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文·卻仕維

作家,科學家,發明家和未來學家

利文·卻仕維(英語:Raymond Kurzweil/ˈkɜːrzwl/,1948年2月12日)是生於美國紐約市作家發明家未來學家。他一直是光學字符識別(OCR)、文字轉換語音合成語音識別技術與電子鍵盤樂器領域中的先驅。他有關於健康、人工智能(AI)、超人類主義技術奇點未來主義相關的著作。現任谷歌工程總監。

利文·卻仕維
Raymond Kurzweil
攝於2005年
出生 (1948-02-12) 1948年2月12日76歲)
 美國紐約州紐約市
母校麻省理工學院BS
職業作家、企業家、未來學家、發明家
僱主Google
配偶Sonya Rosenwald1975年結婚)
兒女2名
獎項格蕾絲·默里·霍珀獎英語Grace Murray Hopper Award(1978)
美國國家科技創新獎章英語National Medal of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1999)
網站官方網站 在維基數據上編輯此內容

生平

卻仕維在紐約皇后區一個世俗的猶太家庭長大。 他的父母培養了他對科學的早期興趣,使他在 14 歲時成為啟蒙計劃的計算機程序員。1965 年,他憑藉可以編寫模仿音樂風格的音樂的計算機程序獲得了國際科學博覽會的一等獎 偉大的作曲家。 該程序標誌着他重新創建模式識別或在復雜數據中找到順序的能力的長期嘗試的開始。 卻仕維相信模式識別構成了人類思維的基礎。


1974年,卻仕維創立了 Kurzweil Computer Products, Inc.,並且他還領導開發了第一個全字體光學字符識別系統,這是一種能夠識別任何普通字體書寫的文本的電腦程式。他認為通過這項技術可以製造一台閱讀機,讓盲人通過計算機的大聲朗讀來理解書本內容。然而閱讀機還需要CCD平板掃描儀和文本-語音合成器等技術,所以卻仕維又與貝爾實驗室等其他機構合作完成相關技術開發,1976年1月13日,卻仕維研製出的名為Kurzweil的閱讀機正式想像。

預測

過去預測

卻仕維的第一本著作《心靈機器時代》提出他對未來的看法。《心靈機器時代》從1986年到1989年之間創作,並於1990年出版。根據普爾(Ithiel de Sola Pool)的著作《自由技術》(1983),卻仕維聲稱預測到蘇聯解體,因為手機和傳真機等新技術導致專制政府對信息流的控制失敗[1] 。在《心靈機器時代》中,卻仕維還推測到國際象棋電腦軟件性能進步的趨勢,認為電腦將在2000年之前擊敗最出色的棋士。1997年5月,國際象棋世界冠軍加里·卡斯帕羅夫在一場廣為人知的國際象棋比賽中被IBM深藍擊敗[2]

卻仕維預測1990年代開始的全球互聯網使用會有爆炸性增長。《心靈機器時代》發佈時,世界上只有260萬互聯網用戶,媒體不可靠,難以使用,內容不足[3]。他還表示互聯網不僅用戶數量,內容都會爆發性成長,最終允許用戶訪問國際圖書館、數據庫和信息服務網絡。此外,卻仕維聲稱已經正確地預測到連接互聯網的首選方式將不可避免地由無線系統進行,而且他也是正確的,估計無線網絡將在21世紀初普遍使用。

2010年10月,卻仕維發表報告《How My Predictions Are Faring》[4],分析他在著作《心靈機器時代》(1990年),《精神時代時》(1999年)和《奇點臨近》(2005)提出的預測。在總共147個預測中,卻仕維聲稱115個完全正確,12個基本正確,17個部分正確,只有3個是錯誤的。卻仕維聲稱准確率達到86%。

丹尼爾·里昂在《新聞周刊》雜誌批評卻仕維提出的一些預測是錯誤的,例如經濟從1998年到2009年蓬勃發展,2009年將有一間美國公司市值超過1兆美元,20 petaflops的超級電腦出現,語音識別廣泛使用和汽車使用安裝在高速公路的傳感器自動駕駛[5]。他指出20 petaflops的超級電腦沒有出現,卻仕維說他認為谷歌就是一台巨型超級電腦,而且確實有20 petaflops計算能力。

福布斯》雜誌稱卻仕維對2009年的預測大多不準確。例如卻仕維預測大多數文本將使用連續語音識別創建的,但實際上並非如此[6]

分子生物學背景的科普作家方舟子認為,雖然卻仕維對人工智能電腦科學的預測大致正確,但他對生物醫學領域的預測則存在錯誤。例如他曾在1999年預測人類平均預期壽命在2019年將可達到到100歲以上,在2006年他預測到2019年發達國家將能征服導致95%的死亡的所有主要疾病,顯然沒有實現。方舟子也批評他的奇點說及技術指數增長論,只適用於部分行業的一段時間,不能任意推論至其他行業,更不是甚麼領域都能夠指數增長,並認為他以為生物醫學技術可出現指數增長,是對生物學缺乏基本認識的表現。[7]

未來預測

卻仕維說激進的生命延續將會激化生命的提升。他有信心在10年內我們可以選擇在3D虛擬環境中消磨時間,這些虛擬環境與現實一樣真實。

卻仕維相信20到25年後,我們將在身體內部配備數百萬種稱為奈米粒子的細胞裝置,以抵禦疾病,提高記憶力和認知能力。

卻仕維預測機器將在2029年通過圖靈測試,2045年人類將成為生物和非生物的混合物(改造人)。

2008年,卻仕維在國家工程院專家小組中提出太陽能發電將在20年內能夠滿足地球上所有能源需求。根據卻仕維的說法,我們只需要從太陽的能量中獲得1萬分之一的能量,就能滿足人類所有的能源需求[8]

著作

參考文獻

  1. ^ Kurzweil, Ray. The Age of Intelligent Machines. Cambridge, MA: MIT Press. 1990: 446. ISBN 0-262-11121-7. 
  2. ^ Weber, Bruce. Swift and Slashing, Computer Topples Kasparav. The New York Times. 1997-05-12 [2013-0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8-29). 
  3. ^ Fleeing the dot.com era: decline in Internet usage. [15 September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9 June 2012). 
  4. ^ 存档副本 (PDF). [2017-07-1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7-03-29). 
  5. ^ Lyons, Daniel. I, Robot. Newsweek. May 2009 [2009-05-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4-13. via
  6. ^ Kurzweil, Ray. Ray Kurzweil's Predictions For 2009 Were Mostly Inaccurate. Forbes. 2012 [2016-0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23). 
  7. ^ 永生仍然只是自欺欺人的妄想. 方舟子. [2022-1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06). 
  8. ^ Solar Power to Rule in 20 Years, Futurists Say. LiveScience. 2008-02-19 [2011-03-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5-18).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