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Anas1712/沙盒
「『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0年2月19日) |
中國共產黨 | |
---|---|
中央總書記 | 胡錦濤 |
政治局常委 | 胡錦濤、吳邦國、溫家寶、 賈慶林、李長春、習近平、 李克強、賀國強、周永康 |
成立 | 1921年7月1日(建黨紀念日) 1921年7月23日(第一次黨代會) |
總部 | 北京市中南海 |
黨報 | 《人民日報》 《光明日報》等[1] |
青年組織 |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
黨員 (2007年) | 73,360,000名[2] |
意識形態 | 共產主義 馬克思列寧主義 毛澤東思想 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鄧小平理論 科學發展觀 |
官方網站 | |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 政黨 · 選舉 |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政治 系列條目 |
執政黨 |
國家機構 |
制度與政策 |
中國共產黨(簡稱中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執政黨。中國共產黨創立於1921年,「以實現共產主義為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3]。歷經多年努力,通過國共內戰在中國大陸地區取得軍事上的勝利,率領中國人民解放軍打敗中華民國國軍,迫使中華民國政府退守台澎金馬,並在1949年於北京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人民民主專政制度。
發展歷史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晚於建立中華民國的中國國民黨,在中華民國仍主導大陸地區的1949年之前,其競爭的對象主要是中國國民黨。
五四運動啟蒙至國共合作
創立背景與過程
1919年,因為山東問題而爆發的學生愛國運動.五四運動,席捲全國。隨之,在北京推行的新文化運動也席捲全國。在這個動盪的時刻,不少新文化,新思潮帶到了中國,有不少國民思考着如何救國,如何使中國富強。在這個時候,由於俄國十月革命的成功,也使共產主義(或社會主義)在中國成為熱門,有一些知識份子,例如陳獨秀、李大釗等人,認為共產主義可以救國,是中國應走的道路。於是,各地就興起不少的共產主義研究小組。
1920年4月,共產國際代表維經斯基(吳廷康)受命組建中國的共產黨,在翻譯楊明齋的陪同下,以蘇俄《生活報》記者的身份來到中國,他們在北京通過俄國漢學家譯學館俄文教習伊鳳閣和鮑立維的介紹聯繫到李大釗,又通過李與上海的陳獨秀、戴傳賢、張東蓀建立了聯繫。維經斯基在上海向陳獨秀提出建黨建議,得到陳的同意,8月,陳獨秀、李漢俊、陳望道、沈玄廬、俞秀松、李達、施存統和邵力子等人在上海陳獨秀寓所組織成立了「中國共產黨」(後人歸納為「上海共產主義小組」),陳獨秀被推選為書記。共產國際的刊物認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日期是1920年8月。陳獨秀還在另外幾個城市(北京、漢口、長沙、濟南、廣州、東京及巴黎)中發展了組織。
中共一大
1921年7月23日,在共產國際的資助下,來自上述城市的中國共產黨的13名代表(共有57名黨員)和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尼克爾斯基於上海舉行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最後一天會議移至嘉興南湖舉行,會議選舉陳獨秀、張國燾、李達三人組成的中央局為領導機構。這也是中共通常認可的成立日期。
1921年8月,在上海公開成立工人維權組織「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並陸續成立北京、武漢、長沙、廣州、濟南分部,發動工人維權罷工活動。
1922年7月,中共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決定,中國共產黨加入共產國際,並接受俄國共產黨(布爾什維克)的指導。為了加強對中國共產黨的控制,1923年-1927年,蘇共中央政治局召開了122次討論中國革命的會議,作出了738個決議。[6]
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 | |
---|---|
代表 | 任期 |
向忠發 | 1927年7月-1928年7月 |
瞿秋白 | 1928年7月-1930年9月 |
王明 | 1930年11月-1937年12月 |
王稼祥 | 1937年12月-1938年3月 |
任弼時 | 1938年3月-1940年3月 |
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
土地革命時期
八七會議
於1927年8月7日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後在漢口召開。該會議確定了中國共產黨武裝奪取政權的總方針,明確了根本任務。會議改變了陳獨秀過去對全黨的領導路線。瞿秋白,李立三,王明,博古先後主持中央工作。八七會議到遵義會議是探索如何完成根本任務的時期。在探索中,毛澤東顯示出了領導才能。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於1931年11月7日,由中國共產黨所建,首都為江西省瑞金,此舉使得中共成為製造兩個中國的有意或無意的始作俑者。不過該政權從未獲得過國際承認。
該政權在運作期間,不僅頒佈了憲法,還發行了貨幣、設計有國旗,同時將其所屬控制區域稱為「蘇區」。迫於國民政府方面的軍事壓力(中共稱其為「圍剿」),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於1934年10月18日(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被迫撤離江西蘇區,開始長征(中國國民黨將此事件稱為「流竄」),之後於1935年10月轉移至陝甘蘇區。1937年9月6日,其最後一個政府機關「中央政府西北辦事處」在延安被中央政府收編為陝甘寧邊區政府。成為當時的中央政府行政院的一個直轄行政區域。
遵義會議
於1935年1月在長征途中(即今貴州省遵義市城內)召開,王明路線的領導在這次會議上被結束。在組織上,張聞天替代博古總負責,周恩來在軍事上最高負責,毛澤東被選為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進入中國共產黨最高權力圈,中國共產黨的毛澤東時代開始。
西安事變與對日抗戰
國共內戰
中共建國與世界冷戰格局
共產黨 |
---|
共產主義主題 有國會席位的共產主義政黨列表 左翼國際組織列表 |
在毛澤東的領導下,中國共產黨地戰勝了國民黨及其政府和軍隊,並於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再次正式建立自己的政權中華人民共和國,雖然當時內戰還在進行當中(某種意義上至今還沒結束),中共已宣稱該政權是代表全中國的惟一合法政府。
1949年後,中共發起了很多政治運動,這些政治運動大部分後來被證明或認為是犯上錯誤的。
中共建國初期發起的政治運動 | |
---|---|
運動 | 時期 |
三反五反運動 | 1951年-1952年 |
百花運動、反右派 | 1956年-1957年 |
大躍進 | 1958年-1960年 |
反右傾 | 1959年廬山會議-1960年代初 |
四清運動 | 1962年-1966年 |
文化大革命
1964年7月,文化革命五人小組根據毛澤東提議成立,1966年2月3日小組發表二月提綱,文化大革命正式展開。不久劉少奇、鄧小平、陶鑄被打倒,文革小組取代中央書記處和政治局,文革小組碰頭會成為文革期間最高會議。
1969年4月1日,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大會通過的黨章確立林彪為毛澤東的接班人。翌年,中共九屆二中全會在廬山召開,陳伯達及林彪的其他黨羽在會上,積極建議設立中國國家主席一職,謀求林彪擔任此職,遭到毛澤東的駁斥,大會轉而批判陳伯達。
- 1971年9月13日,副統帥、中國共產黨副主席,毛澤東的支持者和接班人林彪發動政變失敗並乘飛機逃走,在蒙古失事墜機死亡。
- 1973年8月24日-8月28日,中共十大在北京舉行。1973年8月30日,中共十屆一中全會在北京舉行。會上王洪文成為名列周恩來之後的黨的排名第二的中共中央副主席。
- 1974年1月,江青等人發動「批林批孔運動」。
- 1974年10月周恩來因病住院後,鄧小平獲任國務院第一副總理,實際負責日常工作,開始整頓生產秩序,試圖對文化大革命的政策作出修正。
- 1975年1月8日-1月10日,中共十屆二中全會在北京舉行。
- 1976年2月,四人幫經毛澤東批准,掀起以批判鄧小平為主的「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
- 1976年9月9日,毛澤東因病逝世。10月6日以華國鋒、葉劍英、李先念為首的黨中央,採取了逮捕四人幫成員及清洗其支持者的活動,史稱「粉碎四人幫」。至此,長達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結束。
- 而且在文革後,中共領導開始反思由階級鬥爭轉向改革開放。
文革後
鄧小平再次復出
- 1977年7月16日-7月21日,中共十屆三中全會在北京舉行。全會追認華國鋒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的決議,鄧小平恢復中共中央副主席和國務院副總理等職務。
- 1977年8月召開了中國共產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華國鋒為中共中央主席,葉劍英、鄧小平,李先念和汪東興為副主席。五人組成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
- 1977年8月19日,十一屆一中全會在北京舉行。
- 1978年2月18日-2月23日,十一屆二中全會在北京舉行。
- 1978年11月10日至12月15日中共中央工作會議在京召開,為十一屆三中全會做預備。
改革開放時期與冷戰後期
十一屆三中全會
1978年12月18日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會議改變了「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傾路線,批判了「兩個凡是」。鄧小平在會上提出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會上還重新評估了1976年的天安門事件,為其平反。此後中國共產黨的工作重心轉到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上。中國共產黨的鄧小平時代開始了。
- 1979年9月25日-9月28日,十一屆四中全會在北京召開。
- 1980年2月,在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五中全會上胡耀邦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 全會一致通過了為劉少奇平反的決議。
-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上華國鋒辭去了中共中央主席,胡耀邦接任中共中央主席。
- 1982年8月6日,十一屆七中全會在北京舉行。
- 1982年十二大通過的新黨章規定,黨中央不再設主席,同時設立總書記職務。
六四事件後
1989年6月,六四天安門事件後,召開了十三屆四中全會,確立了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領導集體。鄧小平等領導人逐漸退出。
十六大
2002年11月8日-11月14日,中共十六大在北京召開,胡錦濤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李鵬、朱鎔基等第三代領導核心集體退休。
11月15日,中共十六屆一中全會召開。
國民黨主席訪大陸
2005年4月29日,國共兩黨的最高領導人自1945年後第一次會晤。
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成為1949年後第一位踏上大陸土地的中國國民黨最高領導人。而負責接見連戰的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胡錦濤,這也是自1949年來第一位會見國民黨領導人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人。
指導思想
中國共產黨 |
---|
歷史 - 章程 - 組織 - 領導 |
十九大 → 二十大 → 二十一大 |
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是指導中國共產黨全部活動的理論體系,是中國共產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的理論基礎。《中國共產黨章程》明確規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
根據黨的歷次代表大會對《中國共產黨章程》的修改,中國共產黨指導思想的演變可以劃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 延安整風之前,是馬克思列寧主義;
- 七大到八大,指導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
- 八大到九大,指導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
- 九大到十四大,指導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
- 十四大到十六大,指導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十四大黨章)
- 十六大至十七大,指導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黨章)
- 十七大至今,指導思想仍然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但將科學發展觀寫入了黨章,作為一種處於輔助地位的思想。
各方面政策的宣示
組織機構
中央機構
中國共產黨的中央機構由下列組織組成
- 全國代表大會
- 中央委員會組織系統(領導機構)
-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簡稱「中共中央總書記」)
- 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簡稱「中共中央政治局」或「政治局」;成員簡稱「政治局委員」,候補成員簡稱「政治局候補委員」)
- 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簡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或「政治局常委會」,成員簡稱「政治局常委」)
- 中共中央書記處(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會的辦事機構,成員簡稱「書記處書記」)
- 政治局、政治局常委會在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閉會期間行使中央委員會職權
- 中國共產黨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簡稱「中紀委」)
- 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簡稱「中共中央軍委」,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性質不同。)
改革開放後,為解決黨內的新老交替問題,中共於十二大和十三大期間共設立了兩屆在中央委員會領導下的中央顧問委員會。
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
地方組織結構
- 各地方代表大會
- 各地方委員會
領導體制
中國共產黨章程規定:
- 黨的最高領導機關,是黨的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和它所產生的中央委員會(第10條)。目前的「黨代會」一般每五年舉行一次,為期數天。
- 在全國代表大會閉會期間,中央委員會執行全國代表大會的決議,領導黨的全部工作,對外代表中國共產黨(21條)。中央委員會全體大會一般每年舉行一次,為期二至三天,常根據全國代表大會排序簡稱「几几屆幾中全會」。[7]
- 中央政治局和它的常務委員會在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閉會期間,行使中央委員會的職權(22條)。中央政治局會議不定期舉行,但是由於其二十多個成員中有多名直轄市市委書記等不在北京的人員,非預定例會的情況下,往往即使有重大事宜也不會、不及召集政治局全體會議。
- 中央政治局未舉行全體會議閉會期間,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代行其職權,實際決定日常黨和政府的大小事宜,是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核心和實際最高權力機制。三個閉會,使中國共產黨的權力集中到頂端,集中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理論上,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有權對中央委員會或中央政治局的不正確決定進行駁回,實際歷史上在非動亂時期從未發生過這一情況。
- 在黨的地方各級代表大會閉會期間,上級黨的組織認為有必要時,可以調動或者指派下級黨組織的負責人(13條)。人事任免權直接保證了中國共產黨由上而下的控制力,上級和中央可以隨時撤換下級領導人。
黨員分佈
就2007年統計數據得知,中國共產黨黨員最大組成架構前四名依序為農民、高級知識分子、退休人員及工人。7336萬黨員中,包含漁牧民的廣義農民為2310萬名,佔整中國共產黨黨員人數31.5%,從事研究高級技術的知識分子黨員2134萬名,佔29.1%,離退休人員1377萬名,佔18.8%,工人黨員為796萬,佔總黨員人數10.8%,另外,則有佔總黨員2.2%比例的軍警;佔2.6%的各級學校學生,而其他職業別的黨員共約一成。非公企業黨員亦有300萬名。
領導集體
現任領導核心
中央政治局
- 現任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委員:習近平、王剛、王樂泉、王兆國、王岐山、回良玉、劉淇、劉雲山、劉延東、李長春、李克強、李源潮、吳邦國、汪洋、張高麗、張德江、周永康、胡錦濤、俞正聲、賀國強、賈慶林、徐才厚、郭伯雄、溫家寶、薄熙來。
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
歷代領導核心
第一代 | 第二代 | 第三代 | 第三代續 |
---|---|---|---|
毛澤東 | 鄧小平 | 江澤民 | 胡錦濤 |
中共中央歷任主要負責人
姓名 | 上任時間 | 離任時間 | 備註 | |
---|---|---|---|---|
中央局書記 | ||||
陳獨秀 | 1921年7月中共一大 | 1922年7月中共二大 | 陳獨秀於1920年8月在上海成立了早期的中國共產黨,並任書記。 | |
中央執委會委員長 | ||||
陳獨秀 | 1922年7月中共二大 | 1925年1月中共四大 | ||
中央執委會總書記 | ||||
陳獨秀 | 1925年1月中共四大 | 1927年5月中共五大 | ||
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 ||||
陳獨秀 | 1927年5月中共五大 | 1927年8月八七會議 | 1927年7月12日被停職,由中央臨時政治局常委張國燾主持工作,八七會議上被免職。 | |
中央臨時政治局常委 | ||||
瞿秋白 | 1927年8月八七會議 | 1928年7月中共六大 | 中央臨時政治局負責人 | |
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 ||||
向忠發 | 1928年7月中共六大 | 1931年6月 | 1930年9月前實權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宣傳部長李立三掌握。1930年9月-1931年1月實際主持工作的是中央政治局常委瞿秋白。到1931年1月六屆四中全會後實權則由國際派陳紹禹(王明)等人掌握。1931年6月,向忠發被中國國民黨逮捕後遭處決。 | |
中央政治局常委 | ||||
陳紹禹 | 1931年6月 | 1931年9月 | 代理總書記 | |
秦邦憲 | 1931年9月 | 1935年1月遵義會議 | 秦邦憲接替1931年9月赴蘇聯任中共駐第三國際代表團長的陳紹禹,成為中國共產黨實際最高領導人,中央臨時政治局常委。1934年1月六屆五中全會後為中央政治局常委。 | |
張聞天 | 1935年1月遵義會議 | 1943年3月 | 張的頭銜為「負總責」。毛澤東在遵義會議上出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成為中國共產黨實際最高領導人,掌握了實權。 | |
中央委員會主席 | ||||
毛澤東 | 1943年3月2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 | 1976年9月9日 | 毛澤東於任內去世,是中國最後一位終身制最高領導人。 | |
華國鋒 | 1976年10月中央政治局會議 |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 | 華國鋒是在1977年7月中共十屆三中全會上被追認為中共中央主席的。1981年6月去職。 | |
胡耀邦 |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 | 1982年9月中共十二屆一中全會 | 鄧小平於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成為中國共產黨實際最高領導人,1989年辭去最後一項職務—中共中央軍委主席,但其在黨內的實際核心領導地位延續到什麼時候目前尚不清楚。 | |
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 ||||
胡耀邦 | 1982年9月中共十二屆一中全會 | 1987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 | 胡耀邦在1987年1月辭職。 | |
趙紫陽 | 1987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 | 1989年6月中共十三屆四中全會 | 1989年5月19日被停職,因六四天安門事件被撤銷所有職務。 | |
江澤民 | 1989年6月中共十三屆四中全會 | 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屆一中全會 | 2004年辭去最後一項職務——中共中央軍委主席。 | |
胡錦濤 | 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屆一中全會 | 現任 |
三人團
三人團是中共在特定時期,對由三人組成的最高領導集體的一個稱呼,歷史的不同時期,三人團有着不同的內容,也有着不同的意義。
另外,在長征初期,毛澤東和張聞天、王稼祥同在中央縱隊,常在一起討論博古、李德的軍事路線,被稱為「中央隊三人團」。後來在遵義會議上,三人批判了博古、李德的軍事路線。
主席與總書記
在中共黨史中,有兩段時期中共設立總書記職務,但這兩段時期間,總書記是設於中央書記處。而並非中央委員會。
- 從1956年9月中共八屆一中全會上鄧小平當選中共中央書記處總書記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
- 從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屆五中全會上胡耀邦當選中共中央書記處總書記到1982年中共十二大前。在這期間,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上華國鋒辭去了中共中央主席,胡耀邦接任中共中央主席,因此胡耀邦兼任主席和中央書記處總書記兩職。
1982年中共十二大通過的新黨章規定,黨中央不再設主席,只設總書記,從此,中共最高領導人的頭銜為總書記。而中央書記處總書記職亦不再設立。
民間評價及觀點
正面觀點
從戰略上講,中國成功地將日本軍隊的大部分拖在了中國,有力地支援了太平洋戰爭,而實現這一戰略目標的主要是延安領導的八路軍與新四軍。支持中國共產黨貢獻論的抗戰研究者認為,評價勝負和出力大小不是看消滅多少人,自己損失多少人,這些都是過程,是戰術層次的東西。關鍵是看結果,也就是對戰略目標的實現起到了多大的作用。[來源請求]
由於毛澤東在敵後指揮的游擊隊拖住了日本軍隊對正面戰場還有太平洋方面盟國勢力的進攻,才使得中國戰場的戰略價值得以獲得美國總統羅斯福的重視,中國才能夠在戰後以世界四強的名義成為聯合國的創始國,並收復了台灣與澎湖等受到日本殖民統治50年的土地。[來源請求]
中國共產黨在解放戰爭時,被很多人認為是為農工階層的翻身帶來希望,並在改革開放後,創造了人類歷史上使最多人口脫離貧困線的紀錄[來源請求]。
新加坡資政李光耀支持共產黨,並支持共產黨政治上一黨專政,他認為六四事件實際上與人權問題無關,而是為維護國家穩定的必要手段。[來源請求]新加坡在事件發生後一年多(1990年10月),由於李光耀長年一直表示新加坡將會是東南亞國協中最後一個與中華民國斷交的會員國,因此在印尼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之後,新加坡隨即跟進。
共產黨人中有很多經歷傳奇,並被認為是人格高尚的領導人,例如周恩來、李大釗等人在當今中國民間享有極高的聲譽。[來源請求]而毛澤東在中國的現今評論則是譽滿天下、謗亦隨之。[來源請求]
一些人士認為中國的政治改革應該在維持政局穩定的條件下採取穩妥的方法進行。中國共產黨近年來逐漸採取加強了法制和民主的宣傳,中共第四代領導集體上台後,採取親民政策,大力宣傳「以人為本」的思想,這被認為是向開明政治的方向邁進。高層領導越來越多地出現了思想先進開放的海歸派。中國民間很多人士認為中共的執政將會越來越開明。[來源請求]
2007年9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預防腐敗局正式揭牌。國家預防腐敗局擁有更廣泛的職能和權力,主要的工作是進行反腐敗宣傳、教育,進行制度的建設、機制體制的創新,以及在反腐敗上抓一些源頭性的工作。做到「防患於未然」,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在近年黨員幹部腐敗案件高企下致力反腐的決心。2008年1月15日,胡錦濤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發表講話,表示今後會把反腐敗工作的成效看作是取信於民的重要指標,這是中國進入轉型發展近30年來第一次明確提出來的關於反腐敗目標的看法[8]。
2008年,中共在新聞自由和信息公開上作出了開國以來比較大的改善,例如在汶川大地震給予了外國記者前所未有的自由度去報導新聞,相比起之前西藏騷亂時的封閉做法,令外界印象深刻,並贏得國際間諸多好評[9][10]。而之後發生的甕安騷亂事件,也基本得到了及時的公開報道。在新疆發生惡性襲警事件後,美國一家著名報紙的記者指,中國有關部門主動詢問他們是否要去採訪,願意提供方便[11]。而黨的前領導人華國鋒逝世的那天,新華社也立即發佈了他的死訊。2008年6月20日,胡錦濤在考察《人民日報》時發表了一篇重要講話強調:「要完善新聞發佈制度,健全突發公共事件新聞報道機制,第一時間發佈權威信息,提高時效性,增加透明度,牢牢掌握新聞宣傳工作的主動權。」「哪個國家都有負面,中國這麼大,負面的難以避免。我們會保持開放的心態,相信大家會對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主流進行充分估計、綜合評價。」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喻國明稱,國家最高領導人強調尊重新聞規律,這是此前鮮見的。[12]
負面觀點
中國共產黨利用日本侵略中國的機會,於國軍在戰場上與日軍浴血奮戰之際,實施七分壯大、二分應付、一分抗日的叛亂政策,意圖在使重慶與東京兩敗俱傷,自己漁翁得利
根據共產國際駐延安聯絡人彼得·弗拉基米洛夫的說法,中國共產黨於抗戰期間不但迴避與日軍主力的戰鬥行為,甚至還在解放區內大量種植鴉片,並且與侵華日軍進行相關的非法交易
余茂春教授根據美國戰略情報局(OSS)的檔案,指出抗戰末期OSS曾經空降特種部隊到華北敵後視察戰情,卻發現了延安方面與日軍勾結的秘密,導致美軍駐延安觀察組在那段時間與中共的關係陷入低潮
中共曾派遣情報員潘漢年進入淪陷區與汪偽政府進行接觸,並一度拉攏到76號負責人李世群與其合作,但是在李世群遭到暗殺後,這項由偽軍與新四軍在戰後一起合流同重慶方面爭奪江南地區的計劃失敗了。
潘漢年後來直接與日軍接觸,並以交換國軍情報的方式,從岩井公館手中取得了新四軍活動的軍費,而到了戰爭末期,由於東京希望由蘇聯出面協助自己與盟軍進行談和,所以開始將延安視為自己的友軍而非敵軍。
1950年代-1970年代中華民國政府在臺灣所施行的重要基本國策及政治宣傳中,均以中國共產黨為主要假想敵,並宣傳:指出靠蘇俄幫助,從中國國民黨手中奪取大陸政權的中共為漢奸,且以國家民族生存為訴求,對所轄台灣民眾大力宣傳以深植人心[13][14],將中共統治下的大陸描繪為一個猶如地獄般的獨裁政權。即使1980年代初期,該反共宣傳漸漸式微,仍有相當大的程度影響台灣人民對中國共產黨以及中國大陸的觀感。據台灣負責中台兩岸事務的海基會在2007年11月28日的調查,今七成台灣人民對中國共產黨政府的印象不好。[15]
除台灣外,以人權,民主角度為着眼;對中共有異見的人士,認為中國共產黨採取了一黨專政,而對憲政與民主的推進緩慢。儘管近年中國經濟增長迅速,但有不少反對人士認為中國共產黨的執政獨裁、限制自由、不尊重人權。1989年中國共產黨對六四事件用軍隊鎮壓的處理辦法加深了一些人士對中共的負面印象。對於近年來中共在人權民主方面做出的開明姿態,有人士指出:中國過於強調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總是認爲「穩定可以壓倒一切」,與此相比,人權進步和民主進程仍然比較緩慢。例如在十七大上,中國共產黨總書記雖然表示要擴大民主,但隨後的中央委員會以及政治局選舉依然沒有公開唱票,令人質疑
中共黨內也有負面意見。那些參加過革命戰爭的老黨員認為早期共產黨的那種樸素的共產主義信仰在當今已喪失殆盡,現在的共產黨員更多是追求功利,沒有共產主義信仰。另外一些黨內右派人士則批評目前的政治改革停頓。中國國內對中共一黨專政的正當性質疑依然是禁區,每年依然有部分持不同政見者被判「顛覆國家政權」或「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 中國共產黨黨員幹部腐敗違法違紀事件時有發生。中國共產黨對不合格黨員會進行開除黨籍處理,2004年被開除黨籍人數約為49,000名,雖然如此,還是有很多人士認為這是中共本身的制度問題,只靠黨內紀律處分是完全不夠的。2006年有所下降,一年共開除兩萬餘名違紀黨員,占黨員總數1.7‰[16]
有觀點認為中國共產黨及其領袖應該對數目眾多中國人的非正常死亡承擔責任[17][18],這些非正常死亡主要集中於1960年代的三年饑饉及隨後的文化大革命。還有一些人士認為在1980年代後的改革開放中,中國共產黨採取的一些政策對環境、文化、人口結構造成了破壞。[19][20]
中國的市場經濟學家吳敬璉認為,自從2004年江澤民轉交軍權以後,中共黨內保守毛派勢力增強。該派勢力主張計劃經濟,並且把市場改革與政治改革不平衡帶來的社會問題全盤轉嫁給市場改革派。另外裙帶資本家和腐敗政府官員也希望加大國家權力,從而從政府市場干預的過程中漁利。因為中國經濟正在走向官僚壟斷資本主義,吳對未來中共保守派領導下的中國經濟發展表示擔憂。[21]
其他觀點
外界普遍對中共的意見不一,而不同觀點可產生不能預計的凝聚力或分化。例如不少西方企業的行政總裁對中共印象良好,而毛派革命思想者及其他馬克思主義者則持反面觀點。托派人士認為,中共早於1920年代失去了馬克思主義憑據,並走斯大林主義政治學說,以及製造了不少政治革命,因此中共存在修正主義的錯誤。同時,即使如美國不同派系的保守主義者意識形態上雖能保持一致,但在對中共的評價方面,意見仍存在着不少分歧。西方學者[22]認為大多數研究同意中共僅保留很少馬克思共產主義的觀念。其中A. James Gregor在其書中進一步指出當代的中共在集權和意識形態控制上具有法西斯的特徵,將其歸為當代的法西斯。[23]
參見
中國共產黨機構
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 |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 | 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 |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 | 中共中央總書記 | 中共中央書記處 | 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 | 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 | 中共中央直屬機構
相關內容
中國政治 | 中國軍事 | 抗日戰爭 | 韓戰 | 文化大革命 | 改革開放 | 六四事件 | 保先運動 | 中國共產黨黨旗黨徽 | 台灣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人物
陳獨秀 | 王明 | 李立三 | 瞿秋白 | 秦邦憲 | 張國燾 | 毛澤東 | 周恩來 | 劉少奇 | 朱德 | 林彪 | 四人幫 | 鄧小平 | 胡耀邦 | 趙紫陽 | 江澤民 | 胡錦濤
前任: 中國國民黨 |
中國大陸的執政黨 1949年-至今 |
現任 |
參考文獻
- ^ 党报党刊.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09-10-21].
- ^ CCP中組部:截至2007年6月黨員總數達7336.3萬名
- ^ 《中國共產黨黨章·總綱》第一條
- ^ CCP
- ^ 外國友好政黨和政黨組織祝賀中國共產黨十七大召開
- ^ 《炎黃春秋》2004年1月號
- ^ 如最近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第二次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簡稱「十七屆二中全會」。
- ^ 任建明:总书记强调把反腐工作成效看作取信于民的重要指标.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08-08-30].
- ^ 信息公开彰显自信中国形象. 新華網引自學習時報. [2008-08-27].
- ^ 国外媒体高度评价中国共产党救灾行动. 新浪引自新華網. [2008-08-27].
- ^ 争论中闭幕的北京奥运. BBC中文網. [2008-08-27].
- ^ 中央强调突发事件信息传播抢先机.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引自瞭望新聞周刊. [2008-08-27].
- ^ 走過威權年代,笑看反共標語. 自由電子報. [2008-08-30].
- ^ 李筱峰,《蔣政權「反共抗俄」的政治迷思史料舉隅》,《台灣史料研究》半年刊
- ^ “立委”选举后 谈台湾民众的“拒中”思维. 聯合早報引自聯合報. [2008-08-30].
- ^ 中共一年开除两万余名违纪党员 占总数1.7‰. 人民網引自新華社. [2008-08-30].
- ^ 張戎《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
- ^ 謝韜《民主社會主義模式與中國前途》,炎黃春秋2007年第2期
- ^ 中国赤裸的资本主义. 華爾街日報. [2008-08-30].
- ^ 支付中国增长的代价. BBC新聞網. [2008-08-30].
- ^ David Barboza. China’s Mr. Wu Keeps Talking. 紐約時報. 2009-09-26 [2009-09-28].
- ^ A. James Gregor,William A.Joseph[1]
- ^ A Place in the Sun: Marxism and Fascism in China's Long Revolution. Westview Press (January 1, 2000)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