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鳳至
于鳳至(1897年6月7日—1990年3月20日),字翔舟,富商于文斗之女,少帥張學良的原配妻子。在張學良的坎坷人生之中,一直扮演着舉足輕重的角色。
于鳳至 | |
---|---|
東北邊防軍總司令夫人 | |
姓 | 于 |
名 | 鳳至 |
姓名 | 于鳳至 |
字 | 翔舟 |
出生 | 大清盛京將軍昌圖府懷德縣南崴子鄉大泉眼村 | 1897年6月7日(墓碑寫1899年)
婚年 | 1916年 |
婚姻名份 | 正室 |
逝世 | 1990年3月20日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 | (92歲)
親屬 | |
父親 | 于文斗 |
夫 | 張學良 (1916年結婚—1964年結束) |
夫之父 | 張作霖 |
夫之母 | 趙春桂 |
夫之繼室 | 趙一荻 |
子 | 張閭珣、張閭玗、張閭琪 |
女 | 張閭瑛 |
早年生活
于鳳至祖籍山東海陽司馬莊,現乳山市乳山寨鎮司馬莊村。祖輩因災荒落戶鄭家屯(現吉林省雙遼市)。其父靠經商致富,為避風險,將家眷安置于懷德縣大泉眼村(現公主嶺市南崴子鎮大泉眼村)。
1897年,于鳳至在大泉眼村出生,五歲時入私塾,九歲到鄭家屯。11歲時由父母訂下婚約,對方是小她四歲的張學良。1913年考入並最終以優異成績畢業于奉天女子師範學校。
新婚受寵
1916年4月,于鳳至與張學良在鄭家屯舉行婚禮結為夫婦。婚後來到瀋陽,住在「大帥府」。
雖然起初張學良對于父母的包辦婚姻表示反對,但後來,于鳳至贏得張學良的愛慕和敬重。兩人興趣相投、相敬如賓,感情日益融洽。
公公張作霖也對這個兒媳婦喜愛有加。
由于她處事得體、有主見、待人真誠,在複雜的大帥府中也逐漸獲得歡迎和威望。
感情波折
1929年,趙一荻來到瀋陽,于鳳至大為不悅,拒不接受。趙一荻跪求于鳳至,言自身以毫無退路,發誓終生不要名分,乞求于鳳至接納。後住在于鳳至出資修建的「金屋」以秘書身份伴張。後來,經約法三章勉強應允[1]:
“ | 趙四小姐對外沒有夫人名份。對外國人稱是你的秘書;對中國人稱為侍從。 | ” |
不過,于鳳至逐漸發現趙一荻對張學良的愛的確出于真誠,並且才智過人、精通英文、善于交際。自己需要打理帥府內外,不能常伴丈夫左右,如今他身邊有這樣一個體貼聰明的女人倒也不錯,遂慢慢對她有了好感。加之趙一荻對她也頗為尊重,兩人感情日甚,親如姐妹。
相夫持家
于鳳至初到張府,即由于張作霖的愛護和自己的能力樹立威望,並逐漸接管帥府內務。另一方面,張學良一直稱她為「大姐」,遇有難事常與她討論,徵求她的意見,特別是在苦悶之時常得她的巧妙安慰。
1928年,張作霖被日軍炸死,致皇姑屯事件爆發。于鳳至率張作霖眾妾等秘不發喪,巧與日本特務周旋,張學良扶持靈柩返回奉天,卻假言張作霖只受了點輕傷。聽聞張作霖仍在,各方勢力不敢妄動,從而使張學良得以順利繼承父親在東北軍政方面的大權。
1929年1月,張學良為了穩固軍權,欲處置守舊派代表楊宇霆、常蔭槐。起初打算將其二人禁錮起來,但他與于鳳至商量時,于說[1]:
“ | 你能關得住他嗎,張作相等人為他求情你是放還是不放? | ” |
“ | 真是『一言興邦,一言喪邦』。 | ” |
1930年,遼西大水,于鳳至在瀋陽組織「水災協賑會」救災。之後,趕往南京,與正在參加蔣張首次會晤的丈夫相會,首次會見蔣介石與宋美齡。後下上海,曾拜宋老夫人(倪桂珍,宋氏三姐妹之母)為乾娘,與宋美齡等結下姐妹情意。
1933年,張學良被迫下野,4月11日于鳳至隨夫出訪意大利,途中曾填詞一首安慰沮喪中的丈夫[2]:
越大洋乘風破浪,等閒千堵冰障。人言英雄志無量,空餘豪氣萬丈。將門子,百將戰驍勇何懼敵囚旺。一馬平蕩。嘆成命難違,請纓無路,長嘯嘆淪喪。道甚麼,外交可攘頑敵,國人急呼良將。問君此去何惆悵,蓄得青山樹千丈。述衷腸,實難忘,永志塞外恥辱帳。慢動悲愴戕。青史無虛謊,黑白分明,笑對世人謗。
在意大利時會見了墨索里尼等,並輾轉參訪歐美諸國。之後,于鳳至留在意大利,安排和照顧正在羅馬讀書的孩子。
1936年11月,意大利支持日本宣佈承認滿洲國成立,張家與時任意大利外交部長的加萊亞佐·齊亞諾私交破裂,于鳳至攜子女來到英國倫敦。
回國救夫
1937年,剛到英國的于鳳至得到丈夫西安事變後被蔣介石扣押的消息,帶病回國救夫。然而,多方奔走卻毫無效果。她要求與丈夫一同承受牢獄之災,從此經受了三年被特務嚴密看守的幽禁歲月。
起初,張常有自殺的念頭,欲以此控訴蔣介石對他的囚禁,但于鳳至勸之[3]:
“ | 在軍事法庭上,你光明正大地說明「西安事變」的兵諫,是為國家存亡的革命行為;是為了改正錯誤的政策而兵諫,並不承認有罪,這從得到蔣先生的允諾採納我們的主張可以證明。既然我們認為不僅無罪而且行為正確,今天受到非法的囚禁,那就要學文天祥等仁人志士為人才是,我們心有正義,歷史會有裁判,怎麼能喪失信心?何況你對東北軍幾十萬將士有責任,對西北軍官兵有責任,對兒女有責任,你要戰死在前線的心願未遂,蔣幫如此忘恩負義,背信棄義的報應未見;所以,不但不能自殺,反而要千方百計保住自己的生命才對得起人,對得起大帥在天之靈。 | ” |
張遂打消了自殺的念頭。
1940年,于鳳至在貴州被查出患有乳癌,醫院告知國內無法醫治。且他們有一個兒子于倫敦轟炸中腦部受損,需親人照顧。經張學良勸導、蔣介石同意,于3月去美,同時將子女接至美國照顧。
起初,于鳳至不願去美國,她說[4]:
“ | 漢卿,知情的當然會知道我去美國治病是你的主意,可是不知情的人又會怎麼看我于鳳至呢?現在你也許被人當成了千古罪人,我想若干年後你也許就是千古英雄。到那時,世事劇變,物是人非,也許我們那時都不在人世了。我于鳳至會不會被史學家們當成痛罵的對象? | ” |
張安慰她說,他自己被囚,于只要照顧好在外的三個孩子,就是對張家最大的功勞。並且病好了也永遠不要進蔣統區,要幫他完成揭開「西安事變」真相的心願。豈料,這一去竟是他們夫妻的永別。
終老海外
1964年,為斷絕張學良遠走美國這一退路,蔣介石借張皈依基督教,按一夫一妻制的教義,一名男子不能同時與兩名女子保持夫妻關係,逼迫張和于鳳至離婚。[3]
“ | 我和漢卿電話中說此事,他說:「我們永遠是我們,這事由你決定如何應付,我還是每天唱《四郎探母》。」為了保護漢卿的安全,我給這個獨裁者簽字,但我也要向世人說明,我不承認強加給我的、非法的所謂離婚、結婚。漢卿的話「我們永遠是我們」,夠了,我們兩人不承認它。宋美齡每年和我都互寄聖誕、新年賀卡。這年,她信封上仍然是寫張夫人收。以後每年都如此。趙四不顧當年的誓言,說永遠感激我對她的恩德,說一輩子做漢卿的秘書,決不要任何名分等,今天如此,我不怪她。但是,她明知這是堵塞了漢卿可以得到自由的路,這是無可原諒的。 | ” |
評價
張學良:「我這麼地亂七八槽的,都是我太太(于鳳至)把我放縱的。」[5]:110
她曾出資為其出生地——大泉眼村興建小學,使得方圓10餘里地的貧困子弟有機會接受教育。
參考資料
- ^ 1.0 1.1 1.2 王書君著,《張學良世紀傳奇:口述實錄》,濟南:山東友誼出版社,2002年,ISBN 978-7-80642-427-8
- ^ 走近于凤至. [2007-08-27]. (原始內容存檔于2007-08-20). (頁面存檔備份,存于互聯網檔案館)
- ^ 3.0 3.1 张学良结发夫人于凤至回忆录. [2007-08-26]. (原始內容存檔于2010-02-12). (頁面存檔備份,存于互聯網檔案館)
- ^ 竇應泰 著. 《张学良结发夫人于凤至旅美五十年》. 北京: 東方出版社. 2001年. ISBN 7-50601-522-6.
- ^ 唐德剛著、張學良口述:《張學良口述歷史》,台北:遠流出版,2009年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