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性下疳

軟性下疳(英文:Chancroid)是一種由杜克來氏嗜血桿菌引起的性病,其特徵是生殖器疼痛。已知軟性下疳僅通過性接觸即可傳播。儘管在西方世界並不常見,但軟性下疳是全世界生殖器潰瘍的最常見病因。

軟性下疳
發生在陰莖上的軟性下疳
分類和外部資源
醫學專科傳染病科、​皮膚病學
ICD-111A90
ICD-9-CM099.0
DiseasesDB5563
MedlinePlus000635
eMedicine781520、​214737
[編輯此條目的維基數據]

傳染方式

症狀

該病僅有局部水泡及潰瘍,不會擴散至全身。[1] 男性陰莖女性陰道壁或子宮頸附近產生水泡,後形成潰瘍,觸壓時會感到疼痛。但是部分女性可能無症狀。病灶有如下特徵:

  • 尺寸從3到50毫米不等
  • 有痛感
  • 邊緣清晰且潰爛
  • 邊緣不規則或參差不齊
  • 覆蓋有灰色或淡黃色物質
  • 受傷或刮擦易導致出血
  • 30%至60%的患者會出現有痛感的淋巴結腫大
  • 排尿困難(排尿疼痛)和性交困難(性交疼痛)

大約一半的男性感染者只有一個潰瘍,而女性經常有四個或四個以上潰瘍,但症狀較少。

最初的潰瘍可能被誤認為是原發性梅毒的典型「硬性下疳」。

大約三分之一的感染個體會發展出腹股溝淋巴結腫大,腹股溝淋巴結位於小腿和小腹之間的褶皺處。

腹股溝淋巴結腫大的人中,有一半會發展到淋巴結穿過皮膚破裂,產生引流性膿腫的程度。

併發症

  • 大腿內側根部的淋巴腺會紅腫、化膿,甚至導致發燒、步行困難。
  • 可能發展為廣泛性腺炎。
  • 鐮刀菌和擬桿菌共感染,後續需要進行清創術,並可能導致疤痕形變。
  • 包莖疤痕和包皮增厚可在長期病變中形成包莖,隨後可能需要進行包皮環切術。

病因

軟性下疳是細菌性革蘭氏陰性鏈球菌嗜血桿菌引起的細菌感染。這是一種主要在發展中國家發現的疾病,與商業性工作者相關,在低社會經濟群體中最普遍。

在美國,由杜克來氏嗜血桿菌引起的軟性下疳很少與生殖器潰瘍疾病相關,但在孟菲斯和芝加哥的性病診所診斷出的生殖器潰瘍中,高達10%的病例中分離出了這種分離物。[2]

儘管已觀察到該病與可卡因的使用和賣淫有關,但大多數被診斷為軟性下疳的人都曾到該病經常發生的國家或地區去過。[來源請求]

軟性下疳在生物學上促進了HIV的傳播,是感染HIV的危險因素之一,因為其病原體間有生態聯繫,且有共同的暴露風險。大約10%的軟性下疳患者會同時感染梅毒和/或HIV。

治療

抗生素大環內酯類藥物通常用於治療軟性下疳。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建議是單次口服阿奇黴素(1克),頭孢曲松單次IM劑量(250毫克),紅黴素一次(三天一次)口服(500毫克),連續7天,或環丙沙星口服(500毫克) 每天兩次,共三天。大環內酯類藥物與任何其他抗生素之間在軟性下疳的治癒方面可能幾乎沒有差異,並且不良反應的風險非常不確定。[3]

數據有限,但已有關於環丙沙星和紅黴素耐藥的報道。治療手段可能包括不止一種處方藥。

慶大黴素鏈黴素卡那黴素等氨基糖苷類藥物已成功用於治療軟性下疳,但在實驗室和臨床環境中都觀察到了杜氏嗜血桿菌的氨基糖苷抗性菌株。使用氨基糖苷類藥物的治療方法應僅作為初級治療的補充。

孕婦和哺乳期婦女,或18歲以下的男女患者,均不得使用環丙沙星治療軟性下疳。HIV合併感染可能導致治療失敗,有時需要延長治療時間。

病程

潛伏期1~8天,最多兩週。

參考文獻

  • 《國中健康與體育2下》,翰林出版,2012年8月版
  1. ^ Medical Microbiology: The Big Picture. McGraw Hill Professional. 2008-08-05: 243. ISBN 9780071476614. 
  2. ^ Error 404 - Page Not Found. pathmicro.med.sc.edu. [19 April 2018]. [失效連結]
  3. ^ Romero, L; Huerfano, C; Grillo-Ardila, CF. Macrolides for treatment of Haemophilus ducreyi infection in sexually active adults.. Th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11 December 2017, 12: CD012492. PMID 29226307. doi:10.1002/14651858.CD012492.pub2.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