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八〇醫院

38°02′30″N 114°26′57″E / 38.04167100000001°N 114.449235°E / 38.04167100000001; 114.449235

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八〇醫院
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
主要領導
機構概況
上級機構鄭州聯勤保障中心
機構類型軍隊醫院
聯絡方式
總部
實際地址河北省石家莊市橋西區中山西路398號

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八〇醫院簡稱解放軍第九八〇醫院、九八〇醫院,也稱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橋西區中山西路398號,隸屬鄭州聯勤保障中心,為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

歷史

醫院的前身是晉察冀軍區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

1937年9月底,12位醫務人員在山西省五台縣耿鎮組成耿鎮休養所(前身為八路軍總醫院二所)。1937年11月7日,以耿鎮醫務所為基礎晉察冀軍區成立晉察冀軍區後方醫院。1938年6月,加拿大胸外科專家白求恩來到這家醫院,先後在醫院的兩個休養所的基礎上創建有較好病房、較全設備和較正規工作制度的模範醫院和特種外科醫院[1]。其中,1938年9月15日在山西五台縣松岩口村舉行「模範醫院」成立大會,時值在倫敦召開的國際和平會議閉幕,故「模範醫院」又稱「國際和平醫院」[2]。然而,剛建立起來的模範醫院,只存在了14天,就被日軍燒毀。由模範醫院演變而來的特種外科醫院中,不設置病房,群眾的農家院落就是醫院,百姓的炕頭就是傷員的病床,男人就是擔架員,女人就是看護員。

1939年11月12日,白求恩殉職。為了紀念白求恩,1940年1月5日晉察冀軍區將該醫院更名為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3][4]。晉察冀軍區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隨部隊轉戰太行山區,曾先後駐河北省阜平縣大台、溫塘、城南莊等地。醫院經多次改建和擴編,與晉察冀軍區預備醫院組成多個野戰分院,成為晉察冀軍區及其後華北軍區的醫療技術中心。

1945年日本投降後,醫院從淶源蔚縣涿鹿抵達下花園,又經宣化於1945年9月進駐張家口東山坡的原同仁醫院舊址。接收了偽蒙疆中央醫學院附屬醫院[4]。1946年6月,醫院被上級命名為白求恩醫科大學附屬醫院[5]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1946年9月中國國民黨軍隊進攻中共解放區,白求恩醫科大學及其附屬醫院奉命撤出張家口,1946年11月進駐河北省唐縣白求恩醫科大學駐唐縣葛公村,醫院駐唐縣張合莊,相距3里[4]

1947年11月石家莊戰役時,醫院總院部設在平山縣崗南村,其他6個分院分別設在平山縣和靈壽縣一些村莊。戰鬥打響後,從11月6日至12日石家莊解放,醫院共收治了近8000名輕重傷員。1948年3月,醫院奉命由唐縣張合莊村移駐石家莊市北面的獲鹿縣杜北村,為進入該市做好準備。1948年7月1日,晉察冀軍區白求恩醫科大學與晉冀魯豫軍區北方大學醫學院合併,定名為「華北醫科大學」。1948年10月,白求恩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與北方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合併,定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和平醫院進駐石家莊市西郊原國民黨軍第63醫院舊址。1948年10月28日,在醫院小禮堂舉行開院典禮大會,宣佈醫院易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並公佈了醫院床位和人員編制。次日即1948年10月29日,因國民黨傅作義部偷襲石家莊,醫院奉命撤往衡水農村[4]。1949年春節前後遷回石家莊[6]。華北軍區衛生部部長錢信忠兼任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院長,由於錢信忠經常帶手術隊在前線工作,實際上醫院主要由副院長李新農遲復遠負責,後來,相繼調到長春第一軍醫大學和西南軍區工作,1949年張之及接任院長。

另一歷史源頭是1939年5月3日中共中央軍委在延安東川35華里處的拐峁村,以八路軍衛生部直屬衛生所為基礎組建了八路軍軍醫院,蘇井觀魯之俊黃樹則徐根柱先後任院長。汪東興劉新權先後任政委。1939年12月,為紀念諾爾曼·白求恩大夫以身殉職,為了永遠紀念這位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繼承和發揚白求恩精神,八路軍總部於1939年12月13日頒發命令,將八路軍軍醫院改為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設內科、外科、小兒科、婦產科等,共有病床200多張。1940年11月20日,在醫院召開紀念白求恩逝世一周年大會上,毛澤東說:[7]革命需要槍桿子,可是光有槍桿子不行,還要有各種各樣為拿槍桿子的人服務的人,部隊需要醫生,需要大量的醫生。毛澤東指着講桌上的白求恩像說:「你們要向他學習。」「你們要向白求恩大夫那樣,全心全意地為傷病員服務。他為了『救死扶傷』克服了各種困難,不惜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他為中國革命做出了偉大的貢獻。」毛澤東還到內外科病房慰問傷病員,了解到傷病員伙食不好時,當即對供給部門的同志說:「這些傷病員同志打仗很勇敢,現在他們受傷了,得病了,我們自己緊張一點,困難一點,也要讓他們儘量吃好、住好,要積極想辦法,為他們治療傷病,使他們早日恢復健康。」醫院逐步擴大,先後遷至柳樹店與八路軍衛生學校(後改名為中國醫科大學)在一起。1943年遷至劉萬家溝。1944年毛澤東到醫院看望住院的王稼祥等,並慰問傷病員,對500多名工作人員講話:「你們這個醫院在延安是有點名氣的,有幾位大夫的醫術是很高明的,許多由前方和後方送來的傷病員,在你們這個醫院經過治療都治好了,又能繼續為革命工作了。你們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1944年春,美國醫生馬海德由軍直門診部調到該院外科工作,還有祁開仁黃樹則譚壯李亭植徐根竹等醫生。1945年醫院為護士學校第三期畢業學員配發胸章,請毛澤東題詞,很快得到毛澤東寫的四個字:「治病救人」。抗日戰爭期間,外國援華援共的醫學工作者歷盡艱辛到延安參加醫療衛生工作:美國的馬海德,加拿大的白求恩,印度的愛德華、柯棣華巴蘇華,德國的米勒,朝鮮的方禹鏞等,都在該院工作過。1947年初,該院總院機關和第二部遷往華北解放區,與晉察冀邊區的白求恩和平醫院合併成石家莊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1961年3月4日,延安市寶塔區橋溝鎮劉萬家溝村的醫院舊址作為「延安革命遺址」的組成部分,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3日,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歸入「延安革命舊址」之中。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舊址的核心建築是一間手術室,保存完好,風格獨特。1984年,當地政府對這裏進行修葺;1995年9月,延安地區的文物管理委員會豎立了標誌紀念碑。近年,又豎立起兩塊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碑。

另有一所晉冀魯豫軍區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1945年9月,中共中央組織部派遣延安中央醫院院長、留法博士何穆及夫人姚冷子(檢驗科)、侯明(婦產科)、何智泉(藥劑)、常宗禮(護理部)、陳志英等6位醫務工作者從延安到晉冀魯豫軍區開展醫療工作,在山西長治八路軍第129師野戰醫院的第一野戰醫院第三所(該所原系第六軍分區的醫務所改編而成,所長劉輝武之輝,醫護人員70餘人)、野戰預備醫院第二所(所長彭章,醫護人員80餘人)和八路軍前總野戰衛生學校本科醫療隊抽調王紹儀黃愛晨王庚金林清文等10名畢業生,於1946年春成立了晉冀魯豫軍區預備醫院,並開始收治傷病員。1946年3月遷往河北邢臺北關原邢臺師範學校舊址,晉冀魯豫軍區衛生部抽調人員充實到醫院各個部門。1946年7月1日「晉冀魯豫軍區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總院」在河北邢臺成立,何穆任院長,侯文周蔡光炎鞏如先王紹儀任政委,符碧桂常樂任政治處主任,洪明貴任副院長。床位200張,分內科、傳染科、小兒科、外科、婦產科等。還有化驗室、X光室與輔助科室,醫護職工共225人。由於戰爭形勢惡化,不久撤出邢臺,先後轉移至邢臺縣固坊村、沙河縣安河村、武安縣西井村。醫院根據晉冀魯豫軍區司令員劉伯承、政委鄧小平「培養衛生人才」的指示,1947年4月4日開辦了「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附屬護士學校」,正式學員137人編為兩個班,學制二年,1個預備班補習一年文化後再轉為正式學員,另為太行軍區代培1個27人速成班。1947年夏,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和平醫院和附屬護士學校留在了太行。1948年4月至8月,和平醫院及附屬護士學校遷至山西長治,並在護士學校的基礎上成立了「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醫學專科學校」,(「和平醫專」),主要面向部隊,學員錄取後即參軍供給制待遇,由晉冀魯豫軍區衛生部副部長、和平醫院院長何穆兼任校長。1949年3月,醫院更名為太行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1949年4月下旬太原戰役後,白求恩和平醫科專門學校與山西大學醫學院合併,學員根據實際程度插入四、五兩個年級(山西大學醫學院學制為六年)。1949年後集體轉業,沿革演變為「長治醫學院」及其附屬和平醫院。

1974年12月,中央軍委決定中國人民解放軍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正式對外開放[1]。1975年在周恩來關懷下,醫院建成了「白求恩紀念館」和「柯隸華紀念館」。1979年鄧小平為醫院題詞「做白求恩式的革命者,做白求恩式的科學家」[8]。1980年,江一真(1937年創辦晉察冀軍區衛生學校的首任校長)出任河北省人大常委會主任,他以個人名義向聶榮臻寫了情況報告,希望聶榮臻關懷這家醫院,並建議解決醫院設備更新、基本建設、體制改革問題。聶榮臻隨即在該報告上作出批示。不久,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一次性批給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650萬元人民幣購置儀器設備,此後批准建設門診大樓、幹部病房樓等,醫院建制由團級單位升格為副師級單位,直屬北京軍區後勤部領導[5]。1995年,醫院被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衛生部評定為三級甲等醫院[8]

2016年,在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中,中國人民解放軍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北京軍區轉隸鄭州聯勤保障中心[9]

歷任領導

紀念場館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六)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简介. 白求恩精神研究會. [2017-06-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7). 
  2. ^ 白求恩与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新浪. 2006-08-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7). 
  3. ^ 3.0 3.1 3.2 英雄部队:北京军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中國軍網. 2015-08-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8-18). 
  4. ^ 4.0 4.1 4.2 4.3 4.4 4.5 胡文彬. 十件往事. 白求恩精神研究會. [2017-06-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1). 
  5. ^ 5.0 5.1 5.2 5.3 5.4 5.5 5.6 半个世纪的回忆——董国华. 中國人民解放軍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 2006-03-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12). 
  6. ^ 二十五、向衡水转移. 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 2009-08-04. [永久失效連結]
  7. ^ 解放軍報. 边齐:“军史回眸:抗战中的延安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新浪. 2005-10-10 [2021-1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03). 
  8. ^ 8.0 8.1 吳渭虹、任玉光、孔令占,在白求恩塑像下——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護理工作簡介,解放軍護理雜誌1997年03期
  9. ^ 王玉平、何子安、高斌,緊盯使命任務 聚焦保障打贏——鄭州聯勤保障中心所屬醫院紮實做好衛勤保障工作掠影,解放軍健康2017年第2期
  10. ^ 夏九頭、胡雄威,用白求恩精神治院的領導者——記全國醫院優秀院長 陳長林同志,中國醫院管理1990年08期
  11. ^ 和平医院院长姚大力荣膺全国优秀院长. 新浪. 2005-0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5). 
  12. ^ 12.0 12.1 刊中報,北京軍區醫藥2001年02期
  13. ^ 中加两国专家会诊残疾儿童甄义 将设"甄义基金". 新浪. 2012-04-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2). 
  14. ^ 河北隆重欢迎凯旋抗非典英雄—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医疗队. 中國廣播網. 2003-07-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24). 
  15. ^ 武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建立医疗协作关系. 邯鄲市衛生計生委. 2014-1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24). 
  16. ^ 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集体赴烈士陵园缅怀先烈. 長城網. 2017-04-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2). 
  17. ^ 白求恩医疗队:行走在太行山上的“健康卫士”. 搜狐. 2015-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9). 

外部連結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