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羅德·吉利斯
哈羅德·德爾夫·吉利斯爵士OBE FRCS(英語:Sir Harold Delf Gillies;1882年6月17日—1960年9月10日),是新西蘭耳鼻喉科學家,現代整形外科之父[1]。
Sir Harold Gillies OBE FRCS | |
---|---|
出生 | Harold Delf Gillies 1882年6月17日 新西蘭但尼丁 |
逝世 | 1960年9月10日 英國倫敦馬里波恩 | (78歲)
母校 | 劍橋大學岡維爾與凱斯學院 |
職業 | 耳鼻喉科學家 |
活躍時期 | 約1910–1960 |
知名於 | 整形外科,變性手術 |
配偶 | Kathleen Margaret Jackson(1911年結婚) |
親屬 |
早年
吉利斯生於新西蘭但尼丁,是奧塔哥大區國會議員羅伯特·吉利斯之子[2],在英國劍橋大學岡維爾與凱斯學院完成習醫。1910年他跟隨耳鼻喉科醫生米爾索姆·里斯學習[3]。此外他在體育方面亦十分出色,在1903至05年間是大學高爾夫球校隊成員,亦曾參加1904年牛津劍橋賽艇對抗賽[4]。
職業生涯
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加入了皇家陸軍軍醫隊。他最初被派駐維姆勒,擔任法美藉牙醫瓦拉迪耶(Valadier)醫療監護人,瓦拉迪耶不允許吉利斯在無監督下進行手術,而瓦拉迪耶當時正嘗試展開發展下顎修復手術。吉利斯看到他的植皮技術實驗後,便前往巴黎與著名的口腔頜面外科醫生伊波利特·莫雷斯坦會面。吉利斯看到他切除了病人臉上的腫瘤,並用從病人身上取下下頜皮膚覆蓋原本傷口。於是他便熱衷於此,回到回格蘭並說服軍隊首席外科醫生威廉·阿巴思諾特·萊恩在奧爾德肖特劍橋軍事醫院設立臉部手術科[5]。
私人執業
在兩次大戰期間,他與阿瑟·雷恩斯福德·莫勒姆一起大量私人執診,當中病人包括不少知名人物。此外他亦多次造訪國外進行演講和教學當時最先進的醫療技術。
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擔任衛生部、皇家空軍和海軍部僱問。他在英國各地進行了整形手術,並激勵同業進行同樣手術,包括韋納姆公園醫院(Wexham Park Hospital)整形外科部的創辦人斯圖爾特·哈里森(Stewart Harrison )[6]。在這段時間,他訓練了不少來自英聯邦的醫生進行整形手術。
變性手術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吉利斯缺乏退休金,他只能繼續行醫來維持生活。
1946年,他與同事進行首次性別重置手術,把病人米高·狄龍由女性轉變為男性[7]。1951年,他與同事進行首個現代性別重置手術,把病人羅伯塔·考埃爾由男性轉為女性[7]。
逝世
1960年8月3日,78歲的吉利斯在替一名18歲女孩進行手術時受到輕度中風[8],他最終在9月10日去世[8]。儘管他在兩次大戰期間賺取約£30,000年薪,他的遺產只有£21,161[8]。
個人生活
哈羅德·吉利斯在1911年11月9日結婚,並育有四名子女,長子約翰·吉利斯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駕駛噴火戰鬥機,但在1940年5月23日在法國上空被擊落及被俘。幼子米高·托馬斯·吉利斯則追隨父親腳步習醫,而演員丹尼爾·吉爾斯則是他的後裔。
吉利斯亦是一名業餘高爾夫球運動員,曾在1906至1931年間參與高爾夫球業餘錦標賽且從不缺席,並曾代表英格蘭參加每年一度的對蘇格蘭業餘對抗賽,他出賽年份為1908、1925、1926和1927年。他贏得了1913年聖佐治大挑戰杯(St. George's Grand Challenge Cup)及1914年高爾夫插圖金花瓶(Golf Illustrated Gold Vase)亞軍[9],及1925年的主席推桿(President's Putter)。
參考資料
- ^ Walter Ernest O'Neil Yeo – One of the first people to undergo Plastic Surgery. The Yeo Society. 28 August 2008 [2023-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28).
- ^ Wright-St Clair, Rex. Gillies, Harold Delf. Dictionary of New Zealand Biography. Ministry for Culture and Heritage. [31 January 2021].
- ^ Fitzharris, Lindsey. The facemaker : a visionary surgeon's battle to mend the disfigured soldiers of World War I First. New York. 2022. ISBN 978-0-374-71966-1. OCLC 1317719622.
- ^ McInnis, Riley. The Embryo Project Encyclopedia. Harold Delf Gillies (1882-1960). 2022-05-31 [2023-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05).
- ^ The birth of plastic surger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National Army Museum website
- ^ Stewart Harrison. The Daily Telegraph (London). 7 July 2011 [26 March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27).
- ^ 7.0 7.1 Mary Roach. Girls Will Be Boys. The New York Times. 18 March 2007 [25 March 2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5).
- ^ 8.0 8.1 8.2 Meikle. Page 196.
- ^ Sir Harold Gillies. The Times. 12 September 1960: 14.
- 書藉
外部影片連結 | |
---|---|
Q&A interview with Leslie Fitzharris on The Facemaker, 11 July 2022, C-SPAN |
- Fitzharris, Lindsey. The Facemaker: A Visionary Surgeon's Battle to Mend the Disfigured Soldiers of World War I (Hardback). New York: Farrar, Straus & Giroux. 2022. ISBN 9780374282301.
- Meikle, Murray C. Reconstructing Faces: The Art and Wartime Surgery of Gillies, Pickerill, McIndoe and Mowlem (Hardback). Dunedin: Otago University Press. 2013. ISBN 978-1-877578-39-7. OCLC 870975648.
- Pound, R. Gillies: Surgeon Extraordinary (Hardback). Michael Joseph. 1964.
- Slevin, Tom. The Wound and the First World War: 'Cartesian' Surgeries to Embodied Being in Psychoanalysis, Electrification and Skin Grafting. Body and Society. 2008, 14 (2): 39–61. S2CID 144441785. doi:10.1177/1357034X08090697.
- Seymour, Miranda. Carrying on. The New York Times (Sunday Book Review) (New York). 23 July 2010 [5 May 2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