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晉滅後唐之戰

後晉滅後唐之戰五代後唐清泰三年(936年)五月至閏十一月,河東節度使石敬瑭藉助契丹國力量滅亡後唐的戰爭。

934年,潞王李從珂即帝位,是為唐末帝。河東節度使石敬瑭與李從珂素來不合。936年五月,李從珂恐石敬瑭聯合契丹謀反,命其改鎮鄆州(今山東省東平縣西北),石敬瑭拒命,起兵晉陽(今太原市晉源區)反唐。唐末帝即以武寧節度使張敬達為太原四面兵馬都部署、知太原行府事,率代州(山西省代縣)、義武(今河北省定州市)、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等鎮兵六萬征討晉陽。五月二十日,抵達晉安寨(今太原晉祠南)立營,於晉陽城西北依山列陣,企圖長久圍困,待機破城。

石敬瑭遣使赴契丹,以父禮事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乞求救兵。約定事成後盧龍一道及雁門關以北諸州(即燕雲十六州,今北京至山西大同市),得耶律德光應許。八月,唐末帝聽說契丹答應增援石敬瑭,督張敬達急攻。石敬瑭以城堅糧足,關城不出,固守待援。九月,耶律德光率騎兵五萬,號稱三十萬自代州南揚武谷南下,長驅直入,徑抵晉陽附近之虎北口。以誘敵入伏之策,將主力埋伏在汾水彎曲處,派遣輕騎三千向後軍挑戰,假裝敗退。張敬達等率步騎追擊,至汾曲步兵涉水沿着北岸前進,中伏大敗,損師近萬人,騎兵隨同張敬達退保晉安寨。契丹軍乘勝推進至柳林(今太原東南),與石敬瑭會師於晉安寨南,掘塹築壘,將張敬達五萬兵圍困於寨中。

末帝聞訊,急令彰聖都指揮使符彥饒率軍屯河陽天雄軍節度使范延光率軍前往榆次(治今山西榆次),盧龍節度使趙德鈞率軍出代州,耀州防禦使潘環率兵出慈州(治吉昌縣,今山西吉縣)、隰州(治隰川縣,今山西隰縣),末帝自率親軍三萬從洛陽北上,共救張敬達軍。九月二十三日,唐末帝至河陽,命樞密使、隨駕諸軍都部署趙延壽率兵二萬前去潞州(治上黨縣,今山西省長治市)督戰。隨後,命趙德鈞為諸道行營都統,以趙延壽、范延光為河東道南面、東南面行營招討使,合解晉安寨之圍。十一月初六,趙延壽引兵至西湯(今山西沁縣西北西湯鎮)與其父趙德鈞會合,父子計劃自立,進至團柏谷(今山西祁縣東南),按兵不進。

十一月十二日,耶律德光冊立石敬瑭為大晉皇帝。閏十一月,晉安寨已被圍困數月,糧斷援絕,多次突圍未果,軍心浮動,招討使楊光遠殺張敬達投降。石敬瑭與耶律德光揮兵南下,閏十一月十二日至團柏谷。後唐援軍未戰先逃,自相踩踏,死傷萬計,逃到潞州,後晉與契丹軍追上,趙德鈞父子降契丹。耶律德光留主力駐潞州,派高模翰率五千騎兵護衛石敬瑭南下,至河陽,在降將接應下渡過黃河。唐末帝退回洛陽自焚。石敬瑭入洛陽,建立後晉取代後唐[1]

參考資料

  1. ^ 《資治通鑑》卷二百八十 後晉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