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略巴古
亞略巴古(希臘語:Άρειος Πάγος,拉丁語:Areios Pagos,英語:Areopagus,或譯:阿雷奧帕古斯)意為「阿瑞斯的岩石」,又稱戰神山議事會、亞略巴古法院、阿雷奧帕谷斯仲裁會議。位於雅典衛城的西北角,是古典時期作為雅典刑事和民事案件的高等上訴法院[1]。
詞源
其名字的由來並不清楚。在希臘語中,pagos指大塊岩石。Areios可能來自於阿瑞斯或厄里倪厄斯,因為在山下有一座供奉厄里倪厄斯的神廟,兇手常會來此廟尋求保佑,避免面對自己行為的後果。後來,羅馬人稱這座岩石小山為「瑪爾斯山」 ,以羅馬戰神瑪爾斯命名[4]。靠近亞略巴古還興建了供奉大法官狄尼修的天主教堂聖狄尼修聖殿主教座堂。
歷史
在公元前5世紀以前,亞略巴古是這個城市的元老委員會,類似於羅馬元老院,其成員僅限於高級公職人員,即執政官[5]。公元前594年,亞略巴古同意將權力交給梭倫進行民主改革,梭倫進行重組後又將權力交還給這個機構[6]。
公元前462年,艾斐烈特進行改革,剝奪了亞略巴古除了審判謀殺之外的所有職能。
在埃斯庫羅斯的劇本《俄瑞斯忒亞》(或《復仇三女神》,公元前458年)中,俄瑞斯忒斯為父報仇殺死他的母親克呂泰涅斯特拉及其情夫埃癸斯托斯後,民眾法庭在亞略巴古審判此案。
芙里尼是公元前4世紀希臘的交際花,以美貌而著稱,曾因被控褻瀆厄琉息斯秘儀而在亞略巴古受審。傳說她褪去了衣裳,以其身體的美麗體現神性,法官立即判其無罪。
公元前4世紀,亞略巴古又增加了新的功能:調查貪污,但是定罪的權力仍然歸雅典集會。
亞略巴古在羅馬帝國時期繼續行使功能。據說使徒保羅就是在這裏發表著名的演講,論到獻給未識之神的雅典祭壇的潛在意義:「你們所不認識而敬拜的,我現在傳給你們。創造宇宙和其中萬物的神,既是天地的主,就不住人手所造的殿,也不用人手服事,好像缺少什麼,自己倒將生命、氣息、萬物賜給萬人。祂從一本造出萬族的人,住在全地面上,並且豫先定準他們的時期,和居住的疆界,要叫他們尋求神,或者可以揣摩而得,其實祂離我們各人不遠;因我們生活、行動、存留都在於祂,就如你們中間有些作詩的說,原來我們也是祂的族類。」(使徒行傳 17:23–28)
引申義
「亞略巴古」一詞也可以指現代希臘的最高上訴法院。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 使徒行傳17:16-3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聖經記載保羅在亞略巴古討論基督的本性,以及有關「未識之神」的祭壇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