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經濟史
天津經濟史是天津經濟的發展過程。
古代
早在戰國時期,天津已有先民勞作生息[1]。早在建安十一年(206),曹操便開挖了平虜渠、泉州渠和新河三條運河以運輸部隊和軍需[2]。古代天津經濟的兩大支柱是漕運[3]和蘆鹽[4]。大業四年(608年),隋煬帝命令開鑿永濟渠,使得地處京杭運河北端、兼有河海航運之便的天津地區的地位更趨重要[5]。唐朝中葉以後,天津成為南方糧、綢北運的水陸碼頭[6]。
元代海漕開通,直沽成為漕運樞紐。延佑三年(1316年)元仁宗在直沽設「海津鎮」,是當時的軍事重鎮和漕運中心。另一方面,天津鹽業生產條件得天獨厚,明朝天津地區成了蘆鹽的產銷中心,質優價廉的蘆鹽由天津源源不斷地運往中原地區。天津逐漸成為水旱交通樞紐和商品集散地[5]。
清朝
清末開埠
1860年10月24日,清朝政府與英國簽訂北京條約。同年底,清政府批准在天津設立三口通商衙門,天津正式開埠[1]。天津開埠後,西方各國先後在天津設立英、美、法、德、日、俄、意、奧、比九國租界,並在租界中進行吹泥墊地,疏浚海河航道,改善了天津的投資環境。1882年第一家英國滙豐銀行在天津開業,隨後英國、俄國、德國、日本、法國、美國、意大利、比利時等國銀行也相繼落戶天津。到1900年天津有銀行、錢莊和票號共計300餘家[7]。
洋務運動
自1861年起,清廷洋務派官員在全國展開大規模的工業運動,引進了大量的西方科技及各類西方著作文獻,學習近現代的公司體制則為中國帶來大批工業及化學企業。洋務運動最終以北洋水師在1895年甲午戰爭中全軍覆沒而告終,持續約35年。
1874年,李鴻章在天津至大沽間修建電線,效果良好。洋務派在1879年於天津和大沽之間鋪設中國第一條電報線路。1880年,他便提議修建天津至上海的陸路電線,經費由北洋軍餉墊付,並按照輪船招商局的體制招股集資。同年修建電報總局與電報學堂。委派盛宣懷為總辦,鄭觀應與謝家福為會辦。1881年,該線建成,開設電報總局,並鋪設由上海至天津的電報線路。自1882年4月起,電報總局改為官督商辦企業,募集股本8萬兩,當年繳還官本6萬兩,5年後分年繳還2萬兩,其餘墊款則以軍機處,總理衙門,各省督撫及出使大臣有關公務的電報作為頭等官報,從應受電報費中陸續抵繳,抵還完畢後,頭等官報依然不收費,以盡商人報效。津滬間保護鐵路而設立的士兵和巡路費用,5年內仍然由淮軍軍餉墊付。1884年,上海至廣東的路線竣工後,電報總局由天津遷往上海。
知名企業
- 鴻賓樓創建於清朝咸豐三年(1853年)的一家清真餐館,原址在天津旭街,1955年後遷至北京。招牌菜餚為「全羊席」。
- 北洋機器局由三口通商大臣崇厚於1867年創辦。1870年由李鴻章接辦。1895年改名「總理北洋機器局」[8]。曾在世界上率先研製出硝化棉無煙火藥[9]。
- 開灤礦務局於1878年創建,屬於官督商辦[10]。1881年開始產煤,當年產煤3613噸,1882年產量增加到38,383噸,1883年產煤75,317噸,1884年產煤179,225噸,1885年達到241,385噸,連續五年共產煤538,123噸。截至1899年共產煤527萬多噸,盈利400多萬兩。[11]
- 大沽船塢始建於1880年,是中國北方最早的船舶修造廠和重要軍工基地,也是中國近代第三座造船廠。
- 天津電車電燈股份有限公司是1904年4月26日由比利時世昌洋行在天津投資經營的公共交通公司。天津辦事處設在當時的天津意租界三馬路(今河北區進步道29號)。該公司投資興建了天津第一條有軌電車路線也是中國第一條公交線路。
中華民國時期
建國初期
民國時期鼓勵發展實業[12],湧現了一批民族工業[13]。其中,范旭東於1914年在天津開始興辦「永利制鹼公司」開創中國制鹼工業的先河[14]。
天津首善堂始建於1919年,是法國巴黎天主教聖味增爵會,即當時的華北地區遣使會在中國北方設立的管理教會財產的機構,在天津擁有大量房地產,為當時天津實力雄厚的地產公司。
抗日戰爭時期
1937年天津淪陷後,一大批工業企業被日本侵華軍隊佔領。拒絕與日軍合作的中國企業被迫遷出天津[15]。此後,日本多次制訂「華北開發計劃」並強調資源的開發與交通運輸事業建設兩大原則[16],除了將天津作為交通樞紐,也對其進行長期工業建設。1939年7月,天津遭受嚴重水災,全市78%被淹,災民數萬,房倒屋塌,物價飛漲,瘟疫盛行,浮屍漂蕩,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約法幣6億元[17] 。抗日戰爭時期,天津成為日本侵華戰爭的後方基地,為提供軍事侵略所需物資,機器工業得到了較大發展,直到戰爭結束日本投降時,天津已有300餘家機械廠[18]。
1945年後
在20世紀40年代,解放北路上設有49家國內外銀行;有270多家國內外保險機構,還有功能完備的證券交易所,是當時中國僅次於上海的金融中心和保險業中心[19]。由天津開始的軍事近代化,以及鐵路、電報、電話、郵政、採礦等方面建設,均開中國之先河,天津成為當時中國第二大工商業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貿中心[20]。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建國初期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天津市經濟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發展緩慢。1952年10月17日,天津塘沽新港建成,標誌着天津港正式由河港轉型為海港[21]。1958年2月11日,因大躍進和天津良好的工業基礎,天津市被併入河北省,河北省會遷往天津時間達八年,期間天津大量工廠和高校外遷河北,給天津經濟發展造成不利影響[1]。1967年1月2日,天津市恢復為中央直轄市。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使天津的工業損失嚴重,超過三成企業遭到嚴重破壞[1]。
改革開放後
1984年,改革開放伊始,天津被列為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同年12月,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作為第一批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率先在天津東部沿海的鹽鹼荒灘上建立。1988年,天津新技術產業園區作為首批國家級高新區成立。但由於東南沿海的迅速發展,天津逐漸失去在中國經濟的領軍位置。此外,天津毗鄰首都北京,長期以來人才、資源向北京集中,產生制約發展的「空吸現象」[22]。1980年代,天津經濟增速曾一度低於全國平均水平。1991年5月12日,天津港保稅區正式設立[23]。1992年,摩托羅拉宣佈在天津開發區投資1.2億美元建設生產基地,成為中國改革開放以來首個外資獨資和外資投資額最大的項目,在當時經濟仍不開放的社會上引起轟動[24][25]。1994年,天津市人大十二屆二次會議決定戰略東移,「用十年左右的時間,基本建成濱海新區」[26]。
21世紀初
2005年開始,天津濱海新區被納入國家十一五規劃和國家發展戰略,成為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27]。2006年3月22日天津被定位為「國際港口城市、北方經濟中心、生態城市」[28][29]。2006年8月中國大陸最大的保稅港區東疆保稅港區獲批,並於2007年12月實現了首期封關運作[30]。2008年3月份,中國政府批准了濱海新區的綜合配套改革方案。空客A320總裝線、中新天津生態城、新一代運載火箭產業化基地、中石化100萬噸大乙烯及配套項目、臨港工業區、東疆保稅港區等一大批重大項目落地4天津。[31]。2008年起,「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始落戶天津舉辦[32]。
2010年代
2010年天津港的貨物吞吐量已達4億噸,成為中國北方最大的港口[34]。2011年天津市GDP達到了11307.28億元,人均GDP86,496元,超越京、滬成為全國第一[35]。
2014年,京津冀協同發展被正式納入國家戰略[36],國家設立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37],天津被定位為「全國先進製造研發基地、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金融創新運營示範區、改革開放先行區」。同年,南水北調工程一期通水,天津用水情況得到改善。2014年,第一產業生產總值占天津經濟的比重為1.3%,第二產業佔49.4%(其中工業佔45%),第三產業佔49.3%[38]。其中,批發和零售業以及金融業是天津的兩大服務領域,2014年分別佔服務領域增加值的25.1%及18.3%。2014年天津市進出口總額1339億美元,其中出口總額526億美元,進口總額813億美元[39]。
2015年2月26日,天津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正式成立。4月21日,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成立。[40]2015年,天津市生產總值(GDP)達1.65萬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9.3%[41],GDP總量約佔全國的2.47%;人均GDP達17,505.73美元,位居中國內地省級行政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第一名[42]。
參見
參考文獻
- ^ 1.0 1.1 1.2 1.3 天津地方志-天津通志:大事记. 天津: 天津市地方志編修委員會辦公室. 2007.
- ^ 李俊麗.《天津漕運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
- ^ 譚汝為.天津漕運文化概說(一)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2015-01-06
- ^ 陳克.長蘆鹽路與天津城市早期商業網絡的形成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鹽業史研究》2012年第3期
- ^ 5.0 5.1 天津建衛600年·沽上帆檣小樓東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北方網,2010-8-5查閱
- ^ 历史沿革. 天津政務網. 2009-12-04 [2010-08-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0-14).
- ^ 天津金融志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天津市地方志網
- ^ 劉鳳瀚《國民黨軍事制度史》下,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頁523。
- ^ 製造無煙火藥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中國古代火藥與火器.中國文化研究院
- ^ 开平矿务局与仁济和水火保险公司难解之缘. [2017-0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14).
- ^ 中国第一佳矿——开平矿务局创建. [2017-0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17).
- ^ 孙中山和他的“实业救国计划”今天实现了多少. [2017-0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03).
- ^ 趙津. 《“永久黄”团体档案汇编:永利化学工业公司专辑》. 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0年11月1日. ISBN 7-80515649-2.
- ^ 天津鹼廠志編纂委員會. 《天津碱厂志》第二章 第一节 永利碱厂的创建(1914~1926年). 天津. : 第8–11頁.
- ^ 天津鹼廠志編纂委員會. 《天津碱厂志》第二章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天津. : 第14頁 (中文(中國大陸)).
- ^ 天津城市規劃志編纂委員會. 天津市城市规划志. 天津: 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4年.
- ^ 1939天津水災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天津檔案網,2011年9月21日查閱
- ^ 季宏、徐蘇斌、青木信夫. 天津近代工业发展概略及工业遗存分类. 北京規劃建設 (北京): 31 (中文(中國大陸)).
- ^ 李文增/劉桂素/陳秀麗.為何歷史上的天津能成為北方金融中心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求知》.2013年第6期
- ^ 天津政务网:历史沿革. 天津政務網. 2007-12-18 [2013-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0-14).
- ^ 周恩来与天津港. 天津網. [2014年1月1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01).
- ^ 天津河北人才被空吸 本地發展緩慢世界罕見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搜狐網,2010年8月20日
- ^ 天津港保税区(海港) 区情概况. 天津港保稅區(海港). [2014-0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24).
- ^ 滨海前传:摩托罗拉与泰达. [2016-06-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12).
- ^ 在此之前,中國的法律與政策並不允許外資在中國獨資經營。
- ^ 李家祥.中國「第三極」戰略——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
- ^ 戴宏偉,《環渤海經濟瞭望》:《「北方經濟中心」的定位是「大天津」》,2006年11期
- ^ 國務院.《天津市總體規劃(2005-2020)》
- ^ 《新京報》:《天津定位為北方經濟中心 北京謀求宜居城市》,郭少峰,2006-8-8發表
- ^ 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累计注册企业500家. 中國廣播網. 搜狐網. [May 26,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17).
- ^ 手机之都”的红色“洋务运动”. 揚子晚報. 2008-07-03 [2015-03-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9).
- ^ 《天津濱海新區夏季達沃斯永久會址城市設計:2009八校聯合畢業設計作品》,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9年12月1日
- ^ 岳月偉. 天津港2016年吞吐量实现5.5亿吨. 新華社. 2017-01-09 [2017-0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17).
- ^ 中國北方最大港口天津港今年貨物吞吐量預計達4億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新華網,2010年8月13日查閱
- ^ 2012年六省份人均GDP超1万美元. [2013-04-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08).
- ^ 打破"一亩三分地" 习近平就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七点要求. 北京. 新華社. 2014年2月27日 [2014年8月2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5月29日).
- ^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新華網. 2014年12月12日 [2014年12月1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4月13日).
- ^ 《天津統計年鑑2015》
- ^ 天津市发展概览. 天津經濟社會發展統計數據庫. [2016-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11).
- ^ 霍艷華; 馬成; 李澤亞. 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 天津北方網. 2015-04-21 [2015-04-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18).
- ^ 任悅/李海燕.2015天津GDP增長9.3%:第三產業增加值首"奪冠"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天津網.2016-01-21
- ^ 2015年省市区人均GDP排名. 2016年4月18日 [2016-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09).