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72主戰坦克
T-72主戰坦克是蘇聯在1967年開始研製的主戰坦克,於1977年11月7日蘇聯紀念十月革命60週年的紅場閱兵式上公開露面。T-72可說是蘇聯追求於歐洲進行大規模縱深作戰的產物,以大量性能適中且低成本的主戰坦克集群進行突擊,在冷戰後期取代T-55成為蘇聯裝甲部隊的主力。除了大量服役於蘇聯陸軍之外,也大量外銷和授權華沙條約組織盟國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及南亞的印度生產,到2020年總產量達2萬4千輛。T-72同時是多個國家自製坦克的基礎,南斯拉夫的M-84 、伊拉克的「巴比倫之獅」及羅馬尼亞的TR-125,都是自授權生產的T-72基礎進行在地客製化改良的產物,中國的85-IIM坦克設計也受到T-72所影響。雖然第一輛T-72早於1973年出廠,但由於性能可靠及價格低廉,就算2006年俄羅斯國內的T-72坦克生產線部分關閉,在俄羅斯仍有生產延壽升級版作為自用及出口。
T-72主戰坦克 | |
---|---|
類型 | 主戰坦克 |
原產地 | 蘇聯/ 俄羅斯 |
服役記錄 | |
服役期間 | 1973年-至今 |
使用方 | 蘇聯/ 俄羅斯 波蘭、 捷克斯洛伐克 南斯拉夫、 印度 白俄羅斯、 烏克蘭 敘利亞、 伊拉克 (下略,詳見使用國) |
參與戰爭/衝突 | 兩伊戰爭 1982年黎巴嫩戰爭 波斯灣戰爭 南斯拉夫戰爭 伊拉克戰爭 第一次車臣戰爭 第二次車臣戰爭 南奧塞梯戰爭 利比亞內戰 敘利亞內戰 頓巴斯戰爭 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2023年別爾哥羅德州襲擊 其他 |
生產歷史 | |
研發者 | Kartsev-Venediktov設計局 |
研發日期 | 1967年-1973年 |
生產商 | 下塔吉爾 烏拉爾機車車輛廠 車里雅賓斯克拖拉機廠 |
單位成本 | 2009年:30,962,000-61,924,000盧布(約100萬-200萬美元) 2011年:50萬美元 |
生產日期 | 1973年至今 |
製造數量 | 25,000[1][2]-30,000[3]輛 |
衍生型 | T-90主戰坦克 |
基本規格 | |
重量 | 46噸 |
長度 | 6.95公尺(包括炮管9.53公尺) |
寬度 | 3.59公尺(包含履帶側裙) |
高度 | 2.23公尺(不包含車頂的NSVT機槍) |
操作人數 | 3 |
裝甲 | 複合裝甲 |
主武器 | 2A46125毫米滑膛炮 |
副武器 | 7.62毫米PKT KT同軸機槍 12.7毫米NSVT防空機槍, |
發動機 | 四衝程V型12缸V-46柴油發動機 780匹 |
功率/重量 | 18.6匹/噸 |
變速 | 機械傳動 |
懸掛 | 扭力杆 |
作戰範圍 | 460公里(普通) 700公里(附掛油箱) |
速度 | 60km/h(37mph) |
研發過程
T-72並不是蘇聯裝甲兵總局所擬定的坦克研發計劃,它的萌生與烏拉爾機械製造局研發團隊的野心以及新式坦克T-64主戰坦克的服役困境有關。在166工程制式化成為T-62主戰坦克後,蘇聯將次世代坦克寄託在烏克蘭哈爾科夫機械製造廠進行的432工程(Object 432項目),也就是後來的T-64。T-64由資深的蘇聯坦克工程師亞歷山大·莫羅佐夫所領導的團隊研製,性能頂尖,且蘇聯計劃在1970年將所有國內坦克廠轉產該型坦克取代現有的T-54/55和T-62。然而先導量產車實際撥交到蘇聯陸軍後,複雜的T-64帶來的高故障率讓裝甲兵總局一籌莫展,大量採用未完成充分測試就量產的T-64存在一系列技術問題,故障不斷,各個T-64生產廠派駐部隊的機械技師被士兵們開玩笑地稱作「半永久居民」。不只如此,T-64使用的柴油引擎製造工時也非常高昂,為當時剛完成研發的V-45柴油引擎的兩倍。
當T-64的問題持續未改善,裝甲兵總局認知到它們得先暫停讓其它坦克工廠轉換量產線,而需要一種性能較好、但可靠性也好、且比較廉價的新型坦克,好替換當時服役數量巨大的T-55家族,確保華沙公約組織國家在坦克素質上可以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國家對抗。在這情況下,裝甲兵總局向下塔吉爾坦克設計局(OKB-520設計局)下令研發一款「簡化版T-64」,為了加速設計局的進度,裝甲兵總局提供了6輛T-64A先導量產車供烏拉爾廠分析。[4][5]OBK-520設計局負責研發的工程師該設計局的首席坦克設計工程師列昂尼德·尼古拉耶維奇·卡爾采夫,設計局最初為這輛簡化版坦克的調整是更換成烏拉爾機械車輛廠在「167T工程」中研發的自動裝彈機,其特徵為分裝式彈藥水平放置的彈夾式結構,具有高妥善率的優勢。動力則使用V-45柴油引擎(由V-2柴油引擎改良,輸出功率700匹馬力),替換原本的自動裝彈機以及5TDF柴油引擎,並以T-62的鑄造均質鋼砲塔替換原本的複合裝甲砲塔,這個研發計劃在1967年啟動,稱為「172工程」。在1968年1月推出172工程原型車時,因為與T-64差距過大,裝甲兵總局對卡爾采夫非常不滿,但是裝甲兵總局也理解這個設計可能有辦法滿足量產需求,因此讓烏拉爾廠繼續進行研發。
在172工程研製的過程中,設計局也持續地在測試T-64A,理解該車的妥善率問題根源,卡爾采夫認識到在T-64的設計基礎上許多技術是不成熟的。[4]卡爾采夫持有與負責T-64項目的亞歷山大·莫羅佐夫不同的設計思想。但若是以現有技術改良,則無法獲得良好的結果。而卡爾采夫意識到最好的方式是放棄T-64架構,僅沿襲T-64的設計理念去打造一輛新坦克才能滿足需求。為此,設計局刻意欺瞞裝甲兵總局,以「172M工程」項目的名義向上層申請改良經費。裝甲兵總局得到的文件會以為「172M工程」是「172工程」的精進。但實際上,「172M」工程是導入「167工程」(1961年開發的新式行走機構的T-62坦克改進型試驗樣車)的技術,僅保留了新坦克使用的125mm滑膛炮與車體設計概念,與原本的T-64已經鮮少共通性。
由於更換了更重的動力套件,172工程的車重比T-64增加5公噸,這使得原先設計的懸吊系統無法承載。工程師因此導入167工程的懸吊裝置,以及外複橡膠路輪的設計提高懸吊承載重量。發動機也更換成提升至780匹馬力的V-46柴油引擎,[5]遂成為原型車Object 172M。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和難度採用諸多簡化設計,例如射控系統與複合結構裝甲。新坦克與其說是T-64簡化型其實更像是由「167工程」的底盤參考了T-64的設計發展而來,「172M」樣車就是後來T-72真正的原型車。[4] 172工程從1968年開始在庫賓卡進行測試,1969年,因為T-64的可靠性問題蘇聯內部出現一波鬥爭,反對T-64技術成熟度的烏拉爾廠工程師遭到強迫退役解職,設計局的總工程師從卡爾采夫更換為瓦列里•尼古拉耶維奇•韋涅季克托夫。韋涅季克托夫作為卡爾采夫的副手,也是烏拉爾廠的資深設計師,在這情況下扛住政治壓力繼續推動172M工程。1969年底,「172M工程」樣車出廠,在庫賓卡進行測試後,又與T-64A進行對比測評,172M工程的妥善率遠優於T-64A,從1971至1973年期間在外貝加爾湖、歐俄、中俄與西伯利亞等地區進行野外對比測試,尤其可靠性能突出。
與此同時,T-64A的妥善率問題至1971年已經讓蘇聯國防工業的主負責人德米特里·烏斯季諾夫都按捺不住,在無法確定如何協調的情境下,烏斯季諾夫在同年頒佈了第326-113號法令,允許烏拉爾機車車輛廠停止量產T-64的準備作業,從1972年1月1日開始量產172M工程。在1973年,第一批172M工程量產車出廠,撥交給蘇聯陸軍測試,1974年正式定型服役,代號為T-72。同時和T-64坦克一併使用。T-72坦克於1977年10月首次向法國國防部代表團公開展示,在同年11月7日蘇聯紀念十月革命60周年的莫斯科紅場閱兵式上公諸於世。
技術特性
T-72坦克車內分為前部駕駛艙、中部戰鬥艙、後部動力艙3部分。位於車體中部的鑄造結構炮塔呈半球形,車身前方上部裝有「V」型擋水板。車身兩側各裝有6個直徑750毫米的路輪、路輪上方裝有3個托帶輪,車輛懸吊系統為扭力桿。柴油引擎採用橫向佈置,變速箱使用從T-64開發的行星式機械傳動裝置。 T-72與T-62相比,使用自動裝彈機減少了為裝填手站在坦克內裝彈需要分配足夠的垂直空間,坦克的高度降低。 T-72與T-64外觀相似但內在完全不同,與T-64相比,T-72在機械可靠度上更好,且整體造價仍相對低於T-64,對T-72的出口有着積極影響,儘管蘇聯時代量產的T-72在技術上被認為遜於同期出產的T-64或T-80,但是設計較為原始的T-72車體仍保有升級容餘,行動裝置有增加承載能力的潛力,T-72的設計基礎,使其在蘇聯解體和波斯灣戰爭後仍持續地被俄羅斯與其他使用國家選用,並被不斷改進,包含引進新式射控系統與熱影像儀,改良自動裝彈機等,甚至大幅修改砲塔構型、裝甲配置與自動裝彈機的設計,進行了與T-90主戰坦克類似的技術升級。
火力
T-72的主要武裝是125毫米滑膛炮2A26與2A46系列(也稱為D-81),這型火炮也裝載在其他蘇聯坦克如T-64和T-80上,它能發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破甲彈、破片榴彈(HE-Frag)與反坦克導彈。其中反坦克導彈是從T-72B開始才具備發射能力,這是因為在這之前的T-72追求簡化機械結構,缺少了指揮制導反坦克導彈需要的瞄具與射控裝置。
為了使砲彈相容於自動裝彈機,2A26/2A46系列滑膛炮採用了獨具一格的分裝式可燃藥筒的彈藥設計:榴彈與破甲彈分為彈丸及可燃藥筒,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則由彈芯(包裹在前置裝藥中)及可燃藥筒構成。彈藥分裝的設計雖然便於裝填,但也帶來了一些副作用:由於火炮藥室和裝彈機部件限制了每一截的彈藥長度,而尾翼穩定穿甲彈的彈芯僅能存在於前半截,所以彈芯容許長度相對較短,因此彈芯的重量、長徑比受到嚴重限制(而西方普遍使用的定裝式炮彈由於彈芯可以貫穿整個藥筒,所以彈芯長徑比潛力優勢明顯)。2A46滑膛炮早期所配用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如3BM12,長徑比僅有10:1)由於彈芯粗短、質量輕,雖然能達到可觀的1,800米/秒的高初速,但是遠距離存速衰減嚴重且侵徹體短小,尚無法在2,000米距離有效地貫穿西方國家的先進坦克如豹2、挑戰者1與M1艾布蘭的正面裝甲。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開始,各個使用國對此缺陷開展了許多改進方案。主要為提高火炮藥室容積、改進裝彈機部件,使得火炮能裝填發射更長的炮彈;改進彈藥生產工藝,在保證堅固的情況下能將彈芯製造得更細長(已經達到22:1甚至更高),侵徹體盡可能地貫穿整個彈芯,使彈芯遠距離存速更高、侵徹力更強;改進裝藥配方,提高彈道性能(比如脫殼尾翼穩定穿甲彈專用的4Zh63藥筒,使得炮口動能提高了約5%)。到2000年代,烏拉爾廠通過翻修升級T-72,2A46M配套的自動裝彈機改進可以適配彈芯更長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如3BM59/60)。
由於主砲具有液壓雙軸穩定器,所以T-72理論上能夠在行進間瞄準射擊。然而早期型號的T-72的射控系統較為簡陋,因此在遠距離的命中率表現並不理想。在裝填砲彈的過程,主砲會自動將仰角移動至特定角度,這時由於瞄準儀具有獨立的垂直軸穩定,所以射手能夠在裝填過程中持續地瞄準目標,裝填完畢後主砲仰角會移動至與瞄準儀同步的位置實現垂直方向自動調炮。
最初生產型T-72 Ural使用的帶有合像式光學測距儀的瞄準儀。在1975年砲手瞄準裝置換裝了整合雷射測距儀的TPD-K1瞄準儀。在1981年T-72A開始換裝有橫向提前量指示功能的1A40射控系統,橫向提前量由射控系統解算給出後需要炮手再手動把橫向分劃對準目標。1A40雖然進行了升級但終究只是擾動射控系統。
T-72除了主要的瞄準儀之外還有一具TPN-1-49-23主動式夜視瞄準儀,它必須使用與主炮同軸安裝一個L-2AG紅外線探照燈作為光源,有效範圍低於800米,T-72夜視鏡除了主動紅外成像模式還具有被動微光增強模式。由於成本以及技術的考量,早期型號並沒有如西方國家一樣普遍配用熱成像儀進行觀瞄,熱成像儀在精準度以及全天候工作的優勢自波斯灣戰爭後成為T-72性能提升的重點之一。
T-72搭載的瞄準系統一直是晝夜通道分置的模式,直到安裝了「松樹」-U綜合炮長鏡,新的射控系統把包括熱影像等晝夜瞄準通道集成在了一起,並加入了目標自動跟蹤系統;而到了2022年後因應俄羅斯在戰爭當中被西方國家制裁而換用全俄國產零件的1PN-96MT-02砲手熱影像儀,除了省略光學通道其餘性能大致不變。另外T-72絕大多數系列車長沒有射控設備,只有一個給予車長晝間360°周視功能的TKN-3型車長鏡,直到T-72B3M、T-72M4 CZ分別在車長席新增PK PAN、TURMS-T型車長周視鏡的升級版本出現,才給予車長超越射擊功能。
T-72的輔助武器是一挺7.62毫米同軸機槍,以及一挺由車長操作的12.7毫米防空機槍(此機槍位於車長背後,是與蘇聯其他坦克一個明顯的區別)。
自動裝彈機
T-72和T-64、T-80一樣採用自動裝彈機裝填砲彈,烏拉爾機車車輛廠研製的T-72坦克的自動裝彈機克服了T-64A自動裝彈機的缺陷。分裝式炮彈採用上下水平方式放置在砲塔吊籃下部的轉盤內,上面是發射藥筒,下面是彈頭,彈盤其中可裝載22發砲彈。裝填時砲彈提升機構會上升至砲尾環高度,推彈機分兩次,先裝填彈頭然後接着下降裝填發射藥筒。擊發後剩餘的金屬彈底會被退出砲膛由後面的彈出器接住,然後從砲塔後方的開口拋出車外。
T-72的自動裝彈機故障率相對T-64有較大改善。T-72的裝彈機和T-64的裝彈機設計之間略有差異,前者裝彈機彈頭和發射藥被水平放置減少了彈藥的投影面積,也不會封閉炮塔和駕駛艙間的通道,但其設計如上所述較不利於快速裝填(沒有T-64的彈藥一次推入炮膛裝填快)。裝彈機使得T-72能夠達到每分鐘約6-8發的射速,裝填程序平均只要6.5-7秒就能完成,但是因為轉盤僅能單向旋轉所以最長時可能需將彈藍旋轉近一圈,要15秒完成裝填。不過一旦遭遇主砲液壓系統故障或自動裝彈機故障,裝填所需的時間將增加許多。後來裝在T-90和其他新式T-72上的新式自動裝彈機除了能夠裝載較長的砲彈,能夠雙向旋轉,還具有連續裝填模式:在主砲擊發後自動裝彈機會自行裝填同一種砲彈。這些改進使得自動裝彈機的裝填程序更加縮短,在13秒內能連續射擊3發砲彈,平均每發僅花費4.3秒。
防護
T-72的主要防禦手段為複合裝甲,在均質鋼之間放入異質材料的夾層,結構較為完整,成本也比較低廉;但於強度以及升級潛力則不及西方國家新型坦克所採用的模組化裝甲(於焊接炮塔上以螺釘栓上可更換的大型裝甲塊)。最初的T-72炮塔僅有以均質鑄鋼構成,炮塔正面位置最厚,車體首上則是在均質軋壓鋼板中間夾入一層玻璃纖維層壓板材料的複合裝甲。T-72A炮塔正面改用夾層玻璃纖維填料的複合裝甲,砲塔及車體正面的厚度因此增加到了280毫米厚。隨着德國萊茵金屬120mm滑膛炮的出現,在1980年代中後期將炮塔空腔內的夾層替換成由多層的高硬度鋼板和橡膠、彈性元件填料以及合金板交疊而成的膨脹層組成(西方稱非爆炸式反應裝甲/NERA)複合裝甲後,T-72B的砲塔厚度更是增加到了300毫米,這是因為非爆炸式反應裝甲需要佔據大量的空間才能發揮效果,和西方的喬巴姆裝甲類似。另外,車身正面也額外增加強度較高的BTK-1Sh(代號Sh為電渣重熔之意)裝甲鋼。在1982年的黎巴嫩戰爭後蘇聯測試了繳獲的英制105毫米L7線膛炮的M111/DM23穿甲彈後發現1978~1979年份生產出來的T-72和T-80的車體能被其擊穿,於是為這些T-72和T-80都增加了一層16毫米厚的附加裝甲補強。到了波斯灣戰爭中,伊軍的T-72M1正面可以在任何距離內抵禦英制105毫米L7線膛炮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對車體上部的射擊。後來根據CIA的文件,在黎巴嫩戰爭時敘利亞的T-72沒有任何從正面被成功擊穿的例子。[6]
為了對付反裝甲導彈與火箭這類含有成型裝藥的武器,蘇聯根據中東各國與以色列交戰的經驗,在1980年代開始研製爆炸反應裝甲,如貼磁磚般裝上大量反應裝甲的樣貌成為蘇聯坦克的一大特徵,此後的蘇聯坦克因為車身裝設大量反應裝甲的裝設掛勾,因此取消了車體擋水板。初期的反應裝甲如「接觸」1型(Kontakt-1)採用不對稱的炸藥層,能大幅提升對成型彈頭武器的防護力;但是「接觸」1型的外層容易被小口徑武器貫穿引爆,而且每塊反應裝甲只能使用一次。1994年冬季第一次車臣戰爭中,大量俄軍坦克在進攻格羅茲尼時,許多坦克因為被輕武器誘發反應裝甲,而失去防禦反坦克武器的作用。較新式的「接觸」5型(Kontakt-5)採用不同的設計,最外層鋼板因為較厚重所以不會因為內層炸藥引爆而被炸開,也不容易被小口徑武器破壞。其內含有多層鋼板與炸藥,在被翼穩脫殼穿甲彈或反戰車高爆彈擊中時,這些夾層會因底下炸藥的爆炸鼓起,耗散穿甲彈或高速噴流部份能量。
T-72除了配備複合裝甲與反應裝甲以外,早期T-72車側翼子板上還裝備有4塊魚鰓式側裙板,但這些側裙板脆弱易損經常被拆下,T-72A更換為更耐用的整體式包覆鋼板的橡膠側裙,以保護車體側來自反裝甲武器的威脅。T-72坦克除裝有熱煙幕施放裝置外自T-72A開始配備了902型「Tucha」煙霧彈發射器,可以發射煙霧彈掩護坦克轉移陣地;新式煙霧彈能夠阻絕紅外線或是激光,降低敵方以熱成像儀觀測或使用雷射制導導彈攻擊的能力。另外在2006年俄羅斯公開展示使用Nakidka偽裝套件的T-72BM,它能降低坦克散發的熱訊號與雷達波反射,使坦克在熱成像儀或雷達中更不容易被探測到。
缺點
T-72最為人所知的缺點是:
- 砲塔底下容納大部分砲彈的自動裝彈機轉盤。當這裏面的彈藥被引爆後,其連鎖反應往往會引發所有裝藥以及彈頭爆炸、甚至造成砲塔被炸離車體的徹底毀滅。但是T-72的設計與T-64和T-80相比卻是比較安全的,這是因為它的分離式砲彈採水平儲放的方式置於圓形轉盤內,上面除了升降機位置以外都覆蓋着一層裝甲板,因此絕大多數砲彈並沒有暴露在戰鬥室內。同時這些砲彈在車體內的位置接近路輪的高度,所以除了車體側面裝甲外還額外多出負重輪的保護;相反地T-64/80的推進藥採垂直儲放的方式環繞整個炮塔吊艙,不僅暴露在戰鬥室內而且其位置高於負重輪,相對較易被從車體側面或從砲塔各角度貫穿的砲火點燃,而80年代後,裙板成為各國坦克標準裝備,車輪帶來的防護有限,車身側面防護轉為以裙板為主。
- 儘管如此,T-72還是有額外的砲彈儲放在砲塔內壁的砲彈架、砲塔吊艙底板上以及戰鬥室與發動機之間的砲彈架內,這些缺乏額外保護的砲彈容易被貫穿後在砲塔內飛散的高溫碎片或金屬射流點燃,造成嚴重的爆炸與火災,再加上早期型號的T-72滅火抑爆系統效能不佳,更加深了殉爆發生的可能性。而將所有彈藥全部存儲於車體內的T-72一旦發生彈藥殉爆,會波及炮塔中的2人。相對而言M1和Leopard 2均採用3人炮塔,炮塔尾配置彈艙,彈艙上方有一大型開口,以裝甲蓋板覆蓋,彈艙和成員艙之間以氣動門隔離,一旦彈藥起火或少量高爆彈殉爆,氣流將從彈艙頂部衝出,而被阻擋在成員艙外。雖然T-72的車身彈籃防護力要比炮塔尾彈艙高,但如果車身被直接擊穿,所引發的後果足以「忽略」滅火抑爆系統並引發彈藥起火 ,則這輛坦克即使不發生殉爆也早已喪失戰鬥力[7]。
- 在波斯灣戰爭中因為產生了大量T-72被擊毀的戰例,而影響了俄系坦克在市場上的評價。儘管許多伊拉克的T-72是相當早期的出口降級版「猴型」T-72M或T-72M1,但當時俄軍自用的T-72B也較美國M1居於下風:如正面對APFSDS的防護上,T-72M、T-72B和M1A1HA(HA指貧鈾重裝甲版,主要為美國海軍陸戰隊使用)的正面裝甲厚度各為380mm、530mm和680mm;各自使用APFSDS的穿透力上,3BM-15鋼套鎢芯穿甲彈只有340mm(出口型3BM-17鋼芯彈僅310mm)、俄軍主要彈種3BM-32貧鈾芯和3BM-42鋼套鎢芯彈是500mm的穿透力,美軍的M829A1貧鈾芯彈則擁有610到660mm的優勢穿透力。
- 早期型號的T-72A作為一種低成本坦克也未裝熱成像裝置,仍舊使用TPN-1-49-23紅外瞄準鏡以及L-2AG主動式紅外線探照燈組合,有效範圍僅有800米,而且解像度也不如熱成像儀,更沒有激光測距功能,且若敵方配備有紅外線偵測器時,這個裝置發射的紅外線的巨大熱源會暴露自己的位置。美國自1979年的M60A3開始使用熱成像儀,而俄國直到1993年才在T-80UK上首次裝備了「龍舌蘭」熱成像儀(AGAVA-2/T01-P02),而且在向印度出口T-90時,此裝置被印方拒絕,換用的是法國的「凱瑟琳」熱成像儀(Catherine-FC);這個缺陷直到俄羅斯將其翻新至T-72B3、新增基於「凱瑟琳」熱成像儀量身定製的「松樹」-U多通道瞄準儀(2022年後則換用全俄國產零件的1PN-96MT-02砲手熱影像儀)才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而印度的T-72M1那TPN-1-49-23夜間射控系統也改用了以色列提供的TIFCS多通道瞄準儀取代。
- 早期型號的T-72缺乏精密的射控系統,使得射擊程序不但冗長、缺乏效率,而且命中率也比T-64和T-80要低,緣於T-72本來就定位於比T-64、T-80廉價易於製造,可大批裝備華約或中東國家,而只需要有接近的防禦力和火力。大部分T-72所配備的瞄準儀TPD-K1和它的改良型1A40雖然都內置有雷射測距儀,但是它們只能進行簡單的彈道修正計算,而且只有1A40能對移動目標計算前置量。這些瞄準儀在測距時必須將雷射測距點置於目標上實施測距,而這個測距點的位置和瞄準刻劃中心不同,然後在測距完畢後瞄準刻劃會根據彈道修正量移動至新位置,接着射手必須將瞄準刻劃中心置於目標上。使用TPD-K1時,如果遭遇移動目標時射手必須自行判斷前置量,在瞄準刻劃上有一長排刻度是用來瞄準移動目標。1A40在原本的瞄準鏡旁邊增加另一個瞄準鏡,它的功能是顯示計算出來的前置量。射手必須持續追瞄目標2秒,接着瞄準儀會顯示出所需的前置量,射手在瞄準刻劃上找出最接近這個數字的刻度後將刻度置於目標上完成前置量提取的動作。另外T-72有個稱為Delta-D的功能,它會根據測距後車身的移動量持續修正目標距離。然而這個功能並不可靠,尤其是在外銷的T-72上常造成錯誤的修正,還有在特定的地形如濕滑的地面或丘陵地形上也會做出錯誤修正。另外T-72缺乏備用的光學瞄準鏡,只能使用射手上方的1倍潛望鏡充數;這個缺陷直到俄羅斯將其翻新至T-72B3的「松樹」-U瞄準儀/1PN-96MT-02熱影像儀具備集成的多通道功能(同時具備光學通道、熱成像通道、激光測距儀,以及用於9M119M炮射導彈制導的激光制導功能,但1PN-96MT-02沒有光學通道),並將原有的TPD-K1或1A40降級為砲手備用瞄具才根本上解決。
- 火炮的仰角跟俯角分別只有有限的+13°和-5°,前者不利於城鎮戰時支援友軍步兵清除高處的敵人(尤其是狙擊手),後者在野戰時利用地形掩護自身並攻擊敵方目標時則較為不便,但是這是車身低矮換取較低被彈率必然的代價。
T-72還有其他「缺陷」:
- 自動裝彈機採用電力驅動,一旦電力系統失效就只能以機械裝置實施人工裝填,每次裝填得花上1分鐘。
- 自動裝彈機對坐在填彈器旁的炮手來說也十分危險,因為使用全自動裝置進行填彈,又缺乏安全裝置,所以填彈器會把一切在軌道上的東西直接塞進炮管中。紀錄中就有不少炮手因衣袖被捲入機器,而導致傷殘的情況發生。此外車內狹小的空間更加劇了誤觸儀器的風險。
- 倒車速度緩慢,倒車檔位只有一檔,速度只有四公里,這讓撤退變得困難。
主要型號
型號 | 說明 |
T-72A | 代號為176工程,為172工程(T-72烏拉爾)改良型,從1979年開始量產。主炮更換成2A46,配備內置雷射測距儀的TPD-K1瞄準儀,1982年換裝具有計算前置量功能的1A40射控系統。鑄造炮塔前方外加上一層厚80毫米,採用燒結陶瓷顆粒的複合裝甲夾層,美國陸軍暱稱為「多莉·帕頓」 另外,還增加整體式包覆鋼板的橡膠側裙板。1980年開始在炮塔正面加裝902型「Tucha」煙霧彈發射器,多聯裝發射器呈橫線佈置。 後期型被稱為T-72A mod.1983,首上焊裝了16毫米厚的鋼板補強,炮塔上增加了中子防護層。 |
T-72AG | 烏克蘭的KMDB公司所提出的提升方案包含武裝、射控系統、柴油發動機與爆炸反應裝甲 |
T-72AMT | 烏克蘭國防工業集團下屬基輔裝甲修理廠以T-72A進行現代化翻修的延壽版本,此型號在2018年開始測試,2021年交付烏克蘭陸軍使用。車體反應裝甲沿用接觸1型,炮塔則換用利刃反應裝甲提升防禦力。砲長瞄準鏡更換為1K13-49和1G46M,增加砲射反坦克導彈能力;車長觀測塔換用T-64BV規格的UTES-1,使車長可在車內操作防禦機槍。通訊裝置更換為整合CH-3000M導航裝置並與北約通信規格兼容的Lybid K-2RB車載無線電。動力裝置則以翻修升級的V-84-1柴油引擎(輸出功率840匹馬力)搭配T-80的履帶。在整體性能上介於T-72B至T-72B3之間。 |
T-72AMT Zr. 2022 | T-72AMT的簡化版本。拆除T-72AMT炮塔右側的「月神」紅外探照燈,估計裝備了TPN1-49-23UM 被動紅外線夜視鏡以強化夜間作戰能力,另外取消了T-72AMT的搖控武器站,雖然有安裝舊式的機槍護盾,履帶仍是T-72A原裝的鑄造履帶而非T-72AMT使用T-80同款橡膠履帶[8] |
T-72AV | 取消車體擋水板,配備「接觸」-1 爆炸反應裝甲的T-72A,烏軍的T-72AV都配備紅外線探照燈「月亮-2」[8] |
T-72AV Zr. 2021 | 經過現代化改裝的T-72AV,採用了與T-64BV Zr. 2017幾乎相同的升級內容,如炮手熱成像儀、GPS導航系統、北約式無線電以及拆除紅外線探照燈並在原位加裝反應裝甲[8] |
T-72B | 代號為184工程,1984年入役。相對於T-72A,修改了車體和炮塔裝甲,炮塔正面裝甲增厚,在正面內含有多層鋁板、橡膠複合夾層,可從炮塔正面頂部的凹槽識別其位置,炮塔頂部佈上一層25毫米厚的中子防護層,美國陸軍暱稱為「超級多莉·帕頓」(Super Dolly Parton) 火炮更換為2A46M,射控系統改用具有炮射導彈控制套件的1A40 -1,可發射9K120「蘆笛」(Svir) 激光制導反坦克導彈。 動力系統由原來的V-46柴油機更換為840馬力的V-84-1柴油機。 |
T-72B1 | 不具發射導彈能力的T-72B[8] |
T-72B1MS | 基於T-72B的改裝升級型,配備新的射控系統,具有熱影像儀通道的「松樹」-U炮鏡和「鷹眼」車長周視鏡。俄羅斯專為外銷市場,在2012年推出。 |
T-72B3 | 庫存T-72B改進的延壽升級型,T-72B3的改進分mod.2011、mod.2014、mod.2016三個階段。最初火炮、射控及裝甲比照T-72BM升級,無線電和車內滅火、防爆系統亦得到升級。砲塔新增「松樹」-U多通道瞄準儀,新型的Р-168-25У-2通訊系統。其2A46M-5滑膛砲新增3BM59"Svinets-1"(貧鈾穿甲彈)和3BM60"Svinets-2"(鎢合金穿甲彈)等兩款新彈藥。 動力系統有配備V-92S2有的還是V-84,後期升級了「化石」反應裝甲。俄羅斯將現役舊型T-72B翻修至T-72B3規格。 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前後,俄軍曾於T-72B3炮塔頂安裝爆炸反應裝甲與鐵架,並改用1PN-96MT-02砲手熱影像儀取代「松樹-U」多通道瞄準儀[9]。 |
T-72B3M/(B4) | T-72B3實驗性改型之一,有稱為"T-72B3 mod.2014",砲塔觀瞄設備升級為T-90MS與T-90M配備的PK PAN型系統,動力系統升級為1,130匹馬力的V-92S2F柴油發動機,配備新型Relikt爆炸反應裝甲與Rectus被動式反應夾層裝甲,車內儀表升級為數位顯示終端。 這個型號的識別特徵是增加了車長周視鏡,但之後並沒有用在T-72B3的改進上。截至2017年11月俄羅斯陸軍已裝備154輛此型號。 |
T-72BA | 射控系統升級為1A40-1M,增加了橫風傳感器,履帶換成了雙銷履帶。 |
T-72BM | 1988年開始量產,與原先B的區別為配備「接觸」-5型爆炸反應裝甲的T-72B,稱為T-72B mod.1989。 |
T-72BM/T-72B2 | 基於T-72B改進型,配備具有熱像儀通道的新式「松樹」-U瞄準儀、裝有炮口基準系統的新式2A46M-5滑膛炮、1000匹馬力的V-92S2柴油發動機與新式Kontakt-5爆炸反應裝甲,附加裝甲佈局類似T-90A,只改進了一些樣車。 |
T-72BV | 配備接觸1型爆炸反應裝甲的T-72B。 |
T-72M | 外銷型,授權給波蘭與捷克斯洛伐克生產。規格近似1979年版本的T-72A,但是採用技術水平縮水不同裝甲結構炮塔,配備2A26型125毫米主炮 |
T-72M1 | 外銷型,也授權波蘭與捷克斯洛伐克生產,是T-72的升級版,在裝甲、火力和機動性有所改進,戰鬥能力和生存能力比原版T-72表現更好。T-72M1/M1R 的主武器是1門 125 毫米2A46型滑膛砲,可發射各種類型的彈藥,包括穿甲彈、高爆彈和反坦克彈。次要武器有1挺 7.62 毫米 PKT型 同軸機槍,以及車長指揮塔上的 12.7 毫米對空/平射機槍[10]。 |
T-72M1R | |
T-72M1M | 基於T-72M1的升級改進型,更換為接觸-5反應裝甲,新型自動跟蹤射控系統,改進型動力組件,在2002年推出[11],也稱為T-72M1S。 |
T-72M2 | 保加利亞的M1升級版,配備新型的夜視鏡和20毫米機砲 |
T-72M4 CZ | 捷克的T-72M1改良型,採用新式的發動機以及變速箱、穩像式射控系統與爆炸反應裝甲 |
T-72M5 | 在T-72EA的基礎上推出了性能更先進的,兼顧自用和推向外貿市場的T-72新改型[12] |
T-72MP | KMDB公司所提出的提升方案,包含武器、射控系統、新式車長指揮塔、柴油發動機與爆炸反應裝甲 |
T-72EA | 捷克聖劍公司(Excalibur Army)提供給烏克蘭的翻修升級型T-72,車輛來源取自華沙公約組織退役的T-72M/M1。T-72EA的主炮沿用T-72M1的2A46M,發動機翻修現代化後提升至V-84引擎標準,具有840匹馬力的輸出功率,操控儀表也經過翻整,導入人因工程學優化設計與數碼化資訊螢幕。捷克研發的DYNA反應裝甲替換了一部分原裝的蘇製接觸1型反應裝甲,砲手夜視觀測鏡更換為具有熱影像儀的新裝備,並拆除了原配置的紅外線探照燈,戰術無線電則由捷克MESIT公司製造符合北約通信規格製品。[13]聖劍公司從2022年起11月開始獲得美國與荷蘭的資金挹注翻修T-72EA,以4天一輛的進度進行T-72EA的翻修改裝,目前累計訂單為90輛。 |
T-72S | 外銷型,規格近似T-72BV,提升了射控系統的性能 |
T-72UA1 | 以T-72B1為基礎升級而成的坦克,換裝了1050匹馬力的5TDFMA-1引擎,這款引擎是針對炎熱的埃塞俄比亞下運作而開發,就算溫度到達55°C或以上也不會有一般T-72出現引擎出力下降的問題,由於引擎體積縮小了,多出的空間可以加裝輔助動力系統和冷卻器。防護方面,炮塔前方換裝「刀」反應裝甲以及在首上安裝「接觸1」反應裝甲,強化對化學能彈頭的抗性。而主武裝與副武裝都是沿用T-72B1,一如T-64B1M,射控系統和觀察器並沒有升級以壓低坦克的價格,因為這款坦克的對象是發展中國家並不需要十分先進而昂貴的坦克。而且一如T-72B1,炮手觀瞄仍然沿用TPN-3-49所以沒有發射反坦克導彈的能力。另外,T-72UA1也換裝了與T-80同款的雙鞘式履帶[8] |
T-72 Ural | 最初的T-72(172M工程),配備具有合像式光學測距儀的TPD-2-49瞄準儀與125毫米坦克炮2A26M-2 |
T-72 Ural-1 | T-72改良型(172M1工程),砲塔置入石英砂填充夾層,後期型改用TPD-K1激光測距瞄準儀 |
M-84 | 授權給南斯拉夫生產的T-72M改良型,射控系統是南斯拉夫自行研製的,亦外銷給科威特。 |
PT-91 | 波蘭以T-72M1車體基礎發展的改良型,將原先蘇聯製硬件以波蘭本國自製品替換,並結合西方技術研製的射控系統。而稱為PT-91M的升級版外銷至馬來西亞 |
TR-125 | 羅馬尼亞的T-72M1改良型 |
T-72-120 | KMDB公司所提出的提升方案,包含自動裝彈機的加長型炮塔,能發射北約標準規格的120毫米砲彈 |
相片
衍生型
- BMPT – 以T-72的底盤為基礎發展的步兵火力支援車輛。
- TOS-1火箭炮 – 採用T-72底盤改裝的自走多管火箭炮,用於發射燃料空氣火箭彈的近距離火力支援車輛。
- BREM-1裝甲救濟車 (Bronirovannaya Remonto-Evakuatsionnaya Mashina) – 使用T-72A底盤改造的裝甲救濟車,為蘇聯裝甲部隊野戰後勤的主力作戰裝備。
- IMR-2 (Inzhenernaya Mashina Razgrashdeniya) – 在坦克的底盤上增加起重機吊臂的裝甲工兵車。
- MTU-72 (Tankovyy Mostoukladchik) – T-72改修而來的裝甲架橋車。
實戰
第五次中東戰爭
第五次中東戰爭又名「黎巴嫩戰爭」,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因為其駐英國大使館受到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成員攻擊,對黎巴嫩南部發動進攻,目的是要消滅巴解組織和驅逐駐當地的敘利亞軍隊。
雙方的戰鬥發生在貝魯特至大馬士革的公路上,這是T-72M和以色列國產的梅卡瓦主戰坦克之間的首場實戰,敘利亞總共有36輛T-72M投入實戰,戰鬥中梅卡瓦和M60主戰坦克的L7線膛炮發射的炮彈無法擊穿T-72M正面裝甲,只有兩輛T-72M的側面裝甲被M48A3坦克的炮彈打穿,這兩輛T-72M後來都被修復,另外還有兩輛T-72M毀於空襲,而以方則有3輛梅卡瓦和4輛M60被T-72M擊毀。(關於6月11日的交戰有很多版本,其中有說法是以色列軍裝甲旅混裝有馬加奇5、M60A1等坦克,沒有證據證明梅卡瓦坦克參加了這次戰鬥;敘利亞軍隊參戰的是與蘇軍自用版相同的T-72A 1979年型。)
戰爭的結果令以色列佔領黎巴嫩南部的計劃落空而匆匆結束戰爭,迫使以色列發展出改良版「梅卡瓦二型坦克」和裝備120毫米口徑滑膛炮的「梅卡瓦三型坦克」,對美國和北約各國而言,此一戰證明L7炮在面對蘇聯新式坦克的裝甲防護已力不從心,改為全面裝備120毫米口徑的Rh-120滑膛炮,T-72由此一戰成名。
兩伊戰爭
伊拉克在1979年至1981年得到50至100輛早期型的T-72,於1982年開始接收T-72M,伊拉克把T-72優先裝備共和國衞隊並用於兩伊戰爭。
在兩伊戰爭中,伊拉克軍的T-72面對伊朗軍美製M48坦克不論在主炮火力和裝甲防護方面都佔較大優勢[14],真正能與T-72力敵的祗有英國製酋長式坦克,出於戰爭需要,伊拉克開始T-72M的國產化計劃,其成果就是巴比倫之獅坦克。
在戰爭中伊拉克約有60輛T-72被擊毀,另有更多T-72被伊朗俘獲後自用。
由於戰爭初期蘇聯並不支持伊拉克對伊朗的行動,所以伊拉克無法隨意使用T-72,直到華約陣營中最叛逆的波蘭不顧蘇聯反對,在1982年交付伊拉克250輛T-72M後,蘇聯才勉強開放了限制。
在血腥而漫長的兩伊戰爭期間,T-72被雙方認為是最好的坦克。
伊朗士兵稱T-72是海珊手上最有價值的戰利品,就算是伊朗手上最先進的酋長式坦克或M-48、M-60系列在她們面前也不堪一擊,不少伊朗車組員都表示老式的T-54/55與T-62並不難對付,但是要想打倒T-72就必須像二戰的美軍坦克對付虎式一樣以多輛車一起發動進攻,尋找機會攻擊它裝甲較弱的側面或後方。
伊拉克T-72最著名的戰鬥是在1982年7月的巴斯拉攻防戰中,伊拉克10個裝甲旅對主要以酋長Mk.3/Mk.5所組成的數個伊朗裝甲師發動了側翼突擊。 結果,伊朗軍隊損失了200多輛坦克,而伊拉克只損失了12輛;但也是當時這場巴斯拉攻防戰役,讓伊朗從當時繳獲的其中一輛T-72身上,得知了伊拉克有這一個王牌存在。 巴格達當局總共收到了 1,100 輛 T-72 坦克,整場戰爭損失不到10%,與其他參戰的坦克型號相比可說非常的優秀。
戰後伊拉克當局鑑於其優秀性能,伊拉克方面從波蘭取得了T-72М1的製造授權打算自行製造,稱為「巴比倫雄獅」。然而這個自製計劃卻因伊拉克無法開始生產合格的坦克炮管胎死腹中。 可惜在1991年的波斯灣戰爭由於戰術與科技概念差距太大,伊拉克對盟軍的介入過於輕忽,在盟軍的突然猛攻下,這些曾在中東稱霸的T-72М/M1也變成燃燒的廢鐵,不過2003年伊拉克軍隊重組後新軍還是大量採購了東歐與俄羅斯的現代化版本,可見伊拉克人對T-72的情有獨鍾。
波斯灣戰爭
到1990年,伊拉克軍隊裝備了900輛T-72M和T-72M1。1990年8月2日,裝備T-72M/T-72M1坦克的伊拉克裝甲部隊開進科威特,將科威特吞併,波斯灣戰爭爆發。
波斯灣戰爭中,伊拉克軍的T-72坦克被多國部隊的A-10攻擊機和AH-64阿帕契直升機大量擊毀。 1990年1月26日晚上,美國陸軍兩個裝甲師和伊拉克共和國衛隊「麥地那」、「漢漠拉比」、以及「塔瓦卡那」三個裝甲師在巴斯拉相遇,爆發激烈的坦克戰,美軍有470輛M1A1坦克,而伊拉克有300多輛T-72M/T-72M1,M1A1不論在主炮火力、射擊系統自動化和精確化、裝甲防護(已改用貧鈾裝甲)和夜視能力方面皆勝過伊拉克軍T-72 M/T-72M1坦克甚多,伊拉克軍T-72坦克由於技術、戰術和訓練問題表現不佳,火力方面,無法在夜間或天氣惡劣時的戰鬥範圍內捕獲目標,彈藥無法穿透M1A1坦克的正面裝甲,外加美軍空地一體作戰的總體優勢,[15]此戰結果「麥地那」師和「漢漠拉比」師傷亡慘重,「塔瓦卡那」師更是全軍覆沒。
車臣戰爭
俄軍T-72參加了車臣作戰行動。在第一次車臣戰爭中,俄軍倉促上陣損失慘重,更多原因是戰鬥準備不足,在城市環境條件下部隊沒有經過系統訓練和戰鬥協調訓練。在格羅茲尼戰鬥中,坦克與步兵之間缺乏相互協同和支援,在近距離上俄軍坦克防護薄弱的部位遭到反坦克兵器四面八方的攻擊,使俄軍坦克裝甲車輛損失嚴重。第一次車臣戰爭後期,參戰的T-72B普遍安裝了爆炸反應裝甲,也有實例可以證明能有效經受反坦克兵器的攻擊保持了戰鬥力。
第二次車臣戰爭中,俄軍的損失大為減少,得益於坦克部隊的訓練水平和相互協同能力提高,在城市戰條件下坦克得到了正確的使用。在城市作戰行動中俄軍摩步分隊步兵有效的保護了坦克的側翼和後方,坦克經受住對正面的攻擊,在步兵發起攻擊時,坦克火力的支援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T-72的情況表明,如果使用得當——該型坦克也將具有較高的可靠性和戰場生存能力。[16]
格俄戰爭
2008年俄羅斯-格魯吉亞戰爭中的雙方都裝備了T-72,格魯吉亞軍除了原有的T-72AV型坦克外還從烏克蘭獲得了一批T-72AV,改進了射控系統被格軍稱為T-72SIM-1。俄羅斯參戰的北高加索軍區第58軍團的坦克部隊主力為T-72B。2008年8月8日,以T-72坦克為先導的格魯吉亞軍機械化部隊分三路突擊,攻入處於獨立狀態的南奧塞梯的首府茲辛瓦利。俄軍第58軍團派出了包括2個坦克團與4個坦克營的T-72,開赴南奧塞梯進行反擊。格軍T-72SIM-1坦克雖然擁有射控系統的優勢,但格軍制空權喪失,並且俄軍裝甲部隊數量和火力上佔優,俄軍T-72B坦克擊潰設伏遲滯的格軍T-72SIM-1坦克。在茲辛瓦利城反攻作戰中,俄軍先鋒T-72B坦克連,組成了一些巷戰分隊平行鋪開,先頭坦克負責對付正面低處的目標,步兵則負責坦克兩翼的安全。第二輛坦克在後面隔200米跟進,負責消滅先頭坦克上方和兩側的目標。8月9日俄軍反攻茲辛瓦利相對順利,自身損失輕微。[17]
敘利亞內戰
敘利亞在1970年代末從蘇聯購買了最初生產型T-72「烏拉爾」坦克,後來進口的主要包括來自蘇聯/俄羅斯的T-72A/T-72AV,以及來自捷克斯洛伐克的T-72M1。2011年敘利亞爆發內戰,政府軍使用T-72坦克進行城市攻防戰,在巷戰中,缺乏爆炸反應裝甲和複合裝甲,敘利亞坦克兵意識到傳統的沙袋或者密集的金屬柵欄可以起到阻擋RPG火箭彈的作用。敘利亞士兵進行了簡單粗暴的戰場臨時改造,使用金屬管,金屬柵欄以及金屬板等材料製作成簡易的框架、籠子裝在在車身上,將坦克包裹起來抵禦攻擊,被戲稱為「柵欄」坦克。[18]
T-72系列主戰坦克的各類改進型號在俄烏戰爭中被雙方大規模使用。
其中俄軍主要裝備的型號為T-72B3(2011和2016型)和較老的T-72B(1985和1989型)。在戰爭期間俄軍將自製的柵欄焊接在坦克炮塔上方,有軍事專家分析稱這種自製的頂部柵欄極有可能是為了提高坦克對烏軍攻頂型反坦克導彈(例如美國的FGM-148和英國的NLAW)的防禦能力。然而戰爭之前烏軍對這類裝甲進行了測試,發現其並無明顯效果[19],因此這種自製裝甲被西方國家的一部分媒體評論員——甚至是英國國防大臣,戲稱為「安慰型裝甲」和「應付式裝甲」(Cope cages)。
在入侵前,烏克蘭擁有少量T-72坦克[20]:型號為T-72A、T-72AV和T-72AMT,在戰爭期間還收到了捷克和波蘭援助的T-72M1/M1R[10],亦有從俄軍繳獲不同的型號。
使用國
- 阿爾及利亞 - 500
- 安哥拉 - 44(1999年購自白俄羅斯)
- 亞美尼亞 - 84
- 阿塞拜疆 - 572
- 白俄羅斯 - 1,225,446輛T-72B仍服役中
- 保加利亞 - 90[21]
- 克羅地亞 - 5?-(參考M-84)
- 捷克 - 50輛T-72M1、90輛T-72B(已全數轉交烏克蘭[10])
- 東德 – 500+, 東德瓦解後轉售予芬蘭與波蘭
- 埃塞俄比亞 - 260(部份來自烏克蘭)[22]
- 芬蘭 - 162(部份來自前東德)
- 格魯吉亞 - 150(T-72AV、T-72SIM-1,部份來自烏克蘭)[17]
- 匈牙利 - 238
- 印度 - 1,900+(T-72M1,許可生產1,100)[23],印度還提出用T-72底盤安裝阿瓊坦克炮塔名為EX坦克的方案
- 伊朗 - 480,90年代購買了T72S的生產線
- 伊拉克 - 1,000輛以上,裝備薩達姆時代的伊拉克軍(在2006年只有100輛裝備新伊拉克軍)
- 哈薩克 - 650
- 吉爾吉斯 - 210
- 利比亞 - 260
- 北馬其頓 - 31(參考M-84)
- 馬來西亞[10]
- 蒙古國 - 85
- 緬甸 – 139(T-72S)
- 摩洛哥 - 40輛現役T-72B[10],另有 62 輛是封存狀態[10]
- 波蘭 - 772
- 俄羅斯 - 9,700+[24]
- 新加坡
- 塞爾維亞 – 200+(參考M-84),自2020年接收了30輛T-72B1MS[25]
- 斯洛伐克 - 272
- 敘利亞 - 1,700
- 塔吉克 - 40
- 土庫曼 - 570
- 烏克蘭 - 近1000[20],當中波蘭提供250輛T-72M1 / T-72M1R[10]、30輛PT-91主戰坦克[10];捷克提供90輛T-72B[10]、50輛T-72M1[10];摩洛哥提供20輛T-72B[10];斯洛文尼亞提供46輛M-84主戰坦克[10]
- 美國 (用於展出及試驗)
- 烏茲別克
- 也門 - 39
- 蘇丹 - 170(俄羅斯提供的庫存T-72)
- 南斯拉夫 – 600+(參考M-84)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1(從羅馬尼亞交換工業機械獲得1輛,用做科研,稱作「六四式」)[26]
- 老撾 - 訂購超過百輛,T-72B1MS[27]
- 尼加拉瓜 - 50
- 伊斯蘭國 - 30+(擄獲)
參見
參考文獻
- ^ T-72. Tankmuseum.org. [21 February 2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4).
- ^ T-72 main battle tank (1972). Tanks-encyclopedia.com. 23 November 2014 [21 February 2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09).
- ^ Военный паритет: Основные боевые танки. [2010-1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5-31).
- ^ 4.0 4.1 4.2 深度回顧T-72主戰坦克研製內幕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國際展望》,2006年第17期 P.62-67
- ^ 5.0 5.1 T-72主戰坦克從研製到裝備部隊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國外坦克》
- ^ The Soviet T-72 tank performance (PDF). [2018-10-2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01-11).
- ^ 存档副本. [2023-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09).
- ^ 8.0 8.1 8.2 8.3 8.4 哥薩克的鐵騎2.0 - 烏克蘭軍的T-72主戰坦克. Patreon. [2023-07-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02).
- ^ 烏俄戰車中損失的俄軍車輛圖輯 (不斷更新). 尖端科技 軍事資料庫. [2023-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15).
- ^ 10.00 10.01 10.02 10.03 10.04 10.05 10.06 10.07 10.08 10.09 10.10 10.11 中時新聞網. 北約捐烏坦克大盤點 T-72系列佔一半以上 - 軍事. 中時新聞網. 2023-05-01 [2023-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23) (中文(臺灣)).
- ^ 歐洲防務展展出改進型T-72M1M式主戰坦克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2002年7月11日
- ^ sina_mobile. “援乌特供版”T-72的后传——捷克T-72M5“圣甲虫”坦克. k.sina.cn. 2023-01-27 [2023-06-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24).
- ^ Improvements of the T-72EA tank upgraded for Ukraine have been revealed. [2023-05-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3).
- ^ T-72︰老將出馬寫傳奇[失效連結]
- ^ [1991年波斯灣戰爭中的M1和T-72主戰坦克]《海陸空天慣性世界》 2017年第12期
- ^ 車臣戰爭中的T-72坦克:炮火中證實自己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新浪軍事,2005年03月10日
- ^ 17.0 17.1 格俄战争T-72坦克的作战运用. [2020-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1).
- ^ 敘利亞鐵籠怪獸,基於T-72魔改的柵欄坦克
- ^ Newdick, Thomas. Ukrainian Troops Test Javelin Missile Against Russian Cage-Style Improvised Tank Armor. The Drive. 2021-12-23 [2022-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06) (英語).
- ^ 20.0 20.1 春季攻势的底气 乌克兰已拥有近千辆T-72_手机网易网. www.163.com. 2023-02-27 [2023-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23) (英語).
- ^ 保加利亞擬軍援烏克蘭換西方軍備 加速陸軍現代化 -- 上報 / 國際. www.upmedia.mg. [2023-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19).
- ^ 埃塞俄比亞購200輛烏克蘭T-72應對周邊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中國國防科技信息網,2011-06-13
- ^ 印度陸軍未來10年的中堅-T-72M1升級項目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國際展望》,2004年12月13日
- ^ russia army. [2007-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25).
- ^ Serbia introduces T-72B1MS tanks donated from Russia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November 28, 2020
- ^ 席亚洲:中俄坦克恩仇录. [2016-1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21).
- ^ 舊換新? 寮國向俄國出售T-34舊戰車 換取購買T-72優惠. [2019-03-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30).
- Fred Koch, Russian Tanks and Armored Vehicles: 1946-To the Present an Illustrated Reference, Schiffer Publishing. 1999, ISBN 0-7643-0914-5
- Andrew W. Hull, David R. Markov, Steven J. Zaloga, Soviet/Russian Armor and Artillery Design Practices: 1945 to Present, Darlington Productions. 1999, ISBN 1-892848-01-5
- Steven J. Zaloga, T-72 Soviet Main Battle Tank, Concord Publication Company. 1990, ISBN 962-361-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