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綠金剛鸚鵡
藍綠金剛鸚鵡又名灰綠金剛鸚鵡(學名:Anodorhynchus glaucus),是南美洲的一種鸚鵡,最後一次可靠的紀錄已可追溯至1960年代。此品種與紫藍金剛鸚鵡(A. hyacinthinus)及李爾氏金剛鸚鵡(A. leari)非常相似。
藍綠金剛鸚鵡 |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鳥綱 Aves |
目: | 鸚形目 Psittaciformes |
科: | 新世界鸚鵡科 Psittacidae |
屬: | 琉璃金剛鸚鵡屬 Anodorhynchus |
種: | 藍綠金剛鸚鵡 A. glaucus
|
二名法 | |
Anodorhynchus glaucus (Vieillot, 1816)
| |
淺藍綠金剛鸚鵡身長約70厘米,鳥體為淺藍綠色,頭部呈灰色,鳥喙為黑色,眼睛外圍有黃色的眼圈,下鳥喙邊緣鑲有半月形的黃色裸皮。
食物方面他們和紫藍金剛鸚鵡一樣,喜歡棕櫚樹的堅硬種子,而淺藍綠金剛鸚鵡特別偏好一種名為Yatay棕櫚樹(Syagrus yatay)的種子。此外,樹上成熟或是未成熟的果實、漿果和蔬菜也都是他們的次要食物。
瀕臨絕種
此品種以往棲身於阿根廷北部、巴拉圭南部、烏拉圭東北部及巴西。在19世紀,因為捕捉活動及生境被破壞,淺藍綠金剛鸚鵡變得非常稀有。於20世紀,只錄得2個可信的野外發現紀錄。1990年代,鳥類學家前往巴拉圭南部考察,但沒有發現任何此品種依然存在的證據。
隨着農業發展,棕櫚樹被大肆砍伐導致生境地減少。其奪目的外表及龐大的體型使其成為獵人主要捕捉的目標,即使雛鳥亦被捕捉賣到寵物市場去。
世界上最後一隻已知的淺藍綠金剛鸚鵡在1938年死於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動物園,剩下僅存的只有阿根廷自然歷史博物館的一具風乾標本。
在1975年被列為華盛頓公約組織附錄一的瀕臨絕種的鳥類,目前相信此種金剛早已絕種,剩下僅存的照片只有阿根廷自然歷史博物館的一具風乾標本。。在20世紀只有兩起比較可信的報告指出野外曾發現過他們的蹤跡,一件是在1951年的烏拉圭,另一件是1960年的阿根廷附近。目前科學家仍然嘗試能再度發現他們的蹤跡。
參考文獻
- ^ BirdLife International. Anodorhynchus glaucu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3 [26 November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