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球運動

足球運動最早起源於中國,現代足球運動則在19世紀後期由歐洲傳入,足球是中國最受歡迎的體育運動項目之一。

早期歷史

古代

足球的最早起源地為中國,中國古代蹴鞠就是現今足球運動的雛形,並且於2004年獲得國際足協的確認[1]

戰國時代

戰國時代蹴鞠已經是中國民間的一項熱門運動,特別是在城市里最受歡迎。根據《史記·蘇秦列傳》記載,當時著名的外交人士蘇秦齊國游說齊宣王時,他看見都城臨里是這樣的一種場景︰「臨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瑟,彈琴擊築,斗雞走狗,六博蹋鞠者。」(大意為:齊國都城的居民都過着小康生活,幸福指數很高,社會和諧,人人都在吹拉彈唱,鬥雞的、遛狗的、下棋的、踢球的……)

漢朝

漢代時期,由於劉邦喜好蹴鞠,在他成為皇帝以後,促進了蹴鞠成為西漢時期的全國性體育運動,同時亦成為了西漢皇家的重要娛樂項目之一,而不再僅是往日只流行於草根階層。劉邦在皇宮範圍內,規劃了一座專業足球場,謂為鞠城。在劉邦的影響下,此後歷代漢朝皇帝,也包括太子黨在內的皇親及貴族等都喜歡蹴鞠此運動。劉徹踢蹴鞠時,令其文學侍從枚皋作《蹴鞠賦》助興。在漢朝時,蹴鞠被正式的列為漢朝軍人訓練項目之一,被軍事專家視之為兵家伎巧,是提高軍人體能的訓練手段。劉邦向《別錄》稱,「蹋鞠,兵勢也,所以練武士,知有材也,皆因嬉戲而講練之。」其中劉邦後人──漢武帝劉徹漢成帝劉驁,更是資深球迷,又經常親自上球場切磋技術。至於劉驁踢蹴鞠的投入程度更是使到朝臣擔心其龍體的安康,後來勸說劉驁不再參與蹴鞠活動,而用名叫彈棋的室內娛樂項目替代之[2]漢武帝時代的悍將霍去病在遠征匈奴時,軍中曾經一度缺乏軍糧;霍去病於是在戰區上臨時劃了一塊場地,帶領士兵踢蹴鞠,以提起及振奮士氣

漢朝時,蹴鞠運動就已經有一套很成熟的規則。東漢文人李尤在《鞠城銘》中記載︰「圓鞠方牆,倣象陰陽,法月衡對,二六相當。」(大意為:場地四周築有圍牆,球場東西向,呈長方形,有6個球門)當時,球門僅是在地上挖一洞,球踢進洞中即得分。相應地,守門員各有6名;隊長亦有各一,另外雙方推舉出均認可的裁判員,要求裁判「不以親疏,不有阿私」;要求球員「端心平意,莫怨其非」[2]

三國時代,學習蹴鞠被當作為興國強兵的基礎本領。東晉史家虞預在《會稽典錄》中記載三國人的認識,「上以弓馬為務,家以蹴鞠為學。」時人並不是把踢球視為單純的體育運動,而是出於備戰的需要,需要認真地學習和訓練。

唐朝

唐朝時期,馬球替代了足球成為軍隊中的首選軍事訓練項目,惟蹴鞠仍然被保留,而且在軍中繼續流行着。在唐代民間,蹴鞠為各階層人士所喜歡,包括詩人杜甫李白都是高手。當時,出現了至少有五種踢法;漢代的六球門規則被放棄,出現了比較近乎現代的球門,時稱毬門。有的是一邊一個的雙毬門,向對方進攻;有的是單毬門,單毬門設立於球場中央,上面有一個門洞,誰踢進即得分。其中,唐代足球最大的亮點為女子足球的出現。由於唐朝經濟發達,開放自由,女性主動地接受外來的文化,參與過去男性才能夠參與的社會活動。唐人康駢在《劇談錄》有一則潘將軍失珠故事就提到了一位善於踢球的唐代女孩。大意為:當時她在街邊,正好有一位士兵將球誤踢到她身邊,她快速起腳將球踢了回去士兵之處,期間球飛高達幾丈,圍觀者都被其技術所驚[3]

女子足球水平當中,尤以宮中女性最高。當時唐朝皇宮中會定期舉行女子足球比賽,由皇帝觀席。王建在《宮詞》中提到「食內人長白打,庫中先散與金錢。」(大意為:在寒食節,宮中舉行女足比賽)。當時的男子與女子足球有所不同,女子足球的規則為白打場戶,亦即球場上不設立球門,人數不定。可以二人對競,稱為白打;亦可以以多人對賽,稱為場戶。除此之外,亦可以單人爭,稱為打毬。

宋朝

宋朝時,出現了足球會,名為齊雲社。此外,朝廷裏更有專業足球隊,水平遠高於民間的球隊,隊員稱為築球供奉。北宋時期,其對手為金國。當時金國亦很流行球類運動,一為馬球,二為足球。1127年發生靖康之難,當中金人宋徽宗宋欽宗兩位北宋皇帝皇子皇室及所有宮妃挾持走的同時,還另外特別挾持了12名球員,其中7名為馬球運動員,另外5名為足球運動員。

古代足球

古代足球的比賽用球在不同時期亦有所改良,中國古代的足球最初為使用編織所製造的,到西漢時已經用上了以皮革製造的,內裏使用毛髮等物品塞實,使到其相當有彈性。晚唐時期,除了傳統的用球外,還有使用動物膀胱充氣後做成的氣毬,這種充氣用球與現代足球原理相似,惟耐用性比較差。

近代

現代足球運動則是在19世紀末期傳入中國,最先在英國殖民地──英租威海衛英屬香港,興起,香港更為亞洲最先建立職業足球聯賽(香港甲組足球聯賽)、足球會香港足球會)及職業足球會(香港流浪足球會)的地方。其後,足球在上海天津青島等地迅速發展,各自開辦聯賽及互相對賽的埠際比賽。

上海足球

1895年聖約翰書院成立了上海第一支足球隊,球員都是書院的學生[4],人稱「約翰辮子軍」。1902年聖約翰書院與南洋公學舉行了上海第一場足球賽。及後成立「華東校際足球聯賽」,共有8所學校參加,包括實力最強的聖約翰大學(今華東政法大學)、南洋大學(今交通大學)、滬江大學暨南大學。中學則以南洋模範中學徐匯中學最出色。

租界建立後,各國僑民、各大洋行和各國駐滬軍隊,紛紛組織足球隊開展比賽。1902年由外僑成立上海足球聯合會Shanghai Football Association),舉辦各級聯賽及盃賽(包括國際杯史考托杯高級杯等)。規定每年10月至明年4月為足球季,主要的球隊有:西商隊、西捕隊、臘克斯隊、法商隊、猶太隊、葡商隊、商團隊,陶克工程會隊和英國駐滬陸軍和海軍組成的球隊。「國際杯」是按僑民國籍分別組隊參加,英國分別組成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3支隊伍。

上海與香港天津日本橫濱之間舉行定期的埠際大賽,滬港杯埠際賽始於1908年[5][6],旅居滬港兩地的外國僑民草創了上海、香港埠際足球賽。1923年滬港杯賽首次有華人(梁玉堂、陳蘇、陳光耀及朱廣揚)代表香港上陣。

1924年成立由華人球隊組成的中華足球聯合會,華人球隊樂群、共和、博愛等相繼成立。1925年,梁玉堂劉九李惠堂等人離開香港到上海加盟樂華隊(由樂群易名)。1926年當時上海已經有12家登記的俱樂部,球員約400人,地產商程貽澤組織的三育足球隊被准予參加上海足球聯合會甲組聯賽,樂華隊也獲准參加史考托杯比賽,竟以4-1打敗老牌冠軍臘克斯隊,在復賽中才被當屆冠軍西商隊所敗。樂華隊翌年更在西聯甲組聯賽高級杯捧走兩項冠軍,還獲得當屆「中華足球聯合會」所組織的甲組賽冠軍,奪得「大滿貫」。從1924年成立中華足球聯合會,到1930年樂華隊解散,上海足球處於第一個高峰期。

西聯會的賽場大多在上海跑馬廳內或虹口公園內,其後曾設於中華運動場申園跑狗場逸園跑狗場等處,並收門票。西聯會直到1943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進入租界後才解散。

1931年成立的東華隊吸納了多名原樂華隊球員,繼續與洋人球隊對抗,多次獲得各類比賽的冠軍,一直到1952年才解散,是近代上海足球發展的第二個高峰期。

中國隊

早期代表中國參加國際比賽的球隊主要參加地區性運動會為主,其球員也基本來自極少數經濟和足球運動較發達的地區。以中國名義參加遠東運動會的足球隊的成績如下:

  • 第一屆(1913年馬尼拉):亞軍(只有中國及菲律賓兩隊角逐)
  • 第二屆(1915年上海):冠軍(同樣只有中國及菲律賓兩隊)
  • 第三屆(1917年東京):冠軍(中國、菲律賓及日本三隊)
  • 第四屆(1919年馬尼拉):冠軍(再次只有中國及菲律賓兩隊)
  • 第五屆(1921年上海):冠軍(中國、菲律賓及日本三隊)
  • 第六屆(1923年大阪):冠軍(中國、菲律賓及日本三隊)
  • 第七屆(1925年馬尼拉):冠軍(中國、菲律賓及日本三隊)
  • 第八屆(1927年上海):冠軍(中國、菲律賓及日本三隊)
  • 第九屆(1930年東京):冠軍(日本並列)(中國、菲律賓及日本三隊)
  • 第十屆(1934年馬尼拉):冠軍(中國、菲律賓、荷屬東印度群島及日本四隊)

現代聯賽

專業時期

在1994年之前,中國國內的足球隊均為專業隊,大多數由各地足球協會管理,名稱也以各省市的地名為主。此外,中國還有相當數量的下屬於不同國有事業單位的行業體協,比如鐵道部下屬的火車頭隊軍隊下屬的八一隊武警部隊的前衛隊等。

職業時期

1992年6月,中國足協在北京西郊的紅山口召開了著名的「紅山口會議」,確定將以職業化作為足球改革的突破口。職業化的主要動機是讓各參賽球隊脫離原有的政府行政體育機制,完全以商業化和市場化作為生存發展的手段。

紅山口會議後,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足球俱樂部」,不過其中很多是並未完全脫離原地方體委的個體,比如北京國安廣州太陽神。直到1993年12月上海申花成立,中國才出現了完全脫離政府機制的職業足球俱樂部。[7] 而與此相反,諸如遼寧隊八一隊等原專業體制下的老牌勁旅,則多年內始終無法真正脫離原有政府行政關係,最終面臨降級甚至解散的困境。

1994年,第一屆職業化的甲A聯賽開始。

中超成立

職業化的甲A聯賽甲B聯賽一共進行了10年,2003年賽季結束後,改制為中國足球超級聯賽中國足球甲級聯賽。中超成立的目的是希望仿照英格蘭足球超級聯賽等歐洲先例,由各職業聯賽俱樂部自主管理和運營賽事,逐漸脫離中國足協的管理。中國足協轉而負責各級國家隊比賽、青少年運動員培養等任務,以及組織足協盃等其它賽事。

但是中超開賽的最初幾年內,這種設想並不能充分實現,實際的中超聯賽決策層仍然是中國足協的官員,在2008年武漢退出等重大事件上引起較多爭議,始終是足球繼續改革的主要話題之一。

賭博業曾大規模滲透到中國足球職業聯賽[8],直到中國足壇反腐風暴後才得到遏制。

2020年12月14日,中國足協發佈《關於各級職業聯賽實行俱樂部名稱非企業化變更的通知》,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各足球俱樂部名稱不得含任何股東及關聯方、實際控制人的字號、商號或品牌名稱[9]

當前中國國內足球聯賽及主要盃賽有:

聯賽及相關規定和問題

球隊名稱

在職業化之後,球隊的主要收入改為由企業贊助,而俱樂部的名稱則成為地名+企業名稱的形式,例如「大連實德俱樂部」,就是地名「大連」加贊助企業名「實德」。但同時俱樂部也可以出售球隊的冠名權,此時球隊全稱就可以為地名 + 俱樂部名+「足球俱樂部」+球隊名+「隊」,球隊無冠名則在「足球俱樂部」後+「隊」[10],例如2007年青島中能的全稱為「青島中能足球俱樂部國際工藝品城隊」[11]

由於球隊經營的需要,很多球隊曾更換贊助商、主場經營者和冠名,球隊的名字也隨之變化,例如大連實德冠名大連海昌,陝西寶榮冠名陝西中新等等。但是名字的變化並不意味着俱樂部名字的變化,只是贊助冠名改變而已。2004年初開始,中國足協已經強制所有新註冊的俱樂部名必須「中性」,即不能使用任何贊助企業的名稱,但是對於冠名則無限制。[12] 實際使用上,球隊冠名被媒體普遍採納,而俱樂部名稱則往往被掩蓋。有一部分球隊為了應對中性規則,使用諧音註冊,比如中邦集團投資的無錫中邦隊,俱樂部的正式名稱是「眾邦」。俱樂部名稱上較為特殊的球隊是上海申花。申花原本是1993年至2001年期間投資球隊的企業名稱,2001年底前已經全面脫離球隊,但是由於申花的知名度,這一名稱被後來的投資者保留至今。

球員轉會

中國足球從1993年職業化至2010年,一直奉行球員合同期滿後30個月內仍然無法與其它球隊簽約的規定。這樣的規定在1995年以前曾經是國際足壇的慣例,但是隨着歐盟國家開始推行的博斯曼法案,當今世界只有美國、烏克蘭等極少數國家的足球聯賽使用類似的制度。2009年周海濱成功轉會荷蘭埃因霍溫俱樂部,是中國球員邁向自由轉會的重要一步。2011年,中國正式實施自由轉會制度。

體能測試

中國足協曾經採用體能測試來作為運動員的註冊標準。曾經採用的方法有12分鐘跑YOYO測試。一些著名足球運動員因未能通過體能測試而長時間缺席聯賽甚至被迫退役,引起很大爭議。2011年開始,體能測試正式取消。

外援球員

1994年,甲A聯賽新增了最佳外援獎項,當年獲得者為效力於上海申花俄羅斯球員瓦洛嘉。1997年,北京國安隊巴拉圭球員岡波斯成為中國足球先生,他也因此重返巴拉圭國家隊參加了法國世界盃,成為中國職業聯賽中第一名參加世界盃的現役球員。1998年,大連萬達引入1996年歐錦賽捷克國家隊隊長瓦茨拉夫·涅梅切克。2000年,巴拉圭的卡西亞諾成為甲A聯賽的最佳射手。2003年,上海申花引入漢堡足球俱樂部隊長約根·阿爾貝茨甘肅天馬引入前英格蘭國腳保羅·加斯科因,不過前者獲得了聯賽冠軍和中國足球先生,後者則因為許多問題很快離開了中國。

中國足協規定從2000賽季開始不許引進外援門將,在2004年限制中超比賽只能有兩名外援同時出場,而2006年又重新執行最多可以同時註冊四名外援,最多三名外援同時出場的規定。2009年,為了適應亞足聯關於亞洲外援的規定,這一政策被進一步放寬到增加一名亞洲外援不受註冊和上場限制。

但是怎樣都不會比歐洲足球或其他非足球聯賽一樣,有大量外援存在問題。

青少年球員培養

職業俱樂部成立以後,中國各地原有的由地方體委、足協投資和管理的青少年球員培養體制往往被俱樂部梯隊所取代,由於沒有成形的青少年足球賽事,而且青少年球員成為真正職業球員的比例低、時間長,所以俱樂部和地方足協往往並不重視這方面的投入。有些俱樂部甚至將整體出售青年梯隊作為資金來源,諸如遼寧足球俱樂部的青年隊就至少兩次被整體出售,以此為班底先後成立了南京有有安徽九方兩支中甲球隊。南京有有由於陷入了嚴重的資金短缺,拖欠球員薪水問題而被足協取消了註冊資格;安徽九方則因為訓練條件問題受到足管中心高層領導的點名批評而遺憾的退出中甲。

同時由於沒有成熟的青少年賽事機制,青少年運動員水平無法得到充分體現,非足球的因素也就變得越重要。比如國腳李本艦就曾經解釋自己十二歲就離開山東老家去廣東踢球,是因為「家庭環境一般」,不像「有錢人家的孩子能輕易獲得踢球的機會」。[13]上海申花投資人朱駿在入主申花後也抨擊足球梯隊中通過「孝敬」獲得機會的情況,在申花隊禁止任何人給教練送禮,送一根煙都開除,只看重球員實力而不看有沒有錢。[14][15]

國家足協

1955年1月3日中國足球協會成立。

國家隊

1951年成立了中國國家足球隊。1980年代以來,多次參加奧運會足球比賽世界盃足球賽預選賽,但是只有兩次成功晉級奧運會決賽階段比賽和一次進入世界盃決賽階段。

參考文獻

  1. ^ History of Football - The Origins. 國際足協. [2017-0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27). 
  2. ^ 2.0 2.1 誰對中國古足球運動發展貢獻大 劉邦是最佳候選人[永久失效連結] 《大公報》 2012年7月11日
  3. ^ 誰對中國古足球運動發展貢獻大 劉邦是最佳候選人 [永久失效連結] 《大公報》 2012年7月11日
  4. ^ 老上海的足球運動[永久失效連結]
  5. ^ 沪港杯. [2007-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1-04). 
  6. ^ 龍華; 海瑞. online sabong. Virtual sports. [2023-09-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21). 
  7. ^ 韓勇. 《中国足球俱乐部内幕》. 中國城市出版社. 1998年. [永久失效連結]
  8. ^ http://news.sina.com.cn/c/sd/2009-06-10/135317990288.shtml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萬達足球俱樂部前董事長:賭球毀了足球行業
  9. ^ 中国足协推进俱乐部名称非企业化变更、财务约定指标工作. [2021-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08). 
  10. ^ 2005年中甲联赛规程(0208发布). 2005-02-09 [2008-09-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0-18) (中文). 
  11. ^ 07金威啤酒中超青岛中能足球俱乐部冠名的通告. 2007-04-20 [2008-09-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1-23) (中文).  Authors list列表中的|first1=缺少|last1= (幫助)
  12. ^ 足协确定:俱乐部以中性名称注册 球队可以继续冠名. 《球報》. 2004-01-08 [2009-0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4-04-08). 
  13. ^ 泰达新星拒绝诱惑因中国结 李本舰为己设定未来. 《球迷》報. 2007-02-12 [2009-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2-14). 
  14. ^ 申花昆明选拔梯队人材 朱骏:双线作战我看重新人. 華體網. 2009-01-04 [2009-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15. ^ 申花集结无肖战波姜坤 朱骏强调送礼必开除. CCTV. 2008-12-22 [2009-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