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述申
郭述申(1904年12月27日—1994年7月14日),原名樹勛,號耀珊,曾名郭季華、李振寰,湖北省孝感縣城關鎮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中顧委委員。
生平
兒時在家鄉讀私塾,1918年考入武昌高等師範附屬中學,1922年5月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1922年秋,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考入國立武昌高等師範學校。後參加學生運動,任國民黨湖北省黨部宣傳委員。1926年,升任國民黨湖北省黨部秘書長,次年擔任湖北省鄉村師範學校校長。1927年初,當選為湖北省農民協會執行委員會常委、省農協教育部部長,開始從事農運工作。1927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7年,參加黃麻起義。1928年秋任中共鄭州市委書記。1929年4月,任中央巡視員,到豫南、鄂東北巡視工作。1930年2月25日,中共中央決定建立中共鄂豫皖邊區特委,統一領導鄂豫皖邊區的革命鬥爭,郭述申任特委書記。1930年3月下旬,郭述申在黃安北部的箭廠河主持召開會議,組成了鄂豫皖邊區特委。1931年2月,根據中央決定,成立了新的鄂豫皖邊區特委,曾中生任書記,郭述申任特委組織部長。1931年5月,根據中央決定,撤銷鄂豫皖特委,成立鄂豫皖中央分局,郭述申任了分局和省委委員、分局和省委組織部長。不久,又擔任了中央分局常委、鄂豫皖邊區蘇維埃政府人民委員會副委員長。1931年8月,郭述申調任陂孝北縣委書記,9月又調任陂安南縣委書記。1932年1月,任中共鄂豫皖省委常委、皖西北道委員會書記[1];後擔任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七軍政委,後隨部參加長征[2]。1932年10月12日晚,紅四方面軍主力越過平漢線,西進長征。留在皖西的郭述申在英山土門潭召集會議,宣讀了鄂豫皖中央分局關於撤銷皖西北道委、成立鄂皖工委,任命郭述申為工委書記的指示;會議決定成立紅二十七軍,郭述申兼任政委。1932年11月下旬,郭述申率領紅二十七軍主力赴黃安七里坪與鄂豫皖省委和鄂東紅軍會合,鄂豫皖省委決定撤銷鄂皖工委,恢復皖西北道委,仍由郭述申任道委書記,紅二十七軍編入重建的紅二十五軍。郭述申領導皖西北道委以紅二十五軍特務營為骨幹組建了紅二十八軍並開展游擊戰爭,恢復了皖西北游擊根據地。1933年4月,紅二十八軍主力調往鄂東南改編為紅二十五軍七十三師,留在皖西的紅軍部隊和部分游擊隊組成紅二十八軍第八十二師。1933年6月至10月,鄂豫皖蘇區第五次「圍剿」失利。1933年10月11日,郭述申在南溪呂家大院召開皖西北道委會議,決定以紅八十二師為基礎,重建紅二十八軍,由徐海東任軍長,郭述申兼任政委。1934年4月,鄂豫皖省委將紅二十八軍再次編入紅二十五軍,郭述申任軍政治部主任。1934年5月下旬,鄂豫皖省委再次調郭述申任皖西北道委書記。1934年9月28日,鄂豫皖省委舉行常委擴大會議,作出《對郭述申同志的決議》,錯誤地認定郭述申「缺乏殘酷的複雜階級鬥爭警惕性」,「造成了在肅反問題上表現嚴重的機會主義動搖」,撤銷了郭述申的省委常委兼皖西北道委書記的職務,調任紅二十五軍政治部宣傳科長,由高敬亭接任皖西北道委書記。不久,郭述申調任紅二二四團政治處主任。1935年9月,郭述申任紅二十五軍政治部主任。1935年9月17日任中共陝甘晉省委常委兼宣傳部長、紅十五軍團政治部副主任。1935年11月任紅十五軍團政治部主任。1936年6月,入瓦窯堡抗日紅軍大學一期學習,並擔任第一科黨支部書記。1936年12月底,調任紅軍前敵總指揮部政治部副主任,率中央幹部團從保安出發,到達前敵指揮部所在地雲陽鎮。1937年1月,調任紅三十一軍政委。
抗日戰爭期間,擔任中共湖北省委書記、新四軍第四支隊政委;1939年,擔任新四軍第五支隊政委[3]。
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擔任中共遼北省委書記、遼北軍區政治委員、東北局宣傳部副部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擔任中共旅大區黨委副書記、統戰部長兼旅大市總工會主席。1954年,任中共旅大市委書記。1956年任中共旅大市委第一書記兼旅大警備區第一政委、中共遼寧省委常委等職。1978年當選五屆全國人大常委。1978年底十一屆三中全會當選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副書記[4]。1982年9月,列席了黨的十二大,當選為中顧委委員,退居二線。1985年9月不再擔任中顧委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