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庭芬(1797年—1880年),字培蘭,又字子佩,號芷湘,小字阿男。浙江海寧路仲人。清嘉道年間諸生。

「咸豐辛亥五月海昌管庭芬來遊」題刻,杭州飛來峰冷泉溪邊。然參考《管庭芬日記》咸豐元年五月初九條,該題名實際上是江陰人方可中代管庭芬所題。

管鳳苞族孫,管題雁之子。管庭芬生於嘉慶二年(1797)七月八日,初名懷許,以紀念母親許氏。五歲時出繼伯父管省吾。十八歲始更名庭芬。早年師從金應向(號介亭),為諸生,博覽群書。工詩文,善畫山水,精鑑賞,好藏書。嘗館於表兄弟蔣光煦之「慎習堂」,助其校勘《別下齋叢書》。太平天國軍興期間,奉母避地鄉村,仍不廢抄書。[1]嘗助錢泰吉纂修《海昌備志》。其所抄《清綺齋藏書目》今存國家圖書館,有孫詒讓跋云:「書既珍秘,又出海寧管芷湘手抄,故甚愛之。」嘉慶二年(1797年)開始寫日記,至同治四年(1865年)為止,共寫了六十九年。又能詩,集成《亭溪老屋自娛集》。[2]光緒六年(1880年)去世。著有《錢遵王〈讀書敏求記〉校証》、《宋詩鈔補》、《渟溪老屋集》、《海隅遺珠錄》、《天竺山志》、《南唐雜劇》等。

管庭芬崇奉道學,厭惡佛教,曾作《戲拈八首》其中有「儒教毅難犯,釋教卑易使。」之語。他認為僧尼只受供養而無利於民。[3]不過,管庭芬與金石大家六舟上人過從甚密,兩人交遊十餘年,管曾為六舟《金石書畫編年錄》作序。[4]

註釋

  1. ^ 管元耀《花近樓叢書序跋記》載:「芷湘嗜書成癖,生平手抄校不下數十百種,中年為同邑蔣生沐校勘《別下齋叢書》。咸豐十年,避難鄉曲,日以抄書為事,兩載所抄小品,約有七十餘種。」
  2. ^ 吳昂駒《渟溪老屋自娛集》序云:「予知芷湘之能詩久矣,而所見者不多,恆以未得讀其全稿為憾。頃作客渟溪,值芷湘自潞河返棹獨來,密而情好,親暇時,以手所定自娛集見示,集凡八卷,編詩八百七十餘首,每卷各標名目,綴於小序,殆仿邑前輩初白查供奉詩集例也。」
  3. ^ 管庭芬《日記》道光二年四月初五條
  4. ^ 《管庭芬日記》咸豐元年正月十六日條

參考書目

  • 《海昌藝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