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漢密爾頓 (傳記)
《亞歷山大·漢密爾頓》(英語:Alexander Hamilton)是由歷史學家和傳記作家羅恩·切諾(Ron Chernow)於2004年創作有關美國政治家亞歷山大·漢密爾頓(Alexander Hamilton)的傳記。漢密爾頓是是美國的開國元勛之一,是美國憲法的重要推動者,也是美國金融體系的創始人和美國的第一任財政部長。
亞歷山大·漢密爾頓 | |
---|---|
作者 | 羅恩·切諾 |
類型 | 非小說; 傳記 |
語言 | 英語 |
主題 | 亞歷山大·漢密爾頓 |
發行資訊 | |
出版機構 | 企鵝出版社 |
出版時間 | April 26, 2004[1] |
出版地點 | 美國 |
媒介 | 紙媒, 電子版, 有聲書 |
頁數 | 818(精裝版) |
規範控制 | |
ISBN | 978-1-59420-009-0 |
OCLC | 123342001 |
杜威分類法 | 973.4092 |
LC分類法 | E302.6.H2 2004 |
該書廣受好評,後來又獲得了首屆為創作美國早期歷史相關圖書的獎項喬治·華盛頓圖書獎,併入選了2005年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獎。2015年,該書由劇作家林-曼紐爾·米蘭達改編為音樂劇《漢密爾頓》。該書的音樂劇版本繼續贏得了無數讚譽,其中包括了包括11項托尼獎。
創作背景
在開始創作《亞歷山大·漢密爾頓》這本傳記之前,切諾曾創作過多本主題為商業和金融的書籍。1990年,他出版了《摩根財團》一書,該書講述了金融家約翰·皮爾龐特·摩根的一生,並憑此書獲得了美國國家非小說類作品獎。[2]1998年,切諾撰寫了有關約翰·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的傳記,並在《紐約時報》的暢銷書排行榜上停留了了16周。[3]1999年,切諾(Chernow)將他的創作重點從商業大亨的故事轉移到了有關美國政治傳記的新話題上。在隨後的日子裏,他收到大量關於希望他來創作鍍金時代工業家如安德魯·卡內基(Andrew Carnegie)和科尼利厄斯·范德比爾特(Cornelius Vanderbilt)等人物傳記的要求,在談到為何要轉變自己的寫作對象時,他闡明道「我想要以此作為擴大我寫作領域並保持新鮮感的方式」。[4]。也是由於這個原因,切諾稱漢密爾頓為他的「過渡之作」。因為這本書將在涉足憲法和外交政策的同時包括讀者所熟悉的財政領域內容。
切諾(Chernow)於1998年開始撰寫該傳記,當時他在世界各地搜集瀏覽了超過兩萬兩千頁的有關漢密爾頓本人的文章和研究檔案。[5]由於漢密爾頓的著作數量之多,切諾將漢密爾頓形容為「人體打字機」,他說道「漢密爾頓一定將他短暫四十九年生命內能寫的字全都寫出來了」。[6]在他的寫作和研究過程中,切諾還花時間深入研究了漢密爾頓的歷史。他拿到了著名的伯爾-漢密爾頓決鬥中使用的決鬥手槍,他參觀了哈密爾頓母親被囚禁的聖克羅伊島上的牢房,也去了漢密爾頓父親在遺棄了他的私生子後便銷聲匿跡的貝基亞島,切諾甚至還對漢密爾頓的一縷頭髮進行基因測試,以確定他的人種。切諾在書中這樣解讀漢密爾頓,他說:「如果華盛頓是國家之父,麥迪遜是憲法之父,那麼亞歷山大·漢密爾頓肯定是美國政府之父。」[7]
外界反應
2004年出版後,《亞歷山大·漢密爾頓》(Alexander Hamilton)被提名為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獎(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le Award)的獲獎作品之一。[8]2005年,本書因刻畫了有關美國的早期歷史而獲得了獎金為50,000美元的首屆喬治·華盛頓圖書獎。[9][10]該書發行後,在《紐約時報》的暢銷書排行榜上停留了三個月的時間,並在音樂劇《漢密爾頓》的大火後的2015年重返榜單。[11]
本書得到了《紐約時報》評論家大衛·布魯克斯(David Brooks)和珍妮特·馬斯林(Janet Maslin)的一致好評。布魯克斯寫道:「當其他作家…比切諾更加優秀地描述了漢密爾頓的政治生涯的時候,切諾卻把漢密爾頓本人的魅力生動地描畫了出來。」[12]馬斯林讚揚了切諾在撰寫傳記方面的功力並評價道「他不僅只是描寫了漢密爾頓,而把從以前對漢密爾頓的平面評價變得立體化了」。[6]
然而,本傑明·施瓦茨(Benjamin Schwarz)在為《大西洋》雜誌撰文時卻對這本書提出了批評和質疑,並指責切諾(Chernow)對革命性的美國政治並不熟悉。他對於切諾(Chernow)所撰寫的摩根(Morgan)和洛克菲勒(Rockefeller)等早期傳記作品大加讚揚,但在評論漢密爾頓時卻表示:「他(切諾)顯然對18世紀的美國歷史不太熟悉,對於那時宗教,社會意識和思想史也缺乏掌握,他也不明白當時使共和國內部產生分裂的意識形態,政治,各個部門和整體社會的差異狀況。」[13]賈斯汀·馬丁(Justin Martin)為《三藩市紀事報》撰稿時,也認為這本書既「枯燥又投機」,而且節奏緩慢。「儘管切諾是一位十分有才華的作者,但他寫作的時候卻遵循着一個很愚蠢的文學慣例,那就是把主要人物的傳記寫得必須非常非常非常長。」馬丁評論道。[14]
舞台改編
從2008年開始,切諾與林-曼紐爾·米蘭達一起擔任了米蘭達新構思的百老匯作品《漢密爾頓》(Hamilton)的歷史顧問。[11]在度假期間,米蘭達(Miranda)無意中翻閱了切諾(Chernow)的這本書,並在看完了前幾章之後,意識到了其可以改編為音樂劇的潛力。通過共同朋友的介紹,切諾去觀看了米蘭達創作出演的作品《紐約高地》(In the height)的現場演出,並和米蘭達(Miranda)在後台見了面。[15]米蘭達(Miranda)在那時告訴切諾(Chernow),他在閱讀傳記時仿佛看到了「嘻哈歌曲從書頁上蹦出來」,並希望切諾能擔任這部音樂劇的歷史顧問。[16]
在隨後的六年裏,切諾(Chernow)協助指導米蘭達(Miranda)完成了音樂劇《漢密爾頓》的創作。該音樂劇於2015年1月20日在紐約公共劇院首演並獲得創紀錄的16項托尼獎提名,並最終贏得11項獎項,其中也包括最佳音樂劇獎[17]。該劇也獲得了2016年格萊美最佳音樂劇專輯獎[18]與2016年的普利策戲劇獎。[19]
在迎來音樂劇版本的巨大成功後,封面上印有音樂劇的徽標的平裝版《亞歷山大·漢密爾頓》(Alexander Hamilton)再次發行,銷量從2014年的3,300冊激增至2015年的106,000冊,重返《紐約時報》暢銷書榜。[20]同時,根據《今日美國 》提供的數據,該書又回到了全美前50名暢銷書的榜單。[21]隨着它的重新發行,也有越來越多的新的評論出現,特別是《衛報》[22]和《泰晤士報》所給出的積極評價。[23]隨着音樂劇版本在歐洲巡演的開始,本書也首次開始在英國開始印刷出版。
參考文獻
- ^ Vankin, Deborah. A 'Hamilton' timeline: How a single song grew into a global musical juggernaut. Los Angeles Times. August 10, 2017 [April 7,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March 2, 2020).
- ^ National Book Awards 1990. National Book Foundation. [March 16,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June 15, 2019).
- ^ Morrow, Lance. Books: John D. Rockefeller: Oil In The Family. Time. June 15, 1998 [March 16,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January 11, 2018).
- ^ Q&A with Ron Chernow, Part 1 | C-SPAN.org. www.c-span.org. C-SPAN. October 3, 2010 [April 7,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June 16, 2017) (美國英語).
- ^ Freeman, John. Hamilton Envisioned U.S. Power. South Florida Sun Sentinel. May 30, 2004 [March 16, 2019] –透過Newspapers.com.
- ^ 6.0 6.1 Maslin, Janet. Biographer fills in Hamilton's background. Arizona Republic. May 2, 2004 [March 16, 2019] –透過Newspapers.com.
- ^ Hartle, Terry W. The founder who gave America a bank to trust. 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June 15, 2004 [March 15,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March 21, 2017).
- ^ Mickunas, Vick. Hamilton gets turn in spotlight. Dayton Daily News. April 3, 2005 [March 16, 2019] –透過Newspapers.com.
- ^ Hamilton biographer honored with $50,000 book prize. The Star-Democrat. May 9, 2005 [March 16, 2019] –透過Newspapers.com.
- ^ Historian Ron Chernow wins Washington Prize. Deseret News. – 透過HighBeam Research . May 10, 2005 [June 27,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April 14, 2016).
- ^ 11.0 11.1 Pulitzer Prize Winning Historian Ron Chernow to Speak at The Tennessee Theatre. Claiborne Progress. March 12, 2019 [March 16,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2).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Claiborne」的
<ref>
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 ^ Brooks, David. Creating Capitalism. The New York Times. April 25, 2004 [March 16,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March 10, 2019).
- ^ Schwarz, Benjamin. New & Noteworthy. The Atlantic. April 1, 2004 [March 16,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January 1, 2019).
- ^ Martin, Justin. Alexander Hamilton, America's first moderate / Chernow's biography presents him as a farseeing statesman. SFGate. April 25, 2004 [March 16,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August 8, 2016).
- ^ EDT, Newsweek Special Edition On 9/26/16 at 11:03 AM. Meet the biographer who inspired Broadway's 'Hamilton'. Newsweek. September 26, 2016 [April 7,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April 7, 2020) (英語).
- ^ Hamilton on Broadway. Mount Vernon. August 17, 2015 [April 7,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April 7, 2020).
- ^ Paulson, Michael. 'Hamilton' Makes History With 16 Tony Nominations. The New York Times. May 3, 2016 [March 16,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3 May 2016).
- ^ Park, Andrea. Grammys 2016: "Hamilton" performs, wins Best Musical Theater Album. www.cbsnews.com. February 19, 2016 [March 16,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September 21, 2018).
- ^ Viagas, Robert. Hamilton Wins 2016 Pulitzer Prize; Miranda Reacts. Playbill. April 18, 2016 [March 16,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March 4, 2019) (英語).
- ^ Alter, Alexandra. 'Hamilton: The Revolution' Races Out of Bookstores, Echoing the Musical's Success. The New York Times. May 3, 2016 [March 16,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January 12, 2017).
- ^ McClurg, Jocelyn. 'Hamilton' bump. Asbury Park Press. June 26, 2016 [March 16, 2019].
- ^ Kidd, Colin. Alexander Hamilton by Ron Chernow review – the man behind the musical. The Guardian. October 13, 2016 [April 7,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November 15, 2019).
- ^ Gove, Michael. Alexander Hamilton by Ron Chernow. The Times. December 24, 2016 [April 7,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April 7, 2020)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