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意大利的伊斯蘭歷史
伊斯蘭在西西里島和南意大利的歷史始於827年穆斯林攻佔西西里島的馬扎拉-德爾瓦洛並在當地建立第一定居點[1]。隨之到來的對西西里島和馬耳他的統治從10世紀開始[2]。伊斯蘭對西西里島的統治從902年開始,其在島上建立的西西里酋長國從831年持續到1061年。儘管西西里島是穆斯林在意大利的主要據點,但也有一些臨時據點在意大利半島本土(如港口城市巴里,847-871年間被穆斯林佔領)建立起來,這些據點大多在意大利南部,不過阿格拉布王朝的埃米爾穆罕默德·伊本·阿格拉布(Muhammad I ibn al-Aghlab)曾進軍至那不勒斯和羅馬,甚至到達了今皮埃蒙特大區的北部地區。穆斯林的入侵是意大利和歐洲發生的大規模權力鬥爭的組成部分,在此期間拜占庭帝國、法蘭克王國、西西里王國以及意大利王國勢力都在爭奪控制權。穆斯林勢力曾被不同的基督教派別作為同盟來對抗其他的派別。
公元827年,阿拉伯人在西西里島建立了第一個永久定居點,但直到902年陶爾米納淪陷後,整個西西里島才被阿拉伯人完全統治(最北部的羅梅塔堅持到了965年),同一年卡爾比茲王朝(Kalbids)讓其在西西里建立的酋長國從法蒂瑪王朝中獨立出來。1061年諾曼人攻佔墨西拿,1071-1072年他們又攻佔了巴勒莫及其要塞。1091年諾托被攻陷後,諾曼人完成了對整個西西里的征服。馬耳他於同年晚些時候被攻佔(儘管當地的阿拉伯行政機構依舊存在)[3],標誌着這一時期接近尾聲[4]。諾曼人的征服讓該地區建立了牢固的天主教信仰,此前在拜占庭統治時期,甚至在穆斯林統治時期,東方基督教都是此地區的強勢宗教[5][6]。隨之而來的是廣泛的皈依,到1280年代,伊斯蘭教影響基本從西西里消失。1245年,西西里剩餘的穆斯林依照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的命令被驅逐至盧切拉[7]。1300年,阿爾塔穆拉伯爵喬瓦尼·皮皮諾一世(Giovanni Pipino I)佔領了盧切拉,將其居民流放或當做奴隸販賣,終結了中世紀穆斯林在意大利的存在[8]。
入侵西西里
阿拉伯對西西里的第一次進攻(652年-827年)
阿拉伯艦隊對西西里的進攻始於652年,此時正值正統哈里發時期的第三位哈里發奧斯曼·本·阿凡統治,而西西里處在拜占庭帝國的統治下,這些阿拉伯戰士由敘利亞總督穆阿維葉一世領導,金達部落的將領穆阿維葉·伊本·哈迪(Mu'awiya ibn Hudayj)帶領,他們在島上駐留了幾年。拉文納總督奧林匹斯(Olympius)進軍西西里並試圖驅逐這些阿拉伯入侵者,但以失敗告終。不久之後,阿拉伯人在收集了足夠多的戰利品之後回到了敘利亞。
669年,阿拉伯人對西西里進行了第二次遠征,由200艘艦船組成,有着強大破壞力的船隊從亞歷山大港出發向西西里發動猛攻,他們在洗劫了敘拉古並在當地掠奪了一個月後返回了埃及。公元700年前後穆斯林征服馬格里布後,阿拉伯艦隊在703年、728年、729年、730年、731年、733年和734年對西西里進攻了多次,其中阿拉伯人的最後兩次進攻都遭到了拜占庭的有效抵抗。
740年,阿拉伯人發動了第一次真正征服性質的遠征,曾經參與728年進攻的指揮官哈比卜·伊本·阿比·烏拜達·菲赫里(Habib ibn Abi Obeida al-Fihri)成功攻佔了敘拉古。雖然他們已經準備好征服整個西西里島,但由於馬格里布爆發了柏柏爾人起義,遠征隊被迫回到了突尼斯。752年進行的第二次遠征目的僅僅是再次洗劫敘拉古。
805年,西西里島貴族君士坦丁(Constantine)與阿格拉布王朝首任埃米爾易卜拉欣·伊本·阿格拉卜(Ibrahim I ibn al-Aghlab)簽訂了10年的停火協議,但這並不能阻止806年至821年期間,來自非洲其他地區及西班牙的阿拉伯艦隊對撒丁島和科西嘉島的進攻。812年,易卜拉欣的兒子及繼任埃米爾阿卜杜拉·伊本·易卜拉欣(Abdallah ibn Ibrahim)派遣一支侵略軍去征服西西里。阿卜杜拉的艦隊首先受到了加埃塔和阿馬爾菲的騷擾,其後又被暴風雨摧毀了大部分。然而他們還是設法征服了蘭佩杜薩島,並洗劫了第勒尼安海上的蓬扎島和伊斯基亞島。西西里島新貴族格里高利烏斯(Gregorius)與阿格拉布埃米爾簽訂了在南意大利與伊夫起亞間建立貿易自由的協定。819年阿格拉布王朝埃米爾齊亞達特·阿拉一世(Ziyadat Allah I of Ifriqiya)的兄弟穆罕默德·伊本·阿德巴拉德(Muhammad ibn-Adballad)對西西里進行進一步的襲擊之後,直到827年這一段時間裏,沒有資料提及阿拉伯人對西西里進行了進攻。
征服西西里(827年-902年)
尤菲米烏斯與阿薩德
阿拉伯人對西西里以及意大利南部部分地區的征服持續了75年。根據一些資料,這一系列征服行動是由一位拜占庭指揮官尤菲米烏斯(Euphemius)所引發,由於害怕因性行為不檢點而被拜占庭皇帝米海爾二世懲罰,尤菲米烏斯選擇了叛變。在短暫地征服敘拉古之後,尤菲米烏斯自稱皇帝,但由於忠於拜占庭的部隊反抗,他被迫逃至非洲的伊夫起亞地區,阿格拉布王朝埃米爾齊亞達特·阿拉一世的宮廷中。齊亞達特·阿拉一世同意征服西西里島並承諾征服後將其留給尤菲米烏斯,以換取他每年的朝貢,並將征服的任務委託給了時年70歲的卡迪,阿薩德·伊本·弗拉特(Asad ibn al-Furat)。阿格拉布王朝派出的穆斯林軍隊有約10,000名步兵、700名騎兵和100艘艦船,同時得到了尤菲米烏斯的艦隊的支持,而且在軍隊馬扎拉-德爾瓦洛登陸後,當地的騎士也加入了其中。他們與拜占庭軍隊的第一次戰鬥發生於827年7月15日馬扎拉-德爾瓦洛附近,在這次戰役中阿格拉布王朝獲得了勝利。
阿薩德此後攻佔了西西里的南部海岸,並圍攻了敘拉古,在圍攻一年以及經歷了一次叛變企圖後,他的軍隊得以打敗一支從巴勒莫派來,由威尼斯總督查士丁尼·帕提西帕奇奧的艦隊所支持的龐大軍隊。然而,當一場瘟疫在軍隊中爆發使得大量士兵甚至阿薩德本人因此死去後,穆斯林軍隊撤退至米內奧的城堡。他們後來在此地再次發起攻勢,但未能征服恩納(尤菲米烏斯在此去世),再次撤退至馬扎拉-德爾瓦洛。830年,他們得到了30,000名從非洲和西班牙增援的軍隊,在當年7-8月西班牙穆斯林軍隊擊敗了拜占庭將領狄奧多圖斯(Theodotus),但又一場瘟疫的蔓延使得他們再次撤退至馬扎拉-德爾瓦洛,接着又撤退到了非洲。被派去圍攻巴勒莫的非洲柏柏爾人部隊在經過一年的圍困後於831年9月成功攻佔該城[9],巴勒莫被改名為麥地那(al-Madinah),並成為穆斯林在西西里的首都[10]。
阿布·法爾·穆罕默德·伊本·阿卜杜拉
832年2月,齊亞達特·阿拉一世將他的兄弟阿布·法爾·穆罕默德·伊本·阿卜杜拉(Abu Fihr Muhammad ibn Abd-Allah)送至西西里島,並任命他為西西里瓦利[10],他於834年年初擊敗拜占庭軍隊,在接下來的一年中他的軍隊推進至陶爾米納。戰爭持續了好幾年,期間阿格拉布王朝的軍隊取得了一些較小的勝利,而拜占庭人則在恩納和切法盧的要塞進行抵抗。埃米爾向西西里派遣了新一批軍隊,他們陸續佔領了聖比亞焦-普拉塔尼、卡爾塔貝洛塔、科萊奧內、馬里內奧和傑拉奇錫庫洛,使得穆斯林完全控制西西里島西部。
836年,穆斯林艦隊幫助了他們的盟友那不勒斯的安德魯二世(Andrew II of Naples)脫離了貝內文托公國軍隊的包圍[9],在那不勒斯人的幫助下,墨西拿於842年被阿格拉布王朝埃米爾穆罕默德一世·伊本·阿格拉布(Muhammad I ibn al-Aghlab)攻佔,他在此後建立了巴里酋長國。845年,莫迪卡同樣被攻陷,同時拜占庭人在布泰拉遭遇慘敗,約10,000名士兵被殲滅,此後在846年和848年,倫蒂尼和拉古薩分別被攻克。
阿巴斯·伊本·法德爾
851年,穆斯林瓦利及將領阿格拉布·阿布·易卜拉欣(Al-Aghlab Abu Ibrahim)去世,由阿巴斯·伊本·法德爾(Abbas ibn Fadhl)繼任,他發動了一場戰役,對仍在拜占庭統治下的土地進行破壞,攻佔布泰拉、加利亞諾鐵甲堡、切法盧,並在859年冬征服了最為重要的恩納[11]。多數從恩納帶走的俘虜被送給阿拔斯王朝哈里發穆塔瓦基勒,作為阿巴斯勝利的象徵[11]。作為回應,拜占庭皇帝在859-860年派遣了一支由君士坦丁·孔多米忒領導的龐大軍隊,然而這支部隊及艦隊在一場大戰中被阿巴斯擊敗。大批拜占庭軍隊增援的到來導致了幾個此前屈從於穆斯林的定居點發生起義,使得阿巴斯在860-861年重點鎮壓他們。阿巴斯於861年去世,由阿巴斯的叔叔艾哈邁德·伊本·雅庫布(Ahmad ibn Ya'qub)繼任瓦利一職,此後862年2月又改為由阿巴斯的兒子阿卜杜拉(Abdallah)繼任,最終由阿格拉布王朝決定以哈法哈·伊本·蘇菲揚(Khafaja ibn Sufyan)取代後者。在哈法哈的帶領下,穆斯林攻佔了諾托、希克利和特羅伊納。
賈法爾·伊本·穆罕默德
868年夏,拜占庭軍隊第一次在敘拉古附近被擊敗,敵對行動於877年初夏由新瓦利賈法爾·伊本·穆罕默德(Ja'far ibn Muhammad)恢復,於當年對敘拉古進行圍城,導致其於878年5月21日淪陷。此時拜占庭僅控制着陶爾米納附近的一小段海岸,同時穆斯林艦隊開始襲擊希臘和馬耳他,然而進攻後者的艦隊在880年的海戰中被摧毀。在這一段時間裏,拜占庭似乎有希望重奪西西里,但穆斯林在新的土地上獲得勝利,重新建立了控制權。887年,一次在巴勒莫發起的反對瓦利塞達·伊本·穆罕默德(Seuàda ibn Muhammad)的叛亂被鎮壓。
886年拜占庭皇帝巴西爾一世的死使得穆斯林趁機進攻卡拉布里亞,888年,拜占庭軍隊在此被擊敗。然而到了890年,多次內部叛亂開始發生,其主要是由阿拉伯人和柏柏爾人之間的敵意引起。892年,阿格拉布王朝埃米爾易卜拉欣二世(Ibrahim II)向巴勒莫派遣了新瓦利,但在幾個月後就被罷免。埃米爾並未讓步,在900年又派遣自己的兒子阿卜杜拉二世(Abdallah II of Ifriqiya)帶領一支強大的軍隊來到西西里。西西里人在特拉帕尼(8月22日)以及巴勒莫外圍(9月8日)被擊敗,巴勒莫城市本身又抵擋了10天。阿卜杜拉二世此後開始進攻島上剩餘的拜占庭要塞,並在901年6月10日攻佔位於意大利本土的雷焦卡拉布里亞。
由於易卜拉欣二世在突尼斯被迫退位,他決定親自領導拜占庭軍隊在意大利南部的行動,拜占庭在西西里的最後一個主要據點陶爾米納於902年8月1日被攻陷,墨西拿及其他城市打開了城門,以避免遭受類似的屠殺。易卜拉欣二世的軍隊此後還進軍卡拉布里亞南部,圍攻了科森扎,但易卜拉欣二世於10月24日在此死於痢疾。他的孫子停止了軍事行動並返回了西西里。
阿格拉布王朝統治下的西西里(827年-909年)
到了902年,除了崎嶇的內陸中一些小要塞之外,西西里幾乎完全在阿格拉布王朝的統治之下,來自伊比利亞半島、北非和中東的穆斯林移民使得當地的人口開始增加。巴勒莫當地的統治者以及其他官員一起被選舉為主要城市以及一些次要城市的總督(分別稱為卡迪和哈基姆),每個城市都有一個名為gema的議會,由當地社會最傑出的成員組成,被委託負責管理公共工程和社會秩序,被征服的西西里人以齊米(被保護民)的身份生活,或者改信伊斯蘭教。
阿拉伯人發起了土地改革以提高生產力,鼓勵小農場的發展,略微削弱了佔主導地位的地主。阿拉伯人還進一步改進了灌溉系統。在10世紀,擁有30萬居民的巴勒莫是意大利人口最多的城市[12]。10世紀穆斯林編年史家及商人伊本·霍卡(Ibn Hawqal)在950年來到西西里,並對城市做了描述。一個被牆圍住的、被稱為卡爾薩郊區要塞是巴勒莫的中心,還有大聚禮日清真寺在後來的羅馬大教堂所在地被建立。卡爾薩包括蘇丹的王宮、浴場、清真寺、政府機關以及一座私人監獄。伊本·霍卡記載當地有7,000個屠夫在150家店鋪里進行交易。
法蒂瑪王朝統治下的西西里(909年-965年)
909年,北非的阿格拉布王朝被什葉派的法蒂瑪王朝推翻。3年後,當西西里在阿格拉布王朝時期的的黎波里總督艾哈邁德·伊本·齊亞達特·阿拉·伊本·古爾布(Ahmad ibn Ziyadat Allah ibn Qurhub)的統治下宣佈獨立後,法蒂瑪王朝的總督被驅逐出了巴勒莫[13]。他對由基督徒重建的陶爾米納的失敗圍攻[14],使得自己的影響力被削弱[14]。到了917年,由於一個心懷不滿的西西里派系提出請求,一支法蒂瑪艦隊將巴勒莫圍困。經歷6個月的圍困後,伊本·古爾布及其兒子被抓捕並被處決[14]。
在接下來的20年裏,該島由一位法蒂瑪的埃米爾統治。937年,阿格里真托的柏柏爾人再次發動叛亂,但在兩次大獲全勝後,他們在巴勒莫的門前被徹底擊敗。新任法蒂瑪哈里發加伊姆派遣了一支軍隊前去兩次圍攻阿格里真托,直至其於940年11月20日淪陷。起義於941年被徹底鎮壓許多囚犯被作為奴隸販賣,哈利勒(Khalil)總督自誇在他的討伐中殺死了60萬人。
獨立的西西里酋長國(965年-1091年)
在948年鎮壓了又一次起義之後,法蒂瑪王朝哈里發曼蘇爾·納西爾·阿拉(Al-Mansur bi-Nasr Allah)任命哈桑·伊本·阿里·卡爾比(Al-Hasan ibn Ali al-Kalbi)為西西里埃米爾,由於他的職位很快成為世襲制,他的統治地區事實上從北非的王室中獨立了出來。950年,哈桑在南意大利與拜占庭發生了交戰,戰場一直延伸到傑拉切和卡薩諾阿洛約尼奧。952年的穆斯林的第二次卡拉布里亞遠征中擊敗了拜占庭軍隊,再次圍困了傑拉切,但最終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七世以接受卡拉布里亞的城市向西西里朝貢為條件避免了城市淪陷。
956年,拜占庭重新奪回了雷焦卡拉布里亞併入侵了西西里,並於960年與其簽訂了停戰協議。兩年後,一場發生在陶爾米納的叛亂被血腥鎮壓,但在隨後發生的羅梅塔之圍中,基督徒的頑強抵抗使得拜占庭的新皇帝尼基弗魯斯二世於964年10月派遣一隊由他的侄子曼努埃爾·福卡斯(Manuel Phokas)帶領的,由亞美尼亞人、色雷斯人以及斯拉夫人組成的40,000人大軍前往支援。10月25日,在一場激烈的大戰之後,拜占庭被卡爾比茲王朝擊敗,指揮官曼努埃爾與其10,000名士兵在交戰中被殲滅。
西西里的繼任埃米爾阿布·卡西姆·阿里·伊本·哈桑·卡爾比(Abu'l-Qasim Ali ibn al-Hasan al-Kalbi,970年-982年在位)在970年代對卡拉布里亞發起了數次征伐,同時由他兄弟領導的艦隊襲擊了普利亞在亞得里亞海一側的海岸,佔領了一些據點。當拜占庭軍力着眼於在敘利亞與法蒂瑪王朝交戰,同時部分領土被保加利亞第一帝國攻佔時,神聖羅馬皇帝奧托二世決定介入。然而這一日耳曼-倫巴第聯軍在982年的斯蒂洛戰役中被穆斯林擊敗,但由於阿布·卡西姆在戰役中陣亡,他的兒子朱拜爾·卡爾比(Jabir al-Kalbi)出于謹慎考慮撤退回了西西里,並未利用此勝利繼續進攻意大利本土。1006年,一隊新的穆斯林艦隊在雷焦卡拉布里亞被比薩人擊敗。
西西里酋長國在埃米爾賈法爾·卡爾比(Ja'far al-Kalbi,983年-985年在位)和優素福·卡爾比(Yusuf al-Kalbi,990-998年在位)的領導下達到了其文化發展的最高峰,兩位埃米爾都對島內的藝術活動進行了贊助。優素福·卡爾比的兒子賈法爾二世(Ja'far)是一位殘忍而暴力的統治者,在島上的柏柏爾人發動了一次反對他的叛變後,他將這些柏柏爾人驅逐出了西西里;1019年,又一場叛亂在巴勒莫爆發,成功將賈法爾二世流放到非洲,並由其兄弟阿克哈爾(al-Akhal,1019年-1037年在位)繼位。
在法蒂瑪王朝的協助下,阿克哈爾在1026年和1031年兩次擊退了拜占庭的遠征。阿克哈爾試圖通過徵收重稅來支付僱傭兵的費用,這導致了一場內戰的爆發,阿克哈爾尋求拜占庭的協助,而他的兄弟,叛亂的領導者阿布哈夫斯(abu-Hafs)從齊里德王朝埃米爾木伊茲·伊本·巴迪斯(Al-Mu'izz ibn Badis)獲得了軍隊援助,並交由他的兒子阿卜杜拉(Abdallah)指揮。
被穆斯林征服的當地居民中有分佈在西西里西部的羅馬天主教徒,以及西西里東部、一部分講希臘語的東正教徒(教會此前聯合,但從1054年東西教會大分裂開始直到1204年君士坦丁堡被十字軍圍攻,教會最終完全決裂),但其中也有相當一部分的猶太人[15]。這些被穆斯林統治的居民作為齊米(被保護的異教徒居民)擁有部分的宗教信仰自由,但受到一些法律限制。齊米居民需要交納吉茲亞(異教徒人頭稅)以及哈拉吉(伊斯蘭農用土地稅),不過可以免交穆斯林必須繳納的稅款天課。在穆斯林統治下有不同類別的吉茲亞支付者,但其共同特點是支付吉茲亞作為其服從穆斯林統治,以獲得免於外敵和內部侵害的保護。被統治的異教居民也可以簡單地皈依伊斯蘭教來免於這種卑躬屈膝的地位。不管是出於虔誠的宗教信仰還是社會形勢的強迫,大量的西西里本土居民皈依了伊斯蘭教,但即便穆斯林在島上統治了100年之後,很多位於西西里東北部,作為齊米生活的,說希臘語的基督教社區繁了榮起來。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吉茲亞稅制體系的存在容許異教徒以順從的姿態共存。在西西里被諾曼人重新征服,尤其是1189年西西里國王古列爾莫二世去世之後,這種與被征服人口的共存的模式開始瓦解。
衰退(1037年-1061年)和諾曼人征服西西里(1061年-1091年)
1038年,一隊由意大利督軍區的將領喬治·馬尼亞克帶領的拜占庭軍隊穿過墨西拿海峽,其中包括了在墨西拿第一次與穆斯林對戰中挽救了局勢的諾曼人。在1040年,獲得了又一場決定性勝利的馬尼亞克決定停止前進並圍攻了敘拉古,儘管他成功征服了這座城市,但馬尼亞克依舊被革職,此後穆斯林發動的反攻重新收復了所有被拜占庭攻佔的城市。
諾曼人首領,坦克雷德的兒子羅伯特·吉斯卡爾於1060年入侵了西西里,此後島嶼被三位阿拉伯埃米爾瓜分,西西里居民開始反抗穆斯林的統治。1年後,墨西拿淪陷,1072年,諾曼人征服了巴勒莫[16]。這些擁有優良港口的城市的失守對島上的穆斯林統治造成了沉重的打擊。最終,1091年,處在西西里最南端的諾托以及阿拉伯人最後的據點馬耳他島被攻佔,使得諾曼人完成了對整個西西里的征服。在整個11世紀,地中海地區的穆斯林勢力開始不斷地衰退[17]。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採取了很多壓制性的措施,以此來取悅那些害怕伊斯蘭勢力靠近教宗國的教皇們。這最終導致了西西里穆斯林的起義[18],而起義反而引發了有組織的抵抗和系統性的報復[19],標誌着伊斯蘭教對西西里島的影響進入了尾聲。在霍亨斯陶芬王朝的亨利六世及其子腓特烈二世統治西西里時期,島上穆斯林的存在一直是個問題,最終以大部分穆斯林皈依天主教,或者在起義中被消耗掉的方式逐漸解決。對西西里剩餘穆斯林的消滅在1240年代完成,其中的最後一批被驅逐至意大利本土的盧切拉[20]。
對最後一批穆斯林的驅逐(1300年)
一些被驅逐的穆斯林被遣送至盧切拉(阿拉伯語稱Lugêrah),他們的最終數量達到了15,000至20,000[21],使得盧切拉被稱作薩拉森人的盧切拉(拉丁文:Lucaera Saracenorum),因其代表了伊斯蘭教徒在意大利的最後據點。這個穆斯林庇護所繁榮了75年,直到1300年被卡佩-安茹王朝的那不勒斯的查理二世所帶領的基督教勢力洗劫。城市中的穆斯林被流放或賣為奴隸[22],有不少穿過了亞得里亞海來到阿爾巴尼亞[23]。穆斯林被驅逐出盧切拉後,查理二世以基督徒移民,其中大多數是勃艮第和普羅旺斯的士兵及農民[24],來追隨1273年首批來自普羅旺斯的140個家庭在此地的定居[25]。這些普羅旺斯殖民者後裔的殘存者在當地的法埃托和切萊迪聖維托的鄉村生活至今,並依舊使用者法蘭克-普羅旺斯語。
入侵意大利半島
巴里酋長國(847年-871年)
位於南意大利普利亞的亞得里亞海港口城市巴里,在847年被穆斯林軍隊攻陷,並在接下來的25年裏被穆斯林統治。這座城市成為了一個獨立的小型伊斯蘭國家的首都,其有着自己的埃米爾和清真寺。巴里的第一任統治者是一位柏柏爾人領袖哈爾芬(Khalfun),其可能來自西西里島。哈爾芬於852年去世後,由穆法拉格·伊本·薩拉姆(Mufarraq ibn Sallam)繼任埃米爾,其強化了穆斯林對當地的統治並擴張了其邊界。穆法拉格還要求得到阿拔斯王朝哈里發穆塔瓦基勒在埃及的總督正式承認其為瓦利(統治阿拔斯王朝一個省的省長)。第三任,也是最後一任埃米爾是索爾丹(Sawdan),他在857年將穆法拉格謀殺後奪權。索爾丹入侵了貝內文托公國的領土,迫使貝內文托親王阿德爾奇斯(Adelchis of Benevento)向其朝貢。864年,他獲得了穆法拉格希望得到的,阿拔斯王朝的正式承認。城市裏點綴着着清真寺、宮殿和公共建築。 Barbara Kreutz 870年,意大利國王路易二世做出了回應,率領軍隊深入普利亞和卡拉布里亞,但繞過了如巴里和塔蘭托這樣的人口中心。少數城鎮擺脫了穆斯林的控制,期間遇到的各種穆斯林勢力都被擊敗[26]。被這些勝利所鼓舞的路易二世帶領由日耳曼人、法蘭克人和倫巴第人組成,並有來自克羅地亞(斯卡拉維尼部族)的艦隊支持的地面部隊[26],對巴里發起了進攻。871年2月,巴里被攻陷,索爾丹被俘虜,在用鎖鏈束縛後送至貝內文托[26]。1002年,穆斯林軍隊最後一次嘗試圍攻巴里,但被一支威尼斯艦隊擊退[27]。
拉齊奧和坎帕尼亞
整個9世紀,阿拉伯的艦船統治了第勒尼安海[28],他們的海盜在意大利海岸徘徊,襲擊阿馬爾菲、加埃塔、那不勒斯和薩萊諾[29]。在這段時期中,由於城市自己負責防禦,加埃塔公國和阿馬爾菲公國脫離了那不勒斯公國獲得獨立。而基督徒聚集的坎帕尼亞並未準備好聯合起來對抗新出現的薩拉森人的威脅。阿馬爾菲與加埃塔經常與薩拉森人合作,那不勒斯也並沒有好到哪裏去,這使得教皇非常苦惱[30]。事實上,在836年,當那不勒斯公爵安德魯二世(Andrew II of Naples)為了與貝內文托的西卡德(Sicard of Benevento)作戰而僱傭了薩拉森人時,是那不勒斯先將薩拉森人的軍隊帶到了意大利本土南部,而西卡德立即招募了自己的薩拉森僱傭兵作為回應,而這種作戰方法很快成為了傳統。
846年,那不勒斯公國與加埃塔、阿馬爾菲和索倫托等海上強國結盟,在利科薩擊敗了薩拉森人艦隊。在這場戰鬥之前,此聯盟已經重奪了早先落入薩拉森人手中的蓬扎島[31]。3年後,這個海上共和聯盟又獲得了教宗國的支持,在羅馬附近剛獲得防禦加強的奧斯提亞擊敗了另一支薩拉森人艦隊,在戰役中倖存的薩拉森人被關押並成為奴隸,強迫他們建造圍繞梵蒂岡山的利奧城牆,使得羅馬再也不會受到阿拉伯軍隊的威脅[32]。
880或881年,鼓勵對穆斯林海盜和劫掠者採取強有力政策的教皇若望八世撤銷了將位於拉齊奧的明圖爾諾授予加埃塔公爵多西比利斯一世(Docibilis I of Gaeta)的決定,而將其給予卡普阿的潘德諾夫(Pandenulf of Capua),英國歷史學家帕特里夏·斯金納(Patricia Skinner)寫道:
(潘德諾夫)開始進攻加埃塔的領地,而為了報復教皇,多西比利斯一世從薩萊諾附近、豐迪一帶的阿格羅波利釋放了一群阿拉伯人。教皇倍感恥辱,並將明圖爾諾重新給予了多西比利斯一世,他們的協議似乎引發了薩拉森人對加埃塔本身的襲擊,在這場襲擊中,很多加埃塔人被殺或被俘虜。最終這一地區恢復了和平,而薩拉森人在加里利亞諾河河口建立了永久的定居點[33]。
898年,拉齊奧北部的法爾法修道院遭到薩拉森人洗劫,隨後被付之一炬[34],修道院院長法爾法的彼得(Peter of Farfa)設法組織了教團的逃離,並搶救了圖書館和檔案。905年,修道院再次被薩拉森人襲擊並摧毀[35]。其餘在意大利中部和南部的歷史上存在過薩拉森人的地區包括薩拉奇內斯科、奇奇利亞諾以及下諾切拉。
位於加里利亞諾河口明圖爾諾的薩拉森人聚集地常年讓教皇倍感不安,並發動了許多遠征任務試圖將其驅離。915年,教皇若望十世(John X)組織了由南部勢力組成,包括加埃塔、那不勒斯、倫巴第人和拜占庭勢力的龐大聯盟,而阿馬爾菲人並未參與。隨後發生的加里利亞諾戰役非常成功,所有的薩拉森人都被俘虜或被殲滅,永久結束了阿拉伯人在拉齊奧和坎帕尼亞的存在[36]。999年,薩拉森人發動了最後一次對薩萊諾的進攻,被薩萊諾親王瓜伊瑪三世(Guaimar III of Salerno)領導的倫巴第人聯盟以及一隊從耶路撒冷歸來的諾曼朝聖者成功阻止[37]。
奧斯曼帝國入侵奧特朗托
1480年,一隊奧斯曼土耳其艦隊進攻了奧特朗托,在城市附近登陸並佔領了該城及其堡壘,教皇西斯篤四世召集了十字軍,那不勒斯國王斐迪南一世組建了一支龐大的軍隊,其中包括匈牙利國王馬加什一世的部隊,儘管其當時與意大利時有衝突。1481年,那不勒斯人與土耳其人進行了交戰並徹底殲滅他們,重新奪回了奧特朗托。
1537年,著名的巴巴裏海盜及土耳其海軍將領巴巴羅薩·海雷丁再次試圖征服奧特朗托和卡斯特羅,但是土耳其人最終還是被驅離了。
土耳其勢力對意大利本土的西部及南部海岸的侵擾持續至17世紀,1548年,位於那不勒斯灣的波佐利和斯塔比亞海堡遭到襲擊;1544年,土耳其入侵了伊斯基亞島;1594年,土耳其襲擊了雷焦卡拉布里亞,摧毀了當地的大教堂;維耶斯泰、瓦斯托和曼弗雷多尼亞分別在1554年、1560年和1620年遭到突襲和洗劫[38]。
入侵撒丁島
從705-706年開始,薩拉森人會從剛攻佔的北非沿海城鎮侵擾撒丁島。接下來的幾個世紀中對撒丁島的政治局勢細節鮮有記載。由於薩拉森人在9世紀的進攻,成為聚集地1800年的塔羅斯被拋棄,居民們遷移到了奧里斯塔諾,卡利亞里、托雷斯港以及數座沿海城鎮遭受了同樣的命運。805年,西西里島貴族君士坦丁(Constantine)與阿格拉布王朝首任埃米爾易卜拉欣·伊本·阿格拉卜簽訂了10年的停火協議,但這並不能阻止806年至821年期間,來自非洲其他地區及西班牙的阿拉伯艦隊對撒丁島和科西嘉島的進攻[39]。
1015及1016年,安達盧斯東部德尼亞泰法埃米爾穆賈希德·阿米里(Mujāhid al-ʿĀmirī)進攻了撒丁島,並試圖建立對它的政治控制。根據記載了巴利阿里群島遠征的,以中世紀拉丁語寫作的史詩傑出的比薩人的事跡的馬略卡島之書中的描述,穆賈希德試圖對撒丁島沿海平原進行軍事控制[40],撒丁島統治者、卡利亞里王國國王薩路西烏斯(Salusius)實際上在戰鬥中陣亡,使得撒丁島有組織的抵抗運動瓦解[41]。然而在那些年中,由意大利海上共和國比薩和熱那亞組織的聯合遠征設法擊退入侵者,使得撒丁島依舊是基督教世界的組成部分。這些比薩-熱那亞對撒丁島的聯合遠征受教皇資助,使得他們成為了8年後開始的十字軍東征的先驅。1022年,薩拉森人發動了新一輪進攻企圖,但由比薩、熱那亞和撒丁王國組成的聯盟能夠有效地阻擋其進攻。儘管阿拉伯人的進攻沒能征服這個島嶼,但他們還是大大削弱了撒丁島的獨立地位,導致了眾多意大利勢力試圖通過政治影響對該島上的獨立國家進行控制,只有阿波利亞王國免遭影響。
伊斯蘭及阿拉伯文化影響及遺產
在基督徒重新征服之後的2個世紀中,阿拉伯的藝術和科學在西西里島的城市仍然具有很大的影響力[42]。13世紀早期的神聖羅馬皇帝及西西里國王腓特烈二世據說能夠說阿拉伯語(他同時還能說拉丁語、西西里語、德語、法語和希臘語),而且還有幾個穆斯林大臣。阿拉伯語的遺產仍然可以在許多從中衍生出的術語以及西西里語中找到。另一個來自穆斯林統治時期的遺產是一些西西里地名有着阿拉伯語源頭,如前綴「Calata-」或「Calta-」來自阿拉伯語「qalʿat」(قلعة,意為「城堡」)。
參見
參考資料
- ^ Assessment of the status, development and diversification of fisheries-dependent communities: Mazara del Vallo Case study report (PDF). European Commission: 2. 2010 [2020-09-1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2-11-14).
In the year 827, Mazara was occupied by the Arabs, who made the city an important commercial harbour. That period was probably the most prosperous in the history of Mazara.
- ^ Hilmar C. Krueger; Giosue Musca. Review of L'emirato di Bari, 847–871 by Giosuè Musca. Speculum (Medieval Academy of America). 1966, 41 (1): 761. JSTOR 2852342. doi:10.2307/2852342.
- ^ Hilmar C. Krueger. Conflict in the Mediterranean before the First Crusade: B. The Italian Cities and the Arabs before 1095. Baldwin, M. W. (編). A History of the Crusades, vol. I: The First Hundred Years. Madison: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1969: 40–53 (英語).
- ^ George Jellinek. History Through the Opera Glass: From the Rise of Caesar to the Fall of Napoleon. Kahn & Averill. 1994. ISBN 0912483903 (英語).
- ^ Kenneth M. Setton. The Byzantine Background to the Italian Renaissance. Proceedings of the 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 1956, 100 (1): 1–76 (英語).
- ^ Farhad Daftary. The Ismāʻı̄lı̄s: Their History and Doctrin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SBN 0521370191 (英語).
- ^ Julie Taylor. Muslims in Medieval Italy: The Colony at Lucera. Rowman & Littlefield. 2003: 18 (英語).
- ^ Caroline Bruzelius. The Stones of Naples: Church Building in the Angevin Kingdom, 1266–1343.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4: 107.
- ^ 9.0 9.1 Charles William Previté-Orton (1971), p. 370
- ^ 10.0 10.1 Islam in Sicily. [2020-09-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14).
- ^ 11.0 11.1 J. B. Bury. History of the Eastern Empire. Cosimo Classic. 2008: 307.
- ^ 9世纪后期的意大利概览 cronologia.leonardo.it. [2020-09-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2-05).
- ^ Farhad Daftary. The Ismāʻı̄lı̄s: Their History and Doctrin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156. ISBN 0521370191.
- ^ 14.0 14.1 14.2 Alex Metcalfe (2009), p. 47
- ^ Charles Dalli. Joaquim Carvalho , 編. From Islam to Christianity: the Case of Sicily (PDF). 2006: 153 [2020-09-20]. ISBN 888492404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8-21.
- ^ Carlo Trabia. Saracen Door and Battle of Palermo. bestofsicily.com. [2020-09-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24) (英語).
- ^ Charles William Previté-Orton (1971), p. 507
- ^ Alfonso Lowe. The Barrier and the Bridge. 1972: 92. ISBN 9780393054361 (英語).
- ^ Pierre Aubé. Roger II de Sicile: Un normand en Méditerranée. Payot. 2001. ISBN 9782228894142 (法語).
- ^ Abulafia David. Frederick II: A Medieval Emperor. London: Allen Lane. 1988. ISBN 071399004X (英語).
- ^ Henry Barbera. The Military Factor in Social Change Vol. 2. Transaction Publishers. [2020-09-20]. ISBN 97814128378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07) (英語).
- ^ Julie Taylor. Muslims in Medieval Italy: The Colony at Lucera. Rowman & Littlefield. 2003 [2020-09-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6-29 (英語).
- ^ Ataullah Bogdan Kopanski. Islamization of Shqeptaret: The clas of Religions in Medieval Albania. iiu.edu.my. [2020-09-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1-25).
- ^ Hunt Janin; Ursula Carlson. Mercenaries in Medieval and Renaissance Europe. McFarland. 2013 [2020-09-20]. ISBN 978078647274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07) (英語).
- ^ Sanderson Beck. Italian City States 1250-1400. san.beck.org. [2020-09-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14).
- ^ 26.0 26.1 26.2 Barbara Kreutz. Before the Normans: Southern Italy in the Ninth and Tenth Centuries.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1996: 45.
- ^ Elisabeth Crouzet-Pavan; Lydia G. Cochrane. Venice Triumphant: The Horizons of a Myth.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05-02-16: 60 (英語).
- ^ Patricia Skinner (1995), pp. 32-33
- ^ Patricia Skinner (1995), pp. first chapter
- ^ Patricia Skinner (1995), pp. 2-3
- ^ Michele Amari. Storia dei Musulmani di Sicilia I. Le Monnier. 1854: 364 (意大利語).
- ^ Barbara Kreutz. Before the Normans: Southern Italy in the Ninth and Tenth Centuries.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1996: 25-28.
- ^ Patricia Skinner (1995), pp. 33
- ^ Mary Stroll. The Medieval Abbey of Farfa: Target of Papal and Imperial Ambitions. Brill. 1997: 32–33 (英語).
- ^ Mary Stroll. The Medieval Abbey of Farfa: Target of Papal and Imperial Ambitions. Brill. 1997: 24–25 (英語).
- ^ Peter Partner. The Lands of St. Peter: The Papal State in the Middle Ages and the Early Renaissanc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2-01-01: 81–82. ISBN 9780520021815 (英語).
- ^ R. Allen Brown. The Normans. Woodbridge, Suffolk: Boydell & Brewer. 1984: 97. ISBN 0851153593.
- ^ Tommaso Astarita. Between Salt Water and Holy Water: A History of Southern Italy. W. W. Norton & Company. 2006. ISBN 9780393254327 (英語).
- ^ Francesco Cesare Casula. La Storia di Sardegna. Sassari: Carlo Delfino Editore. 1994. ISBN 9788871380841 (意大利語).
- ^ Liber maiolichinus de gestis Pisanorum illustribus (PDF) III. : 40 [2020-09-2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1-08-11) (拉丁語).
- ^ Liber maiolichinus de gestis Pisanorum illustribus (PDF). [2020-09-2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1-08-11) (拉丁語).
- ^ Georgina Masson. Frederick II of Hohenstaufen. A Life. London: Secker & Warburg. 1957. ISBN 0436273500.
參考書目
- Michele Amari, Storia dei Musulmani di Sicilia I, Florence, 1854 (意大利語)
- Michele Amari, Storia dei Musulmani di Sicilia II, Florence, 1858 (意大利語)
- Francesco Gabrieli; Umberto Scerrato. Gli Arabi in Italia. Cultura, contatti e tradizioni. Milan: Garzanti Scheiwiller. 1993. ISBN 8876440240.
- Georgina Masson. Frederick II of Hohenstaufen. A Life. London: Secker & Warburg. 1957. ISBN 0436273500.
- Alex Metcalfe. Muslims of Medieval Italy. Edinburgh: 愛丁堡大學出版社. 2009. ISBN 0748620079.
- Charles William Previté-Orton. The Shorter Cambridge Medieval Histor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1. ISBN 0521059933.
- Giosuè Musca. L'emirato di Bari, 847-871. Bari: Dedalo Litostampa. 1964.
- Patricia Skinner. Family Power in Southern Italy: The Duchy of Gaeta and its Neighbours, 850–1139.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
- Julie Anne Taylor. Freedom and Bondage among Muslims in Southern Italy during the Thirteenth Century. Journal of Muslim Minority Affairs. April 2007, 27 (1): 71–77. doi:10.1080/1360200070130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