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僑華文小學
雙溪六甲醒僑華文小學(馬來語:Sekolah Jenis Kebangsaan (C) Seng Keow,簡稱SJK (C) Seng Keow)是馬來西亞威中縣甘榜不打馬(雙溪六甲村)的一所華文小學,於1938年成立。[1]
威省雙溪六甲醒僑華文小學 | |
---|---|
Sekolah Jenis Kebangsaan (C) Seng Keow | |
地址 | 馬來西亞 Kampung Pertama, 13500 Permatang Pauh, Pulau Pinang |
座標 | 5°23′44″N 100°24′43″E / 5.3955°N 100.412°E |
類型 | 半津貼學校(Sekolah Bantuan Kerajaan)、國民型華文小學 |
創辦日期 | 1938年 |
學區 | 檳城威中縣 |
授權機構 | 威中縣教育局 |
學校編號 | PBC0033 |
董事會 | 李添霖 |
教師人數 | 42(2020年) |
學生人數 | 658(2020年) |
班制 | 全日 |
學生教師比例 | 16:1 |
語言 | 華語、英語、馬來語 |
傳真號碼 | +604-3909533 |
最後更新:2020年6月1日 |
歷史
醒僑學校於1938年由一群關心當地農民子弟教育的先賢黃志忠、林春有、陳亞伍、許木枝、黃水頭、連成發、方興明、黃亞義、洪亞豪、林連登及鍾醒民等人發動全村人聯合籌辦而成,校地則來自於當地一位熱心教育的園主的園地內。醒僑學校在創辦初期由鍾醒民先生出任校長兼教職,當時學生只有10多位,教育也不普遍,部分家長也不重視其子女的教育,當時全村人口也只有百餘人。由於人口少,學生不多,學校初期由一間亞答屋頂及木板搭建,面積約48尺x22尺。[2]
鍾醒民校長後來退位,並由莊清吉先生接任,過後的校長為王克佳和許培鏈。到了1946年許培鏈校長棄教從商,學校董事會另聘請陳向榮先生成為校長,學生人數也日漸增加。1965年時陳向榮校長告老退休,1965年正月二日李素枝老師代任校長,這時學生已達70名左右,教職員連校長共三位全由教育局委派,學生也只能修讀到四年級。四年級後學生可選擇休業或轉校到臨近的峇東埔勵僑學校繼續修完五、六年級的課程,才算小學畢業。[2]
醒僑學校在漫長歲月的侵蝕下,年久失修變得破陋。檳城州教育局因此以學校校舍不安全及不衛生,以及教學設備不齊全為理由,在1969年向董事部提議停辦學校。董事會接獲教育局的停辦獻議後,召集全村村民召開緊急大會,共策商以保醒僑學校能繼續開辦。會議議決推選年輕一輩出來重組學校董事會,最終選出幾位年輕人洪漢泉、李明松、李海成等人領導新董事會,並發起籌款修建校舍,裝置自來水,搭建廁所,添購桌椅等。這是創校30年以來第一次修建校舍,董事會也委派代表向檳城州教育局呈請,最終獲得保留。[2]
醒僑學校重組董事會的歷任董事如下有林春有、黃志忠、鄭明利、江清輝、李春耀、李福貴、陳合源、羅松江等人。新董事會在洪漢泉先生任主席的領導下獲得提升,並成立了籌備學校基金,全村人以月捐一至五元的方式自由捐款,每年可籌到約九百元充作發展學校基金。[2]
到了1975年,董事會因人口日增、臨近區不斷發展,同時學校設施簡陋,議決籌組擴建學校委員會,並在1975年8月16日正式成立建委會,由羅永花先生出任主席。建委會在羅永花領導下,積極展開各項工作,如成立小組,起草建委會獎勵簡章,發動組織儲蓄捐款基金委員會,每位參加者其儲蓄捐款以備將來建校舍時之捐款。在1974年1月1日成立至新校舍建成為止,由陳合源擔任首屆主席。他也委派小組代表會見校地園主接洽有關校地問題,因為學校建設在私人地,雖然1938年時獲得園主的同意,但只是口頭上答應,也沒有簽立任何文件表示將校地獻給學校或割地賣給學校。[2]
建委會主席羅永花在1975年12月28日為三郎結婚喜慶將全部賀金籌足兩千元擴充建校基金。接下來,本村村民凡是辦喜事都或多或少也獻捐支持建校基金,連喪事都有為建校節約喪費獻捐基金。[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