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頭角燈塔
鼻頭角燈塔,位於臺灣新北市瑞芳區之鼻頭角,西元1897年建造完成 ,為日治時期日本政府興建的六角形鐵塔,二戰損毀,1971年改建為圓塔[1]。
位置 | 中華民國(臺灣)新北市瑞芳區鼻頭角 |
---|---|
座標 | 25°07′44″N 121°55′25″E / 25.128894°N 121.923625°E |
啟用年份 | 1897年 1971年重建 |
構造 | 錐形混凝土塔、外觀漆白,頂層外有環繞陽台 |
塔高 | 12.3公尺 |
焦距 | 65.3公尺 |
目前燈器 | 4等交流電燈 |
光度 | 28,000支燭光 |
光程 | 16.6浬 |
燈號頻率 | 11秒白頓光(明6秒、暗5秒) |
英國水文局編號 | P4693 |
NGA編號 | 112-13676 |
ARLHS編號 | TAI023 |
管理機構 | 交通部航港局 |
[編輯維基數據] |
歷史沿革
燈塔乃海上航行重要的指標,而台灣最早的燈塔是澎湖西嶼的石造燈塔, 清朝乾隆年間興建 。日本統治台灣初期, 以生鐵建造燈塔, 常在日本鑄造好之後, 再運到台灣組立, 如富基角燈塔及鼻頭角燈塔。 日治後期燈塔, 改用鋼筋混凝土, 可塑性高造型豐富, 基座或與辦公室合一, 如新北市的三貂角燈塔[2]。
鼻頭角燈塔建於1896年(日本明治29年),西元1897年建造完成開始點火[3][4]。1906年(日本明治39年)由於塔基岩盤出現裂痕,將原塔遷移至30公尺外的現址。舊塔原為日治時代興建之六角形鐵塔,二次大戰遭美軍攻擊嚴重損毀,1971年改築為鋼筋混凝土之白色圓塔[5]。
中華民國時期
- 1971年再以重建。
燈塔結構與行政諸元
燈塔結構諸元
- 塔高:12.3公尺。
- 塔身塗色・構造:混凝土圓塔、外觀漆白,頂層外有環繞陽台。
- 燈高:65.3公尺〈以高潮面至燈火中心計〉。
- 燈器:4等交流電燈。
- 燈質(頻率):11秒白頓光(明6秒、暗5秒)。
- 光力:28,000支燭光。
- 公稱光程:16.6浬。
- 明弧:090度-325度。
燈塔行政諸元
相片
-
鼻頭角燈塔特殊地形
關連項目
參考文獻
- 書目
- 李素芳 編著,《台灣的燈塔》,遠足文化事業,臺北縣,2002年12月,pp. 88–91。ISBN 957-28031-2-3
- 葉倫會 著,《海洋領航者-台灣燈塔展》,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高雄市,2000年12月,pp. 40–41。ISBN 957-02-7455-7
- 財政部關稅總局編撰,《中華民國海關簡史》,台北市,1998年7月。ISBN 9570048611
- 引用
- ^ 交通部航港局《鼻頭角燈塔》. [2020-0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4).
- ^ [李乾朗;俞怡萍《古蹟入門》, 遠流出版 1999]
- ^ 《臺灣總督府檔案》鼻頭角燈臺引繼ノ為官吏派遣方回答,1896-05-30 (明治 29 年). [2015-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8-14).
- ^ 《臺灣總督府檔案》告示第三號鼻頭角燈臺所點火開始,1897-04-15 (明治 30 年)). [2015-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8-14).
- ^ 《交通部航港局》鼻頭角燈塔. [2015-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