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訶
唐訶(1922年11月—2013年7月25日),原名張化愚,河北易縣人,中華人民共和國作曲家[1][2]。
唐訶 | |
---|---|
本名 | 張化愚 |
出生 | 1922年11月 中華民國直隸省易縣 |
逝世 | 2013年7月25日 中國山東省青島 |
職業 | 中華人民共和國作曲家 |
生平
1922年11月,唐訶生於河北易縣。自幼熱愛音樂、文學和書法。1938年抗日戰爭期間,唐訶隨父兄一起參加了晉察冀軍區八路軍。唐訶生長在農村,從未受過正規音樂教育,但接受了農村民間音樂、戲曲、學堂樂歌、地方駐軍軍歌的影響。歌曲《凌霄花》影響了他的一生,其中最後兩句「寄言立身者,勿學柔弱苗」對他影響最大[1]。
1940年,在紀念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三周年時,組織幹事房曉星寫出一首《七·七之歌》,17歲的唐訶首次譜曲,並在萬人紀念大會上指揮了這支歌的演唱,受到團領導讚揚。後來,七月劇社的音樂教師韋虹將唐訶調到七月劇社任分隊長,韋虹成了唐訶在作曲上的啟蒙教師。抗日戰爭時期的《我們是新中國的先鋒》、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的《軍隊向前進》、抗美援朝戰爭時期的《志願軍戰士之歌》等歌曲都是唐訶的代表作[1]。
1954年春節,唐訶到山西祁縣採風,學到很多民間樂曲,以及晉中秧歌等等。此後,他用秧歌《洗衣計》中的一個基本曲調揉和了山西梆子以及河北定縣秧歌譜寫出女聲合唱《在村外小河旁》,成為部隊抒情歌曲,後來被推薦到1956年全國音樂周並獲得好評,全國20餘家報刊均刊登了這支歌,並且在朝鮮、日本、蘇聯及東歐各國傳唱,日本有人將這支歌改編為輕音樂。這支歌是唐訶第一首成名作[1]。
1965年,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30周年,肖華寫出組詩《長征組歌——紅軍不怕遠征難》並點名要求北京軍區戰友文工團組織作曲家譜曲,晨耕、生茂、唐訶、遇秋4人遂參加譜曲。在創作排練中,他們獲得了周恩來總理及老紅軍們的關心及指導。周恩來還專門接見了唐訶等4位曲作者,並對每段提出具體意見[1]。
1987年3月,中國音樂家協會、河北省文聯音樂家協會聯合在河北省石家莊市舉辦「唐訶作品音樂會」,預定演出3場,後應觀眾要求增演2場,場場爆滿。於淑珍、馬國光、賈世駿、張振富、耿蓮鳳等歌唱家參加演唱。《解放軍報》、《文藝報》、《河北日報》等媒體進行了報道。中央軍委原副主席遲浩田為唐訶音樂會題詞:「軍歌振軍威,民歌揚正氣。」老將軍華楠題詞:「奏時代強音,振民族精神。」音樂家時樂濛題詞:「紮根民族土壤,飄灑泥土芳香,展示軍人魂魄,閃耀時代之光。」[1]
1989年,唐訶定居山東省青島市後,又創作了許多歌曲。其中《最美是中華》1994年由於淑珍演唱後,獲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金獎,並獲第一屆政府獎等獎項[1]。唐訶還義務為不少歌唱團體當指導,並創作了《青島美》、《海之魂》等歌曲,晚年還創作了很多村歌、校歌[2]。
2013年7月23日,唐訶因肺部感染導致呼吸衰竭在青島逝世,享年91歲[1]。
作品
唐訶一生創作歌曲千餘首,歌劇、電影音樂20多部[1]。《牡丹之歌》、《眾手澆開幸福花》、《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甜蜜的事業》等歌曲膾炙人口,《長征組歌》是他重要的代表作[3]。
唐訶創作了大量電影音樂。1961年電影《花兒朵朵》、1962年電影《錦上添花》、1979年電影《甜蜜的事業》、1980年電影《紅牡丹》的音樂均受到觀眾歡迎。其中《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故事片《甜蜜的事業》主題歌,秦赤鈺作詞,呂遠、唐訶作曲,於淑珍首唱)獲文化部優秀歌曲獎,後來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為亞洲音樂教材,《牡丹之歌》(故事片《紅牡丹》主題歌,喬羽作詞,呂遠、唐訶作曲,蔣大為首唱)獲中央電視台「五洲杯」金獎,並獲中國唱片社「群眾喜愛歌曲獎」、文化部「優秀歌曲獎」等獎項[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