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

臺北市文化資產

25°02′23.95″N 121°30′38.85″E / 25.0399861°N 121.5107917°E / 25.0399861; 121.5107917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
中華民國交通部
位置 臺灣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一段2號
建成時間大日本帝國日本大正14年(1925年)
官方名稱國史館
類型登錄等級:直轄市定古蹟
登錄種類:衙署
評定時間1998年5月4日
詳細登錄資料

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台灣日治時代台灣總督府轄下之機關,設立於1924年,其經辦業務範圍龐大,除鐵道部之外的交通事業皆屬遞信部負責,包含全台之電信郵政、儲金、匯兌、簡易保險、郵便年金、航空等監督和規劃業務。

二戰後,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交通處接管總督府所屬的交通事業。於國民政府遷台後,遞信部廳舍在1956年至2006年11月間為中華民國交通部本部所在,並於1998年被公告為中華民國古蹟。交通部於2006年11月10日遷出後移交國史館使用至今。2010年4月29日,國史館本部(即國史館臺北館區)自臺北縣新店市遷入。[1]

沿革

1895年5月21日,臺灣總督府設有民政局遞信部,通信課及鐵道課。同年8月6日,遞信部廢止改為內務部遞信課,郵政改由臺灣總督府陸軍局郵便部負責,掌管各地的野戰郵便局。1896年4月,因總督府實施民政,改為民政局通信部,並接管野戰郵便事務,改為郵便電信局。1897年11月,通信部廢止,改設民政局通信課。1898年6月,民政局改名為民政部。

1899年11月,通信課的鐵道掛獨立為鐵道部。1901年11月,改為民政部通信局。在1901年4月,台灣總督府海事局成立,掌管原由總督府直屬的各地的燈塔和測候所。1902年11月,海事局廢止,改為通信局海事課,仍掌測候所和燈塔的業務。1919年6月,通信局改制為民政部遞信局;同年8月,民政府廢止,改為臺灣總督府遞信局[2]

1924年12月,遞信局和鐵道部合併為臺灣總督府交通局,局內分為總務課、道路港灣課、鐵道部、遞信部,遞信部內分為庶務課、監理課、為替貯金課、工務課、海事課,管理各地郵便局、無線電信局、燈塔,測候所改由內務部管理[2]。1943年,遞信部下的海事課獨立為海務部。至1945年,遞信部內分為總務課、監理課、貯蓄課、工務課、航空課。

附屬機構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下有多個附屬機構,名義上雖附屬於交通局,實際業務由遞信部主管[3]

郵政及通信

  • 郵便局:1907年5月,郵便電信局改制為「郵便局」,亦分為三等制度。1941年2月,郵便局的等級廢止,原一、二等郵便局改為「普通郵便局」,三等郵便局改為「特定郵便局」[4]
  • 貯金管理所:負責郵政匯兌、儲蓄及保險業務。於終戰前設有台北、台南貯金管理所兩處[3]
  • 簡易保險診療所:負責保險事宜,由總務課、貯續課共同管理[3]。於終戰前設有基隆、台北、新竹、台中、嘉義、台南、高雄簡易保險診療所七處。

航空及海事

其他

  • 遞信從業員養成所
  • 技術官駐在所

歷任局長

民政局通信部長

任次 肖像 姓名
(生–卒)
在任時間 備註
1 土居通豫
(1850–1921)
1896年4月23日 1897年8月27日
2   菊池末太郎
(?–?)
1897年8月27日 1897年11月1日[a]

附註

  1. ^ 改任民政局通信課長。

民政局通信課長

任次 肖像 姓名
(生–卒)
在任時間 備註
1   菊池末太郎
(?–?)
1897年11月1日[a] 1901年11月11日[b]

附註

  1. ^ 原民政局通信部長。
  2. ^ 改任臺北廳長

民政部通信局長

任次 肖像 姓名
(生–卒)
在任時間 備註
1   鹿子木小五郎日語鹿子木小五郎
(1867–1922)
1901年11月11日[a] 1909年7月30日[b] 1901年11月11日局內組織分為庶務課、郵務課、電務課與海事課。
2   持地六三郎
(1867–1923)
1909年7月30日 1910年12月27日 以民政部內務局學務課長兼任。
代理 鈴木三郎
(?–?)
1910年12月27日 1911年5月11日 以民政部通信局庶務課長代理。
代理   角源泉日語角源泉
(1871–1942)
1911年5月11日 1913年3月1日
3 1913年3月1日 1915年3月20日[c] 1913年7月1日增設監理課(由郵務課改組)與工務課(由電務課改組)。
4   井村大吉
(1873–1927)
1915年3月20日[d] 1916年3月22日
5 廣瀨吉郎
(?–?)
1916年3月22日[e] 1919年5月21日
6 齋藤愛二
(?–?)
1919年5月21日[f] 1919年6月28日[g]

附註

  1. ^ 內閣法制局參事官
  2. ^ 改任農商務省工務局長。
  3. ^ 改任民政部土木局長。
  4. ^ 原民政部地方部長。
  5. ^ 原民政部地方部長。
  6. ^ 阿緱廳長。
  7. ^ 改任民政部遞信局長。

民政部遞信局長

任次 肖像 姓名
(生–卒)
在任時間 備註
1 齋藤愛二
(?–?)
1919年6月28日[a] 1919年8月20日[b]

附註

  1. ^ 原民政部通信局長。
  2. ^ 改任遞信局長。

遞信局長

任次 肖像 姓名
(生–卒)
在任時間 備註
1 齋藤愛二
(?–?)
1919年8月20日 1921年9月17日
2   吉田平吾
(1876–1942)
1921年9月17日 1924年12月25日

附註

交通局遞信部長

任次 肖像 姓名
(生–卒)
在任時間 備註
1   深川繁治日語深川繁治
(1887–?)
1924年12月25日[a] 1929年9月13日[b]
2   三宅福馬
(1883–1958)
1929年9月13日 1932年3月15日
3   深川繁治日語深川繁治
(1887–?)
1932年3月15日[c] 1935年4月1日[d]
4   藤田傊治郎
(1883–?)
1935年4月1日[e] 1936年2月26日[f]
5   戶水昇
(1890–?)
1936年2月26日[g] 1939年1月28日[h]
6   三輪幸助
(1895–?)
1939年1月28日[i] 1939年12月28日[j]
7 佐佐波外七
(?–?)
1939年12月28日[k] 1943年3月29日
8   伊藤完二日語伊藤完二
(1897–?)
1943年3月29日[l] 1945年8月8日
9 松野孝一日語松野孝一
(1905–1967)
1945年8月8日[m] 1945年10月25日

附註

  1. ^ 原遞信局海事課長。
  2. ^ 改任臺北州內務部長。
  3. ^ 原臺北州內務部長。
  4. ^ 改任文教局日語台湾総督府文教局長。
  5. ^ 千葉縣內務部長。
  6. ^ 改任臺北州知事
  7. ^ 原臺北州內務部長。
  8. ^ 改任臺北州知事。
  9. ^ 專賣局庶務課長。
  10. ^ 改任專賣局長。
  11. ^ 總督官房會計課長。
  12. ^ 臺南州總務部長。
  13. ^ 農商局食糧部長。

建築特色

 
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模型(戰後改建前的樣子)

在遞信部成立前,遞信局廳舍原位於大和町一丁目3番地(舊總督府前,今中山堂前方),新總督府廳舍於1919年落成時,原規劃將遞信局納入總督府內辦公,但後來劃將在總督府後方另外設立廳舍。遞信局廳舍位的基地原是總督府的官舍,遞信局廳舍於1923年3月17日動工,而遞信局主體建築在1924年完工,遞信局於同年3月遷入辦公,但附屬設施之工程仍在進行中[5]

此建築由臺灣總督府土木局營繕課森山松之助設計,外觀呈西洋古典樣式,結構為鐵骨鋼筋混凝土混合磚造,外觀敷設陶製面磚。一樓為仿石之牆面,北側正面中央設大圓拱門入口,正面二、三樓外觀12根柱子為希臘複合柱式,東側4根柱子為愛奧尼亞柱式[6][7]。當時的一樓主要作為倉庫使用,二、三樓為辦公空間,且每層樓都設有兩處消防管間道,直接連結自來水系統,也是日治時期少數配備有升降設備的建築,可乘載人及貨物。由於遞信部亦包含金融匯兌之業務,於處理存款和保存貴重文件的房間都安裝了鐵門、鐵捲門和鐵製骨架的玻璃拉門[1]

臺北大空襲中,遞信部屋頂遭三枚炸彈擊中,在簡略修復後仍繼續使用。約在1971年,因交通部辦公空間不敷使用,將建築增建為四層樓,並將建物後方的磚造及木造物拆除[5]。另外,在2003年5月,一名男子因不滿交通罰單過於苛刻,駕駛載有汽油桶的貨車正面衝撞交通部,造成本建物正面拱門大火,此事件亦為臺灣的中央政府機關首次遭自殺式攻擊[8]

其他

1935年,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高等官舍於台北市幸町149番地建立,即今李國鼎故居

參考資料

  1. ^ 1.0 1.1 國史館:日治時期設備最新穎的辦公建築. 公共電視台. [2021-03-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29). 
  2. ^ 2.0 2.1 遞信部. 遞信部事務概要書. 1942. 
  3. ^ 3.0 3.1 3.2 郭, 大玄. 續修臺北市志卷五 交通志郵政與電信篇. 臺北市立文獻館. 2015. [失效連結]
  4. ^ 郵便局. 文化部臺灣大百科全書. 
  5. ^ 5.0 5.1 蘇芷萱. 國史館臺北辦公室──原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的建築 (PDF). 國史館館訊. 2008, (1). 
  6. ^ 李佳蔚. 總督府與周遭官廳建築群. 臺灣學通訊. 2019, (110). 
  7. ^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資產網. [2021-03-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31). 
  8. ^ 比持刀衝撞更狂!他曾開13槍「彈襲」總統府. 聯合報. 2017-08-19 [2021-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