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友三
石友三(1891年12月1日—1940年12月1日)[1][2],字漢章,吉林將軍轄區副都統轄區長春廳九台(今九台市)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馮玉祥手下「十三太保」之一。一生時常依附各大勢力,叛服無常,後遭到部下高樹勛兵變,活埋而死。
石友三 | |
---|---|
第9任察哈爾省政府主席 | |
任期 1939年1月14日—1939年7月 | |
前任 | 劉汝明 |
繼任 | 畢澤宇 |
第3任安徽省政府主席 | |
任期 1929年10月21日—1930年1月27日 | |
前任 | 方振武 |
繼任 | 王金鈺 |
個人資料 | |
性別 | 男 |
出生 | 1891年12月1日 大清吉林將軍管轄區吉林副都統管轄區長春廳 |
逝世 | 1940年12月1日 中華民國河南省濮陽市 | (49歲)
死因 | 遭部屬活埋 |
軍事背景 | |
效忠 | 中華民國 大日本帝國(曾叛國倒向日軍) |
服役 | 國民革命軍 大日本帝國陸軍 |
軍銜 | 中將 |
生平
早年
石友三家貧,曾在長春城畢家糧坊當學徒,結識畢家少年畢廣垣,得以入東大橋北側的官辦東關小學(俗稱龍王廟小學,新中國成立後為東大街小學)讀書,與該校教員商震有了師生之誼。1908年綴學從軍,入清朝新軍第三鎮吳佩孚部下,駐長春。
北洋政府時代
1912年(民國元年),改投馮玉祥手下,先後在第16混成旅、第11師逐步升職。
1924年(民國13年)10月,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成立國民軍,石友三任第1軍第8混成旅旅長。民國14年(1925年)春,升任第6師師長。1926年(民國15年),率部在南口作戰,山西省的閻錫山襲擊國民軍背後,石友三和韓復榘部隊迎擊晉軍,作戰十分勇猛。由於國民軍戰力處於劣勢,同年8月放棄南口。第三軍第一路司令張之江往綏遠省撤退,被主力部隊拋棄的石友三和韓復榘決定投降閻錫山。
同年9月,馮玉祥歸國舉行五原誓師,石友三和韓復榘復歸馮玉祥部,石友三被任命為國民聯軍援陝第5路總指揮。翌年6月,國民聯軍改組為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石友三任第1方面軍副總指揮兼第5軍軍長。隨後因馮玉祥參與國民革命軍,石友三的第5軍也參與北伐,在山東省擊敗了北京政府方面的孫傳芳軍,立下軍功。在第二期北伐時,西北軍在河南省的控制區遭到樊鐘秀率領的建國豫軍攻佔,馮玉祥因此下令石友三部隊從山東省南調,會同宋哲元部隊與建國豫軍交戰。
1928年(民國17年)底北伐宣佈結束,伴隨着裁軍,石友三改任第國民革命軍24師師長,駐紮河南省南陽市。
南京國民政府時代
第二階段北伐結束後,南京國民政府因軍隊裁撤問題與各地實力較強的軍閥衝突日益浮現,在1929年(民國18年),蔣中正與馮玉祥的矛盾因軍隊編遣問題枱面化,1929年5月蔣馮戰爭爆發。原本為馮玉祥系統的石友三在部隊開向許昌之際接受蔣中正代理人錢大鈞以500萬元買通,在5月22日與馮玉祥的另一位重要部屬韓復榘通電支持蔣,反對馮玉祥,由於主要將領反水的結果馮玉祥戰力大減,決定通電下野,路經山西省遭閻錫山軟禁。做為報酬,石友三從師長晉升為討逆軍第13路總指揮,1929年10月石友三被任命為安徽省政府主席。
不過除了主要實力派外,其它力量較弱的軍閥也在暗中串聯。其中最為積極者為唐生智,他與改組派合作,拉攏石友三反抗蔣中正,這支部隊被稱為「護黨救國軍」。護黨救國軍在1929年12月3日起事,石友三在浦口發出反蔣電報,一度敦促13路軍炮轟南京。石友三的反叛出乎蔣中正意料之外,但反蔣力量整體戰力不足,且南京周邊尚有中央軍系部隊駐防,13路軍隨後即被集結的國民革命軍第3師第8旅(旅長李玉堂)、第56師168旅(旅長桂振遠)偕同追剿、在同月即銷聲匿跡,石友三的第13路軍潰滅,棄職潛逃到河南省依附舊同事韓復榘。
1930年,中原大戰爆發,石友三並未夥同韓復榘支持南京政府,而是離開河南與舊上司馮玉祥接洽。得到馮玉祥的支持,1930年4月2日閻錫山委任石友三被為第4方面軍總司令,總兵力10萬,為了提高其作戰積極性,閻錫山並告知若戰勝他將內定為山東省主席。第4方面軍與南京中央軍交戰初期略有小勝,但是在反蔣聯軍敗象已定之際,1930年10月石友三的部隊擅自撤離戰線逃往河北,宣佈中立。後石友三藉由其東北籍的身分向張學良聯絡,希望在保留部隊的前提下歸順張學良東北軍,被張學良任命為第13路軍總指揮,駐地順德,下轄甲種師2師、乙種師4師、騎兵1旅、特務團、炮兵團、工兵團、鐵甲車大隊,總兵力約6.4萬人。由於總量過大,軍費每個月需60萬,張學良曾希望石友三自行撤裁半數部隊讓上層可以提供足額糧餉,但石拒絕,成為後來石友三與張學良的衝突根本。
石友三在張學良底下的活動仍相當積極,他除了招募與張學良爭權失敗的張學成,拉攏有意反張的東北軍將領于學忠,並得到孫殿英的私下支持,並重新與反蔣派搭上關係。1931年(民國20年)5月,以汪精衛、陳濟棠、李宗仁為首,反蔣派在廣州成立國民政府,石友三也參與了它們的號召,1931年7月18日出任廣州國民政府第5集團軍總司令,並向張學良的東北軍發兵,沿平漢鐵路北上,試圖掌握華北權力。
7月28日,石友三部隊與東北軍交戰,戰鬥三日後即不支,同時原本拉攏的地方軍閥全被南京政府以更高金額穩住陣仗,無人呼應石的發兵,同時南京政府派遣商震從山西東攻、顧祝同從河南北上三面夾擊。13路軍受此壓迫潰敗,僅4,000人跟隨石友三逃入山東省依附韓復榘,大部分軍械皆被東北軍與中央軍繳獲瓜分。韓復榘得到張學良同意將石友三殘軍改編為四個團,此後已經難以恢復過去的影響力。
1932年(民國21年),石友三離開山東省,在宋哲元主政的華北活動,主要根據地為天津租界。另外從此時開始,石友三同土肥原賢二等日本帝國陸軍情報單位搭上線。察覺此事的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曾一度計劃暗殺石友三,軍統北平站站長陳恭澍拉攏石友三的副官先鴻霞企圖毒殺,計劃失敗。
1933年5月,因塘沽協定使國民政府得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當時被視為親日人士的石友三趁勢從宋哲元處得到引薦重回軍界,1935年擔任冀北保安司令,駐地北平清河。
抗日戰爭時代
1937年(民國26年)抗日戰爭爆發,石友三部隊因此得到擴編成為國民革命軍第181師。1937年底,以181師為基礎擴編成國民革命軍第六十九軍,石友三擔任軍長。
1938年5月,任國民革命軍第10軍團軍團長。12月,任冀察戰區副司令兼察哈爾省政府主席。
此後,石友三的反共姿態鮮明,對八路軍不斷進攻。1940年(民國29年)2月,石友三遭到八路軍反擊,逃往山東省曹縣。其後,日本方面誘以河北省省長等職位,石友三乃策劃投降日本。
1940年12月1日,石友三部下的新8軍軍長高樹勛,遵照蔣介石的秘令並經過軍統陳恭澍的組織[3],在濮陽對石友三發動兵變,逮捕了石友三。當天即將石友三處決,活埋而死。石友三時年50歲。
逸事
石一生中曾先後投靠馮玉祥、閻錫山、蔣介石、汪精衛、張學良等政治人物,甚至歸順日軍,而又先後背叛之。石友三由於叛服無常,故有「倒戈將軍」的稱號。又因喜歡採用活埋等殘酷的刑罰(自己也被活埋),故人稱「石閻王」。
歷史影響
火燒少林寺
1928年春,樊鍾秀奪得鞏縣、偃師,進圍登封,以少林寺為司令部。馮玉祥部下石友三於3月15日縱火焚燒法堂,次日,又令軍士焚燒天王殿、大雄寶殿、鐘樓、鼓樓、六祖堂、龍王殿、緊那羅殿、閻王殿、庫房、禪堂[4],200多僧眾幾乎被殺盡[5],一大批珍貴文物及5480卷藏經化為灰燼。
註釋
- ^ 徐友春主編『民國人物大辭典 增訂版』256頁作生於1891年。Who's Who in China 3rd ed.,p.208作生於1892年。
- ^ 一报还一报,火烧少林寺爱埋活人的军阀石友三被结拜兄弟活埋_冯玉祥. www.sohu.com. [2024-10-10].
- ^ 呂昭隆. 暗殺劉少奇 軍情局首度解密. 中時電子報 (臺北: 中國時報). 2015-10-26 [2015-10-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26).
- ^ 少林寺,少林文化,少林寺官方网站. www.shaolin.org.cn. [2018-1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18).
- ^ 石友三为何要火烧少林寺?石友三烧少林寺始末. www.qulishi.com. [2018-1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05).
參考文獻
- 沈慶生「石友三」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民国人物传 第1卷. 中華書局. 1978.
- 徐友春主編. 民国人物大辞典 增訂版.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7. ISBN 978-7-202-03014-1.
- 劉壽林等編. 民国職官年表. 中華書局. 1995. ISBN 7-101-01320-1.
中國(國民政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