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樂縣英語:Lundu District 馬來語Daerah Lundu)是砂拉越古晉省下轄的其中一個,人口約3.3萬(2008年人口普查[1]),縣城是倫樂。倫樂縣下轄有一個副縣:三馬丹副縣 (Sematan Sub-District)。

倫樂縣
 馬來西亞縣份
Daerah Lundu
其他文字轉寫
倫樂縣在砂拉越的位置
倫樂縣砂拉越的位置
地圖
倫樂縣在馬來西亞縣份的位置
倫樂縣
倫樂縣
倫樂縣馬來西亞的位置
坐標:1°35′00″N 109°45′00″E / 1.5833°N 109.75°E / 1.5833; 109.75
國家 馬來西亞
州屬 砂拉越
省份古晉省
政府所在地倫樂
地方政府倫樂縣議會 Bau District Council
面積
 • 總計1,812.3 平方公里(699.7 平方英里)
人口(2010)
 • 總計33,413人
 • 密度18.4人/平方公里(47.8人/平方英里)
時區馬來西亞標準時間UTC+08:00
 • 夏時制無(UTC+08:00

地理

倫樂縣是砂拉越最西邊的縣,總面積1,812.3平方公里[2],北面的南中國海丹絨達督(Tanjung Datu)是倫樂縣與砂拉越最西端的地域。在倫樂縣北部,從海岬往東到鴻武雁(Rambungan)都是連綿的海岸,岸外有多個島嶼:大達浪達浪島(Talang-Talang Besar Island)、小達浪達浪島(Talang-Talang Kecil Island)、三巴里島(Sampadi Island)、大沙丹島(Satang Besar Island) 和小沙丹島 (Satang Kecil Island)。

縣裏有一條長125公里,流域面積約有1,711平方公里的河,它是加央河(Kayan River)。它發源於東南部邊界的康泰山(Kandai Mountain),是倫樂縣居民的母親河

倫樂縣的南部是連綿的邊界山脈,而在海岸與高山峻岭之間的腹地是沖積平原。千萬年之前,加央河的河水把泥沙從上游帶到了這原本是低洼的沼澤地,使這遼闊的平原逐漸形成。

歷史

 
倫樂縣地圖
 
倫樂縣地圖
 
聖公會教堂 - 1855年

18世紀中,一個畢達友族部落從石隆門遷移到加央河的東岸墾荒,便是現今的史東岸馬來甘榜(Kampong Stunggang Melayu)。後來這部落自稱是倫樂達雅族(Dayak Lundu)。

19世紀初,原本居住在詩里阿曼省魯巴河(Lupar River)西岸的巴勞(Balau)地區的伊班族因為與周圍的部落不睦而集體遷移到實巫遙(Sebuyau)。其中有一部分的人和這支伊班部落的頭目雅夢(Nyambong)則繼續往西遷移,到三馬拉漢省的一些地區及古晉縣郭甘榜(Kampong Kuap)。後來在雅夢的帶領下,他們來到了加央河的入海河口,繼而溯河直上,到現今加央河西岸的史東岸達雅甘榜(Kampong Stunggang Dayak)附近建了屋長定居下來。隨後,此長屋的屋長朱加(Jugah)曾在1839年到古晉和詹姆士·布魯克會面。後來他帶領着族人跟隨詹姆士·布魯克軍隊出征圍剿各地的叛亂,立下了不少戰功,因此也被封賜為「Orang Kaya Pemancha」。[3]

在1850年8月[4] ,倫樂縣西南邊來了一批居住印尼華人畢達友人到縣裏開墾。[3]這批遷徙到倫樂縣的華人是在西加里曼丹三發(Sambas)挖礦及務農的客家人,因遭到荷蘭軍的攻擊而逃到倫樂縣距離史東岸甘榜一哩外。此後他們在該地區從事了農業耕種,繼而定居下來。此外,其他籍貫的華人如:潮汕人閩南人,也陸續的在數十年後從水路到倫樂縣栽種甘蜜胡椒及經商。而從印尼遷徙過來倫樂縣的三個畢達友部族:加溝(Jagoi)、實拉哥(Selako)和拉臘(Lara)都遍佈於加央河的西岸至三馬丹一帶。[3]

馬來人則是在倫樂鎮成為縣城後,才從納土納群島(Natuna Islands)遷徙到倫樂縣,主要是出海捕魚。

在1850年,詹姆士史東岸達雅甘榜附近興建炮壘,政府公署和駐軍。在1851年,聖公會大主教 弗朗西斯·托馬斯·麥陀爾(Francis Thomas McDougall)曾到倫樂縣考察訪問,隨後便委派威廉高密斯牧師(William Gomes)設立傳教中心,進行佈道工作及創辦學校。在1855年,威廉高密斯牧師在史東岸達雅村口的一座山上,建了倫樂縣第一座教堂。百多年後,當旁邊的新教堂在1986年興建完畢後,舊教堂也跟着被拆除,但卻留下了一個銅鐘,繼續沿用至今。[3]

布魯克王朝之前,倫樂縣隸屬於汶萊所統轄。而在布魯克王朝建立後,倫樂縣在1877年6月22日升格為縣,成了砂拉越最早建縣的縣份之一。倫樂縣第一任縣長是亨利·菲茨吉本·德松(Henry Fitzgibbon Deshon),沿至今日已有40多位縣長。[5]

人口分佈

2010年倫樂縣人口為33,413。(包括三馬丹副縣)[6]

2010年倫樂縣族群比例
族群 / 國籍 百分比
馬來人
34.32%
伊班人
13.28%
比達友人
36.02%
馬蘭諾人
0.24%
其它土著
0.68%
華人
10.92%
印度人
0.11%
其他
0.29%
非馬來西亞公民
4.13%
族群 2010
人口 百分比
馬來人 11467 34.32%
伊班人 4438 13.28%
比達友人 12034 36.02%
馬蘭諾人 81 0.24%
其他土著 228 0.68%
華人 3650 10.92%
印度人 37 0.11%
其他 98 0.29%
馬來西亞公民總數 32033 95.87%
非馬來西亞公民總數 1380 4.13%
總數 33413 100.00%


經濟

大約80%縣裏的居民是從事農業耕種:可可黑胡椒稻穀水果油棕。而沿海地區的居民大多是漁民。縣裏的居民也有從事養殖業虎蝦淡水魚。此外,木材業也是倫樂縣的其中經濟。[7]

旅遊景點

 
瑟巴特瀑布

國家公園

  • 象牙山國家公園(Gunung Gading National Park)
  • 達郎沙當國家公園(Talang-Satang National Park)
  • 丹絨拿督國家公園(Tanjong Datu National Park)

野生動物園

  • 馬當野生動物園(Matang Wildlife Park)
  • 三門山野生動物園(Samusan Wildlife Sanctuary)

海邊

  • 鴻武雁海邊(Rambungan Beach)
  • 斯亞海邊(Siar Beach)
  • 班丹海邊(Pandan Beach)
  • 阿邦阿名海邊(Abang Amin Beach)
  • 西魯海邊(Siru Beach)
  • 普俄海邊(Pueh Beach)

瀑布

  • 象牙山瀑布(Air Terjun Gunung Gading)
  • 章卡瀑布(Air Terjun Jangkar)
  • 瑟巴哥瀑布(Air Terjun Sebako)
  • 瑟巴特瀑布(Air Terjun Sebat)

參考文獻

  1. ^ 三马丹副县概况. 古晉省公署. [2011年12月6日]. [永久失效連結](馬來文)
  2. ^ 古晋省公署官方网站. 2010年更新 [2011年12月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7月22日).  (馬來文)
  3. ^ 3.0 3.1 3.2 3.3 李君. 伦乐县志(1). 國際時報. 2009-07-07 [2011年12月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1月28日). (中文)
  4. ^ Harriette McDougall. Sketches of Our Life at Sarawak - Chapter V. The Church and the School. Society for Promoting Christian Knowledge. 1882年 [2011年12月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8月21日). (英文)
  5. ^ 伦乐县公署官网. 倫樂縣公署. 2011-12-06 [2011年12月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5月8日). (馬來文)
  6. ^ TABURAN PENDUDUK MENGIKUT PBT & MUKIM 2010. 馬來西亞國家統計局. [2017-12-15] (馬來語). 
  7. ^ 伦乐县概况. 倫樂縣議會. 2011年9月20日年更新 [2011年12月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12月11日).  (馬來文)

外部連結

倫樂縣公署 (Lundu District Office)(馬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