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金門炮戰
金門炮戰曾獲提名優良條目評選,惟因其尚未符合標準而落選。下方條目里程碑的連結中可了解落選的詳細原因及改善建議。條目照建議改善之後可再次提名評選。 | |||||||||||||
| |||||||||||||
當前狀態:優良條目落選 |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評級標準評為丙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
|||||||||||||||||||||||||||||||||||||||||||||||||||||||||||||||||||||||||||||||||
---|---|---|---|---|---|---|---|---|---|---|---|---|---|---|---|---|---|---|---|---|---|---|---|---|---|---|---|---|---|---|---|---|---|---|---|---|---|---|---|---|---|---|---|---|---|---|---|---|---|---|---|---|---|---|---|---|---|---|---|---|---|---|---|---|---|---|---|---|---|---|---|---|---|---|---|---|---|---|---|---|---|
|
優良條目評選
- 金門炮戰(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分類:戰爭與軍事-戰役--Jason22(請留言) 03:33 2007年3月30日 (UTC)
- (-)反對,內容單薄,這場台海戰爭應該尚有許多資料可供補充。WiDE 寫於世界時間 03:45 2007年3月30日 (UTC)
- (-)反對,無參考資料,「詳情」一節不是用連貫的文體來描述。--長夜無風(風言風語) 04:01 2007年3月30日 (UTC)
- (-)反對——同長夜無風。—Quarty 06:12 2007年3月31日 (UTC)
- (-)反對,中立性有問題,偏向於台灣一方。--maxshen2005 (UTC)
- (-)反對,明顯的中立性問題,帶有絕對的地方色彩。關於存在爭議的參戰兩方,應該用中立的敘事口吻來介紹事情發展的過程。站在第三方的角度才能客觀的介紹該次事件的發生、發展、結果。這樣才符合維基精神--wlswy (UTC)
- (-)反對,戰果根本沒有出處的,全是國軍的一面之詞,又在發揚三年戡亂殲滅共匪一億然後轉進台灣這種精神了--silentsound (UTC)
- (-)反對,明顯的數據錯誤,國軍方面9,100架飛機?姑且不論台灣島有沒有容納這些飛機的機場,美軍投入二戰飛機總數還不到6000架。-- (UTC+1)
- 與投票無關,美國二戰時總共生產超過25萬架飛機。114.26.30.159 (留言) 2011年9月17日 (六) 17:36 (UTC)
- 美軍投入二戰飛機總數還不到6000架?這是哪來的搞笑藝人?這種別說知識連常識都有問題的人也能參予投票?61.223.228.130(留言) 2017年12月4日 (一) 20:05 (UTC)
知道全民投票的不好了吧 Beijingshi(留言) 2018年6月4日 (一) 15:58 (UTC)
關於中立性問題
希望提出疑似偏頗的部份以供改進。--Jason22(請留言) 04:51 2007年4月7日 (UTC)
我希望的是能修正偏頗部份,而不是將其他有關的論文全部加入。經過部分幾乎採至兩次金門砲戰與一個中國的共識中,如果可以直接參考其他文章內容,我相信八二三砲戰(中英對照)的內容更加符合主題需求,畢竟該條目不是以一個中國為主,而是以該戰役為核心。--Jason22(請留言) 03:12 2007年4月13日 (UTC)
部分內容偏向台灣,請修改,已添加中立爭議模板。莉諾雅·羽月 2007年6月21日 (四) 09:15 (UTC)
請問是哪些內容,請勿概略說明。希望能指出偏頗的部分,不然別人要如何修改。--Jason22(請留言) 2007年6月21日 (四) 12:17 (UTC)
- 10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長」彭德懷宣佈,金門戰線自10月6日起,停火七天,試圖利用政治攻勢,發動和談。解放軍以炮彈封鎖金門的嘗試面臨失敗的命運。
- 用了引號,試圖,面臨失敗命運,這個還不算偏向台灣,我服了你了。
- 還有那個炮彈圖片,你如果說那也是中立觀點,我無話可說。 莉諾雅·羽月 2007年6月23日 (六) 06:43 (UTC)
- 關於砲彈圖片,那應該是事實而非不中立。那時美國給了台灣八吋榴彈砲,當時號稱是世界口徑最大砲(事實上比最大差了一級,不過後來最大砲也運到金門了,只是沒參與實戰),據傳大砲炸下去的時候,威力大到當時共軍以為台灣動用核武,當然要比共軍的大。—User:Orion-留言 2007年11月5日 (一) 06:40 (UTC)
關於那個部分我已將他的修改,如果還有其他錯誤,其實可以修改或是提出來源請求.--Jason22(請留言) 2007年6月23日 (六) 07:05 (UTC) 另外,關於停火是不是發動政治攻勢這個還要確認,但是解放軍想要完全封鎖金門的目標應該是面臨失敗。
「我」這個字出現了幾次,「我」是指誰呢?--伊特爾諾 2007年8月29日 (三) 04:33 (UTC)
- 加上此模板的編輯者需在討論頁說明此文中立性有爭議的原因,請提出有缺陷的部份,而不要直接加上NPOV。這些資料皆有書籍參考,如有NPOV部份希望提出來,謝謝。--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07年10月9日 (二) 16:58 (UTC)
偏向性問題實在很大,可以選作台灣歷史教材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便以『聲援中東人民的反侵略鬥爭』為藉口,加強沿海兵力,完成攻台的準備,意圖攻克台灣,15日中華民國宣佈台澎金馬地區進入緊急戰備狀態。」
以。。。為藉口這種說法,用在wiki上很不妥
雙方宣稱的戰果
解放軍方面根據各種書籍彙總得來的結果請提供來源。我軍和蔣軍的稱呼有地方色彩。此外,詳細部份沒有國軍部份。--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07年8月23日 (四) 02:04 (UTC)
“ * 8.7空战
中華民國戰機擊傷由汪夢泉中校駕駛的F-86一架。
* 8.14空战
中華民國戰機擊落敵機兩架,擊傷一架。被中華民國戰機擊落的是桃園五大隊二十六中隊的劉光燦上尉駕駛的F-86一架和編號為0312的F-86一架。劉上尉的飛機編號為0307。第十一大隊的編號為1968的F-86被中華民國戰機擊傷。飛行員的情況不詳。中華民國空十六師四十六團也損失飛機一架。飛行員周春富跳傘後落海,革命軍未能尋獲,判斷為犧牲。」
——這一段寫得一塌糊塗,國軍擊傷F-86軍刀機!還是桃園的~——自己打自己人嗎?—81.242.247.242 (留言) 2007年12月19日 (三) 21:13 (UTC)
關於金門菜刀
內容中不中立偏向哪一邊我管不着也不想管,但有一點要講的就是:金門菜刀不是用彈殼來做的,而是拿砲宣彈,也就是裝着「祖國文宣」的內筒來做的。
關於中立性
炮擊金門本來就是中共試圖攻取金門的火力準備戰鬥,最後登陸未果,炮擊自然以失敗告終。失敗之後為了面子才編造出各種理由,諸如「支援中東」「政治默契」等等。本條目除了個別措辭有失中立外,其基本論點涵蓋了海峽兩岸的主要觀點,包括上述中共觀點。因此並無嚴重中立性缺失。如果哪位覺得中立性有問題,不妨嘗試補充文中所沒有的中共方面的觀點。格致 (留言) 2009年1月14日 (三) 16:43 (UTC)
- 許多文件都指出(包括美國中情局在當時的研判),中國從一開始就不打算拿下金門,事實上若逼得國軍從金門撤退,反而會造成台灣獨立此一中共並不樂見的結果。八二三砲戰要放在當時的國際情勢和中國內部問題架構下看。國際上赫魯曉夫推動與西方和解,惹得老毛不爽。中國內部則正因為大躍進而處於一片狂熱的情緒。這兩種情緒加在一起,才導致老毛下令砲擊金門(當年赫魯曉夫密訪北京,老毛倨傲以待,赫魯曉夫拂袖而去,沒幾天金門砲戰就開打了)。毛澤東就是故意要挑起共產陣營和西方民主陣營的矛盾,讓赫魯曉夫難看。但也因為如此,砲戰亂打一氣,純粹放煙火製造轟轟烈烈的視聽效果,完全違反砲兵戰術的章法,就戰役本身來說戰果有限。若要說是登陸準備戰,砲兵應該朝着海岸陣地打,摧毀近岸防禦工事,並配合兩棲作戰。但八二三時老共乃是全島地毯式轟擊,並非掩護登陸。
- 現在本條目的內容,中立性問題也許不算很大(唯獨戰果部分缺乏大陸宣稱的數據),不過詳細程度還差得遠。--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話 2009年1月17日 (六) 06:54 (UTC)
- 中共試圖拿下金門有白紙黑字的鐵證(9.15日北京的「政府聲明」) ,而中共開始即不打算拿下金門的說法全部都是捕風捉影,沒有一點可以信賴的證據,包括"中情局研判"本身也是猜測更何況也沒有拿出研判的證據. 另外在台灣問題上不要濫用"中國",什麼叫"中國從一開始就不打算拿下金門"?那個中國?金門從來屬於中國,哪有拿下拿不下之說? 格致 (留言) 2009年1月20日 (二) 18:54 (UTC)
- 誰說沒來源?美國國防部助理部長辦公室委託蘭德公司研究著作之《一九五八年台灣海峽危機》,1985年由謝永湉譯,中華民國國防部史政編譯局出版。本書可在台北市立圖書館借閱。該書P.320指出,華府情報部門在砲戰開打後兩個月的10/28研判,中共並無取得外島的堅決目的。研判其動機:1.試探美國。2.分化台美。3.貶損中華民國和美國的聲威。4.突顯中共力量。5.防止兩個中國(如東西德南北韓)。6.打擊中華民國民心士氣。
- 李志綏,1994年,《毛澤東私人醫生回憶錄》,台北,時報出版。P.252:毛澤東對李志綏說:「赫魯曉夫不自量力。你不是要同美國拉近關係嗎?好,我們放砲慶祝。這些砲彈留久了,就沒有用處了,不放砲慶祝一下,做什麼用?美國最好插手進來,在福建什麼地方放一顆原子彈,炸死個一兩千萬人。看你赫魯曉夫怎麼說。」接下來他又講:「我們有些同志就是糊塗,不明白這個道理,還準備渡過海峽打台灣。我是不贊成打過去,放在那裏,是一個壓力,內部就會團結。這個壓力一沒有了,內部就會鬧起來。」
- 同書P.260:李志綏:「毛不但不想進攻台灣,即使金門和馬祖也並不想以武力佔取。他對我說,『金門和馬祖是我們和台灣聯結起來的兩個點,沒有這兩個點,台灣可就同我們沒有聯繫了。一個人不都是有兩隻手嗎?金門、馬祖就是我們的兩隻手,用來拉住台灣,不讓它跑掉。這兩個小島,又是個指揮棒,你看怪不怪,可以用它指揮赫魯曉夫和艾森豪團團轉。』」李志綏總結道,對毛來說,金門砲戰只是一場表演,一場賭博,一場遊戲。
- 朱和之,〈金門〉,2009年5月《歷史月刊》254期。作者分析道:「倘若中共真的想佔領金門,絕對不會是八二三那種落彈量破紀錄的全島濫射,也不會沒有海空軍和兩棲部隊的協同作戰。」、「頭一天晚上,金門就挨了將近六萬發砲彈,並在四十多天的戰役裏總計落彈四十七萬多發,平均每平方公尺落彈三發。這種打法不僅沒有前例,以後應該也不會看到了,因為這毫無戰術或戰略上的章法可言,只是一種炫耀性的火力展示。毛澤東砲擊金門,是出於對蘇聯的反感、對美國的試探、對中國內部士氣的凝聚,也是大躍進最高潮時狂妄心態的發洩。」
- 上面連續幾篇事過境遷才編造出來的藉口,根本不能證明什麼,因為事後為了掩飾自己的失敗,毛澤東什麼狗屁都能胡扯,韓戰就是例子,什麼因為打了這一仗才保證了中國幾十年來的和平,不打的話美軍就會經由鴨綠江攻擊中國之類的狗屁,事實卻是美國根本沒想過替蔣介石反攻大陸,所以真正能代表中國想法的,就是在戰時所發表的"政府聲明",而不是毛澤東為了推卸責任滿嘴跑火車的空口白話,至於拿美國的研究報告來說嘴更是可笑,美國幾時可以代表中國自己的意圖了?某些人因為自己的立場而刻意拿美國的說法來壓過中國本身的說法,這才叫做不中立,輸不起就直說,中國人這樣東拉西扯的亂找藉口很難看。36.235.153.42(留言) 2016年11月18日 (五) 18:34 (UTC)
- 中共試圖拿下金門有白紙黑字的鐵證(9.15日北京的「政府聲明」) ,而中共開始即不打算拿下金門的說法全部都是捕風捉影,沒有一點可以信賴的證據,包括"中情局研判"本身也是猜測更何況也沒有拿出研判的證據. 另外在台灣問題上不要濫用"中國",什麼叫"中國從一開始就不打算拿下金門"?那個中國?金門從來屬於中國,哪有拿下拿不下之說? 格致 (留言) 2009年1月20日 (二) 18:54 (UTC)
關於金門炮戰的目的問題,上面引用的政府聲明,應該是孤證吧,如果可能,應該提供這份聲明更有說服力的版本,我加了個「有爭議」,請尊重。--歷史研究 (留言) 2009年8月4日 (二) 13:45 (UTC)
WIKI根據事實說話,台澎金馬今屬中華民國之政府管轄,中華民國今日由於各種歷史及政治問題在國際普遍稱 台灣 ,所以炮擊金門的事件所稱「中國打算拿下金門」這一說法並無問題, 金門本屬中國,但是金門不屬中華人民共和國,在WIKI發言就請閣下尊重事實
個別人士無視歷史事實,發表所謂「有爭議」研究,企圖纂改歷史
首先,上面留言請簽名,請尊重基本禮儀。
對於篡改歷史這個帽子,未免太大。歷史是嚴謹的,僅憑一份單獨的聲明,沒有輔證,不符合歷史的嚴謹,閣下動不動就扣大帽子,實在讓人感到奇怪。這個條目之前只有台灣單方面史料,而且是當確鑿證據說的,這時候不說篡改歷史。我補充大陸史料,而且是將兩岸觀點並列列出的情況下,還被回退了多次。現在,我只不過加一個「有爭議」,就被扣是這麼大的帽子,未免太選擇性失明了。--歷史研究 (留言) 2009年8月5日 (三) 02:49 (UTC)
政府聲明已經是證明,歷史研究認為有爭議只是他的個人意見不應該放在正文,不然到處都是有爭議—北極企鵝觀賞團 (留言) 2009年8月5日 (三) 10:52 (UTC)
個人意見?您也太抬舉我了,請好好看一下討論頁。
另外,我說過,既然那份聲明是孤證,而爭議又的確存在。實際上,即便是有些台灣的學者,也不認為這場炮戰是為了奪取金門。所以,在正文中加上「有爭議」並無不妥。
最後,請在取得共識前不要回退,回退不過三。--歷史研究 (留言) 2009年8月5日 (三) 11:04 (UTC)
一面回退,一面請別人回退不過三,真夠厚顏的—北極企鵝觀賞團 (留言) 2009年8月5日 (三) 11:17 (UTC)
- 請閣下回退不過三和 @歷史研究 回退一次閣下的錯誤回退有什麼矛盾之處麼?請網絡暴徒停止對楊宜勇院士進行政治迫害。(留言) 2020年4月7日 (二) 09:28 (UTC)
閣下,這個修改是我做的,我是保持和您討論前的樣子。和您的回退不一樣,怎麼會是「厚顏」?--歷史研究 (留言) 2009年8月5日 (三) 11:23 (UTC)
- (!)意見。蘭德的報告最近剛好在網絡上下載,有原文的可以直接看。這兩天有翻的地方,記得是美國開始的時候研判是會有衝突,並且認為中共打算拿下金門。我確認一下報告裏面怎麼寫的。-cobrachen (留言) 2009年9月18日 (五) 19:00 (UTC)
- P.63,海軍軍令部呈艾森豪的報告,評估中共行動最終以消滅ROC為目的(兼及討論原子彈使用時機)。
- P.69,對中共砲擊金門之意圖,最初並無一致意見。
- P.96,背景分析:1.內政上向左轉,毛認為須以戲劇性手段刺激之必要,在春天發動大躍進。2.蘇共二十大之後中蘇交惡。3.1958年中共外交路線改變,放棄溫和路線改為強硬。
- P.202,ROC駐美大使葉公超言,此危機係欲將中共帶進國際會議(按,後來的發展確實如此)。
- P.283,情報研究處判斷,中共不願單單奪取金門,因為取金門而不取台灣,將孤立台灣而造成兩個中國。
- P.320,華府情報部門在砲戰開打後兩個月的10/28研判,中共並無取得外島的堅決目的。研判其動機:1.試探美國。2.分化台美。3.貶損中華民國和美國的聲威。4.突顯中共力量。5.防止兩個中國(如東西德南北韓)。6.打擊中華民國民心士氣。—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話 2009年9月19日 (六) 04:44 (UTC)
所謂來源都亂加的
那些歷史研歷加上的所謂來源都亂加的,請不要亂加—北極企鵝觀賞團 (留言) 2009年10月10日 (六) 11:45 (UTC)
我加的來源,維基並未認定為不可信來源。說明維基是認可的,閣下不能以個人的觀點,來判斷來源是否亂加。我足夠尊重,認真找的來源,符合要求。--歷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0月10日 (六) 12:43 (UTC)
關於共軍一詞
本人加入「解放軍/共軍」地區用語轉換。查維基百科命名常規,使用最常用名稱。共軍一詞在台灣最為常用,故而為之。關於使用共軍一詞的中立性問題,此前在互助客棧/求助頁面有過討論,大要是:
1.共軍一詞並無貶義,係指共產黨的軍隊,並且與國軍對稱。
2.共軍一詞是統稱,概括從中國紅軍、八路軍、新四軍、十八集團軍以至解放軍,在討論比較長時間的歷史時,不須一直轉換名詞。
請參見維基百科:互助客棧/求助/存檔/2009年9月#使用「共軍」的中立性問題。—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話 2009年10月21日 (三) 12:15 (UTC)
首先,就「共軍」一次在台灣最為常用這一說法,本人表示質疑。我也看過一些台灣的節目,現在剁成解放軍或大陸解放軍了,使用「共軍」,已屬少見。
對於「共軍」並無貶義,我也不認同。維基的規定也是人定的,應該是可以質疑並提出意見的。關於「共軍」和國軍對應的說法,恐怕是台灣的一廂情願。不妨翻翻大陸的資料,「共軍」從來都是和「蔣軍」對應。是兩個敵對陣營對對方的稱呼,豈可說是沒有貶義?!
至於討論長時間歷史時期避免轉換名稱的問題,我認為,不同歷史時期就應該使用不同的名稱,天經地義,有什麼可說的?即便如閣下所言,但金門炮戰時間並不長,期間也一直是叫解放軍,也根本不存在轉換名稱的問題。家這麼個轉換上去,也無必要。
最後,關於有爭議的問題,在討論頁的討論結束以前,應保持條目原來的樣子,避免出發惡意編輯戰,也請閣下慎重。--歷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0月21日 (三) 12:56 (UTC)
- 「共軍一詞在台灣已屬少見」不過是您一廂情願的推斷罷了。無論是本月份最新一期的軍事雜誌,還是專談國共戰史的書籍,用「共軍」的所在多有。從維基百科:互助客棧/求助/存檔/2009年9月#使用「共軍」的中立性問題這個討論也看得出來,共軍一詞確實仍普遍使用且也有許多支持者。您光憑看過一些台灣的節目就這樣說,未免武斷。
- 又,要貶損解放軍,直稱匪軍就好了,稱甚麼共軍?大陸上怎麼使用「共軍」是一回事,在台灣,這個詞沒有貶義,而且最常用。所以這純屬地區用語問題。—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話 2009年10月21日 (三) 14:03 (UTC)
「共軍」在台灣使用如何,或許閣下更有發言權。但關於有無貶義一條,閣下的論述不夠全面,以下本人闡述一下。
首先,對一個事物的貶義用法,從來就沒有規定只能有一個。「匪軍」固然十分偏激,但不能以之就說「共軍」沒有貶義。第二,即便在台灣被認為沒有貶義,也不能代表在大陸,在其他地方也沒有貶義。論證起碼要有一定的廣泛性,實際上大陸的受眾恐怕並不認為「共軍」這一用法沒有貶義。並且,這是一個繁簡轉換,使用繁體字的並非只有台灣。所以,設立那個轉換並不恰當。--歷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0月22日 (四) 08:49 (UTC)
- 1.共軍一詞在台灣使用時確無貶義,而且最常用。「共產黨的軍隊」到哪裏都不是一個丟臉的說法,何況解放軍到今天為止也還是以黨領軍。
- 2.關於其他繁體地區用詞差異問題,也很好解決,我改用zh-tw指定「共軍」一詞只在台灣正體轉換即可。若其他地區習慣上以解放軍或其他名詞為最常用,儘可以再加上其他地區的用語轉換。—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話 2009年10月22日 (四) 11:30 (UTC)
如果為了所謂轉換麻煩,使用「共產黨軍隊」這個稱呼,我原則上不反對。因為這和「共軍」不同。「共軍」這一用法有它的歷史意義,我仍舊認為是一個貶義詞彙。而「共產黨軍隊」這個用法,雖然也說不上標準,但還不存在這樣的問題。
至於只在台灣正體裏面轉換,我認為是無必要的。首先,即便在台灣不認為「共軍」這個用法不中立,但這畢竟不是一個正式稱呼。第二,在整個金門炮戰期間,大陸方面都是解放軍這個名稱,不存在為了簡化而使用的理由。以上意見,請慎重考慮。--歷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0月22日 (四) 12:27 (UTC)
- 維基百科的命名常規是採用最常用原則,而非正式與否,請查照。譬如孫中山就非正式名稱,孫文或孫逸仙才是,但維基百科採用最常用者。地區用語轉換,在無中立性問題時,請尊重各地之習慣。—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話 2009年10月22日 (四) 18:44 (UTC)
- 在台灣,共軍一詞並無貶義,也無爭議,且在歷史題目上遠比解放軍常用。只在台灣正體版本顯示共軍,其它地區用戶閱讀時看到的還是解放軍,有何干礙?中文維基百科最初曾有繁簡分家之議,因為各地字體和用語差異甚多,就是有了地區用與轉換的功能才解決這個問題。如果一個在台灣中立而最常用的用語不能被使用,地區用語轉換要用來幹嘛?—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話 2009年10月23日 (五) 15:43 (UTC)
- 然而這個詞在台灣以外地區(主要是中國大陸)是具有一定爭議的。地區詞轉換的存在只是為了不同地區讀者解決閱讀困難的問題,絕不應作為迴避事實表述的工具(中立方針明確規定「不能選擇性地表達事實」):PRC建國後中共的軍隊就叫「解放軍」,這是一項事實,就算它再難聽、在台灣讀者眼裏多麼不順眼也好,但事實不容迴避。在蔣中正條目中,我反對在zh-cn下把「蔣中正」轉換為「蔣介石」也是這一原因,儘管「蔣中正」這一姓名在大陸讀者眼中(包括在下)多麼不順眼,但的確「蔣中正」才是他的本名,同樣是事實不容迴避。--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9年10月23日 (五) 19:17 (UTC)
- 您誤會,我從不覺得解放軍有何難聽,更不覺得有一絲一毫不順眼,在談到當代的解放軍時,我個人也非常樂意使用解放軍一詞。我相信大多數的台灣人也是同樣的想法。但是對台灣的讀者來說,在歷史性的相關文章上,確實以共軍為最常見。維基百科若採用解放軍,那是與台灣的慣用事實脫節。維基百科不用來正名,固您所知也。您要提蔣中正的例子,那我請問,難道蔣介石不是蔣中正的字號?不能讓讀者理解指涉者為誰?難道使用了「蔣介石」就犯了選擇性地表達事實?如果這成立,那麼用孫中山也就違反了NPOV了。但用孫中山,讀者閱讀無礙,便無妨。如果大陸上的用戶認為蔣介石最常用,地區用詞要改為蔣介石,又有何妨。—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話 2009年10月23日 (五) 23:35 (UTC)
- 要考慮到歷史性,1949年是最自然的時間點:金門炮戰發生在1949年以後,其時共產黨已經在中國大陸建政,而「解放軍」一詞也已經行多年。有正式名稱而不用,這與中共稱呼國民革命軍為「國民黨軍」有何異?這與稱呼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權為「中共政府」、「中共國務院」有何異?這與大陸在稱呼中華民國政權時加上引號又有何異?這裏都涉及到對某個軍隊黨軍(且不論其正確與否)性質的偏見(以致於不以其正式名稱稱呼之),或對某個組織合法性的偏見(以致於不以其正式名稱稱呼之),而維基百科自身只應描述這種偏見,而不應參與這些偏見之中,更不應迎合不同地區人們的不同偏見。真要用最常見的名稱,那麼當今大陸的可靠來源中將台灣地區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台灣省」是最常見的,但為何維基百科不使用?這同樣是考慮到維基百科不應參與到這種偏見其中:中立才是根本方針。況且,WP:命名常規中也有名從主人的規範,為何不使用主人對自己的稱呼?--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9年10月24日 (六) 04:51 (UTC)
- 我認為菲菇的說法是比較中立的。本人的基本意見就是在不同時期使用對應的名稱,避免使用有爭論的名稱。--歷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0月24日 (六) 08:02 (UTC)
- 菲菇的幾個舉例類比並不適當。「國民黨軍」的問題以前已講過,國軍包含東北軍、西北軍、桂系軍隊等,不是只有國民黨的軍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台灣省則治權不及於台灣,與現實狀況不符。稱「中共政府」或「中共國務院」顯具貶義,表示不承認這是國家機構,當然不中立。何況這兩個名稱台灣老早就不用了。
- 我必須說,在台灣稱共軍不僅並無貶義,也沒有不承認其合法性的問題。台灣對大陸的政權、政府和軍隊都是承認的。在台灣舉辦的國際體育競賽中國代表隊都是拿五星旗進場的。就連台灣共產黨和中華民國共產黨在中華民國都已經合憲合法了,台灣人更沒有無聊到不承認中國共產黨的合法性,遑論「共產黨的軍隊」的合法性。
- 但您二位如此堅持,此問題無法獲得共識,也就作罷論吧。—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話 2009年10月24日 (六) 17:06 (UTC)
- 忍不住再多一句嘴。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吳伯雄近年幾次會晤中國共產黨總書記胡錦濤,兩黨尚且透過國共平台商討兩岸事務,這不是早就已經承認到家了嘛。大陸的朋友實在不需要看到共軍一詞就覺得隱含有不承認合法性的問題。—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話 2009年10月24日 (六) 18:52 (UTC)
- 我認為菲菇的說法是比較中立的。本人的基本意見就是在不同時期使用對應的名稱,避免使用有爭論的名稱。--歷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0月24日 (六) 08:02 (UTC)
- 要考慮到歷史性,1949年是最自然的時間點:金門炮戰發生在1949年以後,其時共產黨已經在中國大陸建政,而「解放軍」一詞也已經行多年。有正式名稱而不用,這與中共稱呼國民革命軍為「國民黨軍」有何異?這與稱呼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權為「中共政府」、「中共國務院」有何異?這與大陸在稱呼中華民國政權時加上引號又有何異?這裏都涉及到對某個軍隊黨軍(且不論其正確與否)性質的偏見(以致於不以其正式名稱稱呼之),或對某個組織合法性的偏見(以致於不以其正式名稱稱呼之),而維基百科自身只應描述這種偏見,而不應參與這些偏見之中,更不應迎合不同地區人們的不同偏見。真要用最常見的名稱,那麼當今大陸的可靠來源中將台灣地區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台灣省」是最常見的,但為何維基百科不使用?這同樣是考慮到維基百科不應參與到這種偏見其中:中立才是根本方針。況且,WP:命名常規中也有名從主人的規範,為何不使用主人對自己的稱呼?--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9年10月24日 (六) 04:51 (UTC)
- 您誤會,我從不覺得解放軍有何難聽,更不覺得有一絲一毫不順眼,在談到當代的解放軍時,我個人也非常樂意使用解放軍一詞。我相信大多數的台灣人也是同樣的想法。但是對台灣的讀者來說,在歷史性的相關文章上,確實以共軍為最常見。維基百科若採用解放軍,那是與台灣的慣用事實脫節。維基百科不用來正名,固您所知也。您要提蔣中正的例子,那我請問,難道蔣介石不是蔣中正的字號?不能讓讀者理解指涉者為誰?難道使用了「蔣介石」就犯了選擇性地表達事實?如果這成立,那麼用孫中山也就違反了NPOV了。但用孫中山,讀者閱讀無礙,便無妨。如果大陸上的用戶認為蔣介石最常用,地區用詞要改為蔣介石,又有何妨。—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話 2009年10月23日 (五) 23:35 (UTC)
- 然而這個詞在台灣以外地區(主要是中國大陸)是具有一定爭議的。地區詞轉換的存在只是為了不同地區讀者解決閱讀困難的問題,絕不應作為迴避事實表述的工具(中立方針明確規定「不能選擇性地表達事實」):PRC建國後中共的軍隊就叫「解放軍」,這是一項事實,就算它再難聽、在台灣讀者眼裏多麼不順眼也好,但事實不容迴避。在蔣中正條目中,我反對在zh-cn下把「蔣中正」轉換為「蔣介石」也是這一原因,儘管「蔣中正」這一姓名在大陸讀者眼中(包括在下)多麼不順眼,但的確「蔣中正」才是他的本名,同樣是事實不容迴避。--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9年10月23日 (五) 19:17 (UTC)
- 在台灣,共軍一詞並無貶義,也無爭議,且在歷史題目上遠比解放軍常用。只在台灣正體版本顯示共軍,其它地區用戶閱讀時看到的還是解放軍,有何干礙?中文維基百科最初曾有繁簡分家之議,因為各地字體和用語差異甚多,就是有了地區用與轉換的功能才解決這個問題。如果一個在台灣中立而最常用的用語不能被使用,地區用語轉換要用來幹嘛?—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話 2009年10月23日 (五) 15:43 (UTC)
- (!)意見共軍的討論先前已經進行過。共軍泛指共產黨的軍隊,具有廣時間性的形容意義,解放軍僅代表1949年之後的正式名稱,在1949年之前解份軍並不存在,但是共軍則是始終存在,這沒有甚麼貶抑之處,而且,在進行其他形態的內容描述上,共軍也可以使用,像是韓戰,兩岸的衝突以及在中南半島的事件上,共軍都可以使用,也可以和當時的正式名詞作直接的代換,像是韓戰時期的志願軍和共軍(雖然這個共軍也包含北韓的部隊和蘇聯與部分東歐的空軍單位),難道說在中國自己認為共產黨的軍隊是有貶低之意?我認識不少在大陸雜誌上撰寫軍事文章的作者,並沒有聽到他們提過這樣的說法。反倒是土憋,TG滿天飛的時候,共軍有貶低之意,前面兩者要放在甚麼樣的地位上呢?因此不認為對於共軍需要特別敏感。-cobrachen (留言) 2009年10月24日 (六) 18:33 (UTC)
- 本人講過,稱「共產黨軍隊」,還可以認可。但稱「共軍」就明顯不妥。並不否認,在台灣,也許這個用法被認為並不具有貶義,但也要有一定廣泛性才行。在大陸和其他一些地方,並不認為這是一個中立的稱呼。這樣一個不正式而且有爭論的稱呼,避免使用,並無不妥之處。「共產黨軍隊」不同時期有對應的正式名稱,並不存在找不到名稱的問題。使用正式的名稱,相信不會有人說三道四的。--歷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0月25日 (日) 08:14 (UTC)
不認為是吧?請拿出根據來證明你的認為共軍這名詞不妥或不中立,比起說三道四拿出資料來實在一點—Darkmoon0715 (留言) 2009年10月29日 (四) 09:28 (UTC)
- 那麼好吧,我們不妨從歷史角度來看看。國共內戰時期,國民政府叫共產黨為「共匪」,稱其軍隊為「共軍」。兩相結合,對「共軍」一詞的展開解釋應該是「共匪的軍隊」才比較恰當吧,其不中立性顯而易見。結果到了現在,為了證明這個稱呼沒問題,就不看歷史情況了,將之解釋為「共產黨的軍隊」。即便如此,一個詞兩個解釋,是為:有歧義。既如此,使用就會造成誤解,其不恰當性顯而易見。何況,共產黨的軍隊各個時期都有正式的名稱,又不是沒有稱呼可以用,為何一定要用這麼一個有爭論的稱呼呢?用它,會有無盡的爭論;不用它,並不會天就塌下來。避免使用這樣一個有爭論的稱呼,恐怕並無不妥吧。--歷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0月29日 (四) 09:36 (UTC)
- (!)意見。你這個解釋的出發點沒有解釋共這個字的意義,而你反而是將共軍變成是共匪的衍生辭意,這兩個詞都有一個共字,代表的意思就是共產黨,你的解釋反而不通。共何況,其他國家的共產黨的軍隊要怎麼稱呼?Communist armies (troops)翻譯不就是共軍?同樣的縮寫可以來自兩種以上的全寫是可能的,但是,要把一個縮寫帶到另外一個縮寫當中,這也說不過去。-2009年10月29日 (四) 11:40 (UTC)
- (!)意見。首先,閣下不要每次說話前面都加個「(!)意見」,討論就是討論,那個東西不是常用的吧。另外,「共軍」不是「共匪」的衍生詞義,而是一種解釋。要考證一個詞的意義,應該要考證這個詞的來源。「共軍」這個詞是國民政府在國共內戰中造出來的,那是國民政府稱呼共產黨都是「共匪」。所以,「共軍」一詞中的「共」字如此解釋應該是恰當的。至於解釋成「共產黨」,那是現在的發揮。即便現在硬要解釋成「共產黨」,也不能忽視它的本來意義。這就是有歧義。相信這是很清楚的。至於其他國家共產黨的軍隊如何稱呼,如果有軍隊的話,相信他們的軍隊會有自己的名稱,也用不着使用「共軍」這麼一個不中立的稱呼。--歷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0月29日 (四) 11:51 (UTC)
- 共匪的軍隊,簡稱用匪軍豈不更加痛快。講共軍忒也客氣,還像是承認共產黨軍隊的正當性哩。—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話 2009年10月29日 (四) 12:00 (UTC)
- 國共內戰時國府都是稱共軍為匪軍的,民間創作亦然,誰膽敢用共軍這樣的稱法,怕就有「為匪張目」的嫌疑。我手上有本民國六十七年(1978年)正中書局出版的《英烈千秋》,講國府將領的故事。書中一概稱匪軍。這都已經是八二三砲戰開打之後20年的書,尚且如此,在此之前更不用說。—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話 2009年10月29日 (四) 12:07 (UTC)
- 民間或許只許稱「匪軍」,但官方內部則不一定是這樣吧。「共軍」一次可不是共產黨造出來的,是國民政府造出來的。而且,這種多個稱呼的現象,並不少見吧。--歷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0月29日 (四) 12:15 (UTC)
- (!)意見。首先,閣下不要每次說話前面都加個「(!)意見」,討論就是討論,那個東西不是常用的吧。另外,「共軍」不是「共匪」的衍生詞義,而是一種解釋。要考證一個詞的意義,應該要考證這個詞的來源。「共軍」這個詞是國民政府在國共內戰中造出來的,那是國民政府稱呼共產黨都是「共匪」。所以,「共軍」一詞中的「共」字如此解釋應該是恰當的。至於解釋成「共產黨」,那是現在的發揮。即便現在硬要解釋成「共產黨」,也不能忽視它的本來意義。這就是有歧義。相信這是很清楚的。至於其他國家共產黨的軍隊如何稱呼,如果有軍隊的話,相信他們的軍隊會有自己的名稱,也用不着使用「共軍」這麼一個不中立的稱呼。--歷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0月29日 (四) 11:51 (UTC)
(!)意見。我建議你先了解一下維基常用的幾種發言/投票的標籤,像是(+)贊成,(:)回應之類,這是一個很正常的標示方法,尤其不一定是針對某一個用戶的發言的回覆性質的發言。就你提出的說法,將共產黨稱為共匪這是存在的,但是,共產黨不等於共軍,儘管槍桿子出政權,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因為是共產黨'所以都是共軍,這個之間沒有絕對的等號。因此,共匪等於共軍也無法這樣畫上等號。不過,這樣講下去恐怕也談不出個具體,像是這種狀況,比較好的做法是提出投票,但是在投票當中需要有替代方案,也就是說,如果共軍不能視作是一個中立詞彙,替代詞是什麼?而且,需要注意到,共軍可以適用於其他國家的狀況,如果不能使用又沒有替代詞彙的時候,造成的潛在影響需要注意和小心。-cobrachen (留言) 2009年10月29日 (四) 12:27 (UTC)
- 首先,我建議閣下再去查查,是不是每發一次言前面都要加上一個「(!)意見」。另外,閣下還是沒有理解我講的意思,我沒有說「共軍」等於「共匪」。而是說「共軍」一詞應解釋為「共匪的軍隊」,證明這是一個不中立的詞彙。這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另外,關於代替的詞彙,我前面也說過了,拜託閣下好好看一看。共產黨的軍隊各個時期都有對應的正式名稱:紅軍、八路軍、第十八集團軍、新四軍、解放軍。只要使用對應的名稱即可,這是再正常不過的做法。--歷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0月29日 (四) 12:39 (UTC)
- 那麼,跨時代的通稱要怎麼用?對於其他國家的描述要怎麼替代了?他們也未必可以用紅軍來通稱。這也是需要一並考慮的地方。而且,最終是不是要歸類為非中立的辭彙,還是要以社群的意見來決定。-cobrachen (留言) 2009年10月29日 (四) 12:50 (UTC)
- 如果在閣下描述的時代中涉及名稱變化的話,在相應的階段使用相應的名稱即可,這應該是沒問題的吧。至於其他國家,相信其軍隊也有對應的名稱吧,使用他們的正式名稱就行了,這也是沒問題的吧。--歷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0月29日 (四) 13:00 (UTC)
使用意見符號又不違反規定,有用戶認為這樣可表達特定意義就用,有甚麼好爭論的?
歷史研究提出的若干意見,常是自己的揣摩,尤其是對陌生的台灣所做的揣摩。譬如最初您提出「共軍一詞在台灣恐怕並非最常用」,還有較近一次發言所說「民間或許只許稱「匪軍」,但官方內部則不一定是這樣吧。」您說這話有任何根據嗎?同樣的,「共軍是共匪的軍隊之簡稱」一說,老實講我還真是第一次聽到,不知您是自己揣摩出來的,還是有所本?—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話 2009年10月29日 (四) 14:11 (UTC)
關於「(!)意見」的用法,最好去查規定,按規定來,不亂用即可。閣下不用自己下結論吧。至於「揣摩」,我認為用詞不當,這是合理的推論。關於台灣的推論,是看了一些台灣的節目後得出的。至於「共軍」那個推論,我想上面已經說的夠清楚了。既然是國民政府造的詞,他們自己使用,難道還有什麼問題嗎?至於關於「共軍」的解釋,其過程,我想說的夠清楚了,解釋的來源是有的,這一點,閣下看過解釋的話想必是清楚的。因此,並不存在無根據的問題。--歷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0月29日 (四) 14:30 (UTC)
- 看過一些台灣的節目就推論台灣最常用的是解放軍而非共軍,您要說這是合理推論我實在不敢苟同。「共軍=共匪的軍隊」一說,恕我眼拙,也沒看見您提出的根據,只看到您的推論。—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話 2009年10月29日 (四) 14:48 (UTC)
- 我就先再說說對「共軍」的解釋。國民政府成共產黨為「共匪」,難道到了「共軍」中,就來個態度大轉彎,稱呼共產黨了嗎?明顯說不通,所以解釋為「共匪的軍隊」是恰當的,因此,「共軍」這個詞就顯然不中立了。至於對台灣的推論,也許有不完善處,這一點我在上面也說過了,「「共軍」在台灣使用如何,或許閣下更有發言權」,這句話相信閣下看到了吧。--歷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0月29日 (四) 14:58 (UTC)
- 說了半天還都是您個人的推論嘛,共軍一詞是否由共匪而來,要講證據而不是想當然耳。—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話 2009年10月29日 (四) 15:40 (UTC)
- 首先,根據「共軍」這個詞的來源的出我的那個推論,是合情合理的。至於具體的證據,我一直在尋找,這一點就不勞閣下費心了。總之,這個詞的不中立性,是不能忽視的。--歷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0月30日 (五) 03:57 (UTC)
- 說了半天還都是您個人的推論嘛,共軍一詞是否由共匪而來,要講證據而不是想當然耳。—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話 2009年10月29日 (四) 15:40 (UTC)
- 我就先再說說對「共軍」的解釋。國民政府成共產黨為「共匪」,難道到了「共軍」中,就來個態度大轉彎,稱呼共產黨了嗎?明顯說不通,所以解釋為「共匪的軍隊」是恰當的,因此,「共軍」這個詞就顯然不中立了。至於對台灣的推論,也許有不完善處,這一點我在上面也說過了,「「共軍」在台灣使用如何,或許閣下更有發言權」,這句話相信閣下看到了吧。--歷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0月29日 (四) 14:58 (UTC)
具體證據在尋找是吧?你的結論真好笑,沒有可供查證的參考就打着我感覺不對要人改?雖然我不喜歡這樣嗆人,不過容我再嗆一次你是甚麼東西?是史學大家還是文化教授?,如果都不是少來感覺良好這套—Darkmoon0715 (留言) 2009年10月30日 (五) 07:45 (UTC)
- 呵呵,維基什麼時候開始論資歷了?什麼叫感覺良好?得出推論的條件可以找出很多資料。只是直接討論的資料還在搜集。閣下發言都已經涉及人身攻擊了。什麼叫「你是甚麼東西?是史學大家還是文化教授?」,這恐怕不是討論問題應有的態度。--歷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0月30日 (五) 10:41 (UTC)
- (!)意見。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推論,但是,這個推論如果無法具備足夠的參考依據或者是來源,也無法說服其他的用戶是可以被接受的合理推論,那麼,這就僅僅是個人的推論,而不是可以被廣泛接受的共識。將為能形成共識的個人推論放入編輯之中引起爭議,這樣的做法並不恰當,也有可能被視為不友善的編輯,所以請你多加思考並且以取得共識為優先,而不是以個人推論為重。-cobrachen (留言) 2009年10月30日 (五) 12:25 (UTC)
- 閣下的看法很偏激,如果得出推論的論據毫無根據,則這樣的推論並無意義。但此處不是,這裏得出推論的論據是有很多資料的。其推論就應該引起重視。如果仍舊要認為無意義,恐怕就不是單純為了條目而考慮了。--歷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0月30日 (五) 12:42 (UTC)
- 1.致Darkmoon0715,請保持文明和禮儀。
- 2.致歷史研究。您的邏輯很有意思,「這裏得出推論的論據是有很多資料的」,請問資料在哪裏,「資料還在搜集」。再次提醒您,維基百科不接受原創研究。—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話 2009年10月31日 (六) 16:56 (UTC)
- 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關於論據部分,我想,要找出國民政府使用「共匪」的資料一點也不困難吧,說論據有足夠資料應該是沒問題的。至於後面得出的推論,論據有足夠支撐,就不能認為是原創研究吧。--歷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1月1日 (日) 10:06 (UTC)
- 關於"共匪"的資料,有點年代囉,算不上容易;相反的,關於"共軍"的學術研究倒很容易找,這就是兩者之間的差別。如果你的論述成立,就能駁倒一缸子的歷史學者,此舉可謂驚天動地!應該給你鼓勵才是---阿撒晡魯 (留言) 2009年11月1日 (日) 13:38 (UTC)
- 怎麼覺得閣下有不讓人說話之嫌呢?這難道是符合維基的原則的嗎?關於國民政府使用」共匪「的材料,有何難找?看看那是的新聞稿、文件,比比皆是。至於學術研究,就一定那麼權威?我們連提出一電信看法都不可以嗎?希望閣下說話尊重一點。--歷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1月1日 (日) 13:47 (UTC)
- 看到你虎頭蛇尾的編輯(忻口戰很強硬,卻沒有後續來源,讓所有人無從查起),現在鼓勵你也有錯?共匪的材料是啥年代?起碼20年前起跳,兩岸學者所用「共軍」稱呼,到近期多有---阿撒晡魯 (留言) 2009年11月1日 (日) 23:22 (UTC)
- (!)意見。請留意一下,對於共匪的使用,參與討論的人沒有甚麼和你不同的意見,但是,你前面強調的是,共軍指的是共匪的軍隊,而不是,也沒有用過在共產黨的軍隊上,而你需要提出的資料是關於這方面的解釋,而不是國府在甚麼階段開始使用共匪這個詞。也就是說,你的推論如果沒有比較明確的資料作為佐證,那僅僅是一項推論,也就是我前面提到的,僅僅是個人的推論,其他用戶不見得會,或者是需要接受。如果要形成共識,也需要透過資料的蒐集與提供,加上你的推論作為共識形成的基礎,日後有人發出疑問的時候,可以利用這些資料作為說明。因此,請將共軍只能用於共匪的軍隊的相關研究提供出來。-cobrachen (留言) 2009年11月1日 (日) 14:00 (UTC)
- 如果照閣下的做法,恐怕就沒有什麼東西是確實的了。首先,國民政府一直稱「共匪」,偏偏在「共軍」一詞中來個態度大轉彎,無論如何都不合邏輯。解釋為「共匪的軍隊」,合情合理,其不中立性顯而易見,難道不夠清楚?!其二,「共軍」是國民政府在國共內戰時創造的詞,一個敵方創造的詞,其不中立性就已經足夠明顯了。不論現在應要做什麼其他解釋,上面兩點都是不容忽視的。如果不是因為除了為了條目之外的別的什麼原因,應該都是能夠接受和理解的。前面也說過,共產黨的軍隊各個時期都有正式的名稱,不存在沒有名稱使用的問題,卻偏偏要使用「共軍」這個有爭論的詞語,難道可以說是為了條目嗎?!--歷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1月1日 (日) 14:08 (UTC)
- (!)意見。那麼,共軍為什麼不能也作為共產黨的軍隊?我前面提到了,你的推論是,共軍僅可以解釋為共匪的軍隊,而不可以視作共產黨的軍隊解釋,那麼,這樣的一個絕對性的定義出自何處?這就是上面諸位詢問你的部分?共軍一詞算是個縮寫,而縮寫的來源可能不只一個,這也是我前面提到的。現在你要將其他可能來源一概視作不合邏輯或者是不合理,那麼,相關的資料是需要具備的,可是到目前為止,這裏所顯示的僅僅是你個人認為共軍不可以解釋為共產黨的軍隊,這也是諸位問你為什麼,可是你也答不上來的地方。即使你將這個論述提交到社群進行投票,也是會有類似的詢問。假如目前你都無法提出有效的資料,對於其他共軍的論述都是錯誤或者是不存在的,面對社群更多的人,更多種類的疑問,恐怕更難說服其他人同意你的觀點。
- 共產黨的軍隊在各時期都有各自的名稱,那麼,請問總誇來說,打從第一支共產黨的武裝力量在中國出現開始到現在,只用一個詞來慨括,要用甚麼?這也是前面不只一位提出的疑問。你要讓這個概括性的名詞不可以再使用的同時,也需要提供一個替代的用詞。-cobrachen (留言) 2009年11月1日 (日) 15:03 (UTC)
- 閣下到底有沒有認真看我的話?我前面關於「共軍」一詞有歧義早就論述過了:「那麼好吧,我們不妨從歷史角度來看看。國共內戰時期,國民政府叫共產黨為「共匪」,稱其軍隊為「共軍」。兩相結合,對「共軍」一詞的展開解釋應該是「共匪的軍隊」才比較恰當吧,其不中立性顯而易見。結果到了現在,為了證明這個稱呼沒問題,就不看歷史情況了,將之解釋為「共產黨的軍隊」。即便如此,一個詞兩個解釋,是為:有歧義。」難道閣下沒有看到?既然個嚇人未來源不止一個,雖然我認為解釋為「共產黨的軍隊」只是現在的發揮,並不妥當,但我也不否認存在。那麼,閣下也應該認同有歧義吧。既然這樣,從為了避免歧義方面看,避免使用「共軍」這樣一個有爭論的詞語,也是應該的。總的來說,應該避免使用「共軍」這樣一個有爭論的詞語。--歷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1月1日 (日) 15:14 (UTC)
- 我之前說過,共軍一詞在國共合作時早出現,並非到了國共內戰才有,請放尊重點不到視而不見阿撒晡魯 (留言) 2009年11月1日 (日) 23:22 (UTC)
歷史研究君,請詳閱維基百科:非原創研究:「所謂原創研究或原創觀念,指的是未發表的事實、爭論、推論和想法;以及對已發表材料進行的未發表分析或合成,併產生了新的立場。」
關於國府使用共匪一詞,在這裏所有人立場一致,沒有人反對這一點。單就這一點而論,借用英文的說法:我不能同意你再多。
但是您的推論是:因為國府使用共匪稱呼共產黨,所以共軍必然是共匪的軍隊的簡稱。我們質疑您的是後面這一個推論。這樣的推論有根據嗎,有廣泛性嗎?您的推論再入情入理,在維基百科屬於「對已發表材料進行的未發表分析」,也就是屬於原創研究,請詳查。—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話 2009年11月1日 (日) 16:02 (UTC)
共產黨重點在「共」,共匪重點在「匪」,於是共產黨簡稱共,如同中國共產黨簡稱中共,而共匪簡稱為匪,這點歷史研究先生應該同意吧, 依這規則,共產黨軍隊簡稱為共軍,共匪軍隊簡稱為匪軍;不然照您的說法,只要中華民國方稱簡稱用共的,展開必為共匪?所以由臺灣方面寫的「中共」都必須全展開以示清白?LHD (留言) 2009年11月2日 (一) 02:46 (UTC)
- 閣下的說法不能說沒有道理,但閣下還應考慮一個時間性。在現今連按關係緩和的情況下,創造出來的簡稱是具有現在的時間性,故不存在歧義。但「共軍」一詞則不然,這個詞和「匪軍」處於同一時代,具有它自己的時間性,不能和現在的那些詞相提並論。至於側重問題,的卻存在,但不能一次就斷定國民政府就一定在「共軍」這個詞中對「共」的解釋就會態度轉彎,這不符合歷史情況吧。所以,「共軍」這個詞是不中立,有爭論的。在共產黨的軍隊有正式名稱可以使用的情況下,避免使用這樣一個有爭論的稱呼,應該並無不妥之處。--歷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1月2日 (一) 05:12 (UTC)
歷史研究君不要迴避原創研究的問題,維基百科:非原創研究:「對已發表材料進行的未發表分析或合成,併產生了新的立場。」—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話 2009年11月2日 (一) 06:49 (UTC)
- 沒有迴避吧,首先,這不算是新的立場吧。另外,關於有歧義一部分,也和原創研究毫不沾邊吧。--歷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1月2日 (一) 06:54 (UTC)
- 請不要扭曲條文原意,所謂的新立場,在這裏指的是「已發表材料」本身沒有提出,而經維基用戶自行推論分析所得出的結論。
- 請您直接拿出「共軍=共匪的軍隊」的客觀根據。—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話 2009年11月2日 (一) 07:27 (UTC)
- 如果照閣下的解釋,也請拿出「共軍」=「共產黨軍隊」,且普遍承認該用法並無中立性問題的客觀依據,而不是一個過去的討論結果。--歷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1月2日 (一) 07:43 (UTC)
- 如果中共方的文件有不少使用共軍自稱的紀錄,是否就可解決您認為的爭議?LHD (留言) 2009年11月2日 (一) 10:45 (UTC)
- 首先,要看這是什麼年代的文件,如果不是國共內戰時期的文件,而是單純為了和「國軍」對稱,則並不可取。第二,即便是內戰時期的文件,也還要看當時所處的環境,如果是談判期間的文件,也應當慎重考慮。綜此兩點,並加上共產黨軍隊有自己的正式名稱,使用「共軍」這一有爭論的名稱是不恰當的。--歷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1月2日 (一) 11:00 (UTC)
- 若有人質疑孫中山這個名稱不中立,那麼應該是質疑者提出不中立的理據,而非叫別人提出孫中山一詞符合中立性的理據。對共軍一詞的質疑亦然。此語在台灣最為常用,從無中立性爭議,您不許維基百科在台灣地區用與轉換使用,應該由您提出客觀依據。台灣社會近二十年來,已揚棄早先對中國大陸各種貶抑性的稱呼,共軍一詞正因為是中性用法,所以繼續使用。又您說國府把共匪和共軍併用,我看到當時的國軍電文,卻都是稱匪軍而非稱共軍的。—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話 2009年11月2日 (一) 15:02 (UTC)
- 首先,沒人說過孫中山這個名稱不中立,類比也要找個像的。另外,你又扯回去了。台灣不等於全世界,在台灣被認為沒有問題不等於就放之四海而皆準了。另外,你說在台灣使用如何如何廣泛,還是在空口說白話,可有如前面你說的,有足夠「客觀根據」?至於不允許轉換,現在正在討論,當時國民政府的電文,對共產黨的稱呼多了,不僅有「共匪」,還有直接叫「匪」的,豈可全部講完?難道共產黨不用自己的解放軍名稱,卻偏要用個不倫不類的「共軍」?這個詞由國民政府創造,本就沒有問題。其不中立性,也是顯而易見的。硬要搞這個轉換,而對正規的、沒有爭議的名稱視而不見,恐怕台灣民眾不會不知道什麼是解放軍吧,其目的明顯不是為了改善條目,也絕不是單純為了一個轉換。--歷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1月2日 (一) 15:25 (UTC)
- 若有人質疑孫中山這個名稱不中立,那麼應該是質疑者提出不中立的理據,而非叫別人提出孫中山一詞符合中立性的理據。對共軍一詞的質疑亦然。此語在台灣最為常用,從無中立性爭議,您不許維基百科在台灣地區用與轉換使用,應該由您提出客觀依據。台灣社會近二十年來,已揚棄早先對中國大陸各種貶抑性的稱呼,共軍一詞正因為是中性用法,所以繼續使用。又您說國府把共匪和共軍併用,我看到當時的國軍電文,卻都是稱匪軍而非稱共軍的。—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話 2009年11月2日 (一) 15:02 (UTC)
- 首先,要看這是什麼年代的文件,如果不是國共內戰時期的文件,而是單純為了和「國軍」對稱,則並不可取。第二,即便是內戰時期的文件,也還要看當時所處的環境,如果是談判期間的文件,也應當慎重考慮。綜此兩點,並加上共產黨軍隊有自己的正式名稱,使用「共軍」這一有爭論的名稱是不恰當的。--歷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1月2日 (一) 11:00 (UTC)
- 如果中共方的文件有不少使用共軍自稱的紀錄,是否就可解決您認為的爭議?LHD (留言) 2009年11月2日 (一) 10:45 (UTC)
- 如果照閣下的解釋,也請拿出「共軍」=「共產黨軍隊」,且普遍承認該用法並無中立性問題的客觀依據,而不是一個過去的討論結果。--歷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1月2日 (一) 07:43 (UTC)
- 沒有迴避吧,首先,這不算是新的立場吧。另外,關於有歧義一部分,也和原創研究毫不沾邊吧。--歷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1月2日 (一) 06:54 (UTC)
- (!)意見。1949年之前,解放軍不存在,所以就得要換用其他名稱。我在前面不只一次提到,對於橫跨多個時間點的描述,只用一個詞的時候,要使用那一個?而你聲稱的不中立,除了你個人推論以外,其他較為具體客觀的資料,到目前為止都沒有被提出來,自然也很難讓其他參與的人了解你所強調的不客觀,究竟是總合多方的意見與資料,還是你個人的想法。
- 而且後面這幾天的討論,可以說是在轉圈圈,對於實際上的共識是沒有幫助的。共匪一詞不具備中立性是沒有什麼問題的。所以可以不需要繼續討論。唯一的問題是,共軍是不是僅能解釋為共匪的軍隊。既然共產黨的軍隊的縮寫也是共軍,那麼,認為這個縮寫不能成立,不能被使用的一方,需要提出適當的資料來解釋為什麼共軍不可以解釋為共產黨的軍隊。如果未能提出資料,而只是在反覆強調自己的推論,是無法使其他用戶信服的。
- 所以,我覺得兩個方向可以走,一個是以具體的資料來證實共軍僅能表示共匪的軍隊一說。一個是把這個議題拿到互助客棧,以具體的資料讓更多的人討論。不過,這兩個方向的前提,都是共軍只能代表共匪的軍隊的說法,需要有客觀的來源,才有可能站得住腳,否則拿到互助客棧也不會有任何結果。在沒有其他共識或者是決定前,那麼任何人使用共軍都是恰當的,針對此點的回退或者是引發編輯戰,是有可能被認為是破壞,所以還請多留意。-cobrachen (留言) 2009年11月2日 (一) 15:46 (UTC)
- 首先,共產黨軍隊在不同時期有不同名稱,對應使用就行了,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實際上也不是太多名稱,不至於記不到吧,大致如下:紅軍、八路軍、第十八集團軍、新四軍、解放軍,關於韓戰在特殊使用一個:志願軍。難道很難記嗎?另外,如果閣下認真看我前面的內容,就會知道我並不否認「共軍」有兩個解釋,我只是從歷史角度考慮,認為解釋為「共產黨的軍隊」不恰當,但並沒有否認有兩種解釋。因此我才會提出有歧義,即便僅從有歧義來考慮,使用這個詞也不恰當。何況這個詞明顯不中立。如果實在在這裏討論不出結果,不如擴大範圍進行討論。--歷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1月3日 (二) 02:41 (UTC)
國家圖書館中文期刊篇目索引:[1]
以「共軍」為關鍵字得出659筆,以「解放軍」為關鍵字得出260。—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話 2009年11月3日 (二) 07:30 (UTC)
- 可以明細一點嗎?比如這些書是什麼時代的?當時的社會環境是怎樣的?可能受到的影響等等。以便綜合判斷。--歷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1月3日 (二) 07:32 (UTC)
- 以共軍為關鍵字檢索,並以時間遞減方式排列選出2005-2009年間的文章,在學術性+一般性文章中,有175筆。學術性文章則有158筆。
- 以解放軍為關鍵字檢索,並以時間遞減方式排列選出2005-2009年間的文章,在學術性+一般性文章中,有119筆。學術性文章則有48筆。—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話 2009年11月3日 (二) 08:57 (UTC)
- 根據閣下提供的數據,容易看出,在學術性+一般性的文章中,兩個名稱使用的頻率差別並不大,主要差別是在學術性文章中。所謂「一般性」,應當是具有大眾的意思吧。如果是,則可看出在台灣民眾中,現在並不偏向於使用哪一個。至於完全學術性的文章,恐怕就就和文章的人的立場有更為密切的關係,如果要討論這方面的問題,應該可以專門開一個題目了。百科,是要面向大眾的吧,雖然本身是有學術性的,但也是以大眾為受眾。既沒有明確偏向,加之「共軍」這一稱呼不中立且不正式,所以沒有必要使用。以上為根據閣下的資料所作出的分析。--歷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1月3日 (二) 10:11 (UTC)
- 「共軍一詞不中立」始終只是您的一面之詞。
- 一般性文章,有些是對當代解放軍的報導,也有些是大陸地區作者來稿,用解放軍一詞機會較多。無論如何,該數據顯示台灣現在仍以共軍一詞為最常用。—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話 2009年11月3日 (二) 10:50 (UTC)
- 首先,這不是我的一面之詞,在維基百科中,認為「共軍」一詞不中立的,絕不止我一個。只不過在這裏承擔主要討論工作的,只有我一個。至於你新提出的來稿問題,先對你一開始不說全面表示憤慨。下面開始說這個問題,不論來稿如何,讀到文章的都是台灣民眾吧,若是他們不能接受解放軍這個用法,文章就不可能正常發表。因此要說台灣民眾就多偏向,仍舊是說不通。--歷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1月3日 (二) 10:56 (UTC)
- 台灣沒有人無聊到不接受「解放軍」一詞,在這裏跟你討論的幾位朋友也沒人不接受「解放軍」這個用法。早先就說了,台灣人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共產黨和共軍/解放軍早已承認到不能再承認。台灣人同時接受「解放軍」和「共軍」這兩個詞彙,而最常用「共軍」,這一點矛盾也沒有。台灣是有言論自由的地方,出版者尊重原作者的用詞,民眾對不同立場的內容也早司空見慣,用解放軍字樣當然毫無問題。但總的來說仍以共軍為最常用,尤其是歷史性的文章。您別老覺得用共軍一詞是別有居心,這不合善意推定,也不符實情。您要看證據,給您拿出來了,您要對着證據強加解釋不肯承認那我也無法。相對的您始終拿不出論據來,這樣的討論實在沒有繼續的必要。—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話 2009年11月4日 (三) 16:59 (UTC)
- 首先,這不是我的一面之詞,在維基百科中,認為「共軍」一詞不中立的,絕不止我一個。只不過在這裏承擔主要討論工作的,只有我一個。至於你新提出的來稿問題,先對你一開始不說全面表示憤慨。下面開始說這個問題,不論來稿如何,讀到文章的都是台灣民眾吧,若是他們不能接受解放軍這個用法,文章就不可能正常發表。因此要說台灣民眾就多偏向,仍舊是說不通。--歷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1月3日 (二) 10:56 (UTC)
- 根據閣下提供的數據,容易看出,在學術性+一般性的文章中,兩個名稱使用的頻率差別並不大,主要差別是在學術性文章中。所謂「一般性」,應當是具有大眾的意思吧。如果是,則可看出在台灣民眾中,現在並不偏向於使用哪一個。至於完全學術性的文章,恐怕就就和文章的人的立場有更為密切的關係,如果要討論這方面的問題,應該可以專門開一個題目了。百科,是要面向大眾的吧,雖然本身是有學術性的,但也是以大眾為受眾。既沒有明確偏向,加之「共軍」這一稱呼不中立且不正式,所以沒有必要使用。以上為根據閣下的資料所作出的分析。--歷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1月3日 (二) 10:11 (UTC)
沒有論據支撐,空口白話誰都會---阿撒晡魯 (留言) 2009年11月4日 (三) 15:07 (UTC)
沒有證據?就依閣下提供的證據就能看出這兩個詞語在台灣的使用,本就沒有那麼重的偏向性。這一點前面也講過了,難道閣下選擇性失明?另外,這裏是維基百科,正式一點,避免爭議是沒問題的吧。「共軍」這一詞語的爭議性,照顧閣下感情,這次暫不使用不中立性,是明明白白存在的。避免使用,是沒有問題的。另外,閣下也只提供了一個搜索結果,有沒有更有說服力的呢?這本就是個靈活的問題,前任未必討論的那麼全面,尋找是會繼續的,但也請閣下正視爭議。--歷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1月5日 (四) 04:44 (UTC)
今天誰說不中立??有爭議也要附上來源
相關論述來源一經補全,反方便能開始對「主張用法中立」進行回擊,這才算討論,才叫有爭議
怎會信誓旦旦說不中立,就要求所有人反覆證明共軍用法中立?並且要求避免在編輯中使用共軍?
你的心態實在猖狂!
未補足來源之前,沒必要的討論可以結束---阿撒晡魯 (留言) 2009年11月5日 (四) 12:31 (UTC)
誰猖狂啊?誰一來就破口大罵啊?閣下何不審視審視自己?反覆論證招你惹你啦?有什麼問題?!--歷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1月5日 (四) 12:45 (UTC)
奉勸你態度收歛點,這不叫破口大駡,駡人不會這麼溫和,老愛亂用詞彙---阿撒晡魯 (留言) 2009年11月6日 (五) 21:10 (UTC)
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之前你一直說沒證據,現在有一條了。前面你口口聲聲說,國民政府方面只使用「匪軍」,而不使用「共軍」。單根均金門炮戰老兵的回憶,則不是這樣。石一宸老人回憶,炮戰當天,監聽金門方面的無線電,內容連暗語都不用了,喊的是:「共軍的炮火太厲害了,我們被打的沒有一點辦法。」足可駁斥了。另外,難道閣下認為愛着炮彈從嘴裏喊出的「共軍」會是一個中立的詞彙?希望閣下再思考一下。--歷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1月6日 (五) 04:14 (UTC)
- 這也值得您拿出來當證據?
- 1.這無法證明「共軍」等於「共匪的軍隊」。
- 2.敵對雙方不一定使用不中立名稱來稱呼對方,譬如中日戰爭時,日本的軍隊正式名稱是「大日本帝國皇軍」,中國方面當時稱之為「日軍」、「鬼子兵」或「日寇」等等。鬼子兵和日寇顯然不中立,「日軍」中立性無可置疑,也從沒有人跳出來說日軍是「日本鬼子的軍隊」的簡稱。照你的邏輯,國民政府和中國人既然稱日本人為日本鬼子或日寇,又同時稱其軍隊為日軍,那日軍顯然是「日本鬼子的軍隊」簡稱,中立性大有問題才是。又要說正式名稱,那維基百科就應該用「皇軍」一詞,可大家都用「日軍」,卻也從無問題。—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話 2009年11月6日 (五) 05:51 (UTC)
不值得當證據?沒列出的時候你要催着要,列出了你又說不值得當,諸多要求,頗難伺候。這與日軍這個稱呼有着本質的區別,當時日軍的正式名稱就叫「大日本皇軍」,簡稱日軍,有何不可?而中國軍隊的正式名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簡稱就應該是解放軍。如何蹦出一個「共軍」來了?可見得着與日軍這一稱呼的本質區別,即便不爭論具體解釋,也可說它不是一個中立的稱呼。難道閣下挨着炮彈,想別人求援的時候,對打你的人還會使用中立的稱呼?如果是,閣下的「高風亮節」就着實值得佩服了。「共軍「既不正式,也有問題。用它,只會有無盡的爭論;不用,天又不會塌,又不會就理解障礙了。居然還能爭這麼久,心裏實在「佩服」。--歷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1月6日 (五) 10:04 (UTC)
- 敵對雙方使用中立名稱相稱有甚麼奇怪,還高風亮節呢,好教你知道,八二三砲戰時中共中央軍委對前線的電報就有稱對手為「國軍」的,空軍上將劉亞樓呈北京的毛澤東彭德懷的戰情判斷電文中也用的「國軍」,一般戰士雖常用「國民黨軍」、「蔣軍」,偶爾也有用「國軍」的。國軍官兵用中性稱呼指涉對手有甚麼奇怪?國府也常用毛澤東本名,不一定完全都稱該人物為「毛匪」,照你這樣說,凡是敵對雙方必用非中立性用語,那毛澤東也變成非中立稱呼了。
- 閣下每次都拿出前半段證據,再加上後半段個人推論,就說是有證據了。歷史要能這樣研究那真太容易了。您在大陸(或港澳?)看過一些台灣的電視節目,就敢論定台灣人比較常用解放軍。給你看台灣的國家圖書館專業統計數據證實共軍最常用,你卻推論一堆不肯承認。在您眼中偶然在大陸看到的一些台灣電視節目,顯然效力要大過國家圖書館的統計。我不敢苟同,也生受不起您的佩服,討論可以休矣。—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話 2009年11月6日 (五) 16:15 (UTC)
- (:)回應,我現在再強調一次我前面提出的:我在前面不只一次提到,對於橫跨多個時間點的描述,只用一個詞的時候,要使用那一個?。如果繼續拿各時間點的稱呼來當作回應,而不先看清楚我這個問題,那麼,這種推論就不需要討論下去,閣下到底有沒有認真看我的話?,這句前面體提出的話,請你多思考。此外,共軍只能用於共匪的軍隊的資料,還是沒有看到具體的來源。-cobrachen (留言) 2009年11月6日 (五) 16:32 (UTC)
喊的是:「共軍的炮火太厲害了,我們被打的沒有一點辦法。」對共軍炮火的無奈,那不中立?照你這麼說,雙方交戰時使用的詞彙均屬不中立,那維基只要附有來源的戰爭史料多該刪去,以符合您所謂的中立原則???---阿撒晡魯 (留言) 2009年11月6日 (五) 21:10 (UTC)
cobrachen閣下,你到底有沒有看我的話?請問,跨越多個時間點就一定要只用一個稱呼,是哪裏的規定?怎麼會有這種怪誕的規定?維基也沒有這樣的規定吧!如果某些情況下一定要這樣做,也個可以說清楚「共產黨方面軍隊」。我上面也說過,即便先不說具體解釋,從資料來看,「共軍」這一稱呼也有問題。至於阿撒晡魯,閣下那句話純屬主觀臆斷,閣下要麼就是個人意識形態太重,要麼就根本沒有理解什麼是中立,對此,本人只能報以無奈而已,閣下在這個討論中發表的觀點,讓人實在比較無語。--歷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1月7日 (六) 10:26 (UTC)
喊的是:「共軍的炮火太厲害了,我們被打的沒有一點辦法。」先忽略討論中的「共軍」兩字,改成:「對方的炮火太厲害了,我們被打的沒有一點辦法。」
內容沒有出現詆毀對方或不敬之處,請〔歷史研究〕 詳細解說一下有何中立問題
如果只因為陣營的不同,而又套上『不中立』的大帽,實在讓人難以忍受---阿撒晡魯 (留言) 2009年11月13日 (五) 14:43 (UTC)
你也真夠厲害的,你說忽略就可以忽略了?有何不中立,我講得已經夠清楚了。--歷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1月14日 (六) 08:08 (UTC)
詭辯!你從頭到尾那次交代清楚?尚未證實『共軍』一詞有貶義之前,理當忽略
內容有何不中立?----阿撒晡魯 (留言) 2009年11月14日 (六) 16:37 (UTC)
另外,我有一點疑問:如果因為當年「共軍」一詞在台灣最常用而棄正式名稱「解放軍」不用,那麼此等思路如果拿到現在也適用的話,則可否因「台軍」一詞在中國大陸最常用而棄其正式名稱「中華民國國軍」、「國軍」不用?我此言並非意圖讓「中華民國國軍」在zh-cn下被轉換為「台軍」,而是試圖提醒各位,做事應該換位思考,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9年11月14日 (六) 18:27 (UTC)
「台軍」光從字面可直接解讀為:台灣國的軍隊或台灣軍隊(台獨已建國,中華民國不存在)、台灣島軍隊(島格化),是否符合事實?或有無貶義?可受公評~
「解放軍」並非棄之不用,是因為一路以來共產黨所建立的軍隊有『繁多』稱謂,而有簡化後的慣稱----阿撒晡魯 (留言) 2009年11月15日 (日) 02:31 (UTC)
- 1.不言國軍而言台軍,係因為「國軍」之全稱為「中華民國國軍」,而中華人民共和國並不承認中華民國之地位而只稱台灣,不承認「中華民國總統」而稱之為台灣領導人,不承認「中華民國國軍」及「國軍」而稱之為「台軍」。這涉及貶低問題。
- 2.共軍係共產黨的軍隊之簡稱,並不涉及前項之承認或貶低問題。如前述台灣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號、中國共產黨、解放軍等早已承認到家,乃至民眾在街上揮舞五星旗,都完全沒有問題。
- 3.共軍一詞可統攝不同時期共產黨軍隊稱呼,前面已討論過很多。事實上共軍在各時期名稱,並不是斷代清楚一個時期只有單一稱呼的。譬如八路軍和新四軍就同時存在很長一段時間。在抗戰勝利後到國共內戰開打前,共產黨旗下的部隊番號紛雜,同時有十八集團軍、新四軍、山東解放軍、東北民主聯軍等,用「共軍」來統稱當時全中國共產黨旗下各軍隊,有其必要。共軍一詞不僅有跨時間作用,也有在單一時間內統稱的作用。—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話 2009年11月15日 (日) 05:36 (UTC)
- OK,現在輪到閣下說使用「台軍」是大陸不承認「國軍」的變通稱呼方式了。其實我在上面已經提過,使用「共軍」是台灣不承認「解放軍」的變通稱呼方式,而我這一說法的依據,正是行政院陸委會之《中共黨政軍機關企業學術機構團體旗歌及人員職銜統一稱謂實施要點》一文,其中不止規定了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各級政府機關冠稱「中共」,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稱為「中共『國務院總理』」(還加了引號的),還明確提到:「各級軍事組織、機構、部隊人員之通稱在各級軍事組織、機構、部隊名稱上加中共或共軍二字,職銜加引號」。此篇可靠來源,已然可以說明「共軍」一詞確是台灣方面不承認「解放軍」的變通方式。因此,既然大陸一方不承認「國軍」的變通方式「台軍」不可使用,那麼台灣一方不承認「解放軍」的變通方式「共軍」同樣不應該使用。否則即有雙重標準之嫌;
- 同第一條解釋;
- 我認同「共軍一詞可統攝不同時期共產黨軍隊稱呼」的說法。然而,拋開百科全書所需要的精準不說,我想請問閣下,金門炮戰是否發生在國共內戰開打前?是否發生在中共軍隊尚未由官方統一稱謂之前?用共軍來統稱1946年前全中國的共產黨旗下軍隊尚有合理之處,但既然主人已經給出了新的統稱「解放軍」,為何還要堅持着「共軍」不放,依然用「共軍」這一不甚精準的詞語來指代「解放軍」?這又是什麼道理?--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9年11月15日 (日) 14:46 (UTC)
首先,並未涉及「台軍」這一稱呼的問題。另外,這個討論都這麼久了,在這麼下去,仍舊是誰也說服不了誰,現在是不是應該更現實地尋找一個折衷方案。畢竟這裏不是論壇。--歷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1月15日 (日) 08:41 (UTC)
- 致菲菇:首先謝謝您的意見以及您提供的可靠來源。但如果您認同「共軍」一詞可統攝不同時期共產黨軍隊稱呼,那麼共軍一詞何來中立性問題?如果您認同用共軍統稱1946年前(事實上東北民主聯軍到1948年1月才更名為東北人民解放軍)全中國的共產黨旗下軍隊尚有合理之處,那麼我們是否能夠在與1948年以前相關的條目中使用此一名詞?
- 「共軍」一詞曾在中華民國政府被當成不承認「解放軍」情況下的代稱,不表示這個名詞就一定是不中立的(當然不正式,但不必然不中立)。正如大陸到今天仍以「蔣介石」為主要用法,在最初也是有不願意稱其名「中正」之意,但即便如此蔣介石此一名詞並不因此就違反中立性了。
- 台灣當前公文書的用法已經有新的規定,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簡稱中國,當然你我都知道這是綠朝執政時巴不得兩岸一邊一國所造成的結果,無論如何現在台灣人看待大陸的態度已經不是民國八十一(1992)年時的樣子了。但您一定比我清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到今天依然不承認中華民國的地位,所以「台軍」一詞至今仍是一個貶抑用法,和「至少可以統攝1948年以前共產黨軍隊」的「共軍」一詞不可相提並論。何況共軍是指共產黨的軍隊,解放軍到今天也依然是由共產黨絕對領導的軍隊,仍有黨軍的性質,稱共軍有其合理性。敢問「台軍」呢?這是甚麼名詞的簡稱?背後的語言邏輯是甚麼?
- 我知道您和歷史研究所堅持的在內涵上有所不同,您所言也有一部分讓我覺得有道理,可以說服我。我所堅持的是,「共軍」一詞絕不是非中立用法,您說在1958年這個時段依照精準性使用解放軍一詞較妥,我可以接受。在八二三砲戰這個條目不用共軍一詞,也就罷了。但我依然堅持,在大跨度的時間上使用「共軍」一詞絕不是一件違反中立性的做法。尤其在1948年以前的條目中用共軍一詞統攝描述共產黨旗下眾多部隊的動態,更有其道理。—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話 2009年11月15日 (日) 16:11 (UTC)
- 那麼我們應該有這樣的共識了,也就是在本條目中不使用「共軍」而使用「解放軍」,我相信說到現在你我也都不會反對這點的,cheers!
- 此外,在大跨度的時間上使用「共軍」一詞的確不能算作是違反中立性的做法,我亦認同此點。然而,「共軍」一詞是不精準的說法,因此,如果時間跨度足夠小,那麼使用原本的稱呼就比使用「共軍」更為恰當。而假如條目要參與優良或特色條目評選,那麼我相信在評選時也會要求將「共軍」換為更精確的說法的。但歸根結底,在大跨度的時間上使用「共軍」並不算是一種錯誤的做法,尤其是在沒有統一為「解放軍」的1946年(或1948年)前。關於「共軍」一詞的使用在何時、何條目恰當還有很多方面可以探討,但已不屬於本條目的討論範圍了,故如果閣下希望繼續討論此問題,或可移駕互助客棧或talk:國共內戰發起,在下如有時間亦願意繼續參與討論。--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9年11月15日 (日) 16:22 (UTC)
- 我一向很尊敬您參與討論的態度,也很樂於就此問題和您達成共識。—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話 2009年11月15日 (日) 16:36 (UTC)
- 基本同意菲菇的觀點,這個討論終於可以結束了。--歷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1月16日 (一) 08:55 (UTC)
- 歷史研究君基本同意菲菇的觀點,是否表示您同意「在大跨度的時間上使用共軍一詞的確不能算作是違反中立性的做法」?呵呵,我無意翻案繼續吵下去,在這個條目基於精準性不用共軍是我可以接受的,但共軍一詞的中立性依然為我所堅持。其他條目該如何使用也就再說囉。—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話 2009年11月16日 (一) 09:35 (UTC)
- 所謂「基本同意」,是指整體上同意菲菇的觀點,至於哪句完全同意,哪句有意見,扯起來又沒完沒了了。還是具體條目具體討論為好。--歷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1月16日 (一) 09:45 (UTC)
精準的說應該用人民解放軍(PLA),至於為何去「人民」改用解放軍來簡稱,應該與Party's聯想有關?---阿撒晡魯 (留言) 2009年11月17日 (二) 09:56 (UTC)
是閣下聯想過多吧,這只不過是簡化程度不同,實際都在使用。--歷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1月17日 (二) 12:39 (UTC)
請歷史研究君留意版權問題
您所編寫的內容:「廈門前線的作戰文書、電報往來、情報分析、戰鬥簡報、總結,除了個別對金門使用203榴砲情況提到寥寥一二筆外,大多不曾提及,重視程度明顯不如對待台灣部署「屠牛士」地地飛彈和「響尾蛇」空空飛彈,以及美國航空母艦特混艦隊。9月26日之後的戰鬥損失統計,也未見有大幅度增加的情況。」直接轉錄沈衛平的著作一字不差,有違版權方針,請稍加改寫以符合規定。—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話 2009年11月9日 (一) 13:30 (UTC)
既如此,這就前去做適當修改。閣下引用的「俞大維得到戰報」一段,似也有這種情況,望注意。--歷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1月9日 (一) 13:46 (UTC)
- 請仔細對照原文,我張貼的文字是改寫過的。—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話 2009年11月9日 (一) 15:18 (UTC)
- 我對過原文,但那個改動的微小程度,實在有夠大。如果那也叫改動的話,我就也做過改動了。不過現在,那兩段都沒什麼問題了。--歷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1月9日 (一) 15:34 (UTC)
模板中參戰方的「白團」
當前模板中,參戰方左框中有「白團(日本軍事顧問團秘密協助與參與)」,並且掛上日本國旗。
此一顧問性質單位,雖由日本退役軍人組成,但非日本政府組織,而是以外國人身分受中華民國政府委託的體制外顧問人員,能否謂其「參戰」尚待斟酌,即便可謂參戰,該單位也是中華民國控制下的組織,而非由日本官方派遣的聯軍。
林克評論李志綏的文章
用戶:歷史研究增添林克評論李志綏的文章,引用來源為博客,不符可靠來源。林克的著作頗為知名,應有出版品或可靠來源可以引用,提醒您修改一下註釋中的來源連結。—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話 2009年11月16日 (一) 12:03 (UTC)
收到,我最初添加的不是這個來源。但那個來源不知怎麼的,有位仁兄非說有問題。我就去毛澤東私人醫生回憶錄條目中找的現在這個來源。既如此,我再費心找找就行了。--歷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1月16日 (一) 12:30 (UTC)
來源已經更換好了,特來說一聲。--歷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1月16日 (一) 13:35 (UTC)
- 當前的來源還不能算妥當,因為WP:可靠來源的標準之一是曾公開出版過,所以應該提供該書的出版項,如作者、出版年、出版社、ISBN等。—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話 2009年11月17日 (二) 03:51 (UTC)
- 這還要麻煩閣下共同來處理一下了,本書作者相信都知道,出版社是中央文獻出版社,但出版年和ISBN我就不是很清楚了,麻煩閣下協助一下。--歷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1月17日 (二) 07:32 (UTC)
作家朱和之的觀點屬於非主流觀點
維基不應該把一個作家的觀點放到正文裏面。他連個歷史學家都不算,就是個文學作家,還不如李敖的話有權威。 98.253.57.83 (留言) 2010年1月17日 (日) 19:19 (UTC)
- 作家朱和之的觀點也是很幼稚的,例如「朱和之綜合分析道,中華人民共和國若想佔領金門,必不會採用全島濫射的戰術」,其實他是站在一個後來人的角度觀察歷史,而並非站在當時歷史的角度觀察。如果站在歷史的角度,在當時,國軍剛剛從大陳島主動撤退,共產黨之所以濫射金門,不過就是想封鎖恐嚇國軍,從而等待第二個大陳島撤退,從而輕取金門。吸取古寧頭戰役的教訓,共產黨知道登陸金門勝算不大,所以採取了大陳島的模式而已。一個文學作家對待歷史的觀點有什麼可信度?98.253.57.83 (留言) 2010年1月17日 (日) 19:25 (UTC)
- 若要全面封鎖金門,不該只有砲擊,砲擊有其死角,精準度也不足。當時共軍打破軍史記錄的砲擊確實到達了「濫射」的地步,但其效果卻不成比例,對於國軍有生戰力、武器物資和交通通訊等破壞有限(譬如國軍一直躲在工事中,人員傷亡不過百分之三),也無法真正完全封鎖金門。真的要封鎖金門,就應該動用空中轟炸,也應再加強海上的圍堵,這都是共軍能力所及而沒有做的,因為大陸方面看待這場戰爭確實是政治性高於軍事性。
- 大陳和金門狀況大不相同,老蔣可以放棄大陳,卻絕不會放棄金門,因為金門是台灣和大陸的連結,放棄金門,台灣就有被國際社會逼迫獨立的可能,這是老蔣不能接受的。老蔣手下百萬大軍多是大陸來的,放棄金門將會造成國軍的騷動乃至中華民國政府對台灣的統治危機。所以光打打砲是逼不退國軍的,這點老毛也知之甚詳。
- 確實朱和之不是軍事專家也非歷史學家,他對共軍戰術選擇的分析也許不宜引用太多。但近年來,認為金門砲戰政治性大於軍事性的研究分析越來越多,認同「毛澤東並未真的想要奪下金門」此一觀點的也不少。本節內容不是只有朱和之一家之言,也不是罕見的非主流觀點,請查照。—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話 2010年1月18日 (一) 03:44 (UTC)
- 你說的部分觀點我是不同意的,金門炮戰首輪炮擊就打死了吉星文趙家驤,你卻說對於國軍有生戰力、武器物資和交通通訊等破壞有限,不知道怎麼不算'有限'?至於海上圍堵的戰鬥,更是枚不勝舉;空戰也發生多次。金門炮戰雖然是以823炮擊島嶼開始,但是823之後的炮擊並非濫射本島,而是針對運輸船隻,阻斷國軍的海上補給,所以才有後來的美國軍艦護航,和太平號被炸沉。共軍目的顯而易見。具體的軍事問題我不想探討,不過僅根據你的這些論據,你說的「所以光打打砲是逼不退國軍的,這點老毛也知之甚詳。」這種說法我是完全不相信的。98.253.57.83 (留言) 2010年2月9日 (二) 22:35 (UTC)
- 作家朱和之的觀點也是很幼稚的,例如「朱和之綜合分析道,中華人民共和國若想佔領金門,必不會採用全島濫射的戰術」,其實他是站在一個後來人的角度觀察歷史,而並非站在當時歷史的角度觀察。如果站在歷史的角度,在當時,國軍剛剛從大陳島主動撤退,共產黨之所以濫射金門,不過就是想封鎖恐嚇國軍,從而等待第二個大陳島撤退,從而輕取金門。吸取古寧頭戰役的教訓,共產黨知道登陸金門勝算不大,所以採取了大陳島的模式而已。一個文學作家對待歷史的觀點有什麼可信度?98.253.57.83 (留言) 2010年1月17日 (日) 19:25 (UTC)
此條目存在嚴重的中立問題!
此條目存在嚴重的中立問題!我希望台灣學者方面能提出更多的來源。--龍騰四海 2012年2月5日 (日) 17:25 (UTC)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垃圾
這是什麼發言?符合維基的學術精神麼?—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Wzfcns(對話|貢獻)於2018年10月22日 (一) 13:57 (UTC)加入。
關於序言
有用戶不加說明隨意回退序言部分的編輯,卻不在討論頁說明原因。 本來這是回退者應該做的,現在由被回退者代替他做。 原來的序言部分內容如下
「八二三砲戰(又稱第二次台灣海峽危機、台灣稱八二三炮戰)是指1958年8月23日至10月5日之間,發生於金門及其周邊的一場戰役。國共雙方以隔海砲擊為主要的戰術行動,因此被稱為砲戰。解放軍在砲戰時(8月23日-10月5日)向金門射擊砲彈達47.5萬發炮彈,中華民國陸軍金門防衛司令部(金防部)司令陸軍上將胡璉要求國軍死守金門,並得到美國海軍護航,維持金門補給線。其後中華民國陸軍獲得八吋口徑榴彈炮,反擊位於廈門的解放軍。後來解放軍放棄封鎖,宣佈改採「單打雙停(逢單日砲擊,雙日不砲擊;單打雙不打)」的方針,逐漸減少攻勢。至此,中華民國成功守衛金門。中華人民共和國方面維持單打雙不打狀態直到1979年其與美國建交為止。」
這個敘述存在諸多嚴重問題:
1, 「胡璉要求國軍死守金門」 這句話的準確性存在問題, 是否放棄金門已經是蔣介石級別的問題,而不是胡級別的問題。有突出胡璉的嫌疑。
2,「解放軍在砲戰時(8月23日-10月5日)向金門射擊砲彈達47.5萬發炮彈」, 沒有提及國軍發射多少炮彈,中立性存疑。
3,「後來解放軍放棄封鎖」,可是序言裏根本沒有提及什麼時候開始「封鎖」,哪來的放棄?
4,「其後中華民國陸軍獲得八吋口徑榴彈炮,反擊位於廈門的解放軍。」 準確性有問題, 反擊是在開戰當天就開始,並非這時候才開始。
最嚴重的問題在於,序言沒有提及誰先開戰,站斗是如何演化,諸多要素缺失。 Martingale(留言) 2012年8月25日 (六) 15:57 (UTC)
- 你看不出問題就算了,難道還不會比較嗎?哪個版本好難道不是一目了然嗎?你作為維基編輯,寫不出通順的段落不要緊,連通順的段落還要回退,這不是很悲哀嗎?Martingale(留言) 2012年8月27日 (一) 14:53 (UTC)
優良條目評選(第二次)
八二三砲戰(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分類:戰爭、台灣、中國等,提名人:Z7504(留言) 2015年12月28日 (一) 02:46 (UTC)
- 投票期:2015年12月28日 (一) 02:46 (UTC) 至 2016年1月4日 (一) 02:46 (UTC)
- 符合優良條目標準:提名人票。應該有符合標準了,不正確的語言語法已經修正。—Z7504(留言) 2015年12月28日 (一) 02:46 (UTC)
- 不符合優良條目標準:參考來源格式不規範。如果樓主不收手的話,將來和三藍一同「入冊」的時候就別吵鬧了。--春卷柯南夫子 ( 論功行賞 ) 2015年12月28日 (一) 14:40 (UTC)
- 樓上別這樣,維基社群自己有自己的一套審查標準,新手看規則的字面意思確實會認為這樣的文章符合標準,不宜過分嚴厲---Koala0090(留言) 2015年12月30日 (三) 08:25 (UTC)
- 燒賣烈士提過,「維基百科不是學校,新用戶亦不是學生,舊用戶沒責任用勺子餵飽他們」(雖然某些人不同意,認為這樣妨礙新手的成長),也有說「嚴師出高徒,慈母多敗兒」(雖然也是某些人不同意,認為嚴厲對待新手是不友善的舉措)。審查規則是約定俗成的,這體現於此前當選的優良條目和其他當中,用戶要知道這並不能單從字面理解。--春卷柯南夫子 ( 論功行賞 ) 2015年12月30日 (三) 09:52 (UTC)
- 不符合優良條目標準,理由為諸多段落尚缺腳註,部分參考來源缺失,期待提名人根據此理由完善條目,祝節日快樂,謝謝。另,提醒一下春卷柯南閣下,請不要傷害新手以及討論中應該文明,您將ta與另一位因種種原因而封禁的用戶作類比,實屬不恰當的行為。但,在下雖然不能同意您將其提交GAN視作擾亂或破壞,然而,在下堅定捍衛您直言相告的權利,謝謝。--😇萌動の心💌所有維基人都在說謊.簽名賣萌扔掉最好.以讓世界更萌的態度致力於使世界更萌.中文維基13年維基百科14年💑 2016年1月3日 (日) 05:36 (UTC)
- 1支持,2反對,落選。--183.50.253.76(留言) 2016年1月4日 (一) 06:11 (UTC)
外部連結已修改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金門炮戰中的1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械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 向 http://design.view.org.tw/stu060/War-01.htm 中加入存檔連結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614172912/http://design.view.org.tw/stu060/War-01.htm
有關機械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外部連結已修改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金門炮戰中的5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械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 向 http://air.mnd.gov.tw/Publish.aspx?cnid=952&p=12701&Level=3 中加入存檔連結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0120002131/http://air.mnd.gov.tw/Publish.aspx?cnid=952&p=12701&Level=3
- 向 http://air.mnd.gov.tw/Publish.aspx?cnid=952&p=12683&Level=3 中加入存檔連結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0120002023/http://air.mnd.gov.tw/Publish.aspx?cnid=952&p=12683&Level=3
- 向 http://air.mnd.gov.tw/Publish.aspx?cnid=952&p=12702&Level=3 中加入存檔連結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320052201/http://air.mnd.gov.tw/Publish.aspx?cnid=952&p=12702&Level=3
- 向 http://air.mnd.gov.tw/Publish.aspx?cnid=952&p=12705&Level=3 中加入存檔連結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1206214542/http://air.mnd.gov.tw//Publish.aspx?cnid=952&p=12705&Level=3
- 向 http://air.mnd.gov.tw/Publish.aspx?cnid=952&p=12704&Level=3 中加入存檔連結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0120002103/http://air.mnd.gov.tw/Publish.aspx?cnid=952&p=12704&Level=3
有關機械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是否守衛成功討論
依照官方公告,確實守衛成功--葉又嘉(留言) 2020年6月19日 (五) 07:16 (UTC) 『 1958年9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聲明:「直接威脅廈門、福州兩海口的,為國民黨軍隊所佔據的金門、馬祖等沿海島嶼,必須收復。」同時北京政府聲明:「在收復金門、馬祖等沿海島嶼以後,將爭取用和平方法解放台灣和澎湖列島,並且在一定的時期內避免使用武力,實現台灣和澎湖列島的解放。」[1]』
- 補上一個砲戰發生官方來源 ,是為了中東反美https://www.fmprc.gov.cn/123/ziliao/wjs/t8737.htm --葉又嘉(留言) 2020年7月2日 (四) 23:33 (UTC)
- 「金門繼續被中華民國國軍控制」的事實毫無爭議,共軍動機可以存疑。我不認為「中華民國國軍成功守衛金門」有大問題。如果有充分理由反對,修辭上可以斟酌,例如改成「國軍繼續戍守(或說控制)金門」是毫無爭議的。--歡顏展卷(留言) 2020年9月10日 (四) 19:17 (UTC)
參考資料
- ^ 阮大正. 兩岸史話-兩岸染血的歷史碎片. 《中國時報》. [2016-07-02] (中文(繁體)).
關於中立性模板
@葉又嘉:請在討論頁清楚說明此文中立性有爭議的地方和原因,以便讓各編輯者討論和改善。--歡顏展卷(留言) 2020年9月10日 (四) 16:48 (UTC)
- (:)回應,就是是否『中華民國國軍成功守衛金門』,有待商榷。如果當時 共軍完完全全沒有佔領金門的想法,那也就沒有守衛成功這個說詞。反之,則有。 這個動機論據太多,很難評判。--葉又嘉(留言) 2020年9月10日 (四) 17:32 (UTC)
引用沈衛平《8/23金門大炮戰》
條目引用沈衛平《8/23金門大炮戰》,但是此書的偏見與謬誤被列舉事實狠批,引用應該小心。--歡顏展卷(留言) 2020年11月2日 (一) 17:29 (UTC)
「毛澤東政治目的:支援中東、牽制美軍」的引用來源
@Martingale~zhwiki:你引用1954年7月23日《人民日報》《一定要解放台灣》的社論,但查證顯示社論根本沒有條目引用的文字"支持阿拉伯人民的反侵略鬥爭,不能僅限於道義上的,還要有實際行動的支援"。請問正確來源為何?你沒改的部分倒是有來源。--歡顏展卷(留言) 2021年8月15日 (日) 21:25 (UTC)
蔣介石要求美國同中華民國政府訂立共同安全條約
@Arthur011hk:請勿在此處將「中華民國政府」改成「台灣」,因為蔣反對台獨,條約只會以「中華民國政府」的名義簽訂,而不是「台灣」的名義。此外簽約是政府行為,而「台灣」不是政府名稱。--歡顏展卷(留言) 2022年12月12日 (一) 02:48 (UTC)
支援中東與砲擊金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58年提出支援中東與砲擊金門,但從當年人民日報兩篇報導浙江前線三軍抗議美英侵略 決心加緊訓練準備隨時解放台灣堅決支持中東人民反對美英侵略 全國六千四百萬人大示威來看,兩件事只是同時發生,彼此並沒有關係(例子:我下樓買早餐,又買了一包煙,不能解釋成我買早餐是藉口,目的是買煙),最多是「侵略者滾出去」這種共同訴求。砲擊金門的目的是「支援中東、牽制美軍」屬於多年後說法,當年並無此說。--歡顏展卷(留言) 2023年5月15日 (一) 21:49 (UTC)
開戰原因又有一說
我看到這裏引用了一種說法:
前韓國駐台大使金信出版回憶錄《翱翔在祖國的天空》中文版,書中曝料,1958年八二三砲戰的起因,竟是蔣介石貼身幕僚的太太到香港玩無意中透露訊息,進而導致中共強烈轟炸金門,想要轟死蔣介石。
不知這個說法是否真的存在,如果是,有什麼辦法可以查證?----⚞︎★⚟︎ 2023年7月30日 (日) 11:25 (UTC)
關於紀年法的問題
此條目有犯地域性中心之嫌,另外條目中的紀年法應該從民國紀年改為全球使用最廣泛的公元紀年法,民國紀年法不對除台灣外的大部分華語使用者所熟知,了解,(尤其中國大陸地區使用者,了解程度遠不及台灣在閱讀上有一定困難)故全文應改為公曆紀年法(而且,全文有時使用民國紀年,有時使用公曆紀年,過於混亂)這個問題從2007年開始,到現在都還沒有解決Wabrinshkoze(留言) 2023年8月23日 (三) 17:34 (UTC)
- MOS:DATE。沒有問題,除非僅使用民國紀年而未提供對應的公元紀年。——暁月凜奈 (留言) 2023年8月23日 (三) 18:14 (UTC)
- 民國47年,如果不知道民國紀年法的用戶根本就無法的得知對應的是哪個公曆年份,而且,在全文中,多次引用了這個年份而沒有標註公元紀年法中對應的年份--Wabrinshkoze(留言) 2023年8月24日 (四) 17:37 (UTC)
- 沒有對應公元紀年的加上即可。——暁月凜奈 (留言) 2023年8月24日 (四) 18:34 (UTC)
- 民國47年,如果不知道民國紀年法的用戶根本就無法的得知對應的是哪個公曆年份,而且,在全文中,多次引用了這個年份而沒有標註公元紀年法中對應的年份--Wabrinshkoze(留言) 2023年8月24日 (四) 17:37 (UTC)
美國和台灣秘密簽訂「軍事協調諒解協定」?
@Arthur011hk:閣下加入美國和台灣秘密簽訂「軍事協調諒解協定」的內容。但是我沒有在任何英文文獻看過此說。此協定的英文名稱為何?何以中國知道,而英文著作沒有提?--歡顏展卷(留言) 2024年1月18日 (四) 23:51 (UTC)
- Did the republic of China sign a military agreement with the United States in September 1953?
ChatGPT
No, there is no record of a military agreement between the Republic of China (Taiw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September 1953. However, it's important to note that the situation between Taiwan and the U.S. is complex and has evolved over the years. If you have more specific details or context, I can try to provide further information. --歡顏展卷(留言) 2024年1月19日 (五) 00:05 (UTC)
朝鮮停戰後,美國一方面在亞洲實行戰略收縮,一方面謀求建立共同防禦體系[1]:118。美國開始製造「一中一台」或「兩個中國」[1]:118。蔣介石在1953年6月7日寫信給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要求美國同台灣等訂立雙邊或多邊共同安全條約[1]:118。1953年9月,美國和台灣秘密簽訂「軍事協調諒解協定」,並在台北成立「協調參謀部」,協定規定國軍之編練、監督、裝備由美方負責;如果發生戰爭,國軍之調動指揮,必須獲得美方之同意;協定中之「軍事協調地區」包括金門、澎湖、大陳、馬祖及台灣,美國第七艦隊、第十三和第二十航空隊為參加協定之單位[1]:118。1953年11月,美國副總統尼克遜訪台,表示重視台灣之戰略地位,12月台灣向美國政府正式提出「中美共同防禦條約」草案[1]:120。1954年12月2日,「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在華盛頓簽訂[1]:124。Arthur011hk(留言) 2024年1月20日 (六) 14:23 (UTC)
- @Arthur011hk:閣下答非所問。要拿出新聞與歷史文件的要素六何法:「軍事協調諒解協定」哪一天簽訂,雙方由誰代表,在哪簽訂,為何簽訂,談判過程,原文在哪。如果這些都不知道,憑什麼斷言這個協定的內容?--歡顏展卷(留言) 2024年1月21日 (日) 00:42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