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其鞏
何其鞏(1899年—1955年)[1],字克之,安徽桐城人(今安慶樅陽縣石磯青山人)。中華民國官員、北平特別市首任市長(也是北京歷史上的首任市長),後曾長期擔任中國大學代理校長。
早年經歷
何其鞏早年先後在桐城縣立中學、安徽省立蕪湖甲種農業學校學習,因參加學生遊行而被學校除名。[2]後來,他來到北京當教員,並擔任《正言報》記者。後入國民軍當上士文書。不久,1924年被馮玉祥派往蘇聯留學。1925年,他學習了共產主義理論後從蘇聯回國。1925年(民國14年),馮玉祥被任命為西北邊防督辦,何其鞏出任其秘書。不久升任秘書長,曾率西北軍代表團到蘇聯考察政治。歸國後任綏遠都統公署秘書長。[3][4][5]
1926年(民國15年),馮玉祥被批為「赤化」而下野赴蘇聯之際,何其鞏作為其機要秘書隨同赴蘇聯。同年,馮玉祥歸國,舉行五原誓師,何其鞏被任命為國民聯軍總司令部秘書長,隨軍經潼關入河南。1927年(民國16年)5月北伐之際,國民聯軍總司令部改組為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總司令部,何其鞏仍任秘書長。1927年6月,改任豫南行政長官兼民團軍軍長。其後,歷任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總司令部內防處處長、中國國民黨河南省黨部整理委員、國民政府顧問、中央政治會議開封分會委員等職務。1928年(民國17年)6月,何其鞏出任國民政府統治下的首任北平特別市市長。1929年5月8日後,他稱病不再上班。1929年,改任首都建設委員會委員。
中年經歷
1931年8月,他回到家鄉安徽省任職,歷任安徽省政府委員、安徽省教育廳廳長、安徽省財政廳廳長。[4][6][5]
1933年5月,何其鞏出任行政院駐平政務整理委員會委員兼秘書長。翌月,出任華北區救濟委員會委員。[4][7][5]1934年,時任北平政務委員會秘書長何其鞏密呈條陳,建議蔣介石在安定北方、鞏中部基礎上,着手經營西南。[8]
1935年12月,被任命為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1936年10月,任北平中國學院(後改稱中國大學)代理校長。1937年起,北平處於日軍佔領下,成立了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何其鞏留在北平繼續擔任中國學院的代理校長,並拒絕出任臨時政府的公職。任內他延攬了一大批專家學者到中國大學任教。[4][7][5]
抗日戰爭結束後,蔣介石任命何其鞏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駐北平特派員,不久即撤職。1947年,他辭去中國大學代理校長的職務。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他曾參與策動第十一戰區起義,並參與遊說傅作義起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留在北京市。[4][7][5]
逝世
家庭
參考資料
- ^ 徐主編(2007)、669頁及Who's Who in China 4th ed. (1931), p.132作生於1898年。劉國銘主編(2005)、1108頁及朱仲玉《北平設市後的首任市長何其鞏》作生於1899年。
- ^ 徐主編(2007)、669頁作此。劉國銘主編(2005)、1108頁記其先後在安徽公學、江淮大學學習農業及政治經濟學。
- ^ 劉國銘主編(2005)、1108頁。
- ^ 4.0 4.1 4.2 4.3 4.4 4.5 徐主編(2007)、669頁
- ^ 5.0 5.1 5.2 5.3 5.4 5.5 朱仲玉,北平設市後的首任市長何其鞏,縱橫2000年第08期
- ^ 劉國銘主編(2005)、1108-1109頁。
- ^ 7.0 7.1 7.2 7.3 劉國銘主編(2005)、1109頁
- ^ 「長江中部既為根本所在,與為犄角之西北,文化經濟皆落後不足道,斯西南後衛之經營尚矣。……川滇黔三省擁有七千萬以上之人口,形險而地膄。……即鈞座不能親往,亦宜派遺忠義大員統率重兵入川。……在彼建立國防重工業之主要部門,一旦國際大戰發生,乃能處於可戰、可守、可進、可退之地,爭取最後之勝利,達到復興民族之目的。」蔣欣賞何條陳,認為「頗中肯綮,足備參考」。見「總統府」事略室編:《蔣中正總統文物·事略稿本》第廿八冊,1934年12月1日,台北「國史館」,2003年,第508-513頁
- ^ 9.00 9.01 9.02 9.03 9.04 9.05 9.06 9.07 9.08 9.09 9.10 代明,北平第一任市长何其巩与北池子南口88号,北京纪事2010年第10期. [2013-05-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相關條目
教育職務 | ||
---|---|---|
前任: 王正廷 |
中國學院校長 (1943年左右改稱中國大學) 1936年—1946年 |
繼任: 王正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