 蔣毓英、季麒光、楊芳聲,《台灣府志》
- 連橫,《台灣通史》
- 林焜熿、林豪,《金門志》
- 《金門賢聚盧氏族譜》,金門縣盧氏宗親會,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