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伊豪森-寧芬堡

諾伊豪森-寧芬堡
州府 慕尼黑
經緯度: 48°09′25″N 11°31′0″E / 48.15694°N 11.51667°E / 48.15694; 11.51667
面積: 12.9145km²
人口: 98754人 (2016年2月29日)[1]
人口密度: 7,647人/km²
郵政編碼: 80634, 80636, 80637, 80638, 80639
電話區號: 089
地圖
地圖

諾伊豪森-寧芬堡 於慕尼黑的位置

諾伊豪森-寧芬堡(德語:Neuhausen-Nymphenburg)是德國巴伐利亞州首府慕尼黑市轄第9區。它是在1992年的區劃改革中由諾伊豪森和寧芬堡兩個分區德語Stadtteil合併而成。

方位

諾伊豪森-寧芬堡的版圖可以從內城邊緣旁的練兵場德語Marsfeld (München)直抵西部的寧芬堡城堡公園德語Schlosspark Nymphenburg,並在北-南範圍內從奧林匹克公園經由格恩別墅區德語Villenkolonie Gern延伸至火車總站帕興的鐵路線。

與之相鄰的市轄區分別是北部的莫薩赫,東北部的米貝茨霍芬-哈特畔,東部的施瓦賓西馬克斯近郊,東南部的施萬塔勒高地,南部的萊姆以及西部的帕興-上門欽

歷史及簡介

 
市轄區內分區
 
一份1858年地圖中的諾伊豪森和寧芬堡
 
寧芬堡宮寧芬堡運河德語Nymphenburger Kanal

市轄區的特點是各種不同城市規劃領域的混合。作為別墅社區,其初級階段是位於法式城堡圓形廣場旁的呈兩行各五組對稱分佈的10座宮殿,它們是在1728年至1758年為高級宮廷隨員而興建,並且實際應該作為一個從未實現的「卡爾之城」(以城市卡爾斯魯厄為原型)的起始點。在古代繪畫中描繪了在這發展起來的熱鬧街景並帶有環繞的城牆。寧芬堡則起源於繼續往後,尤其是在19世紀末通往城堡的車行道周邊的一個代表性居住社區,這裏已建起了大量奠基時代的建築典範,例如新維特爾斯巴赫德語Villenkolonie Neuwittelsbach格恩德語Villenkolonie Gern別墅區。

諾伊豪森最早是在1170年以「Niwenhusen」的名義被首次提及[2],這一名稱來源於魯道夫斯·德·尼溫胡森(Rudolfus de Niwenhusen)的一處田莊。1890年1月1日,諾伊豪森被併入慕尼黑[3],此時它已是一個繁榮的社區,展現出住宅和寫字樓在封閉的、密集的單元建築景象。在阿努爾夫大街德語Arnulfstraße (München)沿線及其橫巷內的通常都是住房合作社式建築,例如已部分被列為法定古蹟的巴伐利亞郵電協會德語Baugenossenschaft des Post- und Telegrafenpersonals試驗性住宅區德語Postversuchssiedlung諾伊豪森住宅區德語Siedlung Neuhausen。在紅十字廣場德語Rotkreuzplatz以北還可以找到更多建於繁榮時期的別墅和市民住宅德語Bürgerhaus

在南部鐵路設施沿線佔主導地位的是大面積的工商業用地,然而部分(例如阿努爾夫大街)隨着鐵路的私有化而逐漸式微。市分區的中點和都市化中心是紅十字廣場德語Rotkreuzplatz。大量保存完好的繁榮時期和戰間期建築連同廣泛供應的綠地賦予了諾伊豪森較高的生活質量。雖然寧芬堡大街(Nymphenburger Straße)和布魯滕堡大街(Blutenburgstraße)周邊的老建築社區長久以來便是上層中產階級的故土,在校街(Schulstraße)和多納斯貝格大街德語Donnersbergerstraße附近還是有部分建於世紀之交的奢華建築為不同階層的人群提供居住空間。不過,這裏也受到了所謂「士紳化」的影響,為此對街道進行了重新設計和對老建築進行了翻新。此外,眾多的建築正在轉化為獨立產權式公寓,同時原有的簡易店鋪也都被替換為建築公司、商店以及酒吧和餐廳。為此市議會在2016年1月通過了幾乎涉及全部市轄區的《保護法德語Erhaltungssatzung》,以避免本地租戶的流失[4]

1899年1月1日,在此之前曾為獨立市鎮的寧芬堡被併入慕尼黑[3]

市分區得名於寧芬堡宮,這是一座巴伐利亞選帝侯和國王的夏宮。如今的宮殿連同寧芬堡城堡公園德語Schlosspark Nymphenburg一起成為了慕尼黑最受歡迎的名勝之一。

繼宮殿之後,選帝侯馬克西米利安三世德語Maximilian III. Joseph (Bayern)於1747年又在此附近創立了寧芬堡瓷器廠德語Porzellanmanufaktur Nymphenburg寧芬堡宮廷馬廄博物館德語Marstallmuseum Nymphenburg以及人與自然博物館德語Museum Mensch und Natur。與城堡公園毗鄰的還有一個植物園德語Botanischer Garten München-Nymphenburg,其入口正面便是巴伐利亞度量衡州署德語Bayerisches Landesamt für Maß und Gewicht。而鹿園德語Hirschgarten (München)和毗鄰市轄區邊界的奧林匹克公園則是區內廣泛供應的綠地和休閒空間的有效補充。同時,該市轄區也通過連接城區的8號高速公路以及中環公路德語Bundesstraße 2 R的一部分而承擔着較高的交通流量。自1996年5月1日的區劃改革生效後,先前屬於老第10區的諾伊豪森和寧芬堡部分進行了重新整合,這使得諾伊豪森-寧芬堡以約96000名居民,成為繼拉默斯多夫-佩拉赫之後,慕尼黑人口數量第二高的市轄區。在諾伊豪森北部,位于格恩和莫薩赫之間的地區是內德靈德語Nederling,在東北部的地區則是埃貝瑙德語Ebenau

諾伊豪森-寧芬堡區內的就業崗位除了貿易和服務業外,公營部門也佔有較大的比重。除了德國鐵路的分公司外,還有聯邦國防軍行政中心、巴伐利亞州立刑偵局德語Bayerisches Landeskriminalamt以及眾多的醫院,如紅十字醫院、德國心臟中心德語Deutsches Herzzentrum München仁愛醫院德語Barmherzige Brüder vom hl. Johannes von Gott第三會醫院等,都是區內的大型社會設施。至2021年,慕尼黑刑事司法中心德語Strafjustizzentrum München也會在萊昂羅德廣場德語Leonrodplatz (München)落成。那裏將提供1300個就業崗位。

寧芬堡的外籍人口比例較低,而諾伊豪森與全市平均水平基本持平。關於年齡分佈則是諾伊豪森更為年輕。

圖集

人口統計

(截至每年12月31日)

年份 人口 外國人(比例) 面積
(km²)
人口密度
(每km²)
來源及其它數據[5]
2000 81,968 17,923 (21.9 %) 12.9186 6,345 慕尼黑統計年鑑2001 (PDF)
2001 82,235 17,972 (21.9 %) 12.9186 6,366 慕尼黑統計年鑑2002 (PDF)
2002 81,947 17,795 (21.7 %) 12.9186 6,343 慕尼黑統計年鑑2003 (PDF)
2003 81,661 17,703 (21.7 %) 12.9184 6,321 慕尼黑統計年鑑2004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PDF)
2004 81,921 18,041 (22.0 %) 12.9161 6,343 慕尼黑統計年鑑2005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PDF)
2005 82,156 17,890 (21.8 %) 12.9145 6,362 慕尼黑統計年鑑2006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PDF)
2006 84,604 18,016 (21.3 %) 12.8908 6,563 慕尼黑統計年鑑2007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PDF)
2007 85,964 18,118 (21.1 %) 12.8795 6,674 慕尼黑統計年鑑2008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PDF)
2008 87,043 18,836 (21.2 %) 12.9331 6,730 慕尼黑統計年鑑2009 (PDF)
2009 87,846 18,147 (20.7 %) 12.9341 6,792 慕尼黑統計年鑑2010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PDF)
2010 89,286 18,464 (20.7 %) 12.9300 6,905 慕尼黑統計年鑑201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PDF)
2011 92,139 19,848 (21.5 %) 12.9145 7,135 慕尼黑統計年鑑2012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PDF)
2012 94,257 21,126 (22.4 %) 12.9145 7,299 慕尼黑統計年鑑2013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PDF)
2013 95,906 22,083 (23.0 %) 12.9145 7,426 慕尼黑統計年鑑2014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PDF)
2014 97,521 23,309 (23.9 %) 12.9145 7,551 慕尼黑統計年鑑2015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PDF)

政治

諾伊豪森-寧芬堡上一次的區議會德語Bezirksausschuss選舉是在2014年3月16日。其議席分配如下:社民黨14席、基社盟12席、綠黨10席、自民黨2席、大衛黨德語David Contra Goliath/生民黨德語Ökologisch-Demokratische Partei2席以及自選協德語Bundesverband Freie Wähler Deutschland1席[6]。在森德靈-西公園共72488名符合投票資格的居民中,有32606人行使了自己的表決權,選民投票率約為45.0%。

參考資料

  • Helmuth Stahleder: Von Allach bis Zamilapark. Namen und historische Grunddaten zur Geschichte Münchens und seiner eingemeindeten Vororte. Stadtarchiv München, Buchendorfer Verlag, München 2001, ISBN 3-934036-46-5.

註釋

  1. ^ Die Bevölkerung in den Stadtbezirken nach der Einwohnerdichte am 29.02.2016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PDF; 47 kB). Statistisches Amt der Landeshauptstadt München. Abgerufen am 2. April 2016.
  2. ^ So alt ist Ihr Viertel. TZ. 2010-12-29 [2016-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3. ^ 3.0 3.1 Wilhelm Volkert (Hrsg.), [Digitalisat Handbuch der bayerischen Ämter, Gemeinden und Gerichte 1799–1980], München: C.H.Beck’sche Verlagsbuchhandlung. 1983 [2013-09-25], (德文)  Seite 601
  4. ^ Süddeutsche Zeitung: Schutz für die Mieter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27. Januar 2016
  5. ^ Archiv Stadtteilinformationen Archive.is存檔,存檔日期2013-02-11. Landeshauptstadt München. Abgerufen am 19. Juni 2014.
  6. ^ Wahl des Bezirksausschusses – Stadtbezirk 9 – Neuhausen-Nymphenburg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Landeshauptstadt München. Abgerufen am 16. Juni 2014.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