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伴我尋

千里伴我尋》(英語:Philomena)是一部2013年英國導演斯蒂芬·費雷斯執導的劇情片,史提夫·高根編劇,茱迪·丹芝與史提夫·高根主演。入圍第70屆威尼斯影展主競賽單元[1][2],並獲最佳編劇獎。

千里伴我尋
Philomena
英國海報
基本資料
導演斯蒂芬·費雷斯
監製史提夫·高根
編劇史提夫·高根
Jeff Pope
主演茱迪·丹芝
史提夫·高根
配樂亞歷山大·達士勒
攝影Robbie Ryan
剪接Valerio Bonelli
製片商
片長98 分鐘
產地英國
語言英語
上映及發行
上映日期
  • 2013年8月31日 (2013-08-31)(威尼斯)
  • 2013年11月1日 (2013-11-01)(英國)
  • 2014年2月21日 (2014-02-21)(臺灣)
發行商The Weinstein Company
預算1200萬美元
票房$84,867,664
各地片名
中國大陸菲洛梅娜
香港千里伴我尋
臺灣遲來的守護者

影片取材於記者馬丁·思科史密斯於2009年發表的紀實文學報告,內容關於1950年代愛爾蘭數千名未婚少女因被天主教會判定「墮落」而不得不與自己的孩子骨肉分離的真實事件。[3]

劇情

講述愛爾蘭老婦菲洛梅娜在記者馬丁的陪伴下,赴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尋找自己年輕時被美國夫婦收養的兒子安東尼的故事。

1951年,年輕的菲洛梅娜未婚先孕,被父親送至位於羅斯克里的修道院,在1952年7月生下一個兒子後,她與其他年輕女性還必須為修道院工作四年。

一天,其子安東尼與另一女孩瑪麗被院長賣給了一對美國夫婦。從此兒子的音訊全無,如今(2002年)年老的菲洛梅娜想起兒子有50歲了,自己希望生前能見他一面。在其女兒的介紹下,菲洛梅娜認識了記者馬丁,馬丁想了解並寫下這段歷史故事,而菲洛梅娜需要馬丁陪伴她去美國幫忙尋找兒子。

到了華盛頓特區後,兩人發現安東尼改名為米高,曾是里根政府的法律顧問,遺憾的是他因患上了愛滋病已於1995年8月病逝。菲洛梅娜為了了解更多兒子的信息,先後去找瑪西亞(米高同事)、瑪麗(與米高一起被領養的愛爾蘭人)和皮特(米高生前的伴侶),發現米高生前也在尋找着母親,並造訪過羅斯克里修道院,由於修女欺騙他是母親拋棄之的緣故,造成母子二人沒能重逢。而米高也最終選擇葬在了那個修道院裏。

兩人很快趕回去,馬丁對 Hildegarde老修女故意拆散和欺騙母子二人的做法很生氣,老修女則為自己堅守的天主教女性貞潔立場辯護,而菲洛梅娜此時原諒了修女,兩人最後來到了米高的墓地前看望之,菲洛梅娜告訴馬丁要把這段故事寫好後發表出來,以讓世人能了解這段歷史。

角色

評價

在威尼斯影展上,本片是收到掌聲與笑聲最多的影片,也成為場刊評分最高的影片。以詼諧對白擅長的導演「將英式冷幽默和人情之凝重間的關係處理得微妙得當,讓觀眾時而開懷大笑,時而沉重嘆息,抑或是笑着流淚,心酸着幸福。」[3]女主角茱迪·丹芝亦憑此片提名第8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

爛番茄新鮮度91%,媒體綜評76分,獲得廣泛肯定。

票房

美國票房為3593萬美元,全球累計近8500萬美元。

獎項

第71屆金球獎

第20屆美國演員工會獎

倫敦影評人協會獎

第11屆愛爾蘭電影電視獎

第67屆英國電影學院獎

第86屆奧斯卡金像獎

  • 最佳影片提名
  • 最佳女主角提名:茱迪·丹芝
  • 最佳改編劇本提名:史蒂夫·庫根、Jeff Pope
  • 最佳配樂提名:Alexandre Desplat

參考文獻

  1. ^ Venezia 70. labiennale. [2013-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28). 
  2. ^ Venice film festival 2013: the full line-up. The Guardian. [2013-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25). 
  3. ^ 3.0 3.1 《菲洛梅娜》:笑着流泪 心酸着幸福. 網易娛樂. 2013-09-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02).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