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歌會

中國詩歌會中華民國一個文學社團。現代文學社團。1932年9月成立於上海,受「左聯」領導,任鈞、穆木天、蒲風、柳倩、白薇、雷濺波等發起,會員有楊騷、杜談、辛勞、田間、王亞平、袁勃、曼晴、溫流、雷石榆、黃寧嬰、蘆荻等近百人,「以推進新詩歌運動,致力中國民族解放,保障詩歌權利為宗旨」(《中國詩歌會會章》)。

歷史

1932年9月,中國詩歌會在上海建立,建立者是穆木天楊騷任鈞蒲風等,在北平廣州青島大日本帝國東京都有分會。

1933年2月,創辦機關刊物《新詩歌》旬刊(後改為半月刊、月刊),各分會也大多辦有刊物,湧現出王亞平、溫流等一批青年詩人。中國詩歌會詩人創作的共同特色是:堅持革命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緊緊「捉住現實」,以詩歌為武器,向帝國主義、封建主義進行堅決鬥爭;在藝術形式上,大力提倡和實踐詩歌大眾化,「要使我們的詩歌成為大眾歌調」(《新詩歌?發刊詩》)。他們企求「藉着普遍的歌謠、時調諸類的形態,接受它們普及通俗朗讀、諷誦的長處﹐引渡到未來的詩歌」(《我們的話》)。《新詩歌》還出版過「歌謠專號」,刊登大量採用民歌、民謠、小調、鼓詞、兒歌形式寫作的新詩。中國詩歌會建設新詩的主張和行動,得到魯迅、郭沫若、茅盾等的關心和支持,1935年﹐當「國防詩歌」被作為「國防文學」的一部門提出來的時候,中國詩歌會的同仁們熱情投身到抗日救亡運動的洪流,並在1937年出版了「國防詩歌叢書」。抗日戰爭前夕﹐該團體停止了活動

內容

中國詩歌會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文學社團,其特點是語言的通俗化和大眾化,主要是研究詩歌理論、寫作詩歌作品、推廣詩歌大眾化。其政治思想必須站在無產階級立場,號召工人革命農民運動,反封建思想資產階級

中國詩歌會同「新月派」、「現代派」、「象徵派」多次展開文斗,認為他們的詩歌只談風花雪月,不談政治,脫離現實,不關心人民命運。

參考文獻

  • 《中国近代文学史》第二卷. 北京市: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07-01. ISBN 7040095092 (中文(簡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