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3′40″N 120°17′50″E / 36.06111°N 120.29722°E / 36.06111; 120.29722

台西鎮 (Taihsitschen),中國山東省青島市舊區劃名,位於膠州灣東岸現市南區台西半島中部,鐵路青島站以西。台西鎮是德國膠州灣租借地要塞防線內界規劃建設4個區域之一,也是2個華人勞工居住區之一。德租時期的台西鎮的範圍大致是台西一路、磁山路、台西四路和貴州路合圍成的四邊形區域。

地名來源

關於「台東」「台西」之名的來源,習慣性說法是:貯水山因明代建有烽火台而曾被稱為「烽台嶺(亦稱風台嶺)」,而台東、台西因地處烽台嶺之東西兩側而得名。然而根據德租時期的手繪中文地圖來看,「風台嶺」被標註在今青島山(「炮台山」)與貯水山之間的一個山丘上,而該山丘(根據德文地圖高度在75-80米之間)的位置在青島山北側,膠寧高架、廣饒路、登州路與青島山山體的合圍區域內,而非貯水山。至於「以烽台嶺為界」「山上有明代烽火台」的說法,至今未找到可靠記載。

沿革

清帝國時代該地區原有一村莊,名為「小泥窪」,德租初期音譯作Hsiaumiwu,後又轉譯為「小梅塢」。1901年,德屬膠澳總督府高價收購了原村莊,開始建設台西鎮,後逐漸形成了中國人居住的市鎮。1910年,德屬膠澳總督府設置台西鎮為德屬膠澳保護領青島市的四區之一。1929年9月,中華民國青島市政府撤銷台西鎮,成立第一區。1935年5月,青島市政府重劃市鄉區域並改定名稱,撤銷第一區,成立台西區

備註

參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