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中偉
吳中偉(1918年7月20日—2000年2月4日),男,江蘇江陰人,中國建築材料與土木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中國混凝土科學技術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吳中偉 | |
---|---|
性別 | 男 |
出生 | 中華民國江蘇省張家港市 | 1918年7月20日
逝世 | 2000年2月4日 中國北京 | (81歲)
國籍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教育程度 | 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系 |
職業 | 建築材料與土木工程專家 中國混凝土科學技術主要奠基人 中國工程院院士 |
配偶 | 張鳳棣 |
生平
1918年7月出生於張家港市南沙鎮七房莊一書香之家。吳中偉出生後剛滿百日,就舉家遷居江陰新橋外祖母家。他先後就讀於新橋小學、無錫試驗小學、梁豐初中、蘇州高中。1936年考入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系,1940年畢業。大學畢業後分配到綦江導淮委員會工作,期間參與研究石灰燒粘土水泥,開中國無熟料水泥研製應用之先河。[1]
1945年赴美國丹佛材料研究所進修,1947年學成歸國,在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系任副教授。[2]
1949年8月,赴北京參加華北窯業公司研究所(中國建材研究院前身)籌建工作。1956年被評為一級工程師。
「文革」中下放五七幹校勞動。1974年,重返建材科學院。1978年起,兼任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導師。1980年後,分別在建材科研院、清華大學、武漢工業大學培養博士生和碩士生。1982年至1985年,兼任武漢建材學院副院長、該院北京研究生部主任。1984年,任建材科研院技術顧問、教授級高工。
2000年2月4日在北京病逝。
家庭
父親吳瑞禎畢業於上海美術學校,後回鄉執教。
社會兼職
曾任中國建築材料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副院長,武漢建築材料工業學院副院長兼清華大學教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首屆評審組成員,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三峽大壩混凝土耐久性及破壞研究」、國家九五重點攻關項目「重點工程混凝土安全性的研究」等技術顧問,國家建材局科教委名譽主任,中國矽酸鹽學會、中國建築學會第三屆常務理事,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三、四屆常務理事,《矽酸鹽學報》主編,國際刊物《水泥與混凝土研究》編委、榮譽編委等。
著作
著有《膨脹混凝土》、《補償收縮混凝土》、《怎樣做好混凝土工程》、《高性能混凝土》等8本專著,在國內外發表論文百餘篇,出版專著8本,另著有詩集《寸陰集》。[3]
獎項和榮譽
- 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是首批中國工程院院士之一
- 1998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
- 1999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評價
- 你年紀最新,要多努力。因為越努力便能達到尖端。—— 1956年周恩來在第一次全國科技大會上對吳中偉的勉勵
- 吳中偉院士是改變我國混凝土技術落後局面的第一人。—— 原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長宋健[4]
- 吳中偉不僅是中國建材總院的光榮與驕傲,也是建材集團、建材行業的光榮與驕傲。—— 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宋志平
- 讓我們永遠銘記這位對中國水泥混凝土做出傑出貢獻的戰略科學家。——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原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校長徐德龍
- 吳中偉同志在中國水泥混凝土領域所起的突出作用,與錢學森在中國航天領域、錢三強在中國核能領域的作用是極相類似的,如果沒有吳中偉同志的積極奉獻,中國水泥混凝土與製品事業的發展也不可能如此之迅速。—— 原國家建材局局長王燕謀
紀念
吳中偉青年科技獎
2013年中國建材總院設立吳中偉青年科技獎。吳中偉生前提出將其所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獎金捐贈中國建材總院用於科學研究事業,妻子張鳳棣履行吳中偉遺願,捐出全部獎金。[5]
參考文獻
- ^ 中国建材科学的一代宗师——记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吴中伟教授. 張家港香山景區. [2017-08-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14).
- ^ 吴中伟. 何梁何利基金. [2017-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15).
- ^ 吴中伟——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2017-08-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14).
- ^ 中国混凝土科学一代宗师/: 吴中伟院士纪念文集. 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 2001.
- ^ 创新人才激励机制 发挥六大平台作用——中国建材总院设立吴中伟青年科技奖. 中國建築材料科學研究總院. [2017-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