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袁氏

袁氏歷史悠長,文獻可追溯至明初,其家族龐大,發源於河南汝南(今河南省駐馬店市汝南縣)[1],後一路遷至江西,從廣東韶關入粵。約11至12世紀,於東莞的溫塘村定居。

歷史沿起

明朝初年,羅湖袁氏先祖袁彥安,屢赴科舉選賢,奈何時幣因緣,功名蹭蹬,遂彷古人歸隱田居。就此,連同父親袁觀德及兩名兒子,從東莞溫塘遷至寶安羅湖一帶,並在羅湖置田地,建公祠築室居,成為羅湖村袁氏開基之祖,並以務農開懇為業,奠定早期圍村文化雛形[2]。當時香港屬於寶安區域,與深圳一河之隔,村民每天早出晚歸渡河耕作。

袁氏宗祠

袁氏宗祠乃袁氏先賢及祖宗祭祀場所,位建深圳羅湖村。據袁氏族譜所載,袁氏十一世祖袁觀德公於明朝初年建立羅湖村,至今已有超過600年歷史。後因時代城市發展因素,已被拆卸[2]

袁氏族人源於廣東東莞,在14至15世紀期間由十二世祖袁彥安帶同族人遷徙至寶安,及後其子孫定居深圳及新界沙嶺等地並建立羅湖村。袁氏宗祠即由袁彥安所有。

解放初期

建國之初的50年代,中國與港英政府兩地邊境政策嚴峻。就政治及制度等有所分歧,港府亦憂慮內地人湧入香港會對管治造成混亂,就此對當時重要出入境管道羅湖橋進行管制。及後,港英政府於1951年5月25日起,實施新界邊界地區宵禁令。並在6月15日起,根據《邊境禁區命令》實施封鎖新界北部的邊境地區,進入或逗留於邊境禁區者,必須向警方申領通行證。由於兩地當年邊境關係緊張,加上局勢動盪不穩,兩地袁氏族人被迫分割兩地生活。從地緣上,袁氏羅湖村大部份位處大陸,有部分土地卻因一橋之隔而落在香港。縱使分隔兩地,袁氏宗親會亦就在1986年成立旨力保有傳統文化及聯繫兩地袁氏。

與時並進

時至今日,袁氏後人多聚居於深圳寶安新界沙嶺一帶,成為香港主要原居民。根據村中父老所述,袁氏羅湖有近五百人,香港新界上水則有千多人,根據地仍然在新界沙嶺一帶。袁氏宗祠說因時代變化被拆卸,但後人至今仍用保留祭祖、點燈、盆菜宴及秋祭等傳統儀式。

參考

  1. ^ 袁氏望族 根在汝南. 袁汝南堂宗親總會. [2020-1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2. ^ 2.0 2.1 彭全民. 罗湖及袁氏历史源流考. 政協深圳市委員會. 2013-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