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爾·布爾斯廷
丹尼爾·布爾斯廷(Daniel J. Boorstin,1914年10月1日—2004年2月28日),美國歷史學家、博物學家和前美國國會圖書館館長。
生平
1914年出生在美國南部的亞特蘭大,2004年2月28日因肺炎在華盛頓去世。
他一生中出版過20多本著作,其中最重要和最有影響的是兩套三部曲——《美國人》三部曲和人類文明史三部曲。
他是俄羅斯猶太移民的後代,父親是一個律師,在一次為一個猶太工廠主辯護時,得罪了當地的反猶主義者,全家被迫離開佐治亞州,遷移到北方的俄克拉何馬州,他在那裏度過了童年。
在哈佛大學完成英國歷史和文學的本科學業後,他獲得了羅德獎學金的資助,前往牛津大學攻讀法律,並通過了英國律師考試,成為了少數可以在英國高等法庭出庭辯護的美國人之一。1940年,他回到美國後在耶魯大學拿到了法學博士學位,子承父業當上了一名律師。他的第一本書就叫作《神秘的法學》。
1944年,他在芝加哥大學獲得了一個教職,從此開始了自己漫長的學術生涯。目前還不清楚,是什麼原因使他放棄了法律研究,而將興趣轉移到了歷史研究上。在讀書期間,他曾經有一個獨特的學術觀點,認為美國人實用主義和注重現實的民族性格,並非來自某種教條或信仰,而是在定居北美大陸的過程中,在環境的磨鍊下自然形成了。這個觀點可能構成了他後來寫作《美國人》三部曲的主要動機。
1958年,《美國人》的第一卷《殖民之歷程》出版,後面的兩卷《建國之歷程》和《民主之歷程》分別於1965年和1973年出版。這三部曲以150萬字的篇幅,全景式的展現了美國從殖民地一直到當代的400年間的歷史發展,引起了轟動。布爾斯廷也因此確定了美國史專家的學術地位。這套三部曲獲得很多獎項,最後一本《民主歷程》還奪得了1973年普利策最佳歷史學著作。
布爾斯廷在哈佛大學做學生時,曾一度信仰過左翼的激進主義思想,並在1938年短暫參加過一個共產主義小組的活動,後來因對斯大林主義和蘇德達成互不侵犯條約的失望,而退出了該小組。1953年,他因這段經歷受到了眾議院非美委員會質詢,他作出了妥協,提供了該小組其他參加者的名單。這件事成為了他一生中最受爭議的事件,60年代末美國學生運動高漲時,他的課因此受到抵制,他本人也遭到學生的衝擊,為此他不得不離開了已經執教25年的芝加哥大學,前往史密森博物館擔任館長。
布爾斯廷是美國學術圈內有名的酷愛讀書的學者。1975年福特總統提名他擔任國會圖書館第12任館長,他對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圖書館作出了重大貢獻。在他去世後,現任館長詹姆斯·貝靈頓(James H. Billington)這樣評價他的貢獻:「他建立了國會圖書館圖書資料中心,在全美國積極推動閱讀。他關注的並不僅僅是掃除無知和愚昧,他也十分關心如何恢復人們對閱讀的興趣。他發起了重修傑弗遜大樓的計劃,並爭取到了國會的支持,使其重新成為了美國讀書人的聖殿。......他是一個為書而生的人,是上帝賜給美國的禮物。」
在日常生活中,布爾斯廷有早期清教徒的特點,生活態度嚴肅保守,不喜歡打領帶,而喜歡戴領結。他也是一個十分勤奮的學者,幾乎所有時間都用來寫作。以至在審議他擔任國會圖書館館長的聽證會上,好幾個參議員要求他如果擔任這個職務,就不能把精力放在寫作上。他最後只答應不在工作時間寫作,其他時間——周末、每個工作日的晚上和清晨——依然筆耕不綴。
在國會圖書館工作期間,布爾斯廷得以寫下他的煌煌巨著人類文明史三部曲的第一部作品,1983年出版的專注於科技與地理領域的《發現者:人類發現世界與自我的歷史》。其後,又在1992年出版了專注於文學藝術領域的《創造者:富於想像力的巨人們的歷史》。以及1995年出版的專注與哲學文化領域的《探索者:人類不懈理解世界的故事》。
1987年,布爾斯廷主動辭去了國會圖書館的工作,過上了退休生活。在1995年他生前出版的最後一本書《探索者》的結尾,他這樣寫道:「身處兩個永恆——逝去的往昔和未知的將來——之間,我們從未停止追尋自己所處的位置和方向感。」這句話也是他的一生的最好寫照。
基本著作年表
- 神秘的法學(The Mysterious Science of the Law)(1941)
- 托馬斯·傑弗遜的迷失世界(The Lost World of Thomas Jefferson)(1948)
- 美國政治的精髓(The Genius of American Politics)(1953)
- 美國人:殖民的歷程(The Americans: The Colonial Experience)(1958)
- 美國觀念和歐洲鏡像(America and the Image of Europe:Reflections on American Thought)(1960)
- 美國虛構事件導論(The Image: A Guide to Pseudo-events in America)(1962)
- 美國人:建國的歷程(The Americans: The National Experience)(1965)
- 美國人的里程碑歷史:從普利茅斯到阿波馬托克斯(The Landmark History of the American People: From Plymouth to Appomattox)(1968)
- 今日美國激進主義的衰落(The Decline of Radicalism: Reflections of America Today)(1969)
- 美國人的里程碑歷史:從阿波馬托克斯到月球(The Landmark History of the American People: From Appomattox to the Moon)(1970)
- 荒誕社會學(The Sociology of the Absurd: Or, the Application of Professor X)(1970)
- 美國人:民主的歷程(The Americans: The Democratic Experience)(1973)
- 民主和它在日常生活中產生的不快(Democracy and Its Discontents: Reflections on Everyday America)(1974)
- 探索的精神:今昔的美國與世界(The Exploring Spirit: America and the World, Then and Now)(1976)
- 技術的共和(The Republic of Technology)(1978)
- 合眾國歷史(與布魯克斯·凱利和魯斯·弗蘭克爾合著)(The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with Brooks M. Kelley and Ruth Frankel)(1981)
- 發現者:人類發現世界與自我的歷史(The Discoverers:A History of Man's search to Know his World and himself)(1983)
- 隱藏的歷史(Hidden History)(1987)
- 創造者:富於想像力的巨人們的歷史(The Creators: A History of Heroes of the Imagination)(1992)
- 克里奧派特拉的鼻子(Cleopatra's Nose: Essays on the Unexpected)(1994)
- 探索者:人類不懈理解世界的故事(The Seekers : The Story of Man's Continuing Quest to Understand His World)(1998)
外部連結
- United States Library of Congress official sit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Center for the Book founded in 1977 by Boorstin
- Daniel J. Boorstin Papers, 1882–1995(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Obituary in The Guardian
- Obituar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in The Economist
- Robert D. McFadden, "Daniel Boorstin, 89, Former Librarian of Congress Who Won Pulitzer in History, Die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New York Times, March 1, 2004
- Linda D. Wilson, "Boorstin, Daniel J. (1914–2004)" at Oklahoma Historical Society Encyclopedia of Oklahoma History and Culture (retrieved March 11, 2009).
- Encyclopedia of Oklahoma History and Culture – Boorstin, Daniel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