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錫安主義代表大會
第一次錫安主義代表大會(希伯來語:הקונגרס הציוני הראשון )是1897年8月29日至8月31日在巴塞爾舉行的錫安主義組織(ZO) ( 1960年更名為世界錫安主義組織(WZO))成立大會,有208名代表和26名記者出席。 [1]大會由現代錫安主義運動的創始人西奧多·赫茨爾[2]召集和主持。[3]大會建立了一個錫安主義平台,被命名為巴塞爾計劃。大會亦議決採用《希望》作為錫安主義組織的會歌(《希望》早已是錫安之愛的會歌,後來亦成為以色列的國歌)。
會後,國體對會議進行了報道,令外界留下深刻的印象。[4]錫安主義的傳播激發起反猶主義者出版《錫安長老會紀要》作為抗衡,一本實際以煽動和欺騙為目的的虛構文學著作。[5] [6] [7]
歷史
第一次錫安主義代表大會由西奧多·赫茨爾召開,作為少數猶太人[8]的象徵性議會,共同實現錫安主義的目標。雖然大多數猶太人對錫安主義的漠視或反對一直持續到納粹大屠殺的被揭發之後, 有一群倡議者指出這種早期反對派的幾個方向和論調。 「隨着錫安主義運動的蓬勃發展,激起了猶太大眾的熱情,而對錫安主義的尖銳批評亦開始出現,聲稱人們不能指望錫安主義能解決猶太人問題,錫安主義只會損害猶太工人的地位並破壞猶太人作為一個獨立階級的自我認可。」 [3] [9]由於猶太教正統派和改革派的社群領袖的強烈反對,赫茨爾將原計劃在德國慕尼黑舉行的錫安主義代表大會改到巴塞爾舉行。 [2] [3]第一次錫安錫安主義代表大會順利於 1897 年 8 月 29 日在巴塞爾城市音樂廳舉行[10],議程以德語進行。 [11]
大會代表
大會主席由西奧多·赫茨爾擔任,來自 17 個國家的約 200 名與會者出席了會議,其中 69 名是來自各個錫安主義團體的代表,其餘為個人受邀者。 [2] 有 17 名婦女參加了大會,但她們沒有投票權;次年,婦女在第二次錫安主義代表大會上獲得了正式會員權利。 [2]
大會超過一半的代表來自東歐,近四分之一來自俄羅斯。 [4] [12]
西奧多·赫茨爾正式當選成為錫安主義組織的主席,馬克斯‧諾爾道、亞伯拉罕·薩爾茲和 Samuel Pineles 分別當選成為第一、第二和第三副主席。 [13] [14]
大會議程
代表們身着燕尾服正裝、繫着白色領帶抵達,在參與隆重的開幕儀式後,大會進入議程。 [2]議程上的主要項目是介紹赫茨爾的計劃、建立錫安主義組織和宣佈錫安主義的目標——巴塞爾計劃。 [2]
第 1 天:8 月 29 日星期日
- Karpel Lippe, 羅馬尼亞雅西代表,開幕致辭
- 西奧多·赫茨爾,演講
- 馬克斯‧諾爾道 ,法國巴黎代表,演講
- 亞伯拉罕·薩爾茲,演講
- Jacob de Haas,演講
- Jacques Bahar,演講
- Samuel Pineles ,土耳其加拉塔代表,演講
- Alexander Mintz,奧地利維也納代表,演講
- Mayer Ebner,演講
- Rudolf Schauer 博士,德國萊茵河畔賓根代表,演講
- Gregor Belkovsky教授,保加利亞索非亞代表,演講
- János Rónai, 羅馬尼亞布拉日代表,演講
- Adam Rosenberg ,美國紐約代表,演講
- Nathan Birnbaum ,奧地利維也納代表,演講
- David Farbstein ,瑞士蘇黎世代表,演講
第 2 天:8 月 30 日星期一
第 3 天:8 月 31 日星期二
- Kaminka 博士,演講
- Adam Rosenberg,演講
- Mordecai Ehrenpreis, 演講
- 小組討論
第一屆錫安主義執行委員會
第一次大會選出的「錫安主義執行委員會」包括: [14] [15]
- 維也納 (5): 西奧多·赫茨爾 、 Moses Schnirer 、 Oser Kokesch 、 約翰·克列門列斯基和 Alexander Mintz(後者代替 Nathan Birmbaum) [15]
- 奧地利(加利西亞和布科維納除外)(1): Sigmund Kornfeld 博士
- 加利西亞(2):亞伯拉罕·薩爾茲、Abraham Adolf Korkis
- 布科維納(1):Mayer Ebner
- 俄羅斯 (4): Samuel Mohilever 拉比、 Max E. Mandelstamm 教授、 Jacob Bernstein-Kohan、 Isidor Jasinowski
- 法國(2):Bernard Lazare、Jacques Bahar
- 羅馬尼亞(2):Karl Lippe、Samuel Pineles
- 保加利亞和塞爾維亞 (1): Gregor Belkovsky 教授
- 德國(2): Isaac Rülf 拉比 、 Max Bodenheimer
巴塞爾計劃
在審議的第二天(8 月 30 日),由馬克斯‧諾爾道主持的一個委員會將草擬完成的計劃提交給大會:「錫安主義尋求為巴勒斯坦猶太人建立一個受公法保護的家園。 」與組織較為鬆散的錫安之愛以定居為導向的工作相比,此版本清楚顯示赫茨爾的政治錫安主義願景。 [3]為了滿足眾多代表的要求,包括最突出的Leo Motzkin 要求加入「根據國際法」一詞,大會最終采納了由赫茨爾提出的折衷方案。 [2]
該計劃後來被稱為巴塞爾計劃,設定了錫安主義運動的目標。按以下條件通過: [2]
錫安主義旨在為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公開且合法的家園。為達到這一目的,大會認為以下方法是可行的:
1. 促進猶太農學家、工匠和商人在巴勒斯坦定居。
2. 根據各國法律,將所有猶太人聯合為地方團體或總會。
3. 加強猶太族群的情感和意識。
4. 為取得實現錫安主義目標所必需的政府撥款作準備。
——第一次錫安主義代表大會議決的規定
根據伊斯雷爾·贊格威爾的說法, 馬克斯‧諾爾道提出的「公開和合法保證的家園」這個詞,是為了避免與奧斯曼帝國蘇丹「太強烈地」對抗。 [17]
成就
第一屆錫安錫安主義代表大會取得了以下成就:
- 錫安主義平台的制定,(巴塞爾計劃,以上)
- 錫安主義組織的成立
- 採用《希望》作為會歌
- 吸納大部分前錫安之愛社群
- 設立人民銀行的建議
- 西奧多·赫茨爾正式當選成為錫安主義組織的主席,馬克斯‧諾爾道當選成為其中一位副主席。
西奧多·赫茨爾在他的日記中寫道(1897 年 9 月 3 日): [18]
如果要我用一句話來總結巴塞爾大會——我將避免公開地講——這句話會是這樣的:「在巴塞爾我創立了猶太國家。[3] 如果我今天這麼大聲說出來,我會迎來大眾的嘲笑。但也許在五年後、五十年後,每一個人都會意識到我的意思。
——西奧多·赫茨爾 (1897)
隨後的大會成立了各種機構來促進巴塞爾計劃,猶太殖民信託作為政治錫安主義的金融工具,在 1897 年第一次錫安錫安主義代表大會上被建議成立。[19]在第五次錫安錫安主義代表大會,猶太民族基金正式成立以在以色列地購置土地。後來錫安主義委員會及其附屬協會成立,以研究和改善以色列地上猶太人的社會和經濟狀況。
錫安主義委員會是一個由哈伊姆·魏茨曼建立的非正式團體。委員會對巴勒斯坦進行初步勘測,協助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被奧斯曼政府流放的猶太人遣返回國。委員會將錫安主義組織於1907 年成立的巴勒斯坦辦事處擴張為不同部門,包括農業、定居、教育、土地、金融、移民和統計。 1921 年,委員會更名為巴勒斯坦錫安主義執行委員會,以猶太事務局的身份就與猶太人利益相關的國家發展事宜向英國託管地當局提供建議。 [20]
錫安主義代表大會在 1897 年至 1901 年之間每年舉行一次,其後除戰爭年份外,每兩年舉行一次(1903-1913 年,1921-1939 年)。 1942 年,「錫安主義者特別大會」召開,宣佈完全脫離傳統的錫安主義政策[21] ,要求「將巴勒斯坦建立為一個猶太聯邦」。 [22]此要求成為錫安主義運動官方立場的最終目標。 [21]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會議大約每四年舉行一次,自以色列立國以來,大會一直於耶路撒冷舉行。
圖片集
-
第一次錫安錫安主義代表大會旗幟
-
Max Bodenheimer (左上)和 赫茨爾(右上)1897 年的錫安主義旗幟草稿,與大會使用的最終版本相比
參見
- 錫安主義的種類
- 世界錫安主義代表大會
- 錫安主義組織,1960 年更名為世界錫安主義組織
- 錫安主義
參考
- ^ Epstein, Lawrence Jeffrey, A Treasury of Jewish Anecdotes, Jason Aronson: 98–, 1989 [2021-09-19], ISBN 978-0-87668-89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08)
-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Jewish Virtual Library: The First Zionist Congress and the Basel Program. [2022-07-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06).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JVL」的
<ref>
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 ^ 3.0 3.1 3.2 3.3 3.4 Nili Kadary, Herzl and the Zionist Movement: From Basle to Uganda - Background Text, JAFI, 2002
- ^ 4.0 4.1 Michael J. Cohen. The Origins and Evolution of the Arab-Zionist Conflict.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4 April 1989: 36. ISBN 978-0-520-90914-4.
- ^ Gerhard Falk. The Restoration of Israel: Christian Zionism in Religion, Literature, and Politics. Peter Lang. 2006: 170– [2021-09-19]. ISBN 978-0-8204-886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19).
- ^ Stephen Eric Bronner. A Rumor about the Jews: Antisemitism, Conspiracy, and the Protocols of Zion. OUP USA. 2003: 71– [2021-09-19]. ISBN 978-0-19-516956-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25).
- ^ Heiko Haumann. The first Zionist Congress in 1897: causes, significance, topicality. Karger. 1997: 336– [2021-09-19]. ISBN 978380556544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21).
- ^ Nahum Goldmann, The Jewish Paradox, translated by Steven Cox (London: Weidenfeld and Nicolson, 1978), p. 77. "When Zionism first appeared on the world scene most Jews opposed it and scoffed at it. Herzl was only supported by a small minority."
- ^ JAFI summarizes objections as follows:
- ^ The Dream of Zion: The Story of the First Zionist Congress, Lawrence J. Epstein. [2021-09-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05).
- ^ Barbour, Nevill Nisi Dominus - A Survey of the Palestine Controversy. First published 1946. The Institute for Palestine Studies, Beirut 1969. Reprint series No. 3. p.48
- ^ Tuly Weisz, Unto The Nations: Herzl’s Christian Guests at The First Zionist Congres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The Jerusalem Post
- ^ Jubilee Publication 1947,第66頁.
- ^ 14.0 14.1 Sokolow, Nahum. History of Zionism 1600-1918: Volume I. Longmans Green & Co. 1919: 269. ISBN 978-1-4212-2861-7.
- ^ 15.0 15.1 Jubilee Publication 1947,第79頁.
- ^ 16.0 16.1 Jubilee Publication 1947,第80頁.
- ^ Barbour, Nevill Nisi Dominus - A Survey of the Palestine Controversy. First published 1946. The Institute for Palestine Studies, Beirut 1969. Reprint series No. 3. p.47 footnote
- ^ This second part of the sentence, with the reference to the 50 years, can be found at Jewish Agency for Israel, Jewish Zionist Education > Compelling Content > Israel and Zionism > The First 120 Years > Chapter Two: The Seven Years of Herzl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Jewish Encyclopedia: Jewish Colonial Trust, The (Jüdische Colonialbank). [2021-09-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13).
- ^ Caplan, Neil. Palestine Jewry and the Arab Question, 1917 - 1925. London and Totowa, NJ: F. Cass, 1978.
- ^ 21.0 21.1 American Jewish Year Book Vol. 45 (1943-1944) Pro-Palestine and Zionist Activities, pp 206-21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Michael Oren, Power, Faith and Fantasy, Decision at Biltmore, pp 442-445
參考書目
- Jubilee Publication. The Jubilee of the first Zionist Congress, 1897-1947. Jerusalem: Executive of the Zionist Organisation. 1947: 108 pages, 2 leaves of plates [2021-09-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8)Published simultaneously in Hebrew, French, Spanish and Yiddish
- 猶太百科全書:巴塞爾計劃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