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問遂 (書法家)
胡問遂(1918年7月24日—1999年2月19日),名凡,字問遂,以字行,號藤穎閣主,浙江紹興人,中國當代書法家、書法藝術教育家。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第7屆上海市政協委員。為二十世紀書法的推廣、普及作出了一定貢獻。師從沈尹默[1]。
胡問遂 | |
---|---|
字 | 問遂 |
號 | 藤穎閣主 |
性別 | 男 |
出生 | 胡凡 1918年7月24日 中華民國浙江紹興 |
逝世 | 1999年2月19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 | (80歲)
國籍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職業 | 書法家 |
生平
1918年出生於浙江紹興一個書香門第,1936年隨父母移居上海,1938年武漢失守,輾轉到重慶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三廳從事抗日宣傳,1939年「棄筆從戎」參加中國遠征軍在緬甸前線運送物資,感染疾病後退至貴州養傷,後在當地發展民族工業,興建時輪印刷廠,承接貴州捲菸廠捲菸包裝印刷,還承接教材、文史、科研書籍印刷業務[2]。
1951年,35歲的胡問遂拜書法家沈尹默為師,研習法帖,讀帖、臨帖,務求「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
1961年「上海中國書法篆刻研究會」成立,任主要業務幹部。1962年任上海美術專科學校、上海出版學校書法教師。期間出版《大楷習字帖》。
1971年為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書毛澤東《七律·到韶山》大型詩碑。1972年在《文匯報》發表行草書魯迅《七律·自嘲》。1978年參加編寫《常用字字帖》行書部分,由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1979年被選為上海市書法家首次訪日代表團成員,訪問日本。
1981年參加在紹興舉辦的全國首屆中國書學研究交流會,發表論文《論入帖和出帖》。
1993年,在上海美術館舉辦《胡問遂從藝六十年書法回顧展》。出版《胡問遂書法集》。1995年出版《胡問遂行書字帖》。
1999年2月19日在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去世,享年80歲。
身後
紀念
書法特色
胡問遂初學柳公權,繼學顏魯公,得厚重豐潤之精髓;後轉習褚遂良,得縝密靈動之韻致。又溯「二王」行草,兼及智永、李北海、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等。其書法灑脫靈動,是海派書法藝術的典型代表人物[3]。其作品多次入選國內外重大書法展覽,並為博物館、紀念館、名勝地收藏或翻刻入石。
家庭
伯父胡之光為浙東書法名家。長子胡考是胡問遂藝術館館長。
參考資料
- ^ 纪念胡问遂诞辰百年, “正大气象”书法大展今起展出. 澎湃新聞. [2019-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10).
- ^ 纪念胡问遂先生逝世十周年. 維普網. [2019-0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19).
- ^ 正大气象:纪念胡问遂先生诞辰100周年即将开展. 搜狐網. [2019-0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