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魯克旗

蘇魯克旗,1946年至1949年遼西省的蒙古族旗名,位於今遼寧省阜新市彰武縣[1]

歷史

1645年(清順治二年),蒙古科爾沁部諸王公為祝賀順治皇帝登基而進貢5000頭牛和10000隻羊,為安置這些牛羊,清政府決定在現今的彰武地區建立牧場,名蘇魯克牧場,也叫楊檉木牧場。1647年(順治四年),清政府派員赴察哈爾蒙古八旗調遣蒙古牧民,計12個姓氏(邰、包、白、李、楊、羅、洪、吳、齊、趙、戴、宋)、16個家族、32戶、236口人,1649年(順治六年)4月到達蘇魯克牧場,落居放牧。清朝廷遷都北京後,東北的「三陵」(新賓永陵,瀋陽福陵昭陵)所需祭畜大部分仍依靠蘇魯克供應。1692年(康熙三十一年),科爾沁左翼前旗大部土地和土默特左翼旗科左前旗東部土地獻由盛京禮部管理,併入蘇魯克牧場,改名為養息牧牧場。牧場東西150里,南北250里。1767年(乾隆三十二年),清政府在養息牧牧場西北設新蘇魯克牧場(今四堡子鄉庫倫旗部分村屯),又從義州(義縣)先後調來5姓(趙、李、白、何、黃)蒙古族牧民。1896年(光緒二十二年),養息牧牧場開禁招墾,前來墾荒的主要是漢族,也有蒙古人和滿族人,牧場從此解體。1902年7月19日(光緒二十八年六月十五)設置彰武縣。縣衙駐地橫道子,即今彰武鎮

1946年1月,按照中共遼西省委的批示,遼西省阜新地委所屬的阜新縣庫倫旗彰武縣均選派蒙古族青年代表參加了在興安盟葛根廟召開的東蒙古人民代表大會。會後,彰武縣參加大會的代表那欽雙和爾等人向中共彰武縣委書記劉異雲匯報後,經中共遼西省委批准,於1946年2月23日在彰武縣第五區三家子召集了有蒙古族青年知識分子和部分上層人士共20多人參加的會議,商討了籌建蘇魯克旗等事宜。1946年3月,召開旗民代表會議,選出旗長孟和巴圖,蘇魯克旗不另設機關,屬縣旗聯合政府,縣長張昌,是蒙漢族聯合的民族民主統一戰線的政權形式。

1946年4月,中共的遼西省阜新縣、彰武縣合併,設阜彰土蘇聯合政府,即阜新縣、彰武縣、土默特左旗、蘇魯克旗。1947年9月,阜、彰兩縣分開,設阜土(阜新縣、土默特左旗)、彰蘇聯合政府(彰武縣、蘇魯克旗)。1949年4月,根據東北行政委員會發佈的新的行政區劃,彰蘇縣旗聯合政府恢復原有彰武縣名。

註釋

  1. ^ 《阜新市志·第一篇 建制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